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缘开槽对可调导叶气动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辛建池 刘向阳 +2 位作者 田志涛 吴化银 陆华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8-1345,共8页
为减少大攻角时可调导叶产生的流动损失,本文基于平面叶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在前缘设置不同槽道结构,将叶片压力面的流体引导至吸力面,吹走低能流体,降低总压损失。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槽道引导气流产生射流动量至吸力面侧分离区域能够... 为减少大攻角时可调导叶产生的流动损失,本文基于平面叶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在前缘设置不同槽道结构,将叶片压力面的流体引导至吸力面,吹走低能流体,降低总压损失。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槽道引导气流产生射流动量至吸力面侧分离区域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不同开度下导叶的出口总压损失。在进口速度为45 m/s、攻角为25°时,射流能够有效削弱吸力面的分离涡,可降低65%的出口总压损失和2.4°气流落后角,当来流速度达到98 m/s时出口总压损失最大可降低70%。对比不同的槽道形式的射流动量、角度对流场的影响,发现合理的槽道形式可以降低大攻角时的损失基础上,控制小攻角时射流对流场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导叶 开槽 气动性能 离心压气机 预旋角度 总压损失 平面叶栅 气流角
下载PDF
猪骨/竹共热解生物炭对氨氮、Cd^(2+)和Cu^(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艳艳 田质涛 毛卫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7,共9页
为使用吸附法高效处理氨氮、Cd^(2+)和Cu^(2+)混合污染废水,文章以猪骨、竹子为原料,采用共热解法制备骨竹生物炭;通过间歇吸附实验,研究混合比例、热解温度对共热解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了溶液条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使用吸附法高效处理氨氮、Cd^(2+)和Cu^(2+)混合污染废水,文章以猪骨、竹子为原料,采用共热解法制备骨竹生物炭;通过间歇吸附实验,研究混合比例、热解温度对共热解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了溶液条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粉与骨粉质量比1∶3,550℃制备的共热解生物炭MC2性能最优。MC2对氨氮及Cd^(2+)、Cu^(2+)的单一吸附数据Langmuir模型拟合最优,分别具有13.97、108.11、153.54 mg/g的吸附容量。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MC2吸附3种污染物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3种污染物共存时,Cu^(2+)竞争性大于Cd^(2+),氨氮对2种金属离子无竞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热解 生物炭 氨氮 Cd^(2+) Cu^(2+) 竞争吸附
下载PDF
高效可回收吸附剂磁性生物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艳艳 王洁 +3 位作者 田质涛 谢晓晓 李雅茹 薛立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22年第3期389-394,共6页
生物炭因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吸附效果优异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粉末状生物炭在吸附完成后不易固液分离,其自身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研究表明:生物炭与磁性介质结合制备磁性生物炭,可以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轻松从废液中分离,因此磁性生... 生物炭因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吸附效果优异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粉末状生物炭在吸附完成后不易固液分离,其自身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研究表明:生物炭与磁性介质结合制备磁性生物炭,可以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轻松从废液中分离,因此磁性生物炭已成为生物炭领域的热门趋势。总结近年来磁性生物炭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不同合成原料、制备方法对其产生的影响,分析磁性生物炭对不同类型水体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及应用,得到磁性生物炭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未来磁性生物炭研究领域的深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生物炭 合成原料 制备方法 重金属离子 吸附机理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子和角果皮中硫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转录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田志涛 赵永国 +6 位作者 Lenka Havlickova He Zhesi Andrea L Harper Ian Bancroft 邹锡玲 张学昆 陆光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5-651,共17页
【目的】探索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种子和角果皮硫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转录组关联分析解析控制硫苷含量变异的遗传机制。【方法】在由113个油菜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油菜种子及角果皮中的... 【目的】探索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种子和角果皮硫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转录组关联分析解析控制硫苷含量变异的遗传机制。【方法】在由113个油菜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油菜种子及角果皮中的硫苷含量。提取油菜幼嫩叶片m RNA并进行m RNA-Seq测序,开发了355 53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和116 098个基因表达量标记(GEM)。将开发的SNPs和GEMs分别导入到混合线性模型(MLM)和回归分析模型中进行关联分析,获得与油菜硫苷表型变异显著相关的遗传位点,进一步通过序列比对和功能预测筛选确定候选基因。【结果】授粉后15 d(15 DAP),油菜种子和角果皮的硫苷含量变异范围分别是1.69—20.45和1.47—25.23μmol·g^(-1)。25 DAP种子、25 DAP角果皮以及成熟种子的硫苷变异范围分别是2.17—147.21、0.73—130.77和8.87—111.83μmol·g^(-1)。后两个时期(即25 DAP和成熟期)的硫苷含量表现出较大变异,适合进行转录组关联分析。基于m RNA-Seq测序数据,经质量控制后获得256 397个高质量的SNP标记(MAF>0.01)和53 889个GEM标记(平均基因表达量>0.4)。利用SNP标记对成熟种子、25 DAP种子和25 DAP角果皮硫苷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167、158和3个显著关联位点(-log10P>6.71)。其中,与成熟种子显著关联的SNP标记形成5个明显的关联峰,分别位于A2、A9、C2、C7和C9染色体上。同时,利用GEM标记进行的关联分析中,分别检测到127、16和24个与成熟种子、25 DAP种子、25 DAP角果皮硫苷含量显著关联的位点(-log10P>6.03),这些位点主要分布在A2、A8、A9、C2和C9染色体上并形成明显的关联峰。其中,成熟种子和25 DAP角果皮在A9、C2和C9染色体上形成共同的关联峰。通过与公共数据库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和功能注释,共筛选到295个功能基因,其中25个基因涉及硫苷代谢网路途径,直接参与硫苷的调控。其余基因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硫苷代谢过程,但是它们大多属于转录因子基因、刺激响应因子基因,涉及细胞过程或是具有催化活性,因而推测在硫苷积累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油菜角果皮中的硫苷含量较高,而且与种子硫苷含量显著正相关,是硫苷合成或转运的重要器官。共检测到328个SNP显著标记和144个GEM显著标记,筛选到25个与硫苷合成或者转运有关的功能基因以及73个功能未知的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硫代葡萄糖苷 动态变化 转录组关联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基因表达量标记
下载PDF
氦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结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志涛 郑群 +2 位作者 姜斌 赵文峰 段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8-943,共6页
为了解决高负荷设计方法导致高负荷氦气压气机叶顶泄漏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氦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泄漏涡形成机理、转子上端壁间隙结构控制机理及其对叶顶间隙泄漏涡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氦压气机转子叶顶前缘单... 为了解决高负荷设计方法导致高负荷氦气压气机叶顶泄漏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氦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泄漏涡形成机理、转子上端壁间隙结构控制机理及其对叶顶间隙泄漏涡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氦压气机转子叶顶前缘单侧槽对叶顶间隙泄漏损失的控制效果最为明显;槽的坡度为30°时,氦压气机转子的性能改善幅度最大;叶顶间隙越大,叶顶前缘单侧槽的有效性越强,当叶顶间隙为1 mm时,能够使压气机转子的绝热效率提高0. 15%。该研究能有效控制叶顶间隙泄漏损失,提高压气机设计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压气机 高负荷设计 数值模拟 单侧槽 叶顶泄漏 间隙结构 绝热效率
下载PDF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Inter-Stage Leakage Flows at Rotating Conditions in an Axial Compressor 被引量:3
6
作者 KONG Xiaozhi LIU Yuxin +2 位作者 LU Huawei tian zhitao XIN Jianchi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558-1568,共11页
For the compressor with shrouded stator blades,the stator well is a rotor-stator space between the rotating drum and the stationary shroud.Due to the pressure difference,a reverse leakage flow would travel through the... For the compressor with shrouded stator blades,the stator well is a rotor-stator space between the rotating drum and the stationary shroud.Due to the pressure difference,a reverse leakage flow would travel through the stator well and inject into the main flow path.Although,the labyrinth seal is commonly placed under the shroud,the rotation effect and seal clearance variation in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have great impac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nter-stage leakage,as well as the compressor performance.In this paper,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a compressor inter-stage seal test rig.The leakage flow rates,total temperatures and swirl ratios were obtained at different speeds and working clearances.The proportions of rotation effect and the clearance reduction effect were analyzed by data processing.Comparisons indicate that the working clearance and leakage flow reduce about 43%and 50%respectively,when the rotational speedω=8100 r/min.The proportion of reduction caused by the rotation effect is around 15%,while the influence of working clearance variation is much greater,accounting for about 35%.The windage heating coefficient and swirl ratio in the outlet cavity are almost i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rotor speed.The increases in total temperature and swirl ratio generated by the rotation effect are found to be about 80%.In addition,the swirl and radial velocity profiles in the cavities were discussed by validat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reveal the typical flow characteristics.The data presented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better leakage conditions prediction as well as the inter-stage seal design enhan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ouded stator blade inter-stage seal rotor-stator cavity leakage flow windage heating swirl ratio
原文传递
论傅斯年对史学客观性的认识
7
作者 田志涛 陈勇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2,64,共13页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所揭橥的客观主义史学理想,实际上可以溯源到更早的北大求学时期,其思想在之后留欧期间受西学影响而继续酝酿发展,最终于1928年形成体系随《旨趣》的发表而公之于世,此后追求史学客观性之信念亦...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所揭橥的客观主义史学理想,实际上可以溯源到更早的北大求学时期,其思想在之后留欧期间受西学影响而继续酝酿发展,最终于1928年形成体系随《旨趣》的发表而公之于世,此后追求史学客观性之信念亦屡经傅氏重申。在学术思潮面临中西、新旧交替之际,傅斯年引兰克史学为同道,实乃深思熟虑之后主动选择的结果。然而,由于"历史事实"在现实中逝而不返,使得直观勘验史学文本客观与否成为奢望。以傅斯年为代表的史家,只能转而借助主体思维克制主观性因素以期实现客观信史之重建。而傅斯年史学理论体系中的此种矛盾与困境,不仅使其思想呈现出一种难以弥合的紧张面相,且促使了傅氏对其客观主义史学理论的思考与调适,甚至引起了他对史学主观因素的疑惑,但傅氏本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对历史学客观之真的追求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史学思想 客观性 矛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