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序排布砂轮磨削加工BK7玻璃试验研究
1
作者 卜颖滨 万珍平 成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3,共10页
考虑磨削过程中任意相邻磨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单颗磨粒进行有序排布研究,提出一种能够控制任意两颗磨粒间距的有序排布策略.经过排布后的每颗磨粒作为单独切削刃,在工件表面先后切除材料后形成沟痕.根据排布策略设计3种排布方式,任... 考虑磨削过程中任意相邻磨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单颗磨粒进行有序排布研究,提出一种能够控制任意两颗磨粒间距的有序排布策略.经过排布后的每颗磨粒作为单独切削刃,在工件表面先后切除材料后形成沟痕.根据排布策略设计3种排布方式,任意相邻磨粒间距分别为-50µm、0µm、50µm,利用电化学阳极溶解在砂轮基体表面制备排布模板,上砂电镀加厚制备相应的有序排布砂轮.采用磨削运动学方法,分析磨削中的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变化情况,通过磨削试验测量实际磨削中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磨削力与进给速度呈正相关,磨削温度与进给速度呈负相关.磨削深度和磨粒排布间距综合影响温度和磨削力的变化,当磨粒间距较小时,随磨削深度的增加,磨削温度和磨削力稳步升高;当磨粒间距较大时,随磨削深度增加,两者先稳步升高,后缓慢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加工 砂轮 磨粒有序排布 磨削性能 BK7玻璃
下载PDF
关节角参数化结合接近矢量可行方向的五自由度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 被引量:1
2
作者 万珍平 罗钊 +3 位作者 陆龙生 张端康 赵明华 吕晓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50,共7页
五自由度的机械臂无法达到任意位姿,采用传统的位姿描述方式进行逆运动学求解时,极易产生无解的情况。文中以一种适用于清洁、喷涂、焊接等作业的、由4个旋转关节和1个移动关节构成的五自由度机械臂为例,建立运动学模型并进行逆运动学分... 五自由度的机械臂无法达到任意位姿,采用传统的位姿描述方式进行逆运动学求解时,极易产生无解的情况。文中以一种适用于清洁、喷涂、焊接等作业的、由4个旋转关节和1个移动关节构成的五自由度机械臂为例,建立运动学模型并进行逆运动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关节角参数化结合接近矢量可行方向的逆运动学求解方法。该方法基于自由度约束的末端位姿描述,先通过关节角参数化将末端执行器的运动空间由三维降为二维,再采用几何法分析末端执行器在不同目标位置(远端、中间端、近端)时的接近矢量的可行方向,从而避免参数盲目取值,确保运动学逆解的存在,然后根据运动连续性和各关节的运动范围从中筛选出最优解。路径规划仿真结果表明,实际路径与规划路径非常吻合,关节运动平稳,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文中研究的五自由度机械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逆运动学求解方法计算复杂度低,求解过程较为简便,求解思路可为欠自由度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逆运动学 五自由度机械臂 几何法 关节角参数化 接近矢量
下载PDF
基于回差优化的RV减速器摆线轮齿廓修形 被引量:15
3
作者 陆龙生 张飞翔 +1 位作者 万珍平 汤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共8页
针对RV减速器回差的优化问题,基于RV减速器的二级结构和扭矩传递路径,从零件误差角度对回差影响因素进行分类.以工业机器人用RV-40E型减速器为实例,计算了各回差因素的敏感度和权重.其中,摆线轮齿廓修形具有较大的敏感度.为减小摆线轮... 针对RV减速器回差的优化问题,基于RV减速器的二级结构和扭矩传递路径,从零件误差角度对回差影响因素进行分类.以工业机器人用RV-40E型减速器为实例,计算了各回差因素的敏感度和权重.其中,摆线轮齿廓修形具有较大的敏感度.为减小摆线轮修形引起的齿侧间隙,提出了基于形变量补偿的摆线轮齿廓修形方法,该方法在等距-移距组合修形基础上,将针齿在额定负载下的接触形变量补偿回摆线轮的齿廓中,在不改变摆线针轮径向间隙的基础上实现RV减速器回差的优化.对RV减速器样机进行虚拟样机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回差优化RV的回差值为0. 66',传统修形RV的回差值为1. 3',与虚拟样机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基于回差优化的摆线轮修形方法可显著降低RV减速器回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减速器 回差 摆线轮 齿廓修形 回差仿真
下载PDF
基于优化承载能力的RV减速器摆线齿轮齿廓的等距-移距修形 被引量:20
4
作者 陆龙生 张飞翔 +2 位作者 唐恒 万珍平 汤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22-2029,共8页
结合传统等距修形方法和移距修形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承载能力的摆线轮齿廓的新型等距移距组合修形方法。以工业机器人RV-40E减速器的摆线针轮为例,对其传动进行了力学分析,以最优承载能力为目标建立了摆线轮修形量搜寻数学模型,并... 结合传统等距修形方法和移距修形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承载能力的摆线轮齿廓的新型等距移距组合修形方法。以工业机器人RV-40E减速器的摆线针轮为例,对其传动进行了力学分析,以最优承载能力为目标建立了摆线轮修形量搜寻数学模型,并采用格点法进行了优化,最终通过数值求解获得了等距移距修形的摆线轮齿廓曲线。设计了摆线轮加工工艺,分别加工制造了等距移距修形的摆线轮和作为对比验证的传统拟合转角修形摆线轮,并分别组装出RV减速器样机进行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装有该等距移距修形摆线轮的RV减速器的传动效率高达85%,相比于装有传统拟合转角修形摆线轮的RV减速器,该新型RV减速器在重载情况下的噪声和温升均显著降低,承载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减速器 摆线齿轮 承载能力 组合修形
下载PDF
蠕动泵驱动的毛细管环路传热系统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莫海军 冯晨 +2 位作者 万珍平 付永清 汤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6,共6页
液态工质在满足一定内径要求的毛细管内会形成稳定的液柱--气塞系统。本文提出利用蠕动泵驱动毛细管内气液相间隔的工质单向循环流动,形成一个具有脉动热管效应的新型两相传热系统。搭建了系统实验装置,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当毛细管内径为... 液态工质在满足一定内径要求的毛细管内会形成稳定的液柱--气塞系统。本文提出利用蠕动泵驱动毛细管内气液相间隔的工质单向循环流动,形成一个具有脉动热管效应的新型两相传热系统。搭建了系统实验装置,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当毛细管内径为3 mm,管内工质流速恒定为7 m/min时,实验研究了不同充液率的两相传热系统在加热功率分别为60 W、80 W和100 W时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该传热系统的最佳充液率为20%,在加热功率为60、80、100 W时,充液率为20%的传热系统达到稳态时的热阻分别为0. 52、0. 38、0. 30℃/W,相比于传统的水冷传热系统其热阻分别降低了32. 5%、45. 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传热系统 蠕动泵驱动 传热特性 充液率 毛细管
下载PDF
考虑温度场和流场的永磁同步电机折返型冷却水道设计 被引量:32
6
作者 吴柏禧 万珍平 +2 位作者 张昆 席荣盛 何茂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06-2314,共9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应用广泛的折返型水道结构,对一台额定功率68 kW的永磁同步电机建立流-固耦合的温度场、流场数值仿真模型来准确计算电机的温升与压降,并通过电机温升、压降实验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然后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水道中流...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应用广泛的折返型水道结构,对一台额定功率68 kW的永磁同步电机建立流-固耦合的温度场、流场数值仿真模型来准确计算电机的温升与压降,并通过电机温升、压降实验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然后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水道中流体的流动特性,建立入水口水道宽度、水道圆角半径与水道压降的关系,得到当入水口水道宽度为45 mm,水道圆角半径为20 mm时水道压降最小,电机温升得到改善。通过对水道结构参数设计前后的样机进行温升及水道压降台架实验,测得经过设计后的电机绕组温升降低8.4℃,水道压降减小1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折返型水道 温度场 流场
下载PDF
沟槽管旋压拉拔一体式成形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邹金虎 龙志能 +1 位作者 万珍平 汤勇 《机械制造》 2021年第8期62-66,共5页
为了实现不同直径沟槽管中大深宽比沟槽的加工,设计了一种沟槽管旋压拉拔一体式成形装置。应用这一装置,通过调节旋转模和压紧模的间距,实现旋压加工直径可调。在车床刀架上设计夹具,实现轴向拉拔。在主轴上设计定位装置,实现芯头定位... 为了实现不同直径沟槽管中大深宽比沟槽的加工,设计了一种沟槽管旋压拉拔一体式成形装置。应用这一装置,通过调节旋转模和压紧模的间距,实现旋压加工直径可调。在车床刀架上设计夹具,实现轴向拉拔。在主轴上设计定位装置,实现芯头定位。对不同直径的沟槽管进行旋压拉拔试验,验证了这一装置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进给速度、旋压转速等加工参数对沟槽成形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加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管 旋压 拉拔 成形装置 设计
下载PDF
粉末冶金生坯边位印压的裂纹扩展行为
8
作者 杨大勇 万珍平 陆龙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8,共6页
生坯加工是粉末冶金零件制造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纹和边崩等缺陷.为了获得高完整性的已加工表面,文中研究了粉末冶金生坯边位印压时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行为.结果表明:当印压载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裂纹萌生,并沿印压速... 生坯加工是粉末冶金零件制造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纹和边崩等缺陷.为了获得高完整性的已加工表面,文中研究了粉末冶金生坯边位印压时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行为.结果表明:当印压载荷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裂纹萌生,并沿印压速度方向近似呈直线缓慢扩展,然后转向试件外表面扩展,直至被裂纹包围的块状材料脱落;裂纹微观上呈锯齿形,与印压速度方向存在一小的夹角,锯齿形裂纹未深入到已加工表面;裂纹扩展角随压头楔角的增加而降低,随印压厚度的增加基本不变;裂纹长度随印压厚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压头楔角小于70°时,裂纹长度随压头楔角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头楔角大于70°时,裂纹长度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生坯加工 边位印压 裂纹扩展
下载PDF
养猪场栏位清洗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晓能 万珍平 +3 位作者 麦焯伟 罗钊 张端康 谭水生 《现代农业装备》 2021年第4期55-59,共5页
非洲猪瘟在国内的快速传播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促使养猪业向全封闭、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转变。现阶段养猪舍地板、栏架、天花板等的清洗工作基本由人工完成,操作人员频繁进出猪舍,会给养猪场带来极高的生物安全风险。为了... 非洲猪瘟在国内的快速传播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促使养猪业向全封闭、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转变。现阶段养猪舍地板、栏架、天花板等的清洗工作基本由人工完成,操作人员频繁进出猪舍,会给养猪场带来极高的生物安全风险。为了减少养猪舍内清洗工作人员的进出频率,解决清洗人员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了一款AGV底盘与五自由度机械臂相结合的智能化清洗机器人,该机器人具备自主移动,自主清洗猪舍内的栏架和地板等设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业 AGV 智能化 清洗机器人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Stainless Steel Fiber with Periodic Micro-fins 被引量:1
10
作者 TANG Tao wan zhenping +1 位作者 LU Longsheng TANG Yo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64-570,共7页
Metal fib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unique advantages. In certain applications, such as catalyst supports or orthopedic implants, a rough surface or tiny outshoots on the su... Metal fib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due to their unique advantages. In certain applications, such as catalyst supports or orthopedic implants, a rough surface or tiny outshoots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fibers to increase surface area are needed. However, it has not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metal fiber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metal fiber manufacturing. In this paper, a special multi-tooth tool composed of a row of triangular tiny teeth is designed. The entire cutting layer of multi-tooth tool bifurcates into several thin cutting layers due to tiny teeth involved in cutting. As a result, several stainless steel fibers with periodic micro-fins are produced simultaneously. Morphology of periodic micro-fins is found to be diverse an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unilateral plane, unilateral tapering and bilateral. There are two forming mechanisms for the micro-fins. One is that periodic burrs remained on the free side of cutting layer of a tiny tooth create micro-fins of stainless steel fiber produced by the next neighboring tiny tooth; the other is tha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fibers stuck together come to be micro-fins if the two fibers are finally detached. Influence of cutting conditions on formation of micro-fins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utting depth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icro-fin formation, high cutting speed is conducive to micro-fin formation, and feed should be between 0.12 mm/r and 0.2 mm/r to reliably obtain stainless steel fiber with micro-fins. This research presents a new pattern of stainless steel fiber characterized by periodic micro-fins formed on the edge of fib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纤维 周期性 肋片 形成机理 金属纤维 特性 工业应用 多齿刀具
下载PDF
淀粉糖浆中纯味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漫娜 徐正康 +3 位作者 万振平 黄玉新 黄智钧 谭丽敏 《食品工程》 2018年第1期23-26,46,共5页
淀粉糖浆在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后,会产生对糖浆风味影响较大的气味物质2AP(2-氨基乙酰苯),2AP会影响产品风味,ISBT(国际饮料科学技术协会)明确规定高果葡糖浆中2AP限量为0.5μg/kg。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处理F-42果葡糖浆中2AP的去除效果... 淀粉糖浆在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后,会产生对糖浆风味影响较大的气味物质2AP(2-氨基乙酰苯),2AP会影响产品风味,ISBT(国际饮料科学技术协会)明确规定高果葡糖浆中2AP限量为0.5μg/kg。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处理F-42果葡糖浆中2AP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得知糖液经过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后2AP明显降低,可达到2AP含量≤0.5μg/kg的限量标准。树脂处理量约为250 BV,且经过树脂处理后的糖液p H及电导率与进料相似,不随树脂处理量增大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糖 2AP 大孔吸附树脂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磨削粗糙表面静摩擦系数模型
12
作者 成雨 卜颖滨 +1 位作者 万珍平 刘章敏 《航空制造技术》 2024年第7期125-130,共6页
为更准确地计算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本文综合考虑了微凸体相互作用和区域扩展系数的影响,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并利用切向接触载荷的基本理论,推导了磨削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法向总载荷和切向总载荷,建立磨削粗... 为更准确地计算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本文综合考虑了微凸体相互作用和区域扩展系数的影响,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并利用切向接触载荷的基本理论,推导了磨削粗糙表面的真实接触面积、法向总载荷和切向总载荷,建立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分形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不同法向总载荷、分形维数、高度尺度参数以及材料参数对粗糙表面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磨削粗糙表面的静摩擦系数随着法向总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尺度参数或材料参数的增大而减小;静摩擦系数和分形维数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分形维数小于2.65时,静摩擦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分形维数大于2.65时,静摩擦系数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最后通过试验和现有模型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粗糙表面 微凸体相互作用 静摩擦系数 分形理论 弹塑性
下载PDF
激光加工平面型微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3
作者 汤勇 刘辉龙 +5 位作者 陆龙生 谢颖熙 袁伟 万珍平 李宗涛 丁鑫锐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9-206,共18页
可穿戴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朝"轻薄化"与"小型化"方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现代社会对高能量/功率密度、轻量便携化、柔性化储能器件的强烈需求。平面型微超级电容器(In-plane micro-supercapacitors, IPMSC)作为... 可穿戴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朝"轻薄化"与"小型化"方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现代社会对高能量/功率密度、轻量便携化、柔性化储能器件的强烈需求。平面型微超级电容器(In-plane micro-supercapacitors, IPMSC)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电源储能器件,以其超薄厚度、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被认为是集成电子器件重要的储能器件而备受关注。但是,随着IPMSC加工技术不断朝着高效、高精度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常用的加工技术已难以满足其要求,操作更易、可扩展性更强、精度较高和成本更低的激光加工技术成为了目前IPMSC加工技术的研究热点。基于此,对不同类型IPMSC的工作原理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总结,从激光还原、激光诱导、激光刻蚀和激光烧结四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激光加工IPMSC的类型及加工工艺,重点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激光加工IPMSC在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概括了用于IPMSC电解质的特性及其挑战,并在综合探讨激光加工IPMSC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基础上,对其在可穿戴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超级电容器 平面型 激光加工 储能器件
原文传递
脱附性医用高频电刀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龙生 李凯凯 +4 位作者 谢颖熙 万珍平 丁焕文 张志辉 汤勇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医用高频电刀通过刀头尖端电弧放电并产生热量完成组织的切割和止血工作,是外科手术中的重要工具。在手术过程中,高频电刀温度过高会使血液和软组织脱水结痂甚至炭化,粘连并包覆刀头,进而对手术过程和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为能够有效... 医用高频电刀通过刀头尖端电弧放电并产生热量完成组织的切割和止血工作,是外科手术中的重要工具。在手术过程中,高频电刀温度过高会使血液和软组织脱水结痂甚至炭化,粘连并包覆刀头,进而对手术过程和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为能够有效解决医用高频电刀表面的生物组织粘连问题,国内外诸多学者开展了电刀表面的脱附性研究,具有明显疏血、散热降温、抗组织粘附等效果的仿生脱附性医用高频电刀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发展方向。按照现有脱附性医用高频电刀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分类并详细介绍其研究和应用现状,着重介绍和分析仿生高频电刀的动植物脱附模型,总结国内外关于高频电刀表面脱附结构或涂层的制造方法,分析讨论目前脱附性医用高频电刀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高频电刀 脱附性能 仿生模型 制造方法
原文传递
柔性热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5
作者 汤勇 孙亚隆 +2 位作者 唐恒 万珍平 袁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5-279,共15页
热管凭借高传热效率、高稳定性、长寿命和低成本等优势已经成为解决高性能微电子器件散热难题的主要方案。然而,日益兴起的柔性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对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系统提出柔性化需求,传统铜、铝基热管已经难以满足轻薄型柔性... 热管凭借高传热效率、高稳定性、长寿命和低成本等优势已经成为解决高性能微电子器件散热难题的主要方案。然而,日益兴起的柔性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对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系统提出柔性化需求,传统铜、铝基热管已经难以满足轻薄型柔性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可弯曲、高性能、轻薄化的柔性热管逐渐成为热管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详细介绍柔性热管的结构类型、封装工艺和应用领域,重点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柔性热管在吸液芯结构和封装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其在柔性微电子器件散热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柔性热管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热管 吸液芯结构 微结构制造 封装工艺 散热
原文传递
高电压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及研究进展
16
作者 汤勇 白石根 +3 位作者 吴耀鹏 袁伟 万珍平 谢颖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05-324,共20页
在微电子和微机械的高压应用中,如微型机器人、软致动器、皮肤电子、微型传感器和集成电子电路等,迫切需要高输出电压的储能/补给装置。近年来,高电压微型超级电容器(High voltage micro-supercapacitors,HVMSCs)因其微小型、便携式、... 在微电子和微机械的高压应用中,如微型机器人、软致动器、皮肤电子、微型传感器和集成电子电路等,迫切需要高输出电压的储能/补给装置。近年来,高电压微型超级电容器(High voltage micro-supercapacitors,HVMSCs)因其微小型、便携式、柔韧性、高循环寿命及高功率/能量密度等优势而频繁作为功率补给装置应用到微机电系统,可满足一定范围的电压输出和能量供给,并且HVMSCs在电路中可作为储能器件应用可使电子产品更有可能趋向于集成式、高密度以及小型化。现有研究表明,增大MSCs的工作电压窗口,可以显著提升MSCs的输出能量密度,进而能最大限度地扩展其应用场合。因此,如何从材料、结构以及制造方法方面着手,制备全固态HVMSCs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首先对MSCs的电荷存储机制及电化学性能特征进行概述,其次分析高电压MSCs的实现原理,接着详细归纳HVMSCs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高电压电极材料的制备(碳基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以及复合电极材料)以及高电压封装结构的制造(激光加工、喷墨打印、3D打印、丝网印刷、卷对卷印刷以及掩膜涂层),并且总结HVMSCs在储能功率器件、柔性传感以及可穿戴设施等方面的应用。在综合探讨HVMSCs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最后对其在可穿戴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高电压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进行相应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压微型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电容器结构 制造方法 储能器件
原文传递
平板铝热管微沟槽吸液芯的制备及毛细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唐恒 汤勇 +3 位作者 万珍平 陆龙生 伍晓宇 鲁艳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6-193,共8页
采用犁切-挤压(P-E)和表面化学加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铝沟槽吸液芯结构,通过毛细上升红外测试方法对其毛细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不同的CuCl_2溶液浓度和浸泡时间对吸液芯结构毛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加工后的铝... 采用犁切-挤压(P-E)和表面化学加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铝沟槽吸液芯结构,通过毛细上升红外测试方法对其毛细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不同的CuCl_2溶液浓度和浸泡时间对吸液芯结构毛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加工后的铝沟槽吸液芯的毛细性能显著提高,其最大毛细上升高度可达49.3 mm,相比于未经化学加工的犁切沟槽,其毛细上升高度提高约79.3%;当CuCl_2溶液浓度超过1mol/L时,浸泡时间和溶液浓度对铝沟槽吸液芯的毛细压力影响较小。该方法能够简单、有效的提高铝沟槽吸液芯的毛细性能,为平板铝热管吸液芯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铝热管 沟槽吸液芯 毛细性能
原文传递
An easy-to-implement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inspired by taro leaf
18
作者 LI KaiKai LEI Jiang +6 位作者 XIE YingXi LU LongSheng ZHANG ShaoHui ZHOU PeiYang LIANG RongXuan wan zhenping TANG Y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676-2687,共12页
An easy-to-implement method by which to fabricat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inspired taro leaf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on316 L stainless steel via combining nanosecond laser(NL)processing and spin-coating techniques.... An easy-to-implement method by which to fabricat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inspired taro leaf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on316 L stainless steel via combining nanosecond laser(NL)processing and spin-coating techniques.The laser-textured surface composed of microscale frameworks and central bumps was fabricated by NL processing based on properly designed biomimetic patterns,and a layer of nanoscale carbon black/polydimethylsiloxane(CB/PDMS)particles was covered on it by spin-coating.The effect of pattern parameters(i.e.,the inscribed circle radius of framework and the radius of central bump)on wettability of biomimetic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All as-prepared biomimetic surfaces with micro-nano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showed excellent superhydrophobicity with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of~155°and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of~2°.By comparing the untreated surface,the wetting behavior and evaporation mode of the biomimetic surface occurred an obvious transformation.Meanwhile,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mimetic surface not only had liquid-repelling and self-cleaning functions,but also maintained remarkable mechanical robustness and superhydrophobic durability.The method is efficient for fabricating biomimetic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applied to liquid-repelling,evaporation-transforming and self-cleaning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o lea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micro-nano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ROBUSTNESS DURABILITY
原文传递
Fabrication of electrospun bilayer separator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A surface and structure dual modification strategy
19
作者 XU Ming ZHANG XiaoQing +5 位作者 YUAN Wei HUANG HongLin WU YaoPeng wan zhenping LU LongSheng TANG Y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3029-3038,共10页
The severe shuttle effect problem of soluble polysulfides greatly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long-life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which can be improved by separator modification.This study develops a bilayer separa... The severe shuttle effect problem of soluble polysulfides greatly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long-life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which can be improved by separator modification.This study develops a bilayer separator based on an effective surface and structure dual modification strategy.This bilayer separator(named as TCNFs/SPNFs)is construc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a carbon-based nanofiber layer(surface modification layer)with a polymer-based nanofiber layer(structure modification layer)through a facile electrospinning process.The excellent electrolyte wettability of the nanofibers accelerates lithium-ion migration,while the good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carbon layer facilitates fast electron conduction.The TiO_(2)and SiO_(2)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the separator provide abundant active sites for immobilizing the polysulfides.Owing to these synergistic effects,this multi-functional separator helps inhibit the shuttling problem and thus enhances the active sulfur utilization.The as-prepared battery with the TCNFs/SPNFs separator deliver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producing a low capacity decay rate of 0.061%per cycle at 1 C over 1000 cycles and an admirable rate capacity of 886.7 mAh g^(-1)at 2 C.Even with a high sulfur loading of 4.8 mg cm^(-2),a remarkable areal capacity of 6.0 mAh cm^(-2)is attained.This work is believed to provide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develop novel separators for high-performance Li-S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sulfur battery bilayer separator surface and structure dual modification strategy electrospinning nanofib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