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和酸奶对乳糖不耐受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钟燕 黄承钰 +2 位作者 阴文娅 何涛 vonk rj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益生菌和酸奶对乳糖不耐症(lactoseintolerance,LI)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经乳糖负荷试验筛选的乳糖不耐受者11名为对象,持续摄入益生菌(含B.longum)和酸奶(含L.bulgaricus,S.thermophilus,B.animalis)14d进行补充研究。... 目的:研究益生菌和酸奶对乳糖不耐症(lactoseintolerance,LI)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经乳糖负荷试验筛选的乳糖不耐受者11名为对象,持续摄入益生菌(含B.longum)和酸奶(含L.bulgaricus,S.thermophilus,B.animalis)14d进行补充研究。试验分3个阶段,第1阶段为基值阶段1w,第2阶段为补充阶段2w,第3阶段为补充后阶段1w。在第2阶段前后1d分别进行双标稳定同位素13C-lactose/2H-glucose负荷试验,分析受试者摄入底物后6h呼气H2浓度值,以及血浆13C-glucose和2H-glucose浓度,并计算乳糖消化指数(lactosedigestionindex,LDI),乳糖消化量和口—结肠转运时间(orocecaltransittime,OCTT)。整个实验期间共收集5次粪便样本,分析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在第2阶段补充结束后个体LI症状评分显著低于补充前(7.09±5.50vs16.09±10.03,P<0.05);LDI、乳糖消化量、OCTT和各时间点呼气H2浓度在补充前后无显著性改变;粪便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补充第1w即开始升高,补充第2w显著高于基值(147.6±165.8IUvs77.3±77.2IU,P<0.05)。结论:持续摄入益生菌和酸奶具有明显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的作用,其原因可能与结肠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 益生菌 酸奶 Β-半乳糖苷酶
下载PDF
益生菌和酸奶对乳糖不耐受者结肠菌群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钟燕 黄承钰 +2 位作者 何涛 Harmsen HMJ vonk rj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研究补充益生菌和酸奶对乳糖不耐者结肠菌群的影响。方法以经25g乳糖负荷试验筛选的乳糖不耐受者11名为对象,让受试者持续摄入益生菌(含B.longum)和酸奶(含B.animalis,L.bulgaricus,S.thermophilus)14天进行补充研究。试验分3阶段:... 目的研究补充益生菌和酸奶对乳糖不耐者结肠菌群的影响。方法以经25g乳糖负荷试验筛选的乳糖不耐受者11名为对象,让受试者持续摄入益生菌(含B.longum)和酸奶(含B.animalis,L.bulgaricus,S.thermophilus)14天进行补充研究。试验分3阶段:即补充前阶段7天,补充阶段14天,补充后阶段7天。在补充阶段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1天分别进行乳糖不耐受负荷试验,记录受试者不耐受症状并评分。在试验阶段收集受试者的新鲜粪便样本共5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检测补充前、补充期间和补充后粪便样本细菌总数和各主要菌群的数量构成,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双歧杆菌菌种分布。结果在补充益生菌胶囊和酸奶后受试者乳糖不耐受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补充期间细菌总数和主要细菌组(Bifidobacteria,Bacteroides-Prevotella,Eubacteria,Ruminccocc等)的数量均显著高于补充前(P<0·05),双歧杆菌的数量在补充结束后7天仍显著高于补充前(P<0·05),其他几组细菌数量在补充结束后下降;DGGE结果显示来自益生菌胶囊和酸奶的双歧杆菌菌种在补充期间能够在受试者肠道内检出,但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益生菌胶囊和酸奶中的双歧杆菌能够耐受胃肠的酸碱环境在结肠内存活和繁殖,并影响内源性双歧杆菌和其他细菌组的数量,改变结肠菌群的构成,尤其以双歧杆菌更为明显,这对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不耐受 益生菌 酸奶 结肠菌群
下载PDF
用双标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乳糖酶缺乏者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 被引量:7
3
作者 钟燕 黄承钰 +1 位作者 阴文娅 vonk rj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 应用双标稳定同位素1 3C 乳糖2 H 葡萄糖负荷试验对乳糖酶缺乏者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选用4 3名乳糖酶缺乏者(呼气ΔH2 浓度>2 0 μmol mol)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乳糖不耐受症状记录分为乳糖吸收不良组(LM)和... 目的 应用双标稳定同位素1 3C 乳糖2 H 葡萄糖负荷试验对乳糖酶缺乏者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选用4 3名乳糖酶缺乏者(呼气ΔH2 浓度>2 0 μmol mol)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乳糖不耐受症状记录分为乳糖吸收不良组(LM)和乳糖不耐受组(LI)。以2 5g1 3C 乳糖和0 . 5g2 H 葡萄糖作为受试底物,分析受试者摄入底物之后各时点血浆中总葡萄糖、1 3C 葡萄糖和2 H 葡萄糖浓度,并计算各时点1 3C 葡萄糖2 H 葡萄糖吸收百分率的比值,以4 5min、6 0min、75min三个时点所得比值的均值作为乳糖消化指数(LDI)来反应小肠乳糖酶活性。结果 乳糖吸收不良组和乳糖不耐受组两组各时点血浆总葡萄糖、1 3C 葡萄糖无显著性差异,乳糖吸收不良组的乳糖消化指数显著高于乳糖不耐受组(0 . 4 7±0 .15vs 0 . 34±0 . 14 ) ;乳糖消化指数与6h累积H2 呼出量无显著性相关关系(r=0 . 12 ,P =0 .4 6 ) ;经H2 呼气试验结果判定为乳糖酶缺乏的个体,经1 3C 乳糖 2 H 葡萄糖负荷试验分析显示小肠粘膜仍存在一定乳糖酶活性。结论 采用双标稳定同位素1 3C 乳糖2 H 葡萄糖负荷试验可以准确、灵敏地定量分析小肠粘膜乳糖酶活性,同时可以计算体内乳糖消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酶缺乏 稳定同位素 ^13C-乳糖/^2H-葡萄糖负荷试验
下载PDF
菊粉和低聚果糖可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晓红 vonk rj 孙建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菊粉 低聚果糖 吸收利用 功能性食品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乳糖不耐受者结肠菌群 被引量:8
5
作者 钟燕 黄承钰 +1 位作者 vonk rj Harmsen HMJ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 : 探讨结肠菌群构成与乳糖不耐受 (lactose intolerance,LI)症状之间的关系 ,以及饮奶对结肠双歧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 : 根据乳糖负荷试验 ,结合问卷调查筛选成人乳糖吸收不良者、轻度及重度乳糖不耐受者作为试验对象。收集受... 目的 : 探讨结肠菌群构成与乳糖不耐受 (lactose intolerance,LI)症状之间的关系 ,以及饮奶对结肠双歧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 : 根据乳糖负荷试验 ,结合问卷调查筛选成人乳糖吸收不良者、轻度及重度乳糖不耐受者作为试验对象。收集受试者一次新鲜全便 ,选用 5种特异性的 1 6S r RNA寡核苷酸探针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肠细菌总数以及几种主要菌属 (种 )的构成。结果 : 乳糖不耐受组与吸收不良组相比 ,细菌总数和双歧杆菌数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细菌总数与乳糖不耐受症状评分之间呈负相关 (P<0 .0 5) ;每次饮奶以平均 2 0 0 ml计 5~ 7次 / w饮奶组与 0~ 2次 / w饮奶组或 0次 / w饮奶组相比 ,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高 (P<0 .0 5)。结论 : 结肠细菌总数和双歧杆菌数可能与 LI症状的产生有关 ,同时饮奶习惯可能对双歧杆菌数量有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分析 乳糖不耐受者 结肠菌群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人结肠菌群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燕 黄承钰 +2 位作者 阴文娅 vonk rj Harmsen HMJ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建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人体内结肠菌群的方法。取受试者新鲜粪便 ,选用 5种特异性的 16SrRNA寡核苷酸探针 ,检测粪便样本收集后的保存时间、温度 ,离心条件及样本固定液存放时间对杂交计数结果的影响。结果建立最佳实验条件为 :粪便... 建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人体内结肠菌群的方法。取受试者新鲜粪便 ,选用 5种特异性的 16SrRNA寡核苷酸探针 ,检测粪便样本收集后的保存时间、温度 ,离心条件及样本固定液存放时间对杂交计数结果的影响。结果建立最佳实验条件为 :粪便样本收集后应尽快在 4℃下保存 ,放置时间不要超过 12小时即作处理 ;样本的适宜离心条件为 70 0g 2分钟 ;样本用多聚甲醛固定后在 - 80℃下存放时间不要超过 5个月。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可以有效地检出个体之间结肠菌群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菌群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实验原理 最佳实验条件 粪便检验
下载PDF
影响肠道细菌发酵因素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晓红 Heiner AM +1 位作者 Elzinga H vonk rj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 : 体外研究不同因素对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为膳食改善肠道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 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 ,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作底物 ,用气相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短链脂肪酸。用荧光染色法计数细菌数... 目的 : 体外研究不同因素对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为膳食改善肠道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 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 ,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作底物 ,用气相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短链脂肪酸。用荧光染色法计数细菌数量。结果 : 结果显示细菌数量高 ,短链脂肪酸产生多 ,p H=7时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最多 ;添加酪蛋白可增加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及细菌数量 ;13 C-葡萄糖不但被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 ,而且也被用于细菌增殖。结论 : 人体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能力受细菌数量、p H及底物不同的影响 ,此为通过选择不同膳食 (含益生原的食物如小麦、洋葱、香蕉、大蒜、韭菜、土豆等 )以调节结肠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细菌 发酵 影响因素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用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体外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晓红 Heiner AM +1 位作者 Elzinga H vonk rj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 :了解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情况 ,为乳糖不耐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 ,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作底物 ,用气相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短链脂肪酸。结果 :细菌纯培养显示不同菌株产生的短链... 目的 :了解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情况 ,为乳糖不耐症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在体外进行细菌培养 ,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作底物 ,用气相色谱 -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短链脂肪酸。结果 :细菌纯培养显示不同菌株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不同。人体粪便培养表明不同人体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的种类相同 ,而各种类数量不同。结论 :所测定的人体肠道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能力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测定 体外肠道细菌发酵 短链脂肪酸 脂肪酸类 乳糖不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