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限制在1992年加州兰德斯地震断层带中传播的地震导波
1
作者 李永刚 K.Aki +4 位作者 D.Adams A.Hasemi w.h.k.lee 李瑞芬 湛应春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8-38,共21页
沿着1992年6月28日M7.4兰德斯地震的断层线,我们在11个地点安装了7个台的流动地震观测网,台站离断层线的最大距离只有1km。我们发现在S波后面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对长周期的波列,而且这个波列只有当台站和发生的地震两者都很靠近断层线时... 沿着1992年6月28日M7.4兰德斯地震的断层线,我们在11个地点安装了7个台的流动地震观测网,台站离断层线的最大距离只有1km。我们发现在S波后面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对长周期的波列,而且这个波列只有当台站和发生的地震两者都很靠近断层线时才显示出来。我们把这个波列解释为局限于低速断层带内的地震导波。为了研究导波振幅随与断层线距离的分布,以及导波随沿着断层线传播距离的衰减,我们利用尾波规一化法来消除震源与记录位置的影响。规一化后的导波振幅在3-4Hz处出现一个谱峰,该谱峰随着远离断层线衰减很快。频谱幅度在高频段(8-15Hz)出现相反变化趋势,即随着远离断层线而增加。规一化的导波振幅在3-4Hz处也显示出随沿断层带的震源距加大而系统减小,由此我们推断出表观Q值为50。为了证实导波的存在,我们在断层上的11个观测地段中的一个布设了31个台站的密集台阵。记录的结果给出了确凿的证据证实了与断层带有关的导波的存在。我们将导波模拟成夫于两个均匀半空间的速度V_s为3.0km/s的低速波导中传播的S波,从波形模拟推断出波导宽度大约为180m,其剪切波速为 2.0-2.2km/s,Q大约为50。具有清晰导波的余震的位置显示出沿侧向和沿深度的有规则的分布,在三维空间中勾画出了低速断层带的范围。我们发现断层带延伸深度至少10km,这条断层带很明显向南延伸,穿过平托山断层,因为在平托山断层以北的地震台上观测到震中在南面的地震的导波。另外,在主震震中以北大约20km的断层弯曲处断层带出现不连续,在地震台和震中位于断层同一侧时就观测到了导波,而各在一侧时就没有观测到导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断层带 地震波 传播
下载PDF
地震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软件(一)
2
作者 w.h.k.lee 薛峰 王斌 《世界地震译丛》 1997年第6期50-85,共36页
1996年7月30日至9月4日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派员参加了在联邦德国柏林举行的“国际地震学及地震灾害评估培训班”。在该学习班得到了IASPEI推荐的基于PC机的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及其相应的使用手册。这个软件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①地震... 1996年7月30日至9月4日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派员参加了在联邦德国柏林举行的“国际地震学及地震灾害评估培训班”。在该学习班得到了IASPEI推荐的基于PC机的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及其相应的使用手册。这个软件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①地震数据的实时采集;②地震数据的分析处理;③地震定位。它对提高我国测震台网数据处理能力和加速测震台网数字化建设也许会有所帮助。这个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可以无偿提供使用。为了方便更多人使用上述软件,我们组织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薛峰等人译编了软件使用说明并请张少泉研究员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实时采集 实时处理 硬件设置 软件分析
下载PDF
地震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软件(二)
3
作者 w.h.k.lee 薛峰 王斌 《世界地震译丛》 1998年第1期61-87,共27页
2 地震数据的分析处理这部分主要包含XPLAY, PCEQ, QCODA和SUDS4个软件。 2.1 XPLAY软件的使用 2.1.1 硬件 (1) 一台完全兼容的PC机,3.1版本或更高的PC-DOS或MS-DOS操作系统。 (2) 至少512千字节内存。 (3) 一个5.25in或3.5in软驱。 (4)... 2 地震数据的分析处理这部分主要包含XPLAY, PCEQ, QCODA和SUDS4个软件。 2.1 XPLAY软件的使用 2.1.1 硬件 (1) 一台完全兼容的PC机,3.1版本或更高的PC-DOS或MS-DOS操作系统。 (2) 至少512千字节内存。 (3) 一个5.25in或3.5in软驱。 (4) 硬盘至少有1兆字节自由空间。 (5) 一个HGC或VGA图形卡及显示器。 (6) 一台点阵打印机或HP LaserJet打印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 实时采集 实时处理 分析软件
下载PDF
1999年集集(台湾)地震的初步报告
4
作者 T.C.Shin K.W.Kuo +3 位作者 w.h.k.lee T.L.Teng Y.B.Tsai 杨智娴 《世界地震译丛》 2000年第1期82-85,共4页
引言 1999年9月21日当地时间凌晨1时47分(世界协调时为1999年9月20日17时47分)在台北以南约150km的台湾中部南投县集集镇附近发生了一次矩震级M_w=7.6的大地震。截至1999年10月13日,台湾有关部门的记录表明。
关键词 地震 震级 集集镇 台湾 地震观测
下载PDF
震后一分钟:强震图、有效震中和有效震级
5
作者 T.L.Deng L.D.Wu +3 位作者 T.C.Shin Y.B.Tsai w.h.k.lee 马维 《世界地震译丛》 1998年第5期50-59,共10页
本文报道了台湾实时地震监测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台湾中心气象局遥测地震台网(CWBSN)的实时强震监测。该项工作旨在大震发生后迅即速报。如果速报能在强振动到来之前完成,那么地震早期警报将成为可能。CWBSN已能在大震发生后一分钟内给出... 本文报道了台湾实时地震监测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台湾中心气象局遥测地震台网(CWBSN)的实时强震监测。该项工作旨在大震发生后迅即速报。如果速报能在强振动到来之前完成,那么地震早期警报将成为可能。CWBSN已能在大震发生后一分钟内给出强度图、震中和震级。速报和早期警报主要适用于大震(M>>5);不限幅波形记录的需要促使CWBSN在1995年将强震探测仪(如力平衡加速度计)并入其遥测地震监测系统中。将时间域递归处理应用于多道输入地震信号,通过一组联网微机生成强度图。通过等值线,能迅速识别出位于强度图最大等值线(通常为100gal)中央的有效震中。有效震级也能迅速由最大等值线(通常为100gal)覆盖的表面积确定。对于具有有限破裂面的大震,如此得出的震中和震级是更适当的震源位置和破坏强度的估算值。有效震中给出了破坏区域的中心,与传统的震中定位比较,后者仅给出了破裂形成的初始位置。有效震级所反映的更接近地震破坏的潜能,而不是强调总能量释放的传统震级。CWBSN已能在一分钟内获取上述震源的关键信息。这一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至30s以内,如本文中举例描述的那样,地震早期警报的确是一个可能达到的目标。速报和早期警报信息将电传给用户,以采取人为或无人干予的快速反应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强震图 有效震中 有效震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