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基污水闭环处理实现零排放的创新方法研究
1
作者 吕广强 仝晓辉 《非开挖技术》 2024年第3期4-11,共8页
本研究探讨桩基污水闭环处理实现零排放的创新方法,通过桩基污水闭环处理的手段,达到桩基污水零排放的目标。桩基工程中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对生态敏感区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全面收集桩基污水,采用快速絮凝和干化技术实现固液... 本研究探讨桩基污水闭环处理实现零排放的创新方法,通过桩基污水闭环处理的手段,达到桩基污水零排放的目标。桩基工程中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对生态敏感区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全面收集桩基污水,采用快速絮凝和干化技术实现固液分离,再经过多级过滤去除有害物质,最终达到地表水排放标准。同时,引入全过程数字化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处理过程,以确保处理效果符合标准要求。本研究不仅在技术上探索了桩基污水零排放的途径,还在管理上强调了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和闭环处理。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桩基工程的环保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建筑行业的环保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实际应用中,桩基污水处理的闭环处理不仅涉及技术创新,还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持。透过技术手段实现桩基污水零排放的目标,需要与各方合作,包括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本研究的成果将对桩基工程领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为类似工程的污水处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污水闭环处理 桩基污水零排放 污水达标排放 在线监测 施工污水处理
下载PDF
补髓生血丸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及骨髓VEGF、TPO、VCAM-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邓梦云 杨丽娟 +4 位作者 李莉 童小慧 刘红娟 杜秉乾 王桐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 观察补髓生血丸(熟地黄、鹿角胶、黄芪、当归等)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的防治作用,并从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角度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再造生血片,2.70 g·kg^(-1))及... 目的 观察补髓生血丸(熟地黄、鹿角胶、黄芪、当归等)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的防治作用,并从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角度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再造生血片,2.70 g·kg^(-1))及补髓生血丸低、中、高剂量组(2.25,4.50,9.00 g·kg^(-1)),每组15只。采用白消安(10 mg·kg^(-1))及环磷酰胺(20 mg·kg^(-1))交替腹腔注射给药12 d,制备AA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0 d。检测小鼠外周血象;采用瑞士-姬姆萨染色法观察小鼠骨髓涂片;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HE染色法观察骨髓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骨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生成素(TPO)、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的水平。结果 各组间的血清及骨髓TPO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PL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及骨髓中V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中VEGF含量明显下降(P<0.05);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骨髓脂肪化明显,出现较大和特大的脂滴空泡,骨髓象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小鼠骨髓腔明显空虚,造血细胞被大量的脂肪细胞代替,造血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淤血、出血和间质水肿等现象显著,巨核细胞未见,骨髓病理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的RBC、HG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补髓生血丸高剂量组小鼠的WBC、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给药组小鼠的血清及骨髓中VCAM-1含量均明显上升(P<0.05,P<0.01),补髓生血丸高剂量组小鼠血清VEGF含量明显上升(P<0.05);各给药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显著上升(P<0.01),骨髓增生活跃,有核细胞密布,脂滴明显减少、变小,补髓生血丸中、高剂量组小鼠的骨髓象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小鼠骨髓可见有核细胞、巨核细胞逐渐增多,淤血、出血减轻,脂肪细胞减少,补髓生血丸中、高剂量组小鼠骨髓病理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补髓生血丸能够改善AA小鼠的造血功能,可能与提高VCAM-1、VEGF水平,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丸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生成素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造血微环境 小鼠
下载PDF
辽河流域洪涝致灾气候阈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向培 贾庆宇 +1 位作者 佟晓辉 杨剑刃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3年第7期17-22,共6页
基于1971—2000年日降水资料和洪涝灾害资料,分析辽河流域降水及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绝对降水量、相对降水量等特征量与洪涝灾害的对应关系,比较不同特征量对洪涝灾害的判别能力,选取最优特征量并设计气候阈值,以1953年为例检... 基于1971—2000年日降水资料和洪涝灾害资料,分析辽河流域降水及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绝对降水量、相对降水量等特征量与洪涝灾害的对应关系,比较不同特征量对洪涝灾害的判别能力,选取最优特征量并设计气候阈值,以1953年为例检验洪涝灾害致灾气候阈值的判别能力,结果表明:辽河流域降水和洪涝灾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7月和8月,日降水强度在45~50 mm时,发生的洪涝灾害次数最多;洪涝灾害日最小20%绝对(相对)降水量与非洪涝灾害日最大20%绝对(相对)降水量具有较显著差异,该差异表现为4月末和10月末较大,7月末和8月初较小,绝对降水量较相对降水量对洪涝灾害的判别能力更强;基于绝对降水量设计洪涝灾害气候阈值可以有效判别洪涝灾害,但对6月以前和8月以后洪涝灾害的判别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洪涝灾害 气候阈值 降水
下载PDF
酶解对芦笋老茎中可溶性膳食纤维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焕 张平平 +3 位作者 李想 仝晓辉 王丰 赵晨晨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1-15,共5页
芦笋采摘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老茎,其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及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以富含膳食纤维的芦笋老茎为原料,通过纤维素酶酶解提高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继而提升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酶解前后芦笋老茎液的... 芦笋采摘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老茎,其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及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以富含膳食纤维的芦笋老茎为原料,通过纤维素酶酶解提高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继而提升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酶解前后芦笋老茎液的抗氧化活性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以单因素及正交优化试验对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进行研究,确定最佳酶解条件。结果显示:在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酶解时间1.75 h、酶解温度50℃的条件下,与非酶解相比,酶解后芦笋老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2.9倍,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1.69倍,活性物质多糖、黄酮及皂苷含量分别提高1.39、1.56和1.84倍。本研究可为芦笋老茎的再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老茎 酶解 可溶性膳食纤维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金丝桃苷通过激活Keap1/Nrf2/HO-1通路保护小鼠GC-2细胞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妍妍 王桐生 +4 位作者 戴宁 邓梦云 刘红娟 童小慧 李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3-680,共8页
目的从Keap1/Nrf2/HO-1通路角度研究金丝桃苷(Hyp)对H2O2所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GC-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GC-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氮乙酰半胱氨酸组(阳性组,NAC,2.5 mmol/L)以及金丝桃苷组(50、100、200μmol/L),各组... 目的从Keap1/Nrf2/HO-1通路角度研究金丝桃苷(Hyp)对H2O2所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GC-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GC-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氮乙酰半胱氨酸组(阳性组,NAC,2.5 mmol/L)以及金丝桃苷组(50、100、200μmol/L),各组按剂量孵育48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H_(2)O_(2)(150μmol/L)处理2 h,正常组给予等容量培养基。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blot和RT-qPCR检测Nrf2、Keap1、HO-1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核转位水平。结果150μmol/L H_(2)O_(2)干预2 h可制备GC-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C-2细胞增殖率以及SOD、GSH、CAT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细胞凋亡率,Keap1和Nrf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以及Kea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NAC组和金丝桃苷200μmol/L组细胞增殖率和SOD、GSH-PX、CAT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金丝桃苷200μmol/L组Keap1 mRNA表达显著下降,HO-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金丝桃苷200μmol/L组Nrf2核蛋白(NEs-Nrf2)以及HO-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Keap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金丝桃苷组出现了明显的核转位现象(P<0.05)。结论金丝桃苷可能通过激活Keap1/Nrf2/HO-1信号通路,对H_(2)O_(2)诱导的GC-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氧化应激 NRF2 HO-1 KEAP1 GC-2细胞
下载PDF
应用于电动汽车复合储能系统的升压型直流变换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聂金泉 吴华伟 +2 位作者 邝勇 童晓辉 任晔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79-385,共7页
升压型直流变换器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存在收敛速度较慢、抖振剧烈等导致的动态响应品质差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双幂次滑模趋近滞环控制策略,在电流跟踪误差估计值的基础上定义滑模面以实现电流跟踪控制,依据系统的未知扰动和负载变化... 升压型直流变换器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存在收敛速度较慢、抖振剧烈等导致的动态响应品质差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双幂次滑模趋近滞环控制策略,在电流跟踪误差估计值的基础上定义滑模面以实现电流跟踪控制,依据系统的未知扰动和负载变化建立自适应状态观测器,结合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自适应律,并计算自适应占空比。提出一种双幂次趋近律,根据系统不同趋近过程的特点制定参数选择标准,对系统的动态响应品质进行目的性调节,并设计滑模滞环控制器以削弱由符号函数项所引起的抖振。对以上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可有效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电流控制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压型直流变换器 双幂次趋近律 滑模控制 自适应观测器 滞环控制器
下载PDF
再生水补水对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仝晓辉 汪银龙 +1 位作者 刘晓宁 苏雨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64,75,共6页
为探明再生水补水对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深圳市西乡河再生水补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河道8处底泥样品理化指标的基础上,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河道再生水补水后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特征以及对环境因子所产生的... 为探明再生水补水对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深圳市西乡河再生水补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河道8处底泥样品理化指标的基础上,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河道再生水补水后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特征以及对环境因子所产生的影响,并借助冗余分析方法分析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特征的形成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西乡河中下游底泥含有多种污染物,且中游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河道底泥中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补水口附近底泥的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河道底泥中优势菌主要有硫杆菌(Thiobacillus)、拟杆菌(Bacteroides)、脱硫菌属(Desulfatiglans、Desulfococcus、Desulfuromonas)、脱磷菌属(Desulfomicrobicum)以及反硝化菌属(Dechloromonas、Ferritrophicum),占克隆文库的70%以上;再生水中的氮、磷、有机物和Cu和Fe重金属等物质对补水口附近的底泥反硝化菌属和脱硫菌属的多样性及其丰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距离较远的珠江口底泥微生物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补水 细菌群落结构 底泥 重金属 西乡河
下载PDF
多花黄精多糖对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小鼠影响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秋丽 童小慧 +3 位作者 李小东 韩荣春 彭代银 俞年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多糖对Ⅰ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存活率及肝保护等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雌性C57BL/6c小鼠Ⅰ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四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多花黄精多糖低剂量组(450 zmg·kg^-1)和高剂量... 目的研究多花黄精多糖对Ⅰ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存活率及肝保护等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雌性C57BL/6c小鼠Ⅰ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四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多花黄精多糖低剂量组(450 zmg·kg^-1)和高剂量组(900 mg·kg^-1)。实验中检测各组小鼠存活率、体重以及血糖变化。实验结束后,分离小鼠肝脏,采用HE染色法评价肝脏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肝脏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mRNA水平。结果雌性C57BL/6c小鼠连续5天腹腔注射STZ,一周后可使血糖明显升高。在高血糖状态下,模型组小鼠死亡率急剧上升,多花黄精多糖高剂量显著提高模型小鼠的存活率;多花黄精多糖低、高剂量可显著增加模型小鼠体重;同时,多花黄精多糖高剂量有一定程度降低血糖的作用。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小鼠肝脏病变明显:出现大量的单核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发生变性明显。并且,肝细胞结构紊乱。而多花黄精多糖高剂量能够改善模型小鼠肝脏炎症浸润、肝细胞变性以及肝脏结构紊乱等病变。qPCR结果显示多花黄精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肝脏中IL-6,IL-1βmRNA的水平,显著升高IRS-1 mRNA的水平。结论多花黄精多糖显著降低Ⅰ型糖尿病小鼠的死亡率,可能与其改善小鼠体重、降低血糖、肝保护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多糖 Ⅰ型糖尿病 存活率 肝保护
下载PDF
1960—2017年中国降水集中程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向培 佟晓辉 +2 位作者 贾庆宇 辛卓航 杨剑刃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9,共10页
降水集中程度是反映降水结构的重要指标。基于1960—2017年中国773个气象站日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程度(Q),研究中国降水集中程度的时空特征,分析其与降水量、海洋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年平均Q值为0.38,南北较低中间较高;... 降水集中程度是反映降水结构的重要指标。基于1960—2017年中国773个气象站日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程度(Q),研究中国降水集中程度的时空特征,分析其与降水量、海洋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年平均Q值为0.38,南北较低中间较高;冬季和秋季的降水集中程度相对较高,平均Q值分别为0.53和0.51,夏季和春季相对较低,分别为0.39和0.48。(2)年降水集中程度变化趋势较小,总体上略有上升,东南升高西北降低;在年和季尺度,Q和降水量均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年尺度相关系数为-0.71,秋季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9,春季的相关性最弱,相关系数为-0.70,降水集中程度和降水量共同影响水旱灾害受灾面积。(3)Q与NINO3.4指数间的相关性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当滞后时间为2个月时相关系数最大,平均为0.13,由北向南总体呈"-+-"分布;与PDO指数间的相关系数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当滞后时间为4个月时相关系数最大,平均为0.12,以负相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集中程度 降水结构 降水量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城市高度建成区河道生态补水治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史贵君 仝晓辉 +2 位作者 汪银龙 刘晓宁 张永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80,134,共7页
为探究城市高度建成区河道水质改善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铁排河为研究对象,基于各河段的特征差异,计算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水库最小下泄生态流量及再生水和雨水的潜力资源,在保障水量及水质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生态补水措施。研... 为探究城市高度建成区河道水质改善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铁排河为研究对象,基于各河段的特征差异,计算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水库最小下泄生态流量及再生水和雨水的潜力资源,在保障水量及水质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生态补水措施。研究表明:在以铁岗水库最小下泄水量为基础的前提下,铁排河各河段的降雨不能满足生态环境需水量,只能作为间歇补水,固戍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可作为常态性水源;城市高度建成区的河段雨水补水宜采用人工调蓄及物化处理,在可利用空间较大的河段可采用生态调蓄净化雨水,以此削减入河污染浓度。生态砾石床、生态浮岛及水下森林的构建均能改善水环境生态系统,保障生态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生态环境需水量 初雨水 再生水 城市高度建成区 铁岗水库 铁排河
下载PDF
苦参查尔酮异构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雨琪 韩荣春 +5 位作者 俞年军 顾晓 苏蝶 童小慧 许菲 王丽萍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2-27,共6页
目的为明晰苦参查尔酮异构酶(sfCHI)的结构基因信息及其在苦参黄酮类化合物生源路径中的表达调控机理。方法本实验以苦参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转录组学数据,克隆sfCHI基因并针对该cDNA序列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安徽产... 目的为明晰苦参查尔酮异构酶(sfCHI)的结构基因信息及其在苦参黄酮类化合物生源路径中的表达调控机理。方法本实验以苦参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转录组学数据,克隆sfCHI基因并针对该cDNA序列展开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安徽产苦参不同组织中sfCHI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苦参sfCHI基因的cDNA序列长度为1265 bp,含有630 bp的开放式阅读框(ORF),编码209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sfCHI与狭叶羽扇豆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相似性最高,达89.95%;进化树分析该基因与大豆、野大豆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半定量PCR结果显示sfCHI基因在苦参根中表达量最低,在叶、叶柄与茎中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苦参查尔酮异构酶的基因克隆与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分析,初步明确了该基因的序列信息与理化特征,这对进一步研究苦参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机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查尔酮异构酶 基因克隆 半定量PCR
下载PDF
东北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及小雨雨量减少成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东辉 佟晓辉 +2 位作者 郭刚 李德帅 刘达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1-542,共12页
利用1961~2017年我国东北地区96个站点逐日降水、相对湿度和气温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进行了成因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利用1961~2017年我国东北地区96个站点逐日降水、相对湿度和气温等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进行了成因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与各量级降水频率和贡献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总降水量的多寡受大雨频率及贡献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小雨量和中雨量的减少是导致东北地区夏季总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暴雨量受暴雨贡献率增加影响呈增加趋势。小雨量和小雨贡献率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年代际突变,小雨贡献率的突变是造成小雨量年代际突变的内在因素。东北地区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2个;小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85个,显著减少的站点数达到25个;中雨量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70个,显著减少的站点只有9个;大雨量呈增加与减少趋势的站点数相当;而暴雨量呈增加趋势的站点数大于减少的站点数。从云形成机制角度出发,分别讨论大气水汽、温度、气溶胶浓度变化对东北地区小雨量减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温增加和气溶胶浓度增加是导致该地区小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雨 气溶胶 降水频率 降水贡献率 突变 气候变暖
下载PDF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下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教育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仝晓慧 凌晨 张笑鸿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5-49,共5页
高校根据心理资本的构成情况,针对特殊学生群体,从培养学生积极品质、挖掘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心理资本几方面着手,构建教育精准帮扶机制,建立和健全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高校特殊学生的心理归属感。
关键词 心理资本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 帮扶
下载PDF
纯电动客车CAN通信上位机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希 戈小中 +1 位作者 童晓辉 刘俊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21年第3期47-50,共4页
介绍开发CAN通信上位机时对报文自动解析的四种逻辑设计方法,并根据上位机前面板显示需求特点的不同,采用中断法和多任务法进行CAN上位机的编程及进行应用举例。
关键词 纯电动客车 上位机 CAN通信
下载PDF
基于CAN通信的电动汽车上位机系统开发
15
作者 戈小中 童晓辉 徐希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21年第2期29-31,共3页
开发一种基于CAN通信的电动汽车上位机系统,能够对整车所有CAN节点的数据进行采集显示,并且能够与多个关键零部件进行数据交互,跨零部件进行数据分析。可用于样车的快速调试及售后疑难故障处理。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上位机 样车调试 故障处理
下载PDF
牙嵌式电磁离合器在混合动力客车中的应用
16
作者 童晓辉 邝勇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8年第3期34-37,共4页
以某双电机混联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为研究对象,采用牙嵌式电磁离合器替代传统的膜片弹簧离合器实现牵引电机和发动机之间的扭矩耦合;采用转速同步和调节混合动力总成扭矩变化斜率的控制策略以降低车辆纵向冲击。车辆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效果... 以某双电机混联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为研究对象,采用牙嵌式电磁离合器替代传统的膜片弹簧离合器实现牵引电机和发动机之间的扭矩耦合;采用转速同步和调节混合动力总成扭矩变化斜率的控制策略以降低车辆纵向冲击。车辆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嵌式电磁离合器 混合动力客车 转速同步 扭矩变化
下载PDF
补髓生血丸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VEGF及 Notch-1蛋白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杨志勇 邓梦云 +3 位作者 李莉 童小慧 王雅娟 王桐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8,共5页
目的:研究补髓生血丸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并从调控骨髓造血微环境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髓生血丸2.3、4.5、9 g/kg组和再造生血片2.7 g/kg组,每组15只。除正... 目的:研究补髓生血丸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并从调控骨髓造血微环境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髓生血丸2.3、4.5、9 g/kg组和再造生血片2.7 g/kg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白消安10 mg/kg和环磷酰胺20 mg/kg交替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2 d,制备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小鼠按剂量灌胃给药,连续30 d。末次给药禁食不禁水12 h,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双侧股骨,采用瑞士-姬姆萨法观察小鼠骨髓涂片;HE法观察骨髓病理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骨髓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生成素(TPO)、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小鼠血管VEGF和Notch-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明显降低(P<0.05);骨髓腔空虚,大量脂肪细胞代替造血细胞,未见巨核细胞,骨髓上清中VCAM-1含量明显降低(P<0.05);骨髓MVD显著降低(P<0.01),VEGF、Notch-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连续给药30 d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各组小鼠外周血象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骨髓造血功能改善明显,骨髓可见增生现象,有核细胞逐渐增多,巨核细胞多见;再造生血片2.7 g/kg组及补髓生血丸各组骨髓上清中VCAM-1含量显著升高(P<0.01);骨髓MVD显著增加(P<0.01);除补髓生血丸2.3 g/kg组外,其余各组骨髓VEGF和Notch-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补髓生血丸对再生障碍性模型小鼠有一定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骨髓MVD,上调VEGF和Notch1蛋白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髓生血丸 再生障碍性贫血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 NOTCH-1
原文传递
苍术苷体外对大鼠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莉 吴德玲 +4 位作者 戴宁 童小慧 刘宇轩 刘红娟 王桐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30,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苍耳子的毒性成分苍术苷(Atractylodesin,ATR)体外对大鼠精子线粒体膜电位、超微结构及凋亡的影响,分析苍耳子可能存在的生殖毒性。方法:取雄性SD大鼠,麻醉、分离附睾精子,分别与不同浓度苍术苷(1.51、3.02、6.04、12.08 m... 目的:观察中药苍耳子的毒性成分苍术苷(Atractylodesin,ATR)体外对大鼠精子线粒体膜电位、超微结构及凋亡的影响,分析苍耳子可能存在的生殖毒性。方法:取雄性SD大鼠,麻醉、分离附睾精子,分别与不同浓度苍术苷(1.51、3.02、6.04、12.08 mmol/L)共同孵育。观察精子线粒体通透性开放情况,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MP)和凋亡,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苍术苷(3.02 mmol/L^12.08 mmol/L)组大鼠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精子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显著增加。电镜观察可见,与苍术苷共同孵育后,大鼠精子线粒体出现肿胀、融合,基质缺失,外膜破裂等现象,并呈现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苍术苷(3.02 mmol/L^12.08 mmol/L)体外能明显促进大鼠精子凋亡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促进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说明苍耳子可能存在一定的生殖毒性,苍术苷为其生殖毒性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苷 精子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 线粒体膜电位(MMP) 凋亡
原文传递
金属热处理工艺产污系数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伟琳 佟晓辉 +4 位作者 吴进军 陈晓辉 赵蔷 刘云 焦炬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共5页
节能环保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制造业绿色化、节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热处理作为主要的基础制造工艺技术之一,其绿色化、节能化水平反映了制造业整体发展情况,研究热处理工艺本身的产污特征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基于&qu... 节能环保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制造业绿色化、节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热处理作为主要的基础制造工艺技术之一,其绿色化、节能化水平反映了制造业整体发展情况,研究热处理工艺本身的产污特征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项目工作成果,针对金属热处理工艺、工序,深入研究其污染产生特征及产污系数,积极为"二污普"产污总量核算提供考察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污系数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污染监控
原文传递
The earthquake precursor detected in a granular medium and a proposed model for the propagation of precursive stress-strain signal 被引量:2
20
作者 LU KunQuan HOU MeiYing +7 位作者 WANG Qiang PENG Zheng SUN Wei SUN XiaoMing WANG YuYing tong xiaohui JIANG ZeHui LIU JiX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11期1071-1079,共9页
A way to detect the seismic precursor in granular medium is described and a model of propagation for precursive stress-strain signals is proposed.A strain sensor buried in a sandpit is used to measure a seismic precur... A way to detect the seismic precursor in granular medium is described and a model of propagation for precursive stress-strain signals is proposed.A strain sensor buried in a sandpit is used to measure a seismic precursor signal.The signal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confirmed to originate from a specific earthquake.A comparison of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signals indicates that the signal results from the strain in the earth's strata.Based on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ar materials,an analysis of why this method can be so sensitive to the seismic strain signal is undertaken and a model for the propagation of this stress-strain signal is proposed.The Earth's lithosphere is formed of tectonic plates,faults and fault gouges at their boundaries.In the case of the quasi-static mechanics of seismic precursory stress-strain propagation,the crustal lithosphere should be treated as a large-scale granular system.During a seismogenic event,accumulated force generates the stick-slip motion of adjacent tectonic plates and incrementally pushes blocks farther apart through stick-slip shift.The shear force released through this plate displacement causes soil compression deformation.The discrete properties of the sand in the sandpit lead to the sensitive response of the sensor to the deformation signal which enables it to detect the seismic precursor.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stress-strain propagation in the lithosphere,an explanation is found for the lack of signal detection by sensors installed in rocks.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 a new technique for investigating seismic precursors to shallow-source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信号传播 应力应变 信号检测 颗粒介质 信号模型 岩石圈板块 应变信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