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病理扫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曹敬丽 孙杰 +10 位作者 Marina S.Ferguson 张东 沈宓 隋滨滨 刘丽 李子瑞 赵锡海 thomas s.hatsukami 苑纯 高培毅 王雅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841-844,850,共5页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斑块进行充分的组织学判读和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把握CEA斑块的组织学表现,进而推进临床辅助诊断。方法本文我们将运用数...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斑块进行充分的组织学判读和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把握CEA斑块的组织学表现,进而推进临床辅助诊断。方法本文我们将运用数字病理扫描仪对CEA斑块的切片经H&E染色后进行扫描,介绍数字病理扫描在CEA斑块组织学研究中的应用。结果经数字病理扫描所得的图片,有助于全面掌握和保存CEA斑块组织切片的全层面信息;在软件的帮助下有助于非常方便地测量斑块内各成分的大小;有助于精确评估斑块的狭窄程度。结论综上,数字病理成像应用于CEA斑块,结合MRI,有助于高效且准确地判读斑块组成和预测斑块稳定性,亦有助于人工智能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数字病理扫描 H&E染色 磁共振成像 分析软件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制订颈动脉轻中度狭窄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宋焱 王津楠 +2 位作者 Marina S.Ferguson 苑纯 thomas s.hatsukami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因“意识模糊、语言障碍2d”于2010年9月14日在HarborView医疗中心(HarborViewMedicalCenter,Seattle,WashingtonUS)就诊。患者于2d前突然出现言语障碍,表现为不能命名,复述较差,伴意识模糊,无其他...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因“意识模糊、语言障碍2d”于2010年9月14日在HarborView医疗中心(HarborViewMedicalCenter,Seattle,WashingtonUS)就诊。患者于2d前突然出现言语障碍,表现为不能命名,复述较差,伴意识模糊,无其他伴随症状。就诊时血压127/80mmHg,查体表现为时间、地点定向力差,计算能力减低,不能命名,复述较差,但可以读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下载PDF
整块石蜡包埋处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
3
作者 曹敬丽 Marina S.Ferguson +10 位作者 孙杰 张东 刘丽 李子瑞 王雅杰 隋滨滨 沈宓 高培毅 thomas s.hatsukami 赵锡海 苑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5041-5045,共5页
背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石蜡包埋工作中,将平均长度约3 cm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完整地包埋入蜡块中是上述科研工作必须步骤。目的:阐述一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整块石蜡包埋处理方法。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取自首都医科... 背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石蜡包埋工作中,将平均长度约3 cm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完整地包埋入蜡块中是上述科研工作必须步骤。目的:阐述一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整块石蜡包埋处理方法。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取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取材样本。为了便于连续切片后的组织学层面能够与磁共振成像的信息作精准同层比对,实验在组织石蜡包埋时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包埋入蜡块中。结果与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合作方美国华盛顿大学血管成像实验室在斑块处理方面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种简易包埋方法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整块石蜡包埋,克服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整块包埋中的技术难点,为有类似工作需求的同行提供参考和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磁共振成像 石蜡包埋 包埋底模 连续切片 动脉粥样硬化 责任斑块 脑梗死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和评价: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卒中委员会、心血管外科和麻醉委员会、心血管放射学和介入委员会、心血管护理委员会和外周血管病跨学科委员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发布的科学声明: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确认该声明作为神经科医生继续教育工具的价值 被引量:94
4
作者 J.Donald Easton Jeffrey L.Saver +12 位作者 Gregory W.Albers Mark J.Alberts Seemant Chaturvedi Edward Feldmann thomas s.hatsukami Randall T.Higashida S.Claibome Johnston Chelsea S.Kidwell Helmi L.Lutsep Elaine Miller Ralph L.Sacco 李海峰(译) 高翔(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43-660,共18页
本科学声明面向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提供医疗诊治的临床医生和相关医疗卫生人员。采用正规的证据复习方法对1990-2007年7月期间Medline数据库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并运用证据表、汇总分析和病例资料... 本科学声明面向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提供医疗诊治的临床医生和相关医疗卫生人员。采用正规的证据复习方法对1990-2007年7月期间Medline数据库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并运用证据表、汇总分析和病例资料的合并分析,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本文支持以下基于组织学的TIA定义:局灶性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且无急性脑梗死。TIA患者的近期卒中风险较高,可根据临床量表、血管影像学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风险分层。诊断推荐包括:TIA患者应在发病24h内接受神经影像学评价,最好是应用包括弥散序列在内的MRI;应进行无创性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最好是无创性颅内血管成像;对于未能确定血管病因的患者,TIA发病后应尽快进行心电图检查,也应考虑持续心电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进行常规血液化验;对于发病72h内就诊并且ABCD^(2)评分≥3分(提示近期复发风险较高)或在门诊不能迅速完成诊断评价的TIA患者,应收入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脑缺血 缺血 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卒中综合征 急性脑血管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