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K Crush技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经典Crush技术的对比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绍良 方唯一 +14 位作者 魏盟 何奔 张瑞岩 陈韵岱 张俊杰 叶飞 朱中生 林松 单守杰 杨松 钱均 Damras Michael Lee tan huaycheem Tejas Patel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检验作者改良的DK Crush技术能否确保最终对吻扩张的成功。方法本研究属于连续、非随机和开放式研究,共入选了88例真性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直径>2.0mm)的患者。其中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间入选的44例患者接受经典Crush技术治疗,2... 目的检验作者改良的DK Crush技术能否确保最终对吻扩张的成功。方法本研究属于连续、非随机和开放式研究,共入选了88例真性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直径>2.0mm)的患者。其中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间入选的44例患者接受经典Crush技术治疗,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间入选的44例患者接受DK Crush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30d内的诸项参数。结果DK Crush组与经典Crush组比较,患者分支血管病变长度长(13.5±3.4mm比7.8±3.1mm,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需时短(44±12min比68±17min,P<0.05)、最终对吻扩张成功率高(100%比70%,P<0.01)、使用球囊数量少(1.6±0.4个比2.7±0.7个,P<0.05)及造影剂使用量小(102±38mL比176±46mL,P<0.05)。DKCrush组与经典Crush组患者的主干与分支血管之间的夹角[(57±18)°比(47±15)°],主干血管病变长度(24.3±8.6mm比21.1±7.3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典Crush组有两例(4.3%)最终对吻失败的患者出现亚急性血栓栓塞。DK Crush组术后即刻分支血管开口部位最小血管直径显著大于经典Crush组(3.01±0.13mm比2.74±0.12mm,P<0.01),而残余狭窄却显著小于后者(7.3%±8.6%比17.4%±11.2%,P<0.05)。经典Crush组有5例患者术后即刻分支血管开口残余狭窄>30%(对吻失败)。结论经典Crush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改良的DK Crush技术能显著提高对吻扩张的成功率,进一步的随机研究可以明确后者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
下载PDF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浪 tan huaycheem +1 位作者 Teo SweeGuan Lim YeanTeng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 评价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预防远端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5 4例ACS患者接受了PCI。其中 ,74例ACS患者 (男 6 5例 ,女 9例 ,平... 目的 评价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远端血栓保护装置PercuSurge预防远端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15 4例ACS患者接受了PCI。其中 ,74例ACS患者 (男 6 5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7± 10岁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 1例 )在PercuSurge装置的保护下进行PCI(PercuSurge组 ) ;80例ACS患者 (男 6 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6± 10岁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2 2例 )进行无保护的常规PCI(对照组 )。首要研究终点是院内和 30d的MACE。次级研究终点是PCI术后的TIMI血流和PercuSurge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地置入血管支架 ,PercuSurge组全部成功放置PercuSurgeGuardWire保护装置 ,平均阻滞球囊直径 4 8± 0 6mm ,平均阻滞时间 9± 7min。PercuSurge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 5 9%与 81 2 5 % ,P <0 0 5 )。并发症包括 1例血管夹层 (1 35 % )、1例远端小血管血栓栓塞(1 35 % )、1例PercuSurge导丝所致血管穿孔 (1 35 % )。PercuSurge组院内及 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显著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4 0 5 %与 16 2 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S 患者 并发症 对照组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 血流 血栓栓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术后
下载PDF
双对吻挤压与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绍良 张俊杰 +22 位作者 叶飞 陈韵岱 吕树铮 tan huaycheem Tejas Patel Kawajiri Kenji Israel Tamari 单守杰 朱中生 林松 田乃亮 李晓波 刘志忠 Michael Lee 魏盟 徐亚伟 袁争白 钱均 孙学文 杨松 陈金国 何奔 Sumitsuji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0-107,共8页
目的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 目的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血管直径再狭窄及晚期丢失。结果DK crush组糖尿病患者较多。经典挤压组及DK crush组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率分别为76%和100%(P〈0.001)。DK crush术式的不足包括造影剂用量大(P=0.04)、球囊数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01),但是对吻扩张不满意率显著减少(27.6%比6.3%,P〈0.01)。临床随访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2%。经典挤压组累计再狭窄率为32.3%,而DK crush组为20.3%(P=0.01),经典挤压组分支血管再狭窄率高(24.4%比12.3%,P=0.01),而两组间主干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24.4%(FKBI失败组为35.9%,FKBI成功组为19.7%),显著高于DK crush组(11.4%,P=0.02)。经典挤压组血栓栓塞率为3.2%(FKBI失败组为5.1%,FKBI成功组为1.7%),而DK crush组为1.3%(P〉0.05)。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无靶病变血运重建生存率为75.4%(FKBI失败组为71.2%,FKBI成功组为77.6%),而DK crush组为89.5%(P=0.002)。结论DKcrush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分又病变的较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DK CRUSH 最终对吻扩张
原文传递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浪 tan huaycheem +1 位作者 Teo SweeGuan Lim YeanTeng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远端血栓保护装置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