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唐群 庹勤慧 +2 位作者 文红艳 张熙 戴爱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61-564,共4页
新医科背景下,为进一步落实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中医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提出“一核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职业素养”为核心,通过“医学与思... 新医科背景下,为进一步落实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中医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提出“一核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职业素养”为核心,通过“医学与思想教育、基础教学与临床、专业学习与科研、临床医学与中医”相互融合,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实、临床技能强、科研能力突出、中医情怀深”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为同类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的参考,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医教协同 中医院校 临床医学 培养模式
下载PDF
10种主要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冬梅 彭莎 +8 位作者 邓静 霍艳杰 林秀莲 何超平 赵洪庆 林丽美 李凯 庹勤慧 廖端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05-811,共7页
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危害大、死亡率高、易于流行等特点,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就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马尔堡病毒、天花病毒、登革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10种主要病毒... 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危害大、死亡率高、易于流行等特点,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就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马尔堡病毒、天花病毒、登革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10种主要病毒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致病后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为正确认识、预防病毒性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狂犬病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病 防治
下载PDF
SARS-CoV-2暴露剂量与COVID-19潜伏期及病情发展趋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冬梅 传军 +15 位作者 罗迪贤 徐信兰 肖莉 林秀莲 黄仁彬 何超平 雷冬竹 邓静 吴志坚 罗伟濠 贺荣章 张佳 庹勤慧 卢光明 李凯 廖端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尽管SARS-CoV-2暴露剂量和暴露者机体抵抗力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确定的变量,但COVID-19的发生是SARS-CoV-2暴露剂量与暴露者机体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比较中国湖北内外发病情形、湖北之外其他省市不同日期COVID-19发病的... 尽管SARS-CoV-2暴露剂量和暴露者机体抵抗力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确定的变量,但COVID-19的发生是SARS-CoV-2暴露剂量与暴露者机体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比较中国湖北内外发病情形、湖北之外其他省市不同日期COVID-19发病的潜伏期、以及散发病例与聚集性发病情形,发现SARS-CoV-2感染率高低与疫情时程及潜伏期均相关,显示SARS-CoV-2暴露剂量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严重程度均可能具有相关性。从而提示COVID-19的治疗,需要对潜伏期偏短的患者提防其重症化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SARS-CoV-2 暴露剂量
下载PDF
基于“药物-靶点-通路”网络的血必净注射液治疗COVID-19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冬梅 霍艳杰 +4 位作者 陈临江 曾阳 袁志鹰 庹勤慧 赵洪庆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血必净注射液活性成分通过调节免疫与炎症反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文献获取血必净注射液体内活性成分,采用TCMSP、DrugBank数据库筛选活性...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血必净注射液活性成分通过调节免疫与炎症反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文献获取血必净注射液体内活性成分,采用TCMSP、DrugBank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及预测对应的作用靶点。在TTD、DisGeNT数据库搜索COVID-19相关的免疫与抗炎靶点,与血必净注射液靶点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采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结合网络图筛选出血必净注射液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 Dock4.2对血必净注射液核心成分与SARS-CoV-23CL水解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共有116种活性成分,其中关键成分29个。COVID-19相关的免疫与抗炎靶点541个,血必净注射液与COVID-19交集有75个靶点,其中关键蛋白靶点55个,关键活性成分4个,864条相互作用关系。GO条目93个。KEGG通路分析关键靶点与炎症免疫反应相关27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紫丹参素C、鼠尾草酚酮、β-谷甾醇、丹参新醌D、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黄芩素等活性成分与SARS-CoV-23CL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血必净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球囊损伤动物模型建立与运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思静 罗诗雯 +2 位作者 潘永豪 庹勤慧 杨冬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098-1104,共7页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血管狭窄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占比高,严重危害着人们身心健康。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血管狭窄最常用的方法,但冠状动脉、颈动脉和其他外周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比例非常高,严重影...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血管狭窄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占比高,严重危害着人们身心健康。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血管狭窄最常用的方法,但冠状动脉、颈动脉和其他外周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比例非常高,严重影响了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稳定的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解决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提供工具。因此,文章整理了球囊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运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损伤 动物模型 心血管疾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再狭窄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可检测靶点的确认与重叠PCR合成
6
作者 肖正午 肖莉 +7 位作者 传军 李亚梅 彭壮 林丽美 李凯 戴爱国 庹勤慧 廖端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41-646,共6页
高敏感的检测试剂盒的基因检测,是防控新冠疫情的关键手段之一。鉴于目前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试剂盒在敏感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与其所检测靶点数量的局限性有关。本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采用重叠PCR合成策略,... 高敏感的检测试剂盒的基因检测,是防控新冠疫情的关键手段之一。鉴于目前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试剂盒在敏感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与其所检测靶点数量的局限性有关。本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采用重叠PCR合成策略,获得了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8个新靶点。这些靶点主要呈现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增加了扩增引物的SARS-CoV-2特异性;二是增强了适宜于TaqMan探针检测的SARS-CoV-2特异性。这些新的靶点有望成为未来SARS-CoV-2高灵敏度检测及试剂盒开发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检测靶点 PCR
下载PDF
Living fossils unearthed by blasting human chromosomes with Neanderthal mtDNA
7
作者 ZHANG Jia ZHOU Cuilan +5 位作者 XIAO Li tuo qinhui PENG Cuiying GUO Zifen LIAO Duanfang LI Kai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3期236-241,共6页
The successful retrieval of ancient mitochondrial DNA(mtDNA)from Neanderthals provides powerful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clarifies the arguments between the out-of-Africa and multiregional models of evolution.Howeve... The successful retrieval of ancient mitochondrial DNA(mtDNA)from Neanderthals provides powerful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clarifies the arguments between the out-of-Africa and multiregional models of evolution.However,the lack of nuclear DNA from Neanderthal fossils and mtDNA of early modern human fossils dating back to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ime in the Pleistocene constitutes a limitation that may compromise the significance of mtDNA phylogenetic analysis.In this report,we introduce a mitochromic analysis using Neanderthal mtDNA as a foreign transgene and humans as a naturally occurring transgenic species.Forty Neanderthal mtDNA retrievable nuclear fragments were identified by blasting human genome data with Neanderthal mtDNA.Five of the 40 fragments exhibited higher correlation with Neanderthal mtDNA than those with modern human mtDNA.Furthermore,these five nuclear fragments harbor Neanderthal mtDNA-unique haplotypes.Based on the 98%+identity between Neanderthal and modern human mtDNA when compared by groups,we suggest that some of the modern human nuclear fragments retrieved using Neanderthal mtDNA may aid in decoding Neanderthal genetic information,and also may simultaneously demonstrate a close genetic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humans and Neanderth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NDERTHAL Mitochromics Human evolution Mitochondrial DNA(mtDNA)
下载PDF
金银花与山银花活性成分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韦晶玥 罗诗雯 +5 位作者 冯龄燃 林万军 吴可青 廖旭辉 庹勤慧 杨冬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281,共9页
炎症参与了机体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发展,持续的炎症反应是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寻找抗炎药物对于防治各类疾病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愈发重视寻找毒不良反应小... 炎症参与了机体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发展,持续的炎症反应是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寻找抗炎药物对于防治各类疾病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愈发重视寻找毒不良反应小的天然药物,金银花和山银花作为传统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多种药理功效,在植物界中广泛分布,药用价值显著。随着金银花和山银花研究的不断推进,其在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极具开发潜力。目前,有关研究多集中在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抗炎作用机制上,而对其抗炎活性成分的系统总结鲜有报道。因此,该文重点对金银花和山银花二者抗炎活性成分进行了差异分析,并综述了金银花和山银花提取物及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炎症因子释放、调节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AP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NF-κB、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等炎症信号通路、增加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免疫防御能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等多途径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以期为二者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活性成分 抗炎作用 机制
原文传递
“肝开窍于目”启示下的肝目“四共特征”与研究思路
9
作者 熊苏慧 于佳慧 +10 位作者 孙妙 夏伯候 张智敏 李亚梅 石哲 彭求贤 廖端芳 李春 庹勤慧 谢菁琛 林丽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85-194,共10页
“肝开窍于目”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古人对肝和目联接关系的总结。“肝开窍于目”理论认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特点,临床发现肝病目疾常常伴随出现,肝目同治是理想选择,实现肝目共治的关键在于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 “肝开窍于目”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古人对肝和目联接关系的总结。“肝开窍于目”理论认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特点,临床发现肝病目疾常常伴随出现,肝目同治是理想选择,实现肝目共治的关键在于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目之间在生理、病理诸多方面存在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在病理状态下,肝目“共损伤”,中药干预后肝目“共修复”,而肝目“共损伤-共修复”可通过“共物质基础-共作用机制”解释。基于此,课题组从中医理论内涵、临床实践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索性提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共物质基础-共作用机制”特征,即“四共特征”(4CCs),并以清肝明目中药夏枯草干预免疫性肝损伤(ILI)和过敏性结膜炎(AC)为例,浅析肝目“四共特征”的研究思路。该文期冀深入解析“肝开窍于目”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肝目共性特征及生物学实质,探索建立一种“肝目同治”研究新范式,为多器官关联疾病共性问题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开窍于目 肝目同治 肝目共损 肝目四共特征 免疫性肝损伤 过敏性结膜炎 夏枯草
原文传递
双烟酸姜黄素酯纳米粒与双烟酸姜黄素酯体内转运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光宇 何群 +3 位作者 廖扬振 庹勤慧 夏伯候 廖端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提高双烟酸姜黄素酯的生物利用度,考察双烟酸姜黄素酯是否代谢为姜黄素。方法以新西兰家兔为试验对象,采用口服给予双烟酸姜黄素酯纳米粒与双烟酸姜黄素酯原料药后,在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测定血中双烟酸姜黄素酯、姜黄素等成分含量... 目的提高双烟酸姜黄素酯的生物利用度,考察双烟酸姜黄素酯是否代谢为姜黄素。方法以新西兰家兔为试验对象,采用口服给予双烟酸姜黄素酯纳米粒与双烟酸姜黄素酯原料药后,在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测定血中双烟酸姜黄素酯、姜黄素等成分含量,计算体内药物转运动力学参数AUC,比较两者的差别。结果采用统计矩法中的零阶矩法计算AUC,原料药的AUC平均值为(354.835±8.660)μg·L^(-1)·h,而纳米粒的AUC平均值为(883.335±16.37)μg·L^(-1)·h。纳米粒的AUC是原料药AUC的2.486倍。可知纳米粒与原料药相比显著提高了生物利用度;血中未检测到姜黄素。结论双烟酸姜黄素酯制成纳米粒可显著提高双烟酸姜黄素酯的生物利用度;双烟酸姜黄素酯在体内没有代谢为姜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烟酸姜黄素酯纳米粒 双烟酸姜黄素酯 姜黄素 生物利用度 纳米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