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4份狼尾草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宏 张鹤山 +3 位作者 熊军波 陆姣云 吴新江 刘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4,共14页
为评价狼尾草抗旱能力,筛选优异资源,以34份狼尾草材料为对象,研究其PEG-6000胁迫下种子发芽特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狼尾草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的PEG-6000浓度处理下,狼尾草的发芽率、萌发指数、发芽指数较对照显... 为评价狼尾草抗旱能力,筛选优异资源,以34份狼尾草材料为对象,研究其PEG-6000胁迫下种子发芽特性,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对狼尾草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的PEG-6000浓度处理下,狼尾草的发芽率、萌发指数、发芽指数较对照显著增加,表现为促进效应;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各材料发芽受抑作用明显。狼尾草胚芽长和胚根长随PEG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胚芽较胚根对干旱更敏感。依据测定指标差异程度和变异系数,表明15%的PEG-6000是狼尾草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适宜浓度。在此浓度处理下,34份狼尾草综合评价值在0.027~0.942之间,其中LW31最高,LW29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所有材料被分为3类,其中LW4、LW9、LW11、LW31、LW42、LW20-2和LW21-1属抗旱材料,可作为狼尾草抗旱性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鉴定浓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风雨综合指数的安徽省台风灾害房屋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宋阿伟 田红 +6 位作者 王胜 刘前 谢五三 唐为安 戴娟 丁小俊 吴蓉 《暴雨灾害》 2024年第3期363-370,共8页
台风致灾因子具有多重性,相对于其他灾种其风险评估更加复杂。采用安徽省81个国家气象站及1035个区域气象站台风过程逐日降水量、最大风速资料,构建台风风雨综合指数;利用台风风雨综合指数及孕灾环境影响系数,开展台风致灾危险性评估;... 台风致灾因子具有多重性,相对于其他灾种其风险评估更加复杂。采用安徽省81个国家气象站及1035个区域气象站台风过程逐日降水量、最大风速资料,构建台风风雨综合指数;利用台风风雨综合指数及孕灾环境影响系数,开展台风致灾危险性评估;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理论,综合致灾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信息,评估安徽省台风灾害房屋风险。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台风年均个数为1.9个,持续天数以2~4 d居多;台风降水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台风致灾高危险区位于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较高危险区位于江淮之间东部,低危险区位于沿淮淮北大部及江淮之间西北部。台风灾害房屋高及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江淮之间东部及皖南山区,这些区域海拔总体较高,台风过境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加之房屋脆弱性较高,房屋倒塌及损毁风险高;中等风险区位于沿淮至江淮之间、江南部分地区,呈零星分布;较低和低风险区位于淮河以北中西部、沿江部分地区及城市主城区。利用全省各县区台风造成的房屋倒损数据,从空间一致性及散点相关对区划结果进行验证得到,区划结果与灾损具有高度的空间一致性,二者散点相关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安徽省台风灾害房屋风险区划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风险评估 致灾因子 风雨综合指数 承灾体 栅格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影响的区域差异和收敛性——来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1
3
作者 田虹 秦喜亮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运用我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横向来看,不同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 运用我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横向来看,不同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强,中西部、京津冀等地区相对较弱。纵向来看,2015年以来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持续收敛,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未来持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碳减排 区域收敛性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甲烷富氧燃烧机理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章俊 徐通 +3 位作者 何洪浩 孙刘涛 田红 李新卓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0-527,共8页
采用带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法、全物种敏感性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ANN)联合方法,以点火延迟时间和CO摩尔分数为优化目标,通过对甲烷富氧燃烧详细机理USC mech2.0的简化和优化,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甲烷富氧燃烧优化机理(ANN-OMOC)... 采用带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法、全物种敏感性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ANN)联合方法,以点火延迟时间和CO摩尔分数为优化目标,通过对甲烷富氧燃烧详细机理USC mech2.0的简化和优化,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甲烷富氧燃烧优化机理(ANN-OMOC)。甲烷富氧燃烧模拟计算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相比于甲烷富氧燃烧简化机理FSSA的预测误差,优化机理ANN-OMOC对点火延迟时间、层流火焰速度的预测误差分别从2.53%、24.38%降到0.50%、14.41%;与甲烷富氧燃烧的简化机理DRGEP和FSSA相比,优化机理ANN-OMOC对点火延迟时间、OH摩尔分数峰值和CO摩尔分数峰值的预测结果最佳,其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富氧燃烧 机理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 点火延迟时间 CO摩尔分数
下载PDF
N^(+)和Ar^(+)注入红三叶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
5
作者 张鹤山 陆姣云 +4 位作者 朱伟 田宏 熊军波 吴新江 刘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171,共12页
离子注入技术是创制植物新种质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离子注入红三叶的诱变效应,以不同注入能量和剂量的N^(+)(能量30或50 keV,剂量5×10^(14)或5×10^(15)ions·cm^(-2),分别记为N3014、N3015、N5014、N5015)和Ar^(+)(能量30... 离子注入技术是创制植物新种质的有效手段。为探究离子注入红三叶的诱变效应,以不同注入能量和剂量的N^(+)(能量30或50 keV,剂量5×10^(14)或5×10^(15)ions·cm^(-2),分别记为N3014、N3015、N5014、N5015)和Ar^(+)(能量30或50 keV,剂量5×10_(14)ions·cm^(-2),分别记为Ar3014和Ar5014)注入“鄂牧5号”红三叶种子,研究种子诱变后的萌发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通过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花序数、花序小花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序长度以及花序宽度等农艺性状对诱变单株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红三叶种子表皮具有明显的“灼伤”现象,种皮颜色变成黑褐色。相比于对照,Ar3014处理下发芽率指标值略有提高,处理N3014和N3015的发芽率指标值略有降低,但与对照均差异不显著。N5014处理显著降低了种子发芽率(P<0.05),比对照低约10%,处理N5015和Ar5014发芽率更是降低超过30%(P<0.05)。注入能量为30 keV的2个N^(+)处理显著增加了胚根体积和胚根长度(P<0.05)。经离子诱变的种子(M_(1)代)种植后生产M_(2)代种子,依次生产M_(3)和M_(4)代种子。M_(2)代植株各性状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表现出更大的性状变异特征,为进一步筛选突变材料奠定基础。50 keV的N^(+)和Ar^(+)诱变处理具有更大的诱变效应,但主要是不利突变。红三叶适宜的N^(+)诱变能量为30 keV,剂量为5×10^(14)~5×10^(15)ions·cm^(-2)。经过4个世代选育,获得8个性状稳定并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M_(4)代突变体材料,为红三叶诱变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三叶 氮离子 氩离子 诱变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白三叶种质资源耐酸铝性综合评价
6
作者 张鹤山 张婷婷 +4 位作者 田宏 熊军波 陆姣云 吴新江 刘洋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0-1719,共10页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是一种世界性优质的蛋白饲草,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被广泛栽培,而南方地区多为酸性土壤。研究发现,白三叶具有一定的耐酸铝性,因此筛选耐酸铝种质对于开发白三叶优异资源、培育耐酸铝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是一种世界性优质的蛋白饲草,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被广泛栽培,而南方地区多为酸性土壤。研究发现,白三叶具有一定的耐酸铝性,因此筛选耐酸铝种质对于开发白三叶优异资源、培育耐酸铝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30份国内外白三叶种质为对象,研究不同酸铝浓度下的白三叶萌发特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酸铝性综合评价。随Al3+胁迫浓度的增加,白三叶发芽率逐渐降低,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胚根变短、变粗;Al3+浓度≥1.0 mmol·L^(-1)时白三叶种质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受到显著抑制(P<0.05)。除胚根直径外,白三叶萌发性状不同胁迫浓度间差异显著(P<0.05),且萌发期每个胁迫处理下同一性状不同白三叶材料间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2 mmol·L^(-1)处理下白三叶多数性状具有更大的变异系数指标差异,可作为白三叶耐酸铝性综合评价的适宜胁迫浓度。聚类分析将30份白三叶划分为3个耐酸铝能力不同的类群,其种质耐酸铝性强弱与综合评价值基本一致。来自荷兰的种质‘EM196’和来自澳大利亚的种质‘EM085’具有较高的酸铝胁迫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耐酸铝 萌发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种源狼尾草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优异种源筛选
7
作者 张鹤山 吴新江 +3 位作者 田宏 熊军波 陆姣云 刘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90-2099,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种源狼尾草表型性状多样性,筛选优异种源,为我国乡土狼尾草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6个种源狼尾草的9个表型性状(株高、冠幅、单株花序数、花序长度、花序直径、穗秆长度、芒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进行... 【目的】分析不同种源狼尾草表型性状多样性,筛选优异种源,为我国乡土狼尾草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6个种源狼尾草的9个表型性状(株高、冠幅、单株花序数、花序长度、花序直径、穗秆长度、芒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9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狼尾草种源间F测验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狼尾草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为15.6%,且每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芒长度在不同种源间的分化最大,变异系数为21.1%,其次为花序直径和单株花序数,分别为20.6%和20.0%;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冠幅,为10.9%。狼尾草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海拔与株高和穗秆长度极显著负相关,与花序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经纬度与株高、花序直径和穗秆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与地理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株高、花序长度、花序直径、穗秆长度和单株花序数是引起不同狼尾草种源间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子。可将26份狼尾草种源划分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3个种源,全部来自贵州,主要特征为植株较高,冠幅较大,单株花序数量较少,花序较小,且叶片较细;第Ⅱ类群包括1个种源,来自湖南,主要特征为植株矮小,株型紧凑(冠幅小),花序短,叶片细长;第Ⅲ类群包括2个种源,来自贵州,主要特征为植株矮,冠幅较大,单株花序多,叶片宽;第Ⅳ类群包括20个种源,分别来自湖北和河南,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大,穗秆较长,且具有更大的花序。来自贵州、湖北和河南的5个狼尾草种源PA26、PA20、PA15、PA17和PA18,其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不同种源狼尾草表型性状具有丰富变异,5个种源的综合性状较好,具有极大遗传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种源筛选
下载PDF
河南省纤毛鹅观草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8
作者 张鹤山 吴新江 +4 位作者 郭胜华 田宏 熊军波 陆姣云 刘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03-3012,共10页
【目的】分析纤毛鹅观草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筛选作为饲草利用的优良种质,为纤毛鹅观草种质挖掘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资源和理论参考。【方法】以来自河南地区不同生态区域的15份野生纤毛鹅观草种质为材料,对其16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 【目的】分析纤毛鹅观草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筛选作为饲草利用的优良种质,为纤毛鹅观草种质挖掘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资源和理论参考。【方法】以来自河南地区不同生态区域的15份野生纤毛鹅观草种质为材料,对其16个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以各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为权重建立综合得分(D)评价数学模型,对纤毛鹅观草种质进行综合评价排序。【结果】16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纤毛鹅观草种质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旗叶宽度的变异系数最大(21.88%),其次为种子产量(17.88%)和旗叶长度(17.81%),种子宽度的变异最小,仅为5.67%;7个营养相关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5.48%,其余9个繁殖相关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0.82%。种子产量与小穗宽度、芒长度和千粒重显著相关(P<0.05,下同),而干草产量与旗叶宽度、叶鞘长度、花序长度、小穗数、小穗宽度和种子长度显著正相关,与小穗长度和芒长度极显著正相关。15份纤毛鹅观草种质资源在欧式距离10处可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5份种质,主要性状特征是植株较高,穗秆和花序较长,旗叶长宽中等;第Ⅱ类群包括2份种质,主要特征是植株较矮,繁殖性状较为突出;第Ⅲ类群包括3份种质,主要特征是旗叶较大,第一节间较长,干草产量较高,但其种子较小,种子产量低;第Ⅳ类群包括5份种质,主要特征是植株矮小。旗叶宽度、叶鞘长度、芒长度、小穗数和小穗长度是引起纤毛鹅观草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子。【结论】河南南阳的4个种质资源(编号为RC13、RC10、RC15、RC1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这些种质株高更高,旗叶更宽,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相对更高,可用作纤毛鹅观草育种亲本材料或直接生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鹅观草 表型性状 变异 综合评价
下载PDF
鄂东大别山区野生豆科牧草资源调查与评价
9
作者 熊军波 张鹤山 +3 位作者 田宏 陆姣云 吴新江 刘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5,共10页
为开发利用野生豆科牧草资源,2017-2021年对分布于鄂东大别山区的野生豆科牧草资源现状、属种、植物区系、生活型及饲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鄂东大别山区豆科牧草资源分属于34属77种,以少种属和单种属为主体,占资源总数... 为开发利用野生豆科牧草资源,2017-2021年对分布于鄂东大别山区的野生豆科牧草资源现状、属种、植物区系、生活型及饲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鄂东大别山区豆科牧草资源分属于34属77种,以少种属和单种属为主体,占资源总数的91%。资源中包括6个中国特有种,2个中国珍稀濒危种,23个栽培牧草野生种及野生近缘种。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和热带为主要分布型,分别占总属种的47%和38%。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占资源总数的70%。资源中饲用品质优良的占79%,其余均在中等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大别山区 豆科牧草 植物区系 资源
下载PDF
栽培环境下大别山北部野生鹅观草繁殖相关性状变异分析
10
作者 张鹤山 王志勇 +4 位作者 吴新江 田宏 熊军波 陆姣云 刘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80,共11页
为研究大别山北部野生鹅观草繁殖相关性状变异,以22个野生鹅观草居群为材料,对12个繁殖相关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间鹅观草繁殖相关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15.97%... 为研究大别山北部野生鹅观草繁殖相关性状变异,以22个野生鹅观草居群为材料,对12个繁殖相关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间鹅观草繁殖相关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15.97%,其次是芒长度(13.98%)和千粒重(13.46%);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799。相关分析表明,海拔与芒长度、小穗长度显著正相关(P<0.05),经度与小穗长度显著负相关(P<0.05),纬度与芒长度、小穗长度和单株粒重显著相关(P<0.05)。通过聚类分析,22个鹅观草居群被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花序更长,单花序穗数、单穗小花数和单穗种子数更多,千粒重和单株粒重更低;第二类群具有更大的芒长度和小穗长度,种子更长,千粒重更大,属于大粒型;第三类群花序更短,单花序穗数、单穗小花数和单穗种子数较低,但单株粒重较高,属于潜在种子高产型。结合主成分分析和二维排序,种质材料1、13和15平衡了穗型紧凑、种子粒大、单株粒重等优良性状,具有潜在高种子产量特性,可为鹅观草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材料或作为优异种质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北部 鹅观草 变异
下载PDF
白三叶花色遗传规律及对光温的响应
11
作者 张鹤山 吴新江 +3 位作者 田宏 熊军波 陆姣云 刘洋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5期113-117,共5页
为明确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光温对花色表达的影响,以白三叶红花突变体和白花品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回交、自交和测交试验,研究杂交后代花色性状分离规律,并分析不同温度和光照处理下白三叶突变体花色的色度差异。白... 为明确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光温对花色表达的影响,以白三叶红花突变体和白花品种为材料进行杂交、回交、自交和测交试验,研究杂交后代花色性状分离规律,并分析不同温度和光照处理下白三叶突变体花色的色度差异。白三叶红花突变体与白花品种杂交F1代花瓣均显白色,突变体自交一代(S_(1))花瓣均显红色;F_(2)代和回交一代(BC_(1))花色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红花与白花比例分别为49:699和96:279,基本符合1:15和1:3的预期比例。相对于暖温环境(28℃8 h,34℃16 h),低温处理(12℃8 h,18℃16 h)显著降低花瓣亮度值(L值),红色度(a值)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温度骤降显著提高花瓣红色度,降低花瓣亮度。遮光2 d后突变体花瓣颜色由红转白,恢复光照1 d后又转为红色。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色性状受双隐性基因控制,光是白三叶红花突变体花瓣颜色调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花色 遗传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外科住培医师职业认同感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12
作者 刘骅 钱昌林 +3 位作者 邱伟箐 刘颖斌 田红 赵恩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2期151-156,共6页
目的调查外科住培医师职业认同感及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为完善外科住院医师住培制度、增强培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自制职业认同感和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量表,结合抽样访谈,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 目的调查外科住培医师职业认同感及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为完善外科住院医师住培制度、增强培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自制职业认同感和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量表,结合抽样访谈,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参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共计52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外科住培医师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住培实践、学历学位、薪酬收入等)、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医患关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环境、实践操作、科研培训)。结果住培医师对职业认同感总体评分为(2.85±0.37)分,体现了对职业的基本认同,且能得到较好的社会支持,同时医患关系紧张和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对职业信心有一定影响。尤其第3年住培医师总体评分偏低,工作压力更大。住培医师普遍认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总体评分为(3.62±0.38)分,但在与指导教师良好互动、带教老师实践操作培养放手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第3年住培医师认为实践操作机会更多;相较招录住院医师,研究生在科研培训上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住培医师是培养合格临床外科医师的必经阶段,教学管理部门要完善顶层结构设计,轮转科室、带教老师合理编排培训课程,关注培训对象日常工作、学习及心理状况,可以帮助外科住培医师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进入后续专科化培训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外科住院医师 毕业后教育 职业认同感 自主学习能力 影响因素 管理策略
下载PDF
β-紫罗兰酮通过NF-κB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13
作者 高光强 王发琳 +5 位作者 李娟 田虹 果思伽 于晓兰 杨婷婷 刘家仁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4-261,共8页
目的探讨β-紫罗兰酮(β-Ionone,BI)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过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法和MTT法测定人乳腺癌BT549细胞和MCF-7细胞活性,孔雀石... 目的探讨β-紫罗兰酮(β-Ionone,BI)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过程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法和MTT法测定人乳腺癌BT549细胞和MCF-7细胞活性,孔雀石绿磷酸盐法检测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65(p-P65)(s536和s311)、PP2A(A、B和C)和磷酸化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Phosphorylation-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p-ATM)(s1981)蛋白水平。结果BI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BT549细胞和MCF-7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CF-7细胞经BI处理后,NF-κB活性被显著抑制,表现为磷酸化P65(s536和s311)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P2A的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I还显著地降低PP2A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A)对MCF-7细胞中P65蛋白和ATM蛋白的磷酸化作用。结论该研究表明BI通过抑制NF-κB活性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BI通过增加PP2A活性调节NF-κB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Β-紫罗兰酮 蛋白磷酸酶2A 核因子-ΚB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下载PDF
烯效唑对扁穗雀麦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田宏 陆姣云 +2 位作者 张鹤山 熊军波 刘洋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29-35,共7页
探究烯效唑对扁穗雀麦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其种子增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以‘江夏’扁穗雀麦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0、50、90、130 mg/kg),研究植株生长、种子产量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 探究烯效唑对扁穗雀麦生长发育和种子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其种子增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以‘江夏’扁穗雀麦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拔节期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0、50、90、130 mg/kg),研究植株生长、种子产量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烯效唑降低了植株高度,提高了抗倒伏能力。除50 mg/kg的烯效唑对生殖枝数有显著增加外(P<0.05),其余处理对植株第二节长、茎粗、分蘖数和生殖枝数影响差异不显著。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扁穗雀麦的小穗数/生殖枝、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均表现为增加,但只有50 mg/kg处理下各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90 mg/kg烯效唑处理可显著增加扁穗雀麦种子活力指数(P<0.05),但所有处理对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较小。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植株高度与倒伏率、分蘖数和生殖枝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子产量和生殖枝数显著正相关(P<0.05)。喷施50 mg/kg烯效唑,扁穗雀麦种子产量最高,达1508.31 kg/hm^(2),较对照增加13.63%,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穗雀麦 烯效唑 农艺性状 种子产量 萌发特性
下载PDF
咖啡渣和去油咖啡渣热解特性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田红 徐美越 +2 位作者 杨扬 成珊 周通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目的】研究咖啡渣(spent coffee grounds,SCG)和去油咖啡渣(defatted coffee grounds,DCG)的热解特性并计算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分析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热解三相产物的变化规律,实现废弃咖啡渣的二次利用。【方法】采用管式炉、热重(therm... 【目的】研究咖啡渣(spent coffee grounds,SCG)和去油咖啡渣(defatted coffee grounds,DCG)的热解特性并计算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分析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热解三相产物的变化规律,实现废弃咖啡渣的二次利用。【方法】采用管式炉、热重(thermogravimetry,TG)试验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Py-GC-MS)开展了热解产物分布和热解特性的研究,采用Flynn-WallOzawa(FWO)法计算了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热重分析结果表明,SCG和DCG热解可分为4个阶段,主要热解温度范围为200~400℃,并且在300℃左右时失重率最大,升温速率可促进热解反应的进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当转化率由0.1提高至0.7时,SCG和DCG的活化能均随之不断升高,转化率由0.7提高至0.9时,两者活化能均随之有所下降;SCG和DCG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293.58和307.86 kJ/mol。Py-GC-MS分析表明,SCG主要热解产物包括芳香族、酚类、醛类等化合物,DCG主要热解产物包括醛类、酚类、杂环类、酯类等化合物,在热解阶段,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芳香族、酚类、杂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管式炉热解试验结果表明,SCG的热解产物中生物油产率较高,DCG的热解产物中焦炭产率较高。【结论】SCG和DCG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热解,有利于酚类、芳香族化合物等重要工业原料的回收,实现其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渣 热解特性 热解产物 热重分析 Py-GC-MS 热解动力学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中责任式创新如何助力制造企业可持续绩效提升
16
作者 田虹 刘雨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6-96,共11页
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环境的同时,创新生态系统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适应开放式环境、降低创新负外部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下的“责任式创新→生... 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环境的同时,创新生态系统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适应开放式环境、降低创新负外部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数字技术应用驱动下的“责任式创新→生态嵌入性→组织韧性→可持续绩效”链式中介模型,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中制造企业责任式创新对可持续绩效的影响机制,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的边界效应。采用SmartPLS中的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338家制造企业问卷数据,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新情境下,责任式创新是促进企业可持续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生态嵌入性、组织韧性在责任式创新对企业可持续绩效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责任式创新通过生态嵌入性、组织韧性这一链式中介提升企业可持续绩效;数字技术应用能够增强责任式创新对生态嵌入性的影响,以及生态嵌入性和组织韧性的链式中介效应。将责任式创新概念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期丰富数字化情境下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可持续绩效提升机制研究,同时基于责任式创新视角拓展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式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嵌入性 组织韧性 可持续绩效 数字技术应用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发展思考
17
作者 乔殿新 罗腾 +1 位作者 田红 常丹东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根据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设置和优化布局,以及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监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计量等方面现状,总结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面临的最新形势和要求,明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定位... 根据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设置和优化布局,以及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监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计量等方面现状,总结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面临的最新形势和要求,明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定位,并从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运行管理、推进省级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升级、加强流域内国家监测站点建设、完善流域内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体系、有序推进水土保持计量管理工作几个方面提出下一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站点 布局 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
下载PDF
膀胱癌ceRNA网络的构建和相关lncRNAs的筛选
18
作者 田虹 陈颖 +1 位作者 唐力 顾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4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和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筛选潜在的lncRNA生物标志物。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 目的:探讨膀胱癌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和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筛选潜在的lncRNA生物标志物。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多种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得到膀胱癌差异表达的lncRNAs、miRNAs和mRNAs,并构建lncRNA-miRNA-mRNA的ceRNA调控网络。为了分析ceRNA网络行使的生物学功能,对ceRNA网络中的mRNA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对ceRNA网络中的lncRNAs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筛选出与膀胱癌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的lncRNAs。结果:ceRNA网络中包括了17个lncRNAs、32个miRNAs和78个mRNAs。GO功能分析发现相关失调基因主要集中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途径、酪氨酸激酶途径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集中在MAPK信号途径、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等方面。PPI网络中可以看出核心蛋白质主要围绕在MAPK1、HSPA8和HNRNPD等方面。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共有6个lncRNAs与膀胱癌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C3orf35、ZBTB20-AS1、LINC00112、ARHGAP5-AS1、ARAP1-AS2和CYB561D2。结论:不同的lncRNAs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病机制;构建的ceRNA调控网络有助于增加对膀胱癌发病分子机制的认识;筛选的lncRNAs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学 膀胱癌 ceRNA lncRNAs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1例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的护理
19
作者 陈宇辉 彭莉 +1 位作者 田红 徐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4期129-131,共3页
阿米巴脑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中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具有极高的死亡率[1]。阿米巴属于一种阿米巴原虫,不仅会感染免疫力低下者,还会感染免疫力正常者,导致肉芽肿性脑炎或出血坏死性脑炎,但容易与化脓性脑炎、结核性脑炎疾病相混淆... 阿米巴脑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中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具有极高的死亡率[1]。阿米巴属于一种阿米巴原虫,不仅会感染免疫力低下者,还会感染免疫力正常者,导致肉芽肿性脑炎或出血坏死性脑炎,但容易与化脓性脑炎、结核性脑炎疾病相混淆,诊断难度较大,国内亦少见报告,且目前并无系统的治疗、护理方案。现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1例经脑脊液DNA和RNA测序诊断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患者的相关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工作概述
20
作者 刘筱敏 田宏 《中国期刊年鉴》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在2023年度各项业务工作的规划和推进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等重要指示,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国科学院侯建国院长... 在2023年度各项业务工作的规划和推进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等重要指示,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国科学院侯建国院长在2023年夏季党组扩大会议精神传达会上“要聚焦精品期刊建设。聚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助力我院高水平期刊路身世界一流水平,要鼓励和引导优秀成果率先在国内期刊发表”的重要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期刊 研究会工作 中国科学院 精神传达 学术期刊 世界一流水平 学术平台 学术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