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在枣核致消化道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卓兵芝 万杨莉 杨春燕 《农垦医学》 2018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分析枣核致消化道损伤的CT增强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7年9月间因吞食枣核致消化道损伤的12例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1)枣核部位,食道2例,胃2例,小肠7例,结肠1例;(2)枣核形态,中空或密实梭形;(3)枣... 目的:分析枣核致消化道损伤的CT增强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7年9月间因吞食枣核致消化道损伤的12例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1)枣核部位,食道2例,胃2例,小肠7例,结肠1例;(2)枣核形态,中空或密实梭形;(3)枣核尖端与消化道壁及各层的关系,判断损伤程度情况:食道内枣核2例,枣核穿破粘膜、肌层及外膜;胃内枣核2例,1例枣核穿破粘膜层,深达肌层,浆膜层完整,1例粘膜完整,胃壁水肿;小肠内枣核7例、结肠内枣核1例,全部穿破肠壁全层;(4)消化道损伤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在枣核致消化道损伤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枣核形态、与消化道壁的关系,消化道的损伤程度及并发的穿孔及腹膜炎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 枣核 消化道损伤
下载PDF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庞华军 万杨莉 梅友泉 《农垦医学》 2019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特征性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特征。结果:(1)部位:起源于鼻腔12例、上颌窦8例、筛窦2例和鼻咽腔侧壁1例。(2)生长特点及大小:肿瘤呈匍匐性生长21例,... 目的:探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特征性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MRI特征。结果:(1)部位:起源于鼻腔12例、上颌窦8例、筛窦2例和鼻咽腔侧壁1例。(2)生长特点及大小:肿瘤呈匍匐性生长21例,膨胀型生长2例;形态不规则21例,肿块形1例,条形1例。(3)MRI信号:均较同层肌肉呈混杂T2WI稍高信号,T1WI呈不均质稍高信号,出现条纹征9例,边缘区囊变10例,边缘区小结节样T1WI稍高信号14例。(4)边缘:肿瘤边缘结节样、乳头状隆起23例,边界清晰。(5)强化特点:本研究病例均呈不均匀强化,强化幅度均低于同层鼻甲黏膜信号。(6)周围情况:鼻甲破坏征象22例,1例自鼻咽腔由上而下生长,未突入鼻腔内;17例伴有对应鼻窦积液,鼻道阻塞;所有病例无确切肿大淋巴结。结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多为鼻腔及上颌窦起源的良性肿瘤;MRI典型表现为鼻腔或上颌窦内的匍匐型生长不规则肿物,内信号不均,可见条纹征,多发乳头状隆起,增强后多边缘强化、脑回样强化,部分伴有边缘区囊变,绝大多数阻塞邻近鼻窦腔,导致鼻窦积液,并可致鼻甲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乳头状瘤 上颌窦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病毒感染的帮凶:外泌体介导PPRV传播的新途径
3
作者 wan yang-li CHEN YAN wanG TING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4-574,共1页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疫病,也是我国规...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疫病,也是我国规定的Ⅰ类动物疫病。迄今,全球超过70个国家确认境内发现PPR。2014年起,我国先后有25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发生PPR疫情。PPRV感染宿主后传播迅速是其致病的主要特征,探寻该病毒感染宿主后的传播途径及其机制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外泌体(Exosomes)是一类介导细胞间通讯的纳米级囊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接触性传染病 动物疫病 病毒感染 PPRV OIE 细胞间通讯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对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源外泌体分泌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巍 万阳丽 +4 位作者 关照 王家龙 高楚茜 王晶钰 齐雪峰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15-1720,1727,共7页
提取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疫苗毒N75-1株感染以及未感染对照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源外泌体,通过纳米颗粒示踪分析技术(NTA)测定提取外泌体粒径和分布范围,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和流式细胞术... 提取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疫苗毒N75-1株感染以及未感染对照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源外泌体,通过纳米颗粒示踪分析技术(NTA)测定提取外泌体粒径和分布范围,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物CD63和CD81的表达水平;然后将PPRV感染PBMCs源外泌体与正常山羊PBMCs共培养,同时设定正常山羊PBMCs源外泌体共培养组以及PBMCs培养对照组,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以上各组受体细胞中PPRV特异性受体淋巴信号活化分子(SLAM)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PPRV感染及对照山羊PBMCs中外泌体粒径主要分布在100 nm,且感染组外泌体(Exo-PPRV)分泌水平较正常对照组(Exo-Mock)显著升高(P<0.05);Exo-PPRV共培养组SLAM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较Exo-Mock组显著上调(P<0.05),Exo-Mock组与PBMCs培养对照组间SLAM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PPRV感染能够诱导山羊PBMCs中外泌体分泌水平升高且该外泌体对未感染PBMCs中PPRV受体SLAM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正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山羊PBMCs 外泌体 淋巴细胞信号活化分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