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弃矿山固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与分级监管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伟 陆子熠 +4 位作者 童立志 王玉晶 刘婉蓉 赵瑞锋 聂晶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中国是矿业大国,矿种丰富,造成历史遗留矿山众多。因矿种类型复杂、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大、水文地质条件不同以及周边环境敏感度迥异,致使其环境风险不明,环境污染底数不清,目前仍缺乏针对历史遗留矿山环境风险的评价方法体系。本研究尝... 中国是矿业大国,矿种丰富,造成历史遗留矿山众多。因矿种类型复杂、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大、水文地质条件不同以及周边环境敏感度迥异,致使其环境风险不明,环境污染底数不清,目前仍缺乏针对历史遗留矿山环境风险的评价方法体系。本研究尝试建立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历史遗留矿山环境风险评估方法,选择具有主导作用、代表性的12项指标构建了基于评价目标层、评价准则层与评价因子层的历史遗留矿山固废环境风险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包括矿种类别、固废属性、自然条件、管理措施、保护目标与环境质量等,构建了判断矩阵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明确了各影响要素的权重。根据实际赋分情况,将历史遗留矿山环境风险等级分为一般、较大和严重三个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应采取的管理措施:自然衰减、风险管控与修复治理。最后将建立的评价方法应用于某地区的10个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地区一般、较大和严重风险的矿山数量分别为7、2和1,评价结果可为历史遗留矿山的差异性环境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矿山 环境风险 层次分析法 分级 环境监管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土壤高砷环境背景成因分析及风险管控建议
2
作者 王超 王占恺 +3 位作者 李辉林 童立志 罗培 胡清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5期701-710,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土壤砷的环境背景值较高,进一步加剧了大湾区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大湾区的高强度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令高砷环境背景区的土壤流向低背景区,从而导致低背景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增加。详细探讨大湾区土...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土壤砷的环境背景值较高,进一步加剧了大湾区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大湾区的高强度土地开发利用活动令高砷环境背景区的土壤流向低背景区,从而导致低背景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增加。详细探讨大湾区土壤高砷环境背景成因并提出高砷环境背景区的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建议:(1)大湾区土壤高砷环境背景包括地球化学过程和非点源输入两种成因。地球化学过程受成土环境、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环境的影响;非点源输入包括大气干湿沉降、降雨径流的冲刷和淋洗等。(2)提出高砷环境背景区建设用地的污染风险管控流程,可避免因背景值高导致的过度风险评价及过度修复,有助于对高砷背景区土壤的差异化、科学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土壤 环境背景值 成因分析 风险管控
下载PDF
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合成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倩楠 王峰 +4 位作者 唐一 童立志 胡滨 杨晓进 胡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188,共7页
以实验室制备的大分子多烯多胺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备新型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在单因素实验中,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NaOH∶PEI和CS2∶PEI等4种因素对Cd2+去除率的影响,随后采用了响应曲面法中常用的中... 以实验室制备的大分子多烯多胺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备新型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在单因素实验中,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NaOH∶PEI和CS2∶PEI等4种因素对Cd2+去除率的影响,随后采用了响应曲面法中常用的中心复合设计模型以Cd2+去除率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对DTC的合成条件进行了分析与优化。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10.4 h,反应温度70℃,NaOH∶PEI为1.78,CS2∶PEI为0.8。此条件下制备的DTC去除Cd2+的效率为99.9%,与模型预测值(100%)相对偏差仅为-0.1%,模型与实际拟合良好,并利用红外傅立叶与扫描电镜对螯合剂进行了理化性质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高分子螯合剂 响应面法 重金属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重金属螯合剂前体物合成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峰 宋倩楠 +4 位作者 唐一 童立志 胡滨 杨晓进 胡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以小分子的乙二胺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以黏度为考察对象,对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的前体物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响应面法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拟合的模型回归项显著而失拟项不显著... 以小分子的乙二胺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以黏度为考察对象,对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的前体物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响应面法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拟合的模型回归项显著而失拟项不显著,拟合性良好。(2)最佳制备条件为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摩尔比1.1、反应温度82.8℃、反应时间9.2h、NaOH和乙二胺摩尔比1.2。(3)产物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特征官能团的存在证明了前体物的生成。(4)利用前体物进一步合成了螯合剂,该螯合剂的Pb去除和稳定效果明显优于市售螯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重金属 螯合剂 合成
下载PDF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Beijing 被引量:2
5
作者 Li Zhou tong lizhi Sun Juan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年第1期58-61,共4页
1.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s energy consumption 1.1 The slowing of the growth i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2008,Beijing'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reached 63.437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an in... 1.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Beijing's energy consumption 1.1 The slowing of the growth in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2008,Beijing's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reached 63.437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an increase of 586.6 thousand ton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year.The increasing range was 1%,dropping 5.45%compared with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能耗分析 能源消费 总能量 标准煤
下载PDF
我国硫铁矿区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陶诗阳 陈涤 +4 位作者 黄芯仪 李义豪 童立志 王炜 陈岩贽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硫铁矿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也带来了环境风险与安全隐患。文章从“源—途径—受体”视角系统梳理了我国硫铁矿主要形成及分布特点、特征污染物及其迁移、暴露途径和风险受体。从风险源角度将矿区风险评... 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硫铁矿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也带来了环境风险与安全隐患。文章从“源—途径—受体”视角系统梳理了我国硫铁矿主要形成及分布特点、特征污染物及其迁移、暴露途径和风险受体。从风险源角度将矿区风险评价分为了基于污染物的风险评价以及区域宏观尺度的风险评价,归纳比较了不同矿区风险评价方法的内涵、风险受体、评价模型、结果表征和不确定性。基于目前我国硫铁矿区污染特征调查以及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优先关注的重点工作及研究方向,以期为硫铁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矿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环境功能材料施氏矿物的研究趋势分析
7
作者 童立志 彭香琴 +3 位作者 李思成 石丕星 王炜 刘晓文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31-40,共10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KNI)数据库对1990—2021年期间有关施氏矿物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分析发文量、国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数据,绘制了关键词频次密度图和关键词突现图...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KNI)数据库对1990—2021年期间有关施氏矿物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分析发文量、国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数据,绘制了关键词频次密度图和关键词突现图等,以回顾施氏矿物的研究历史,发掘其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施氏矿物首次报道以来,其相关发文量稳步上升,现超过60篇/年。关于施氏矿物的初期研究热点为其结构性质解析等,现阶段研究热点为其在重金属污染水体和土壤修复,以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建议深入研究复杂环境体系中施氏矿物的稳定性及相变过程,以促进该环境友好功能材料在生态修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矿物 环境修复 研究趋势 文献计量
下载PDF
卫星遥感技术在矿山历史遗留固废排查中的应用——以广东清远和江西崇义为例
8
作者 区杰泳 华菁 +5 位作者 郑晓雄 童立志 孙中平 雷蕾 陈岩贽 王炜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0-17,共8页
矿山历史遗留固废精准排查是矿山污染治理的必要条件。卫星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固体废物排查在内的环境监测领域,但存在识别对象差异性和遥感数据质量影响排查全面性和准确性的问题。该研究基于矿山历史遗留固废特征构建遥感解译数据库,... 矿山历史遗留固废精准排查是矿山污染治理的必要条件。卫星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固体废物排查在内的环境监测领域,但存在识别对象差异性和遥感数据质量影响排查全面性和准确性的问题。该研究基于矿山历史遗留固废特征构建遥感解译数据库,对广东清远和江西崇义2个研究区域开展单时相影像遥感解译、多时相影像遥感解译和人工解译修正,通过计算漏判率、总体精度,评价卫星遥感解译在矿山历史遗留固废排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并对非目标图斑进行分类,优化了矿山历史遗留固废遥感解译精度评价参数。结果显示:单时相影像遥感结果漏判率较大,未能全面排查到研究区域内的历史遗留固废;经过多时相影像进行遥感解译人工解译修正的解译结果漏判率为0%,近似精度>95%;近似精度可作为后续矿山历史遗留固废现场核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污染 矿山固体废物 遥感解译 监测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