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元仿真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后路“Y”型截骨固定的生物力学特征
1
作者 张乐 曹振华 +12 位作者 张云凤 许阳阳 金凤 苏宝科 王利东 王星 仝玲 刘清华 方源 沙丽蓉 王海燕 李筱贺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2-1848,共7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因组织骨化和纤维化导致脊柱僵硬畸形的进行性炎症,表现为患者的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轻微损伤即可引发胸腰椎骨折。传统医学图像观察限制了医生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术前决策规划和术后疾病预防。目的:基于强直...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因组织骨化和纤维化导致脊柱僵硬畸形的进行性炎症,表现为患者的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轻微损伤即可引发胸腰椎骨折。传统医学图像观察限制了医生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术前决策规划和术后疾病预防。目的:基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后路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Y”型截骨(简称“Y”型截骨)术前和术后的脊柱模型,探究“Y”型截骨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基于1名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术前和术后CT图像,于Mimics19.0软件中重建“Y”型截骨(L3截骨)术前及术后的三维脊柱模型,包括T11-S1节段,于T11椎体顶部施加7.5 Nm力矩,模拟脊柱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6个工况下的运动。仿真得到脊柱各椎体的活动度、各椎间盘的应力和钉棒系统的应力。结果与结论:①“Y”型截骨术后路固定后,脊柱各椎体活动度均下降,且上部椎体活动度损失比例较大(L1:77.95%);②术前脊柱椎间盘最大应力发生于L1-L2节段(0.55 MPa),术后脊柱椎间盘最大应力发生于T11-T12节段(0.50 MPa),且T12以下的椎间盘应力远小于术前;③钉棒系统的最大应力(166.67 MPa)发生于棒体的上中段和椎弓根钉的根部;④提示后路“Y”型截骨固定手术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小了脊柱活动范围,固定节段的椎体减压良好且下方椎体应力遮挡现象显著,应加强棒体和椎弓根钉应力集中区域的刚度以避免应力疲劳导致的钉棒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路固定术 三维重建模型 Y型截骨 脊柱生物力学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骶骨椎间盘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应力分析
2
作者 康志杰 曹振华 +15 位作者 许阳阳 张云凤 金凤 苏宝科 王利东 仝铃 刘清华 方源 沙丽蓉 亮亮 李濛濛 杜奕霏 林琳 王海燕 李筱贺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0-846,共7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风湿免疫类慢性炎症反应疾病,软组织骨化融合及脊柱强直可致生物力学改变。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重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的腰椎-骶骨椎间盘,研究T_(11)-S_(1)节段各椎体活动度及纤维环、髓核的生物力...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风湿免疫类慢性炎症反应疾病,软组织骨化融合及脊柱强直可致生物力学改变。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重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的腰椎-骶骨椎间盘,研究T_(11)-S_(1)节段各椎体活动度及纤维环、髓核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获取1例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的影像资料,将连续扫描的脊柱CT原始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分别重建T_(11)-S_(1)。随后将建立好的模型以“Stl”格式导入3-Matic软件进行椎间盘的重建,得到具有纤维性的椎间盘模型。将完善的模型继续导入Hypermesh软件,对椎体、髓核、纤维环、韧带进行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后将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观察T_(11)-S_(1)各椎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活动度,并分析各节段纤维环及髓核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1)L_(1)节段在后伸、前屈、旋转(左、右)、侧屈(左、右)工况下的活动度均大于其他椎体,L_(1)椎体前屈时的活动度最大,为2.18°;L_(5)节段后伸工时的活动度最小,为0.12°;(2)L_(2)-L_(3)节段椎间盘前屈时的纤维环应力大于后伸时(P<0.05),L_(3)-L_(4)、L_(4)-L_(5)节段椎间盘前屈时的纤维环应力小于后伸时(P<0.05),L_(1)-L_(2)节段椎间盘左旋转时的纤维环应力大于右旋转时(P<0.05),L_(1)-L_(2)、L_(2)-L_(3)、L_(3)-L_(4)、L_(4)-L_(5)、L_(5)-S_(1)节段椎间盘左侧屈时的纤维环应力大于右侧屈时(P<0.05);(3)T_(11)-L_(12)、L_(1)-L_(2)、L_(2)-L_(3)、L_(3)-L_(4)、L_(4)-L_(5)节段前屈时的髓核应力大于后伸时(P<0.05),T_(12)-L_(1)、L_(3)-L_(4)节段椎间盘左旋转时的髓核应力小于右旋转时(P<0.05),T_(11)-T_(12)、L_(1)-L_(2)、L_(2)-L_(3)节段椎间盘左旋转时的髓核应力大于右旋转时(P<0.05),T_(11)-S_(1)节段椎间盘左侧屈时的髓核应力均大于右侧屈时;(4)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椎体活动度最小值位于后伸工况下的L_(5)椎体,为预防骨折建议避免后伸体位的运动;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后凸患者发病时,纤维环及髓核最大应力部位在L_(1)-L_(2)节段,部位固定且不会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后期手术治疗、矫正畸形应着重松解该节段纤维环及髓核的压力,避免纤维环破裂、髓核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骶骨椎间盘 纤维环 髓核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长兴水韭,中国水韭属一个四倍体新种
3
作者 童玲 沈佳豪 +5 位作者 赵晓 严岳鸿 朱渝芬 武建勇 顾钰峰 刘兴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1-618,共8页
水韭属是一类具有异形孢子的古老石松类植物,全属物种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文报道了在浙江省长兴县新发现的一个四倍体水韭属居群。基于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证据,将该物种命名为长兴水韭(Isoetes changxingensis),并详... 水韭属是一类具有异形孢子的古老石松类植物,全属物种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文报道了在浙江省长兴县新发现的一个四倍体水韭属居群。基于形态学、孢粉学和细胞学证据,将该物种命名为长兴水韭(Isoetes changxingensis),并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长兴水韭与保东水韭(I.baodongii)在植株形态及孢子纹饰方面都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染色体为44条,大孢子极面直径为317~411μm(平均为360μm)(vs.染色体22条,大孢子极面直径为390~510μm,平均为450μm)。与同为四倍体的隆平水韭(I.longpingii)在孢子大小方面极为接近,不同之处在于其根状茎3裂,叶片中间宽为2~3 mm,大孢子表面具棘刺-脊条状纹饰(vs.根状茎2裂,叶片中间宽度为1 mm,大孢子表面具瘤状-脊条状纹饰)。该种与中华水韭(I.sinensis)的区别在于其大孢子较小,表面纹饰不同,叶片长为20~60 cm(vs.大孢子极面直径为340~450μm,平均为409μm,具脊条状突起纹饰,叶片长为15~30 cm)。长兴水韭目前仅分布于其模式产地的一处沟渠,由于其分布区狭窄,野生居群数量较少,栖息地环境受到人为干扰,因此根据IUCN红色名录评估标准可将长兴水韭暂定为濒危(EN)等级。由于该种面临生境破坏和野外人为刈割的风险,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迁地保护及野外回归等相关工作。该文编制了中国已报道的水韭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为该属物种的鉴定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分类群 水韭属 石松类植物 濒危 孢子纹饰 水韭属检索表
下载PDF
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针叶樱桃粉中抗坏血酸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
4
作者 王道兵 冯迪 +10 位作者 曹翠峰 钟其顶 翟鹏贵 武竹英 岳红卫 童玲 张燚 洪玉玲 张红霞 徐胜 张洛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7,295,共6页
该文建立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LC-IRMS)检测抗坏血酸δ^(13)C值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针叶樱桃粉中抗坏血酸天然来源的真实性。样品中抗坏血酸经液相色谱在线... 该文建立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LC-IRMS)检测抗坏血酸δ^(13)C值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针叶樱桃粉中抗坏血酸天然来源的真实性。样品中抗坏血酸经液相色谱在线分离纯化,优化后色谱条件为: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pH 2的硫酸溶液(90∶10,体积比),流速0.250 mL/min,色谱柱温度30℃,进样量10μL,通过LC-IsoLink实现目标物全部氧化为CO_(2)气体,最终以气态形式进入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直接检测样品中抗坏血酸的δ^(13)C,该方法结果稳定、准确。分别测定了7个合成来源的维生素C片和19个针叶樱桃粉,结果表明,天然来源抗坏血酸δ^(13)C值为-25.00‰~-22.01‰,合成来源抗坏血酸δ^(13)C值为-11.74‰~-10.28‰,两者分布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用于抗坏血酸产品标识的真实性鉴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樱桃粉 抗坏血酸 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 天然 合成 δ^(13)C
下载PDF
基于射流机理的泥浆罐清洗工艺参数研究
5
作者 韦志超 李欣 +5 位作者 曲玉栋 庞雷 巴胜富 童岭 王永强 鲁飞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传统钻井泥浆罐清洗采用人工进罐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及效率低等问题,结合泥浆罐结构和罐内油泥沉积特点,从泥浆罐清洗工艺出发,分析“以油洗油”射流方式对罐内油泥冲击、破碎和溶解的清洗机理,开展射流轨迹模型、喷枪清洗模式、射... 针对传统钻井泥浆罐清洗采用人工进罐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及效率低等问题,结合泥浆罐结构和罐内油泥沉积特点,从泥浆罐清洗工艺出发,分析“以油洗油”射流方式对罐内油泥冲击、破碎和溶解的清洗机理,开展射流轨迹模型、喷枪清洗模式、射流打击力等研究。结果表明,当射流压力为0.7 MPa、流量为500 L/min、喷嘴出口直径为18 mm时,以白油为射流清洗介质,当靶距为8 m时,射流打击力为213 N,所研制的三维旋转喷枪完全满足典型钻井泥浆罐清洗作业要求。同时,三维旋转喷枪设置有罐底和罐壁2种分区清洗模式,通过清洗模式的切换,实现泥浆罐全方位清洗。研究结果可为泥浆站钻井泥浆罐安全、高效、自动化清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泥浆罐 射流清洗 射流轨迹 射流打击力 靶距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HOXA1 及SMAD3基因表达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佟玲 赵倩 +1 位作者 张淑艳 孙蜀宁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同源异性盒基因A1(HOXA1)、SMAD家族成员3(SMAD3)基因表达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同源异性盒基因A1(HOXA1)、SMAD家族成员3(SMAD3)基因表达与认知功能和预后的关系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月后是否发生VD分为痴呆组(n=117)和非痴呆组(n=124)。根据痴呆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预后功能障碍分为Ⅰ级亚组(n=48)、Ⅱ级亚组(n=43)、Ⅲ级亚组(n=26)。Spearman相关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致VD患者血清HOXA1和SMAD3基因表达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OXA1和SMAD3基因表达对缺血性脑卒中致VD患者预后功能障碍为Ⅲ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痴呆组比较,痴呆组血清HOXA1和SMAD3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t=30.176、16.855,P<0.001);缺血性脑卒中致VD患者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清HOXA1和SMAD3基因表达依次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8.625、153.360,P<0.001);与预后功能障碍Ⅰ~Ⅱ级亚组比较,Ⅲ级亚组患者血清HOXA1和SMAD3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t=8.274、9.396,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致VD患者血清HOXA1和SMAD3基因表达与MMSE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564、-0.518,P<0.01);血清HOXA1、SMAD3及二者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致VD患者Ⅲ级预后功能障碍的AUC分别为0.772、0.831、0.899,二者联合的AUC大于单项指标(Z/P=2.001/0.045、2.116/0.034)。结论HOXA1和SMAD3基因表达与缺血性脑卒中所致VD患者认知功能和预后密切相关,且血清HOXA1和SMAD3基因表达在缺血性脑卒中所致VD患者预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同源异性盒基因A1 SMAD家族成员3
下载PDF
环丙沙星在贾鲁河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7
作者 童玲 丁晶晶 +1 位作者 杨笑颜 李国亭 《河南科学》 2024年第6期845-856,共12页
为了解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更好地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环境危害,试验选取淮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贾鲁河沉积物为对象,以检测出浓度较高的抗生素环丙沙星(CIP)为目标污染物,采用Guideline106批量平衡方法研究贾鲁河沉积物对... 为了解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更好地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环境危害,试验选取淮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贾鲁河沉积物为对象,以检测出浓度较高的抗生素环丙沙星(CIP)为目标污染物,采用Guideline106批量平衡方法研究贾鲁河沉积物对CIP的吸附/解吸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CIP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过程可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平衡两个阶段,且完全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解吸过程存在正滞后现象.同时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沉积物对CIP的吸附为自发进行且混乱度增加的吸热反应.pH值为6时,沉积物对CIP的平衡吸附量最大,碱性和强酸环境均不利于吸附.共存阳离子价态升高和浓度增加均能使沉积物对CIP的平衡吸附量下降,解吸率增大.增强水环境的扰动,沉积物对CIP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上升,吸附量大于解吸量,易产生沉积物中CIP累积.有机质对沉积物吸附环丙沙星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沉积物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玉米糖肽对酒精诱导损伤LO2细胞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杰 童玲 刘晓兰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2,共10页
构建LO2细胞酒精性损伤模型,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玉米糖肽干预对酒精诱导损伤的LO2细胞的保护效应,并探讨玉米糖肽拮抗酒精性肝细胞损伤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与酒精模型组相比,50μg/mL玉米糖肽的预处理能够增加损伤LO2细胞中酒精代谢酶(... 构建LO2细胞酒精性损伤模型,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玉米糖肽干预对酒精诱导损伤的LO2细胞的保护效应,并探讨玉米糖肽拮抗酒精性肝细胞损伤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与酒精模型组相比,50μg/mL玉米糖肽的预处理能够增加损伤LO2细胞中酒精代谢酶(ADH和ALDH)和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活力以及GSH含量;降低ROS和MDA含量,说明玉米糖肽通过促进酒精代谢和增强抗氧化活力,维持LO2细胞结构的完整,防止肝内酶(AST、ALT和LDH)的泄露,并降低LO2细胞早期凋亡和死亡细胞的比例,达到保护酒精诱导损伤的LO2细胞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酶 玉米糖肽 LO2细胞 酒精代谢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加速溶剂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土壤和沉积物中15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
9
作者 潘萌 佟玲 +1 位作者 田芹 宋淑玲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5-1176,共12页
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广泛存在于环境中,长期接触会对生物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破坏,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调查研究其在环境中的污染水平非常有必要,而多组分、同时、准确的分析技术是研究的基础,目前已有的分析方法在化合物种... 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广泛存在于环境中,长期接触会对生物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破坏,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调查研究其在环境中的污染水平非常有必要,而多组分、同时、准确的分析技术是研究的基础,目前已有的分析方法在化合物种类和提取效率方面还有待提高。本文建立了一种分析土壤和沉积物中15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方法。新鲜样品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直接提取,提取液用复合填料的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了改善提取效率和净化效果等问题,针对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基质的复杂性,实验中主要优化了样品的提取、净化条件:针对磷酸三(2-氯乙基)酯提取回收率低的问题,改进了样品制备方式,新鲜样品在有少量水的存在下直接提取,使得有机溶剂更好地与样品颗粒进行接触,显著提高了该化合物的提取效率;采用石墨化碳和氨基硅胶复合填料的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提取液进行净化,保障了复杂沉积物样品净化效果的有效性,同时选用5%甲苯的洗脱溶剂体系,能够提高磷酸三甲苯酯(TCP)在石墨化碳固相萃取柱上的洗脱效率,保证了净化过程的回收率。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浓度在10.0~500.0ng/mL之间的标准曲线R2大于0.9962,5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在72.6%~112.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4)≤25.3%,方法检出限为0.17~1.21ng/g。采用该方法分析美国NIST有证标准物质,测试结果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通过8家实验室验证表明该方法的各项指标满足分析测试要求,能够应用于土壤和沉积物等基质复杂的固体样品中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 土壤 沉积物 气相色谱-质谱法 加速溶剂萃取
下载PDF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伪狂犬病病毒弱毒株在猪体组织中的分布
10
作者 许梦微 朱来旭 +7 位作者 陈赛赛 张传健 王志胜 郑亚婷 刘娅梅 童玲 曹瑞兵 王继春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87,共5页
为了解伪狂犬病病毒(PRV)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在猪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针对PRV gB基因保守区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了一种可快速、定量检测PRV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且敏感度高,最低检... 为了解伪狂犬病病毒(PRV)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在猪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针对PRV gB基因保守区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了一种可快速、定量检测PRV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且敏感度高,最低检测浓度为10^(1)拷贝/μL。PRV 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免疫仔猪后可少量存在于大脑、小脑、肝脏、脾脏、肺脏、扁桃体和颌下淋巴结中,部分仔猪鼻甲骨病毒含量较高。应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为79.2%,而常规PCR方法阳性检出率仅为45.8%。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了解弱毒株在猪体的分布提供了快速、敏感的检测手段。PRV 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在猪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其组织嗜性、安全性和免疫机制提供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TK/PK/gE三基因缺失弱毒株 荧光定量PCR 组织分布
下载PDF
前列腺相关标志物在不同检测系统中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王修全 邱顺华 +1 位作者 童玲 张潜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相关标志物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在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贝克曼(AU5811)、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系统贝克曼(DXI800)和迈瑞... 目的探讨前列腺相关标志物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在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贝克曼(AU5811)、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系统贝克曼(DXI800)和迈瑞CL-2000i中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AU5811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DXI800、CL-2000i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浓度tPSA和fPSA的结果,依据CNAS-GL037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要求,按照WS/T492-2016规定的方法,对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在AU5811上检测tPSA和fPSA的结果进行可比性验证,选择5个水平室间质控品202211~202215,每一样本重复检测3次,计算均值和偏倚,用试剂盒自带2水平质控做精密度评价。各系统分别测定253例确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液tPSA和fPSA水平,评价AU5811检测系统与DXI800、CL-2000i检测系统结果的相关性。结果AU5811检测tPSA和fPSA可比性验证符合要求,tPSA 5水平的偏倚分别为-8.25%、4.78%、3.55%、-5.88%、-3.46%,fPSA 5水平的偏倚分别为-10.00%、-8.11%、3.72%、10.59%、-7.04%;精密度验证tPSA水平1批内CV为5.43%、总CV为5.42%,水平2批内CV为3.16%、总CV为3.35%;fPSA水平1批内CV为8.91%、总CV为8.94%,水平2批内CV为6.82%、总CV为6.99%;其CV值均低于试剂说明书规定CV(10%)。253例确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液tPSA和fPSA在AU5811检测结果分别与DXI800和CL-2000i上检测结果比较,其相关系数tPSA为0.977、0.945,fPSA相关系数为0.951、0.918,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结论贝克曼AU5811系统检测tPSA和fPSA可比性验证符合要求,批内精密度与总精密度均小于试剂盒说明书要求,验证通过,AU5811系统与DXI800、CL-2000i检测tPSA和fPSA结果比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标志物 TPSA FPSA 可比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ISO20387样本库质量控制之人员比对分析
12
作者 刘丽 王梦星 +5 位作者 林金嬉 梁宪红 乔琳 李上智 佟玲 秦海强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352-356,共5页
目的基于ISO20387生物样本库通用要求,通过不同工作年限的技术人员同时进行DNA提取实验,探索通过人员比对方法对样本库人员进行能力评估。方法样本库3位不同工作年限的技术人员使用相同样本设备试剂进行DNA提取,全过程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目的基于ISO20387生物样本库通用要求,通过不同工作年限的技术人员同时进行DNA提取实验,探索通过人员比对方法对样本库人员进行能力评估。方法样本库3位不同工作年限的技术人员使用相同样本设备试剂进行DNA提取,全过程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对DNA得率进行分析,使用Qubit对完整性进行评价。结果3位不同操作人员提取的DNA得率和Qubit结果有明显差别,日常工作人员与技术主管操作无差异,新加入实验室人员与技术主管有明显差异。结论人员操作对样本质量有明显影响,人员比对作为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途径之一,方法较为灵活、简便,可用于样本库人员能力评估,通过人员能力评估可以及时发现人员操作是否合格,保证生物样本处理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 ISO20387 人员比对
下载PDF
水盐胁迫下老化生物炭对温室气体与玉米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佟玲 戴永辉 +2 位作者 陈阳 王璐 刘丽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6-395,共10页
为揭示不同灌水量和灌水盐分下老化生物炭对温室气体排放与玉米生长的影响,设置2个生物炭水平:0 t/hm~2(B0)、60 t/hm~2(B1),2个灌溉水含盐量:0.71 g/L(S0)和4.0 g/L(S1),2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1/2 W1),于2022年4—9... 为揭示不同灌水量和灌水盐分下老化生物炭对温室气体排放与玉米生长的影响,设置2个生物炭水平:0 t/hm~2(B0)、60 t/hm~2(B1),2个灌溉水含盐量:0.71 g/L(S0)和4.0 g/L(S1),2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1/2 W1),于2022年4—9月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春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亏缺灌溉相较于充分灌溉CO_(2)累积排放量减少24.13%~52.68%,但二者的N_(2)O排放没有显著差异。微咸水灌溉导致CO_(2)和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9.06%~24.79%、9.95%~18.03%。在4种灌溉处理下,老化生物炭使CO_(2)和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小7.33%~18.78%和21.14%~29.76%。不同处理间的CH_(4)排放无显著影响。亏缺和微咸水灌溉抑制了作物的生长;老化生物炭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生物量,总体增加7.86%~25.82%,但其对W1S0、W1S1、W2S0处理下玉米产量增产效果并不显著,且W2S1处理下玉米产量显著降低。同一灌溉水平下,微咸水灌溉增加了全球增温潜势,而利用老化生物炭和亏缺灌溉会降低全球增温潜势。微咸水和亏缺灌溉显著降低了农田土壤炭收益,分别减小17.70%~65.36%和37.30%~71.96%。不同灌溉处理下,老化生物炭均显著增加了农田土壤炭收益,增加15.86%~33.52%。总体上在W1S0、W1S1和W2S0处理下施用老化生物炭小幅提高了玉米产量,大幅降低了全球增温潜势和促进了农田净碳收益,因此在这3种灌溉方式下,老化生物炭施用可增加当地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老化生物炭 水盐胁迫 温室气体 碳收益
下载PDF
基于云平台移动设备在中医护理方案集束化管理中的应用
14
作者 佟玲 沈桐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8期3643-3645,共3页
目的评价基于云平台的移动设备在中医护理方案集束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大连市中医医院12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基于云平台的移动设备... 目的评价基于云平台的移动设备在中医护理方案集束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大连市中医医院12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基于云平台的移动设备进行集束化管理,比较2组中医护理方案落实率、护理管理者满意度、护理考核数据统计准确率以及总体工作量。结果对照组中医护理方案落实率明显低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护理管理者满意度、护理考核数据统计准确率明显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管理者总体工作量大于干预组(P>0.05)。结论在中医护理方案集束化管理中运用基于云平台的移动设备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减轻管理者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方案 云平台 护理质控 集束化管理
下载PDF
分段取样法研究改进Hummers法制备GO结构特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浩月 李春丽 +3 位作者 徐博 李筱贺 仝铃 邱广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06-2615,共10页
氧化石墨烯(GO)制备过程调控及机理研究对其性能及其功能化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改进Hummers法制备GO,采用分段取样法提取主要阶段的中间产物;利用SEM、Raman光谱以及XRD、FTIR、XPS等检测手段表征分析各阶段产物的微观形貌、结... 氧化石墨烯(GO)制备过程调控及机理研究对其性能及其功能化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改进Hummers法制备GO,采用分段取样法提取主要阶段的中间产物;利用SEM、Raman光谱以及XRD、FTIR、XPS等检测手段表征分析各阶段产物的微观形貌、结构和成分,以探究GO制备机理,并采用TEM对最终制备的GO进行形貌表征观察,探究各阶段反应对GO制备的影响规律,以实现对GO氧化程度和结构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在浓H_(2)SO_(4)/KMnO_(4)混合体系中,使用单一的浓H_(2)SO_(4)无法对石墨进行插层与氧化,KMnO_(4)是石墨氧化的必要条件;氧化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导致石墨层间距进一步扩大。GO-1到GO-5阶段,氧化石墨的C/O从7.23降到2.03,氧化石墨片层间距从原始石墨的0.344nm增加到0.815nm,研究成果为GO的进一步改性与应用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改进Hummers法 氧化
下载PDF
CT数据建立12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及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清华 蔡永强 +14 位作者 金凤 于静红 王海燕 张云凤 王利东 李佳伟 王星 和雨洁 戴丽娜 王建忠 邬超 仝铃 康志杰 李志军 李筱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0-504,共5页
背景:儿童颈椎有限元模型多为10岁及以下儿童的,所建立的节段也只是部分颈椎,而12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则相对较少。目的:建立有效的12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为研究儿童颈椎活动性、应力及临床治疗儿童颈椎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背景:儿童颈椎有限元模型多为10岁及以下儿童的,所建立的节段也只是部分颈椎,而12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则相对较少。目的:建立有效的12岁儿童全颈椎有限元模型,为研究儿童颈椎活动性、应力及临床治疗儿童颈椎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名健康的12岁儿童,使用64排螺旋CT对该儿童颈椎进行扫描,将CT数据导入Mimics 16.0中重建简单的三维模型,用Cero 5.0优化模型,再导入Hypermesh 14.0中划分网格及添加韧带,最后用ANSYS 6.14软件进行材料赋值,设定边界等操作,构建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将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屈曲、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各椎体的活动度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通过有限元软件成功建立了12岁儿童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还原度高,与其模拟的颈椎相似性好。在1.5 N•m的载荷下,除C4-5、C6-7在旋转工况下的活动度较参考文献低外,其余节段在各种工况下的活动度均在既往文献的参考范围内,说明该模型有效,在后续的应力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可以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颈椎 有限元分析 儿童 有效性验证 活动度
下载PDF
修订Tokuhashi评分在预测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预后及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睿 张意虎 +3 位作者 张玉容 童铃 蒋欣廷 彭国霖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910-2915,共6页
目的:探讨修订Tokuhashi评分在预测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预后及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住院患者127例,收集病历资料,随访临床结局至2022年06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 目的:探讨修订Tokuhashi评分在预测脊柱转移瘤患者临床预后及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0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脊柱转移瘤住院患者127例,收集病历资料,随访临床结局至2022年06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χ^(2)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随访期内死亡占比76.38%,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9.29%和27.56%。修订Tokuhashi评分0~8分、9~11分和≥12分的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6.99±2.54)个月、(11.44±2.87)个月和(18.56±4.80)个月。不分组和按生存时间≤12个月分组修订Tokuhashi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和0.863。Cox回归显示:修订Tokuhashi评分、脊柱外骨转移数量和内脏转移情况是脊柱转移瘤预后的影响因素,修订Tokuhashi分级9~11分、≥12分的HR分别为0.484和0.033(与≤8分比,P<0.05),脊柱外转移瘤数量1~2个和0个的HR分别为0.345和0.064(与≥3个比,P<0.05),内脏转移可切除的HR为0.460(与内脏转移不可切除比,P<0.05)。修订Tokuhashi评分0~8分、9~11分和≥12分的患者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45.45%、91.18%和100.00%。结论:脊柱转移瘤患者预后较差,修订Tokuhashi评分系统能预测患者临床结局,对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修订Tokuhashi评分系统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2009-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玉米日耗水量数据集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一宁 丁日升 +3 位作者 佟玲 康绍忠 李思恩 杜太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10-20,共11页
掌握农田系统作物耗水量变化情况,对研究作物各生育期水分消耗规律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数据提供了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内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的玉米耗水量数据,时间分辨率为日尺度,灌溉方式为畦灌,数据范围为2009–2016年。数据... 掌握农田系统作物耗水量变化情况,对研究作物各生育期水分消耗规律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数据提供了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内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实测的玉米耗水量数据,时间分辨率为日尺度,灌溉方式为畦灌,数据范围为2009–2016年。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严格遵循仪器数据质量控制和规范。数据以日为尺度公开,以期为区域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实验站 大型蒸渗仪 耗水量 玉米
下载PDF
灌水技术参数对覆膜制种玉米生长与蒸腾耗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士萌 佟玲 +3 位作者 王素芬 赵引 马冬青 李德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6-406,438,共12页
科学高效的灌溉管理是提高水分生产力的关键。针对覆膜前后土壤水热条件有明显差异,灌水参数如何影响作物生长与耗水尚不明确的问题,本研究以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田间试验。设计... 科学高效的灌溉管理是提高水分生产力的关键。针对覆膜前后土壤水热条件有明显差异,灌水参数如何影响作物生长与耗水尚不明确的问题,本研究以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在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田间试验。设计3种滴头流量D1(2.0 L/h)、D2(2.5 L/h)、D3(3.0 L/h),5种灌水间隔时间P1(6 d)、P2(8 d)、P3(10 d)、P4(12 d)、P5(14 d),探究灌溉方案对覆膜制种玉米生长、产量和蒸腾耗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滴头流量较大和灌水间隔时间较小时制种玉米株高与叶面积指数表现更好。D1处理下,随灌水间隔时间增加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P2取得最大值。籽粒产量与灌水间隔时间呈现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D1、D3处理下最大值均出现在P2。灌水间隔时间为6~10 d时D2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单株日尺度液流速率与小时尺度液流速率均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加,随灌水间隔时间增加而减小。D3处理小时尺度液流速率峰值比D2、D1处理分别增加85.88%~127.02%、117.80%~151.89%。灌水间隔时间由P1增加到P5时,小时尺度液流速率峰值降低23.56%~31.48%。制种玉米蒸腾量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加。一定范围内(P1~P4),增加灌水间隔时间显著降低了全生育期耗水量。灌水间隔时间不大于10 d时,D2耗水量最低,比D1降低1.86%~4.14%,且获得更高的水分生产力。D1、D2处理均在P2处理获得最高水分生产力。为实现高效节水,滴头流量为2.5 L/h (D2)、灌水间隔时间为8~10 d是适宜干旱地区覆膜制种玉米的较优灌水方案,而灌水间隔时间为6~8 d时可以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膜下滴灌 灌水技术参数 作物生长 蒸腾耗水
下载PDF
踝泵运动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成成 黄玉凤 +1 位作者 童玲 王溢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进行踝泵运动将患者分为运动组(n=51)和... 目的探讨踝泵运动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进行踝泵运动将患者分为运动组(n=51)和对照组(n=49)。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情况、急性肺栓塞(APE)的发生情况、D-二聚体情况、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结果两组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至手术所需的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完成至复查D-二聚体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运动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为3.9%(2/5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4%(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APE。结论踝泵运动可明显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踝泵运动 急性肺栓塞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