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中亚与海外华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志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21世纪中国的崛起使中国能够积极地将经济力量沿着现代丝绸之路拓展开来,不只促进贸易往来,也带来企业投资和交通设施建设,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新局面不只是国际关系和全球研究学者必须关注,海外华人研... 21世纪中国的崛起使中国能够积极地将经济力量沿着现代丝绸之路拓展开来,不只促进贸易往来,也带来企业投资和交通设施建设,进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新局面不只是国际关系和全球研究学者必须关注,海外华人研究者也需要留意这个新发展对海外华人世界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在这个新发展之下讨论中亚华人研究的意义,提出一些研究设想。中亚华人研究有助于扩展海外华人的研究,尤其是非汉族华人的研究,也会启发我们思考研究的课题,包括反思海外华人的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华人 一带一路 海外华人 非汉族华人
下载PDF
娘惹菜:华人、非华人和东南亚美食的制作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志明 马建福(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7,共6页
峇峇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本土化华人,在殖民地时代被称为海峡华人,马六甲的峇峇在家讲“峇峇马来语”,这是本土化的一个特征。他们的饮食被称为娘惹菜,也经历了本土化。娘惹是对峇峇女性的称呼。娘惹菜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人们所熟知... 峇峇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本土化华人,在殖民地时代被称为海峡华人,马六甲的峇峇在家讲“峇峇马来语”,这是本土化的一个特征。他们的饮食被称为娘惹菜,也经历了本土化。娘惹是对峇峇女性的称呼。娘惹菜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人们所熟知。娘惹菜是马来西亚环境下华人和非华裔文化交流的本土化产物。文章描述六种娘惹菜的配料及制作方法,旨在说明峇峇食物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峇峇 娘惹菜 东南亚美食 本土化
下载PDF
马来西亚伯拉纳干华人美食及其象征意义
3
作者 陈志明 马建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6,共9页
峇峇(国际音标Baba)是说马来西亚语的华人,他们是最早一批移民到马来西亚和马六甲的华人后裔。尽管文化发生了变化,但峇峇仍是华人,且保留了大部分传统闽南风俗。研究峇峇饮食文化及其象征意义,对于理解文化连续性、文化变迁、文化形式... 峇峇(国际音标Baba)是说马来西亚语的华人,他们是最早一批移民到马来西亚和马六甲的华人后裔。尽管文化发生了变化,但峇峇仍是华人,且保留了大部分传统闽南风俗。研究峇峇饮食文化及其象征意义,对于理解文化连续性、文化变迁、文化形式和象征意义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峇峇食物在制作过程中选用当地食材,融合了当地的烹饪风格,已经变得非常本土化;另一方面,他们在食物方面的象征是传统的华人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峇峇华人 娘惹美食 饮食与象征 祭祖仪式
下载PDF
生态、价值与饮食之道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志明 马建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5,共9页
如今的城市化、工业化、全球贸易、超市集约经营使得大多数民众不再直接从自然获取食物,而越来越依靠大型农业企业。小型家庭农场面临难以维系的困境,但小型家庭农场的存续,又与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密切。科学和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农作物大... 如今的城市化、工业化、全球贸易、超市集约经营使得大多数民众不再直接从自然获取食物,而越来越依靠大型农业企业。小型家庭农场面临难以维系的困境,但小型家庭农场的存续,又与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密切。科学和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农作物大量增产,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顾虑也随之加剧。渴望得到安全食品和回归自然,使绿色运动应运而生,有机食品因而越来越受欢迎。与此同时,现代社会需要立法和监督机构,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并推动顾及他人的价值观。食品安全的思考与生态人文主义息息相关。生态人文主义可以替代传统宗教,它的推广,可以产生新的文化,为人类带来利益,包括可持续农业和食品安全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与饮食 食品安全 有机食品 饮食、价值与制度 中国 马来西亚
下载PDF
Localization and the Chinese Overseas: Acculturation, Assimilation, Hybridization, Creo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tan chee-be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8年第2期73-87,共15页
关键词 跨文化 本地化 汉语 吸收 海外 杂交 鉴定 加勒比海
下载PDF
The Ascent of Money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mong the Badeng of Sarawak
6
作者 tan chee-be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0年第1期1-13,共13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Badeng Kenyah,a people in Sarawak’s interior who are experiencing the shift from subsistence living to a money economy.Ethnographic description and oral history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insid...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Badeng Kenyah,a people in Sarawak’s interior who are experiencing the shift from subsistence living to a money economy.Ethnographic description and oral history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inside factors(such as the individual search for livelihood)and outside forces(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that brought about this shift.Som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money on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 life,with inspiration drawn from the classic works of Karl Polanyi and Georg Simmel.When the myth of money becomes accepted as a norm,human self-interest naturally guides individual behavior toward commodification,a path negotiated through those moral values that a community has maintained intact and those it has redefined to suit a monetary economy.For better and for worse,commodification works vast changes on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environment.What the Badeng experienced is what all modern peoples have gone through at one point or another.By looking at what happened to these particular people,we see again the experience that has shaped us 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deng Kenyah indigenous people MONETIZATION social transformation ECOLOGY commodification
下载PDF
It Is Easy When You Are a Christian: Badeng Kenyah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
7
作者 tan chee-be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6年第4期254-272,共19页
关键词 基督教 基督徒 经济活动 人类学 沙捞越 传教士 理论解 宗教
下载PDF
共餐、组织与社会关系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志明(著) 马建福(译) 马豪(译)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80-90,共11页
本文以共餐为主线,首先回顾了共餐在不同学科背景中的研究成果,然后以此为理论背景,讨论了不同形式的共餐,并重点关注共餐在人类社会制度中所表现的招待作用以及对塑造社会关系所呈现的不同意义。
关键词 共餐 饮食人类学 社会关系 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