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2031例癌症患者HBV血清标志物特征分析
1
作者 黄浩 梁晶晶 +2 位作者 陶义丰 潘小兰 方敏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状态和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6日至2023年9月18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92031例癌症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以肝癌、非肝癌进行分组,比较未感...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状态和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6日至2023年9月18日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92031例癌症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以肝癌、非肝癌进行分组,比较未感染(全阴或Anti-HBs阳性)、感染(除外Anti-HBs任何一项阳性)、隐性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HBsAg阴性、血清或肝组织HBV DNA阳性)的占比。结果92031例癌症患者的HBV总感染率为73.75%(67876/92031),其中肝癌患者的HBV总感染率为97.65%(8922/9137),非肝癌患者的HBV总感染率为71.12%(58954/82894),肝癌组的普通感染率和OBI率均显著高于非肝癌组(均P<0.001)。肝癌组HBV血清标志物中HBsAg、HBeAg、Anti-HBe、Anti-HB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肝癌组(均P<0.001),但Anti-HBs的阳性率低于非肝癌组(P<0.001)。肝癌组和非肝癌组分别有20种和27种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其中14种模式构成比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均有7种OBI血清组合模式,其中5种模式构成比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症患者HBV感染状态和血清学组合模式复杂,区分肝癌与非肝癌进行HBV感染统计更利于癌症患者的HBV感染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肝癌 HBV感染 HBV血清标志物 隐匿性感染
下载PDF
仑伐替尼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致结肠炎迅速进展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进原 王琲 +3 位作者 朱全刚 王正昕 陶一峰 邱晓燕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9-354,共6页
1例62岁男性因肝细胞癌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仑伐替尼,1周后出现水样腹泻,每天2~3次。此后,患者接受第1剂替雷利珠单抗后20余天,腹泻渐加重,每日约40次,停用仑伐替尼,接受第2剂替雷利珠单抗,腹泻无明显缓解,对症治疗后减轻。重启... 1例62岁男性因肝细胞癌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仑伐替尼,1周后出现水样腹泻,每天2~3次。此后,患者接受第1剂替雷利珠单抗后20余天,腹泻渐加重,每日约40次,停用仑伐替尼,接受第2剂替雷利珠单抗,腹泻无明显缓解,对症治疗后减轻。重启仑伐替尼,腹泻再次加重,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急性结肠炎伴全结肠糜烂,推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性结肠炎。患者停药入院接受肝移植后,给予免疫抑制剂抗移植物排斥反应,腹泻逐渐痊愈。PD-1抑制剂引起的腹泻程度通常较轻,本例患者最初由TKI引起轻度腹泻,在给予第1剂PD-1抑制剂后迅速发展为严重结肠炎。TKI和PD-1抑制剂联合应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免疫相关结肠炎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于金洋 沈丛欢 +6 位作者 谢新宝 李瑞东 陶一峰 张全保 薛洪源 李建华 王正昕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congenital bile acid synthesis disorder,CBAS)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5例CBA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CBAS 1型患儿1例,...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congenital bile acid synthesis disorder,CBAS)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5例CBA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CBAS 1型患儿1例,CBAS 2型患儿2例,脑腱黄瘤病(cerebrotendinous xanthomatosis,CTX)患儿2例,男性患儿3例,女性患儿2例,中位年龄为9(7~12)个月。亲属活体肝移植4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肝移植1例。患儿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74(60~84)个月。分析患儿术前临床特征、术中情况、术后随访资料,并对肝移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例患儿出现排斥反应,1例患儿出现乳糜漏,2例患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术后1例患儿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4例患儿肝功能恢复良好,且正常存活,黄疸、瘙痒等症状消退,生长发育情况有所改善。结论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CBAS患儿,肝移植是其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脑腱黄瘤病 肝移植 疗效
下载PDF
水蛭素对人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陶义丰 黄玲莎 +4 位作者 刘冬华 劳明 黄浩 黄文成 谢娟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NE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水蛭素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水蛭素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水蛭素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算CNE2细胞生长抑制率,...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NE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水蛭素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水蛭素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水蛭素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算CNE2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不同时间点半抑制浓度(IC_(5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NE2细胞内Bax、p21 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水蛭素组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水蛭素组各浓度各时间点生长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物作用24、48、72 h的IC_(50)分别为(8.28±2.1)、(5.11±0.7)、(4.83±0.5)ATU/mL,48、72 h时间点IC_(50)比24 h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5、8 ATU/mL水蛭素组Bax、p21 mRNA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8 ATU/mL水蛭素组最高(P均<0.05)。结论水蛭素可明显抑制CNE2细胞增殖,该作用可能与水蛭素上调Bax、p21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鼻咽肿瘤 CNE2细胞 BAX基因 P21基因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微生物学培养阳性对肝移植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瑞东 应悦 +5 位作者 裴家好 沈丛欢 陶一峰 张全保 马震宇 王正昕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生物学培养阳性的供肝对于肝移植受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器官移植2016年7月—2017年3月的成人公民身后器官捐献有供肝微生物学检测资料的肝移植受者91例,分析供肝组... 目的探讨微生物学培养阳性的供肝对于肝移植受者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器官移植2016年7月—2017年3月的成人公民身后器官捐献有供肝微生物学检测资料的肝移植受者91例,分析供肝组织和保存液微生物学培养结果,根据是否培养阳性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阳性受者根据标本不同分为肝组织阳性组,保存液阳性组及肝组织保存液双阳性组,分析供体微生物学检测阳性结果是否与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体一致,并比较不同组受者的移植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病死率。结果91例供体及器官保存液共有26例培养结果阳性。17例供体及器官保存液培养结果均为阳性,4例仅肝组织培养阳性,5例仅保存液培养阳性;有7例细菌及真菌培养同时阳性,仅细菌培养阳性13例,仅真菌培养阳性6例。20例细菌培养结果中,革兰阴性菌为11例(55%),革兰阳性菌为9例(45%),未检测出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同时定植。细菌定植中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真菌定植中占比前3位的分别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曲霉菌。肝移植受者围术期死亡8例,其中5例为供体微生物检测阳性。阳性组受者有6例在移植术后确诊发生感染,发病率为23.1%,其中2例死亡,病死率为33%。阳性组7例真菌及细菌同时阳性的受者术后有4例死亡,病死率为57%,因感染死亡1例,因肝功能恢复不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移植后住院时间,阳性组为(27±16)d,阴性组为(17±7)d,P<0.05;围术期病死率,阳性组为19.2%(5/26),阴性组为4.6%(3/65),P<0.05。结论供肝及其保存液有细菌或真菌定植与肝移植术后感染未必直接相关,但是与供体来源感染,移植术后供肝恢复延迟,移植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有明显相关性。合并真菌和细菌定植的供肝肝移植术后病死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公民身后器官捐献 供体来源性感染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二代测序筛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拓 李瑞东 +4 位作者 应悦 陶一峰 沈丛欢 金嫣婷 王正昕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6-701,共6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HPV)B19感染的筛查方法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代测序(NGS)结果分为HPV B19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HPV B19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HPV)B19感染的筛查方法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代测序(NGS)结果分为HPV B19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HPV B19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LR逐步法分析HPV B19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6例受者中9例受者肝移植术后2周左右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进行性贫血,NGS检测提示HPV B19阳性,诊断为HPV B19感染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及免疫抑制方案调整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回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7 d外周血清球蛋白水平低[比值比(OR)=0.749,P=0.040]、年轻患者(OR=0.937,P=0.038)是肝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相对年轻患者,需考虑HPV B19感染。NGS筛查是早期诊断HPV B19感染的有效方法。患者术后7 d外周血清球蛋白水平低和年龄(年轻患者)可能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人类细小病毒B19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代测序 危险因素 感染 免疫排斥反应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 人类疱疹病毒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沈丛欢 陶一峰 +3 位作者 李瑞东 张全保 张晓飞 王正昕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8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对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c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肝移植术的5例PFI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FICⅡ型患者...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对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c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肝移植术的5例PFI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FICⅡ型患者3例,Ⅲ型患者2例;男性3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为34个月(9~102个月);左外叶活体肝移植术4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术1例。分析患者术前基本特征、术中情况、术后管理及预后资料,评估肝移植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例患者发生淋巴瘘,1例患者出现肝内胆管扩张,1例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经中位时间为23个月(4~3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及移植肝正常存活,黄疸、瘙痒等症状消退。无患者发生明显急、慢性排斥反应及血管并发症。结论肝移植能改变PFIC基因缺陷,是彻底治愈疾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移植 儿童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凉山州中学生不良经历和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
8
作者 范晖 陶益锋 关陶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明凉山州中学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为预防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0月采取方便结合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凉山州3所中学888名初一、初二和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023年3月开展随访。分别通过问卷和中文... 目的探明凉山州中学生不良经历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为预防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0月采取方便结合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凉山州3所中学888名初一、初二和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023年3月开展随访。分别通过问卷和中文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收集其不良经历(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缺乏父母理解)及抑郁症状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时不良经历的数量和随访时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结果随访时,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9.4%。基线时中学生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缺乏父母理解与随访时抑郁症状发生有关[OR值(95%CI)分别为2.26(1.37~3.73),2.56(1.55~4.21),1.91(1.15~3.16),P值均<0.05]。无论何种不良经历,相对于基线和随访时均无不良经历的参与者,基线和随访时均有不良经历的参与者在随访时更易出现抑郁症状(P值均<0.01)。抑郁症状发生率随着基线不良经历数量的增加而上升(P<0.01)。相对于基线和随访均无不良经历的参与者,基线时有不良经历但随访时无不良经历的参与者在随访时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未上升[OR值(95%CI)=0.78(0.13~4.80),P>0.05]。结论中学生不良经历增加其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相对于一直没有不良经历的中学生,逆转不良经历的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未见增加。应针对中学时期不良经历采取措施,以预防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 抑郁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中供肝血管影像学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陆录 朱文伟 +4 位作者 沈丛欢 陶一峰 王正昕 钦伦秀 陈进宏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中供肝血管的影像学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39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9例;年龄为(31±7)岁。...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中供肝血管的影像学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39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9例;年龄为(31±7)岁。同时收集39例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13例;年龄为8个月(4~68个月)。供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增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三维血管重建判断供肝血管解剖情况。供者均施行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观察指标:(1)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对受者进行随访,了解受者肝移植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情况。39例供者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显示肝动脉和肝静脉解剖学特征包括:①肝动脉情况为11例供者存在肝中动脉,其中5例起始于肝右动脉,3例起始于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汇合处,3例起始于肝左动脉。2例供者肝左动脉解剖变异,均存在副肝左动脉,起始于胃左动脉。26例供者无肝中动脉,肝左动脉无解剖变异。②肝静脉情况:9例供者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7例供者存在肝左静脉左上缘支。23例供者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干汇入下腔静脉。(2)手术情况。①39例供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手术时间为(160±32)min,术中出血量为(142±74)mL。②11例有肝中动脉供者中,8例为肝左动脉优势型,留取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3例肝中动脉起始于肝左动脉,留取肝左动脉和肝中动脉共干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2例肝左动脉解剖变异供者中,1例为副肝左动脉优势型,1例为肝左动脉优势型,分别留取副肝左动脉和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其余26例供者留取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③39例供者中,11例术中行肝左静脉优先入路,28例术中行非肝左静脉优先入路。肝左静脉优先入路供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7±22)min和(110±44)mL,非肝左静脉优先入路供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9±33)min和(154±81)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2.81,P<0.05)。(3)随访情况。39例受者均获得术后10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肝动脉吻合口出血、狭窄,以及由肝动脉供血不良引起的缺血性胆管损伤和胆道狭窄等并发症,也未出现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可发现肝中动脉和肝左动脉解剖变异,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对于符合条件的供者推荐采用肝左静脉优先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肝脏疾病 供肝获取 活体肝移植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肝癌术后复发补救性肝移植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拓 张全保 +8 位作者 陶一峰 沈丛欢 李瑞东 马震宇 李建华 陆录 陈进宏 钦伦秀 王正昕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术后复发补救性肝移植(SLT)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肝移植的273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52例,女2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术后复发补救性肝移植(SLT)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肝移植的273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52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9)岁。根据术式不同分组,行初始肝移植(PLT)196例(PLT组),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行SLT 77例(SLT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LT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一般资料按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70例。SLT组手术时间(479±106)min,明显长于PLT组的(438±79)min(t=2.587,P<0.05);SLT组和PLT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1%(8/70)、6%(4/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8,P>0.05)。SLT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7%、75.0%、63.3%,PLT组相应为88.3%、79.0%、70.3%;SLT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4%、72.2%、57.1%,PLT组相应为92.5%、74.3%、54.7%;两组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7,0.26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FP>200μg/L和肿瘤最大径>3 cm是SLT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30,3.082;P<0.05),亦是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5.965,3.166;P<0.05)。结论SLT是肝癌术后复发的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手段,可获得与PLT相似的治疗效果。AFP和肿瘤直径为SLT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移植 治疗结果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相关lncRN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在预后中价值
11
作者 马恩斯 张全保 +6 位作者 李建华 李瑞东 沈丛欢 陶一峰 马震宇 赵晶 王正昕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探讨免疫相关lncRNA在肝细胞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收集肝癌转录组学表达数据并从临床资料中筛选免疫相关lncRNA。对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lncRNA进行总体生存预后因素的Cox回... 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探讨免疫相关lncRNA在肝细胞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收集肝癌转录组学表达数据并从临床资料中筛选免疫相关lncRNA。对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lncRNA进行总体生存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lncRNA,然后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寻找免疫相关lncRNA可能调控的通路。结果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0个免疫相关lncRNA与肝癌患者预后相关,风险分层是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HR=1.340,P<0.05)。生存预后随着风险评分增加而变差。高风险组病死率51.5%,低风险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89,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3.5%、47.0%和33.8%,低风险组相应为96.4%、79.8%和64.4%,高风险组患者预后较差(χ^(2)=42.378,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lncRNA在高风险组中高表达,且表达量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增高。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免疫相关lncRNA可能通过细胞周期、剪接体、胞吞作用、嘌呤代谢、RNA降解和细胞周期通路等来发挥生物学作用。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20个可作为独立影响因素的免疫相关lncRNA,免疫相关lncRNA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能成为筛查肝癌和鉴别免疫治疗敏感性患者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免疫 预后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分类治疗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全保 沈丛欢 +4 位作者 陶一峰 李瑞东 马震宇 李建华 王正昕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3-628,共6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危险因素及分类治疗的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545例次成人全肝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及病因分析,采取四分类治疗策略(保守治...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类型、危险因素及分类治疗的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545例次成人全肝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及病因分析,采取四分类治疗策略(保守治疗、微创手术、开腹手术、再次肝移植),进一步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45例次全肝肝移植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48例(8.8%)。其中胆漏9例(占18.8%,3例为吻合口胆漏,6例为拔T管后胆漏);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14例(29.2%);吻合口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4.17%);单纯胆总管结石1例(2.1%);缺血性胆管损伤(表现为非吻合口的多发肝内外胆管狭窄及反复胆管炎,1例表现为肝右叶多发胆汁瘤合并肝脓肿)19例(39.6%);排斥反应后胆道损伤3例(6.3%)。统计分析显示供肝冷缺血时间延长(>11 h)是唯一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胆道并发症的类型及轻重程度,采用保守方法、微创手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主]、开腹手术及再次肝移植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微创治疗单纯吻合口狭窄和胆漏效果满意,治愈率分别为78.6%(11/14)和77.8%(7/9)。但缺血性胆道损伤受者治疗效果多不理想,部分受者症状可有改善,好转率42.1%(8/19),4例严重缺血性胆道损伤受者行再次肝移植手术,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冷缺血时间过长(>11 h),ERCP为主的微创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缺血性胆道损伤成为胆道并发症的常见类型,且治疗困难,严重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为再次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移植标准下挽救性肝移植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全保 陈拓 +7 位作者 陶一峰 沈丛欢 马震宇 李建华 陆录 陈进宏 钦伦秀 王正昕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74-81,共8页
目的:分析比较符合米兰标准、UCSF标准、杭州标准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患者肝移植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 目的:分析比较符合米兰标准、UCSF标准、杭州标准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患者肝移植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DCD)肝移植的256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初期肝移植175例(PLT组),挽救性肝移植81例(SLT组)。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的一般资料、肿瘤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等,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的术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和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ate,RFS)。SLT组符合米兰标准者31例(米兰标准组)、符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45例(UCSF标准组)、符合杭州标准者69例(杭州标准组),比较三组受者的OS和RFS。按肝移植术前是否接受降期/桥接治疗,将SLT组受者再分为降期治疗组(32例)和未降期治疗组(49例),比较两组受者的OS和RFS。按RESCIT 1.1标准,将接受降期治疗的32例SLT组受者分为缓解组(14例)和未缓解组(18例),比较两组术后的OS和RFS。结果:PLT组与SLT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39.5±74.9)min和(475.1±83.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LT组和SLT组OS和R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米兰标准、UCSF标准、杭州标准三组SLT受者术后1、3、5年OS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米兰标准组受者术后1、3、5年RFS分别为93.5%、81.7%、81.7%,显著优于UCSF标准组的68.9%、59.7%、59.7%及杭州标准组的78.3%、58.8%、55.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受术前降期治疗的SLT组受者中,缓解组术后1、3、5年OS(100%、73%、73%)和RFS(100%、62.5%、46.9%)均优于未缓解组1、3、5年OS(83.3%、49.4%、0)和RFS(52.9%、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行挽救性肝移植可获得与初期肝移植受者相近的生存预后。符合米兰、UCSF、杭州标准的挽救性肝移植受者总生存时间相近。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移植受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最长。SLT受者术前降期治疗后缓解者的预后优于未缓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癌 复发 挽救性肝移植 米兰标准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标准 杭州标准
原文传递
术前免疫治疗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邢皓 李力 +6 位作者 张全保 李建华 沈丛欢 马震宇 李瑞东 陶一峰 王正昕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260-266,共7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前免疫治疗对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肝移植且术前接受过免疫治疗的19例肝癌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受者移植术前免疫治疗方案、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排斥反应...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前免疫治疗对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肝移植且术前接受过免疫治疗的19例肝癌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受者移植术前免疫治疗方案、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排斥反应、肿瘤复发转移等并发症情况。根据受者术前肿瘤影像学检查和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mRECIST标准判断等待期间肿瘤是否稳定、进展或缓解。按肿瘤有无部分缓解,将19例受者分为非缓解组(肿瘤稳定或进展)和缓解组(肿瘤部分缓解),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受者术后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19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接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非缓解组13例中,9例受者肿瘤稳定,4例出现肿瘤进展;缓解组6例受者均出现肿瘤部分缓解。非缓解组中2例受者术后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经糖皮质激素冲击+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非缓解组13例中,术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转移3例,其中2例带瘤存活,1例复发转移后死亡。缓解组6例均未出现术后肿瘤复发转移。非缓解组受者术后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6.9%和76.9%,缓解组受者为100%和100%,两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8,P=0.226)。非缓解组受者术后1及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9%和76.9%,缓解组受者为100%和100%,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292,P=0.256)。结论免疫治疗可以作为肝癌肝移植术前桥接治疗的有效方案,未显著增加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免疫治疗后的肿瘤缓解对移植术后的长期生存有益,但仍需扩大样本量来验证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肝移植 免疫治疗 排斥反应 桥接治疗
原文传递
肝移植治疗肝内与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恩斯 张全保 +6 位作者 陶一峰 李瑞东 沈丛欢 马震宇 李建华 金嫣婷 王正昕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0-354,共5页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对接受肝移植的肝内与肝门部胆管癌受者进行研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肝移植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2014年6月25日至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20例接受肝移植的肝内与肝门部胆管癌受者的...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对接受肝移植的肝内与肝门部胆管癌受者进行研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肝移植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2014年6月25日至2018年10月31日收治的20例接受肝移植的肝内与肝门部胆管癌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及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存活率并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受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AJCC分期中Ⅰ、Ⅱ期受者累积复发率低于AJCC分期中Ⅲ、Ⅳ期的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JCC分期中Ⅰ、Ⅱ期受者累积复发率为0,而AJCC分期中Ⅲ、Ⅳ期的受者累积复发率为76%(P=0.042),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A19-9是唯一影响预后的因素,高水平的CA19-9与移植术后的高复发率相关(HR=1.001;95%CI:1.000~1.001;P=0.035)。结论进展期胆管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CA19-9较高是肝内与肝门部胆管癌移植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管癌 复发 临床分期
原文传递
器官捐献时代再次肝移植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邢皓 陶一峰 +7 位作者 徐琳琳 金嫣婷 李建华 张全保 沈丛欢 马震宇 李瑞东 王正昕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6期343-348,共6页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病因、预后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的26例再次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再次肝移植时间不同,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代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早期再...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病因、预后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的26例再次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再次肝移植时间不同,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代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早期再次肝移植治疗经验探索期)完成的再次肝移植受者纳入早期移植组(共9例),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再次肝移植受者纳入成熟期移植组(共17例)。根据移植间隔时间不同,将26例受者分为移植间隔>1年组(15例)和移植间隔≤1年组(11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与成熟期移植组受者再次肝移植术前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手术时长、供肝冷和热缺血时间、无肝期时长及术后第7、14天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移植间隔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后第7、14天总胆红素、ALT和AST。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再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早期与成熟期移植组、移植间隔>1年与≤1年组受者术后2年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再次肝移植病因包括:胆道并发症8例,移植物失功8例,原发病复发4例(肝细胞肝癌复发),慢性排斥反应2例,首次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血管并发症2例(门静脉血栓和肝动脉栓塞各1例)。早期移植组受者术中无肝期时长和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分别为(53.3±7.9)min和(34±5)g/L,成熟期移植组受者分别为(45.1±1.8)min和(38±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和-2.111,P均<0.05)。早期移植组肝移植术前年龄、MELD评分、移植间隔时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供肝冷和热缺血时间、术后第7天总胆红素、ALT和AST以及术后第14天总胆红素、ALT、AST和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至2020年10月1日,26例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15 d(105~1842 d),期间9例受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早期移植组6例,成熟期移植组3例)。早期移植组和成熟期移植组受者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3.3%和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5)。移植间隔≤1年组和移植间隔>1年组受者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4.5%和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P>0.05)。结论胆道并发症及移植物失功能是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器官捐献成熟时期的再次肝移植预后优于器官捐献时代早期。因再移植受者病情复杂、手术困难,应谨慎进行再次肝移植手术评估。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能够为再次肝移植受者带来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 胆道并发症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感染
原文传递
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与慢性终末期肝病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裴家好 沈丛欢 +4 位作者 李瑞东 陶一峰 谢新宝 陈伟明 王正昕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6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疗效,并比较其与活体肝移植治疗慢性终末期肝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活体肝移植治疗的100例儿童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病将其分为AL...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疗效,并比较其与活体肝移植治疗慢性终末期肝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活体肝移植治疗的100例儿童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病将其分为ALF组(17例)和慢性终末期肝病组(83例)。收集受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和血型匹配等一般资料。观察两组受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受者和移植物术后1、3年生存情况。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受者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LF组和慢性终末期肝病组受者PELD评分分别为(33±10)和(1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8,P<0.05)。ALF组受者术后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0例(11例次),包括手术相关外科并发症5例次,感染4例次,急性排斥反应1例次和胆道并发症1例次;术后远期并发症2例。慢性终末期肝病组受者术后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41例(41例次),包括手术相关外科并发症10例次,感染10例次,急性排斥反应10例次,胆道并发症6例次和血管并发症5例次;术后远期并发症7例,其中腔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门静脉狭窄2例,肠梗阻1例,胆道狭窄1例,EB病毒感染相关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1例。随访期间,ALF组受者死亡3例,慢性终末期肝病组死亡5例。ALF组受者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4%和82.4%,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82.4%和82.4%;慢性终末期肝病组受者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0%和94.0%,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4.0%和94.0%。两组受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及术后3年移植物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51和1.251,P均>0.05)。结论活体肝移植能有效改善ALF患儿预后,可取得与肝移植治疗儿童慢性终末期肝病相似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儿童 急性肝功能衰竭 慢性终末期肝病 生存率
原文传递
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及癌组织中CD2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拓 张全保 +7 位作者 李建华 马恩斯 邢皓 陶一峰 沈丛欢 李瑞东 马震宇 王正昕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69-674,共6页
目的探讨CD24在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65例肝癌肝移植受者及同期入院的41例良性肝病肝移植临床资料, 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者... 目的探讨CD24在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65例肝癌肝移植受者及同期入院的41例良性肝病肝移植临床资料, 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者术前外周血CD24水平,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灶及癌旁组织CD24表达。绘制不同CD24表达受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法比较生存差异。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D24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受者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CD24水平(6.51±2.33) μg/L显著高于良性肝病肝移植受者(4.10±0.91) μg/L(P<0.001), 癌组织中CD24阳性率为87.7%,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6%, P<0.05), 且外周血CD24水平与肿瘤组织CD24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70, P<0.001)。CD24表达(外周血和癌组织)与受者术前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最大肿瘤直径、有无微血管侵犯、门静脉癌栓、肉眼脉管癌栓及卫星灶显著相关(P<0.05)。超米兰标准、超UCSF标准的受者外周血和癌组织CD24表达程度较符合标准的受者更高(P<0.005)。CD24高表达受者的总体生存(OS)率预后和无复发生存(RFS)率预后明显劣于CD24低表达受者(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癌组织CD24表达强度[OS:HR=3.661(1.005~13.333)], P=0.049;RFS:HR=4.331[(1.887~9.942), P=0.001]和受者术前AFP水平[OS:HR=4.900(1.590~15.097)], P=0.006;RFS:HR=3.414[(1.614~7.221), P=0.001]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外周血CD24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癌组织中CD24表达情况。癌组织中CD24表达强度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细胞肝癌 CD24
原文传递
肝移植治疗儿童重度肝肺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丛欢 李瑞东 +3 位作者 陶一峰 张全保 张晓飞 王正昕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4期180-182,共3页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慢性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无心肺基础疾病的肝功能不全患者肺内血管扩张与新生,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而出现严重低氧血症[1-3]。成人肝病患者HPS发病率为1.3%~32.0%[3-8],呈渐进性发展,预...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慢性肝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指无心肺基础疾病的肝功能不全患者肺内血管扩张与新生,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而出现严重低氧血症[1-3]。成人肝病患者HPS发病率为1.3%~32.0%[3-8],呈渐进性发展,预后较差,且缺乏特异性内科治疗药物,肝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HPS并逆转肺部病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儿童 肝移植
原文传递
Back in time:digital restor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millennium Dunhuang murals
20
作者 tao yifeng Song Yucheng +3 位作者 Xu Mengqiu Zhang Chuang Wu Ming Bai Sule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22年第2期13-23,共11页
In the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1 500 years,Dunhuang murals suffered from various deteriorations causing irreversible damage such as falling off,fading,and so on.However,the existing Dunhuang mural restoration method... In the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1 500 years,Dunhuang murals suffered from various deteriorations causing irreversible damage such as falling off,fading,and so on.However,the existing Dunhuang mural restoration methods are time-consuming and not feasible to facilitate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permanent inheritance.Inspired by cultural computing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ted-convolution-based dehaze net(GD-Net) was proposed for Dunhuang mural refurbishment and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First,a neural network with gated convolution was applied to restore the falling off areas of the mural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mural content.Second,a dehaze network was applied to enhance image quality to cope with the fading of the mural.Besides,a Dunhuang mural dataset was presen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deep learning approach,containing 1 180 images from the Cave 290 and Cave 112 of the Mogao Grotto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periority of GD-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inpainting image enhancement mural resto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