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4月11日M8.6印度洋地震的深远影响:短期全球触发后为更长期全球阴影
1
作者 Fred F.Pollitz Roland Bürgmann +2 位作者 Ross S.Stein volkan sevilgen 孙素梅 《世界地震译丛》 2015年第2期105-123,共19页
2012年4月11日发生的M8.6印度洋地震是一次不寻常的洋内走滑大地震。在几天中,距离震中很远(数千千米)处的全球M≥4.5和M≥6.5地震活动发生率都有提高。走滑型主震通过其勒夫波触发了全球性的走滑余震,并持续了数天。但在随后的95天中,M... 2012年4月11日发生的M8.6印度洋地震是一次不寻常的洋内走滑大地震。在几天中,距离震中很远(数千千米)处的全球M≥4.5和M≥6.5地震活动发生率都有提高。走滑型主震通过其勒夫波触发了全球性的走滑余震,并持续了数天。但在随后的95天中,M≥6.5地震的活动率下降到零,而在此期间M≤6.0的全球地震发生率则与背景接近。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震后95天的时间内很少不发生M≥6.5的地震,大型主震之后更是没有过。同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历次大主震(M≥8)后的静止期或者是非常短,或者是在给定主震后经过很长时间才开始,对于这一点我们无法给出相应的物理解释。2012年主震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短暂的全球地震活动增多和随后很长的静止期。我们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且可以将这种模式解释为全球断层系动态应力作用的结果。瞬时动态应力可以促进短期的触发,但自相矛盾的是,它也可以暂时抑制破裂,直到背景构造负荷将断层系恢复到主震前的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震 印度洋 触发 短期 全球地震活动 阴影 物理解释 应力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