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长放置宫腔球囊支架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复粘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22
1
作者 曹杨 邓姗 +2 位作者 陈蓉 田秦杰 孙爱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延长放置COOK球囊支架预防宫腔粘连(IUA)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宫腔内放置COOK球囊支架预防宫腔粘连复发,术后1月左右行宫腔镜二探手术、同时取出COOK球囊支架... 目的探讨延长放置COOK球囊支架预防宫腔粘连(IUA)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宫腔内放置COOK球囊支架预防宫腔粘连复发,术后1月左右行宫腔镜二探手术、同时取出COOK球囊支架,随访效果。结果 38例患者随访7~25个月,平均17.5个月。二探术中约90%的患者(AFS评分系统97.4%,ESGE评级系统89.5%)宫腔粘连程度减轻,81.6%(31/38)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仅需单次手术即可达到满意的宫腔形态重塑效果,超过70%的患者(AFS评分系统73.7%,ESGE评级系统78.9%)达无粘连/轻度粘连。7.6%(3/38)的患者发生可控的感染,不影响二探效果。在33例原有月经减少或闭经的患者中经量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1.8%(27/33)。25例患者尝试妊娠,总的妊娠率44.0%(11/25),其中18例自然试孕,平均试孕8个月(2~15个月),自然妊娠率27.8%(5/18)。由于随诊时间较短,活产率仅为8.0%(2/2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延长放置宫腔球囊支架可有效巩固和维持手术对宫腔重建的效果,出现的个例感染并发症均不严重而可控,绝大多数患者在距离前次手术一个月左右的二探术中无需重复治疗,月经改善和术后妊娠率均比较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支架 宫腔粘连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对IVF-ET失败病例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价值——120例病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倩 邓姗 +3 位作者 陈蓉 孙爱军 田秦杰 郁琦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IVF-ET失败的原因及行宫腹腔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1月120例IVF-ET失败后行宫腹腔镜检查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5.5岁,平均不孕时间5.5年。既往IVFET失败者中,IVF-ET指征明确者55例(45.8%)... 目的探讨IVF-ET失败的原因及行宫腹腔镜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1月120例IVF-ET失败后行宫腹腔镜检查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5.5岁,平均不孕时间5.5年。既往IVFET失败者中,IVF-ET指征明确者55例(45.8%),不明原因者65例(54.2%);本次术后成功妊娠54例,妊娠率49.1%。IVF-ET指征明确患者中,输卵管因素34例、排卵障碍7例、男方因素9例、其他因素5例。34例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者中,术后妊娠率为44.1%;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提示55.9%(19/34例)存在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与术中输卵管积水的诊断符合率为84.2%(16/19例);HSG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与术中的符合率为42.9%(6/14例)。86例既往因非输卵管因素行IVF-ET者中,经腹腔镜探查存在输卵管积水者19.8%(17/86例),术后妊娠率52.9%(9/17);不存在输卵管积水者69例,术后妊娠率39.1%(27/69),其中自然妊娠占所有妊娠者37.0%(10/27)。根据本次手术中诊断和处理输卵管积水与否将病例分组,积水组和非积水组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8.8%和44.2%(P=0.032)。结论应强调严格把握IVF-ET指征,腹腔镜手术对于明确助孕指征、处理输卵管积水、提高IVF-ET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非输卵管积水的患者也能从手术中获益。合理规范的助孕前诊治流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并形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IVF-ET 腹腔镜检查 输卵管积水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症磁共振影像特征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思邈 杨宇萍 +4 位作者 郁琦 孙爱军 田秦杰 陈蓉 邓姗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876-882,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子宫磁共振影像特征与生育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就诊的子宫腺肌症(AM)合并不孕症且具备本院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信息的患者70例,...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合并不孕患者的子宫磁共振影像特征与生育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就诊的子宫腺肌症(AM)合并不孕症且具备本院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信息的患者70例,随访妊娠结局至2021年7月,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和“妊娠失败”两组,针对年龄、病史时间、症状程度、CA125水平、MRI影像相关的变量(包括子宫径线、子宫体积、宫腔形态、MRI分型等)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组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0例AM合并不孕症患者中6例失访,最终64例纳入统计学分析。患者年龄26~44岁,总体妊娠率为26.6%。宫腔形态正常的病例妊娠率为43.3%(13/30),而宫腔形态失常的病例妊娠率仅为11.8%(4/3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4);子宫肌层厚度对称的患者中妊娠率为56.3%(9/16),肌层厚度不对称患者妊娠率为16.7%(8/4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7);子宫体积正常(≤60 ml)的患者中妊娠率为53.8%(7/13),子宫体积明显增大(>60 ml)者妊娠率为19.6%(10/5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3)。妊娠组子宫前后径显著低于妊娠失败组[(45.2±9.0)mm vs.(56.8±18.2)mm,P=0.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前后径过大、子宫形态异常及Bazot A~K分型中的D/E型为AM合并不孕患者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壁增厚、子宫体积增大(≥60 ml)和宫腔形态异常的AM合并不孕患者妊娠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盆腔磁共振影像学检查 子宫腺肌症亚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不孕伴有子宫畸形患者经宫腹腔镜手术后的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蕊 郁琦 +3 位作者 孙爱军 田秦杰 陈蓉 邓姗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52-85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中不同类型子宫畸形的患者是否存在不同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165例子宫畸形合并不孕症的病历资料,随访生育结局至2019年6月30日,剔除失访的病例,总计129例的妊娠...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中不同类型子宫畸形的患者是否存在不同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165例子宫畸形合并不孕症的病历资料,随访生育结局至2019年6月30日,剔除失访的病例,总计129例的妊娠结局纳入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子宫畸形组别的生育结局。结果41.9%患者除子宫畸形外,不存在其他不孕相关因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32.6%)明显高于一般非特指不孕人群。宫腹腔镜术处理后,纵隔单宫颈组妊娠率61.7%、流产率4.0%,单角单宫颈组妊娠率61.9%、流产率23.1%,纵隔双宫颈组妊娠率78.6%、流产率0%,双子宫双宫颈组妊娠率85.7%、流产率16.7%,双角单宫颈组妊娠率50%、流产率0%。根据宫腔形态有无可改善趋势整合分组为纵隔类和单角类,妊娠率分别为64.2%和67.9%,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率分别为3.28%和21.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梗阻性子宫畸形可能不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宫腔的容积可能主要跟早期流产风险相关,而非不孕的主要因素;期待有前瞻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畸形 不孕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症亚型与生育结局相关性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琳 李慧 +4 位作者 郁琦 孙爱军 田秦杰 陈蓉 邓姗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AM)亚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病房收治的18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腺肌症的患者病历资料,随访生育结局至2019年6月,剔除失访、拒绝电话随访及经手术记录和病理...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AM)亚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病房收治的18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腺肌症的患者病历资料,随访生育结局至2019年6月,剔除失访、拒绝电话随访及经手术记录和病理复核不符合“子宫腺肌症”诊断的病例,总计107例次的妊娠结局纳入分析。子宫腺肌症的亚型借鉴MRI影像分型的理念,结合超声影像及术中所见综合判定。结果以“不孕症”为指征,宫腹腔镜手术后100例患者尝试怀孕(7例有两次妊娠结局),62例次获得良好结局(足月分娩或目前持续妊娠中),其中自然妊娠32例,IVF妊娠30例;45例次结局不良,含自然试孕未孕和早孕胚胎停育18例,IVF-ET失败及胚胎停育27例。AM不同亚型的构成比为:I型41.1%、D型32.7%、E型17.7%、J型7.5%、K型0.9%;其中I型“结局良好”百分比(70.5%),D型“结局不良”百分比(62.8%)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结局不良组相比,结局良好组患者的不孕年限较短,子宫体积较小,合并痛经比例较低(P<0.05)。结论AM亚型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值得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亚型 妊娠结局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单中心三年子宫内膜息肉病例的数据挖掘 被引量:9
6
作者 潘晓萌 邓姗 +5 位作者 郁琦 孙爱军 田秦杰 陈蓉 罗敏 王阳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的合并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39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以及同期1711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检查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年龄集中在30~50...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的合并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39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以及同期1711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检查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1)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年龄集中在30~50岁的育龄期。(2)74%的病例存在其他合并症,其中子宫肌瘤(52.5%)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子宫腺肌症(32.3%,包括卵巢巧克力囊肿10.5%、腹膜内异症10.6%、子宫腺肌症11.2%)占据80%以上;具有剖宫产史和不孕症病史特征的患者也是子宫内膜息肉的易发人群。(3)在不孕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中,合并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症者分别有54.2%和17.5%;合并输卵管积水、子宫内膜增生和宫颈息肉的患者分别占7.8%、2.8%和1.8%。根据是否合并内异症/子宫腺肌症,将同期不孕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最大径,以及无论超声、宫腔镜下还是病理诊断检出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子宫内膜息肉合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癌变者155例,占比3.9%;其中恶变比例在20岁以上患者中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50岁之前恶性占比2.45%~3.83%,50岁以上大于5%,其中71~80岁的年龄段中,恶性占比为9.38%。青少年患者2例,均为不典型增生。结论子宫内膜息肉很可能与不孕一样,是内异症/子宫腺肌症的局部表型,应提高“由息肉思内异”的意识。内异症/子宫腺肌症相关息肉大体的临床特征无显著特异性,分子表达的研究值得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症 恶变
下载PDF
剖宫产史对继发性不孕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程晓彤 邓姗 +2 位作者 孙爱军 田秦杰 陈蓉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史对后期继发性不孕相关因素及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因特发性不孕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患者中存在剖宫产史的病例65例作为研究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 目的探讨剖宫产史对后期继发性不孕相关因素及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因特发性不孕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的患者中存在剖宫产史的病例65例作为研究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同期入院的非剖宫产后特发性继发不孕患者65例为对照组。症状指标包括异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痛及痛经情况;结局指标包括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中不孕相关因素及术后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中异常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痛、痛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9%vs.4.6%;15.4%vs.4.6%;30.8%vs.15.4%;P均<0.05);除研究组盆腔非附件区粘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外(36.9%vs.3.1%;P<0.05),两组宫腔粘连、附件区粘连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和输卵管通畅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宫腔异常除剖宫产瘢痕缺陷外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70%~80%自然妊娠发生在术后半年内。结论单纯剖宫产史并不增加输卵管因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粘连等常见继发不孕相关因素的发生率,亦不降低自然生育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继发不孕 不孕因素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先天性子宫囊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8
作者 程晓彤 田秦杰 邓姗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子宫囊肿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6月于协和医院妇科手术治疗的6例先天性子宫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6例先天性子宫囊肿患者除1例有"左下腹隐... 目的探讨先天性子宫囊肿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8年6月于协和医院妇科手术治疗的6例先天性子宫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6例先天性子宫囊肿患者除1例有"左下腹隐痛"主诉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仅1例术前诊断子宫体部囊肿,其余均为术中所见结合病理方明确诊断。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特征诊断中肾管来源和副中肾管来源各3例。6例患者均行囊肿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均无复发。结论先天性子宫囊肿来源于中肾管或副中肾管残迹,位于子宫体部,病理学良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通常为体检偶然发现且需手术病理方能明确诊断,病灶切除后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子宫囊肿 临床特征 Wolffian管囊肿 Müllerian管囊肿
下载PDF
中国子宫内膜增生临床诊疗路径(2024年版)
9
作者 李雷 郎景和 +30 位作者 田秦杰 陈晓军 程文俊 崔满华 符淳 卢美松 白文佩 常青 陈捷 程玉芬 冯炜炜 古健 韩晓兵 胡丽娜 刘木彪 陆雯 任琛琛 沈丹华 宋坤 王世宣 王颖梅 王悦 王悦 谢梅青 许泓 杨晓葵 张瑜 赵卫东 郑祥钦 郑莹 朱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7-422,共6页
子宫内膜增生定义为子宫内膜增生程度超出正常增生期范畴,分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两类[1]。长期无孕激素保护的雌激素暴露是子宫内膜增生的主要发病机制,相关高危因素包括:生殖内分泌相关因素、医源性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定义为子宫内膜增生程度超出正常增生期范畴,分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两类[1]。长期无孕激素保护的雌激素暴露是子宫内膜增生的主要发病机制,相关高危因素包括:生殖内分泌相关因素、医源性因素、代谢相关疾病、合并分泌性激素肿瘤及遗传因素等。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增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2],绝经前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频率、规律性、经量和(或)经期的改变,或经间期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女性外生殖器畸形的诊治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秦杰 罗敏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女性外生殖器畸形与雄激素作用异常有关。病因中主要是先天性的性发育异常和后天分泌雄激素的肿瘤。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方法包括病因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外阴整形手术。
关键词 外生殖器畸形 性发育异常 女性
原文传递
性发育异常的诊治要点及现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姗 田秦杰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0年第3期23-30,共8页
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是一组表现为性染色体、性腺或性激素性别不典型的先天性疾病,可呈现出多种变异和组合异常的临床特征与病理生理表现[1]。DSD相对少见,表现错综复杂。患者可能在不同年龄段就诊于不同科室... 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是一组表现为性染色体、性腺或性激素性别不典型的先天性疾病,可呈现出多种变异和组合异常的临床特征与病理生理表现[1]。DSD相对少见,表现错综复杂。患者可能在不同年龄段就诊于不同科室,从婴幼儿到成年期的诊治断裂和失访问题是广泛存在的现实问题,相关的系统数据文献仍普遍缺乏。然而,确定DSD的病因、诊断,并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管理随访计划,对于患者个人和社会健康体系都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发育异常 诊治 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