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生鸟类颈椎形态测定分析及其对中生代鸟类饮食生态的启示
1
作者 刘碧莹 thomas a.stidham +2 位作者 王小平 李志恒 周忠和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19,共21页
中生代鸟类的食性推断往往依赖于传统的形态对比和直接的化石证据,但不完整的化石记录和特异埋藏的稀缺性使得我们需要寻找更多有用特征和方法来对化石鸟类进行食性评估。鸟类颈部结构是一个高度模块化、形态和功能密切关联的系统;在恐... 中生代鸟类的食性推断往往依赖于传统的形态对比和直接的化石证据,但不完整的化石记录和特异埋藏的稀缺性使得我们需要寻找更多有用特征和方法来对化石鸟类进行食性评估。鸟类颈部结构是一个高度模块化、形态和功能密切关联的系统;在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前肢由于飞行适应独立出来,使得颈部需要更多地帮助鸟类实现捕食及其他生态功能。因此,颈部有可能成为鸟类食性推断的显著特征之一。利用形态测定和统计分析,建立起现生鸟类和中生代灭绝鸟类的颈椎形态和食性模式之间的量化关系。基于现生鸟类构建了形态-功能框架,评估了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5种鸟类的食性模式。结果表明,颈椎形态分异与鸟类取食多样性量化相关,3种反鸟表现出了食虫或食肉鸟类的颈椎形态特征,两种今鸟型类则表现出杂食性或植食性,以及原始的水生适应形态特征。新的分析结果与之前发现的化石直接证据以及其他相关的形态研究基本一致,因此,颈椎作为与取食功能密切相关的骨骼系统,可以为中生代鸟类取食生态的推断提供一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鸟类 颈椎形态 食性 生态分异
下载PDF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鸵鸟化石的特异保存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志恒 艾莉达 +2 位作者 thomas a.stidham 王敏 邓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44,共16页
报道了来自西北地区中新世晚期临夏盆地的一件鸵鸟化石,该标本包括鸵鸟的部分颈椎以及气管,由于缺乏物种级别的鉴定特征,被暂定为鸵鸟(Struthio sp.)。新标本还保留了平齿三趾马(Hipparion platyodus)的部分头骨。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 报道了来自西北地区中新世晚期临夏盆地的一件鸵鸟化石,该标本包括鸵鸟的部分颈椎以及气管,由于缺乏物种级别的鉴定特征,被暂定为鸵鸟(Struthio sp.)。新标本还保留了平齿三趾马(Hipparion platyodus)的部分头骨。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该鸵鸟骨骼的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探讨临夏鸵鸟的埋藏条件和古气候背景。在鸵鸟化石的一个脱矿化的骨碎片中发现了软组织(内源性血管和红细胞的化石残留)。同时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成像显示,化石组织切片中存在显著的细菌改变(骨侵蚀现象)。这是中新世临夏盆地脊椎动物遗体中软组织的首次报道。通过相关的地质和沉积学证据与新的古生物数据相结合,认为季风气候可能是造成鸟类化石早期埋葬期间微生物侵蚀的原因,接下来延续了8 Ma左右的盆地剧烈的干旱化作用,导致了微生物活动的停止,并进一步导致了成岩作用后期孔隙方解石的沉淀。这项工作显示出跨学科(包括形态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软组织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中国西北临夏盆地柳树组的中新世晚期的动物群更替、气候和分子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中新世 三趾马 鸵鸟 软组织 血管 细菌 微观聚焦破坏
下载PDF
亚洲最古老鸽子(Columbidae)物种有效性再检验:北京周口店早更新世丛氏原鸽(Columba congi)
3
作者 沈韦 thomas a.stidham 李志恒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丛氏原鸽(Columba congi)出土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早更新世第12地点(~1.7 Ma)。丛氏原鸽共出土11件骨骼碎片,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仅遗存4件肱骨标本,且遗存标本的形态学特征并不支持最初的物种鉴定特征。对遗存的4件肱骨标本进行了重新... 丛氏原鸽(Columba congi)出土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早更新世第12地点(~1.7 Ma)。丛氏原鸽共出土11件骨骼碎片,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仅遗存4件肱骨标本,且遗存标本的形态学特征并不支持最初的物种鉴定特征。对遗存的4件肱骨标本进行了重新描述和对比,其肱骨气窝腹侧外缘平直和背髁上突位于肱骨更远端的位置这两个特征或为作为灭绝鸽类物种的丛氏原鸽提供稳定的识别特征。丛氏原鸽是亚洲地区已知最古老的鸽属化石,推测其生存于温暖且潮湿的森林环境。对丛氏原鸽的研究或能为解决鸽属物种的古生物地理分布以及目前广泛分布的原鸽的起源等问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店 早更新世 鸽属 丛氏原鸽 肱骨
下载PDF
新疆晚始新世的大型雁形目化石(鸟纲:鸭科:Romainvilliinae?)(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thomas a.stidham 倪喜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11,共14页
报道了发现于新疆晚始新世地层中的两件鸟类化石,这两件化石可能代表了雁形目一个绝灭亚科Romainvilliinae在中国乃至亚洲的首次发现。其中一件跗跖骨片段保存了多个雁形目鸭科鸟类的特征,同时保存了水禽中仅见于Romainvilliinae鸟类的... 报道了发现于新疆晚始新世地层中的两件鸟类化石,这两件化石可能代表了雁形目一个绝灭亚科Romainvilliinae在中国乃至亚洲的首次发现。其中一件跗跖骨片段保存了多个雁形目鸭科鸟类的特征,同时保存了水禽中仅见于Romainvilliinae鸟类的特征组合。该跗跖骨属于一个个体很大的鸟类,与现生天鹅相当,其第二滑车内侧不存在突缘,第三滑车足底面的近中侧不对称,这些特征表明这件标本属于一个新属种。另一件股骨片段属于一个与跗跖骨标本个体同样大小的鸟类,其特征与在比利时发现的早渐新世可能属于鸭科Romainvilliinae的Cygnopterus affinis相一致。如果新发现的这两件标本确属亚洲的Romainvilliinae鸟类,则说明Romainvilliinae的地理分布范围也包括亚洲,大体型的Romainvilliinae鸟类在始新世时即已存在,并且也说明在阻断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扩散的图尔盖海峡干涸之前,欧亚之间的鸟类地理区系一直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始新世 雁形目 鸭科 Romainvilliinae
下载PDF
内蒙古中始新世一似ameghinornithid鸟类(鸟纲:Cariamae:Ameghinornithidae?)(英文)
5
作者 thomas a.stidham 王元青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8-226,共9页
内蒙古二连盆地额尔登敖包剖面(相当于伊尔丁曼哈组)的中始新世早期地层中新发现的一件标本显示其属于一个与ameghinornithid相似的种,代表了Ameghinornithidae在亚洲的首个记录。新标本具有外踝半圆形,缺失骨质腱桥,伸肌沟外侧具有大... 内蒙古二连盆地额尔登敖包剖面(相当于伊尔丁曼哈组)的中始新世早期地层中新发现的一件标本显示其属于一个与ameghinornithid相似的种,代表了Ameghinornithidae在亚洲的首个记录。新标本具有外踝半圆形,缺失骨质腱桥,伸肌沟外侧具有大而平的结节,以及其他与ameghinornithid和似ameghinornithid鸟类共有的特征。内蒙古标本与欧洲最古老的ameghinornithids记录大体属同一时代(约48 Ma)。与同时期内蒙古哺乳动物群主要由亚洲类群组成兼有少量与北美有关的绝灭类群不同,这类鸟类中始新世时在北美缺失,而存在于欧洲和亚洲。加上埃及法尤姆早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似ameghinornithid鸟类,这类已经绝灭的鸟类的地理分布似乎比过去所认为的要广泛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二连盆地 中始新世 Ameghinornithidae 生物地理
下载PDF
Phytolith evidence reveals the origin of angiosperm leaf eating habits among ancient Cretaceous birds
6
作者 Yan Wu Zhiheng Li +1 位作者 thomas a.stidham Swee Yeok Foong 《The Innovation》 EI 2023年第5期3-4,共2页
Recently,Nature Communications published a study on the feeding habits of an ancient extinct bird called Jeholornis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Jehol Biota of China led by researchers from t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 Recently,Nature Communications published a study on the feeding habits of an ancient extinct bird called Jeholornis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Jehol Biota of China led by researchers from t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1 Jeholornis and its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are regarded as part of the second most primitive lineage in the family tree of birds,retaining a long bony dinosaurian tail,small teeth,and large claws on the wings.Adopt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the scientific team discovered hundreds of phytoliths originated from the leaves of the basal angiosperm group called magnoliids(which includes living magnolias,cinnamon,and avocadoes),while investigating the stomach residues contents of a well-preserved 120-million-year-old juvenile Jeholornis fossil.These fossil phytoliths are the first confirmation that help point to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leaf eating in ancient birds and further sketch an interesting scientific story about the early interactions between birds and flowering plants(Figure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TACEOUS ORIGIN FIG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