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OD2和L1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爱莲 许澈 +1 位作者 周蕾 宋文庆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6,10,共7页
目的探讨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和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172例ESCC组织标本PLOD2、L1CAM和E-cadheri... 目的探讨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和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172例ESCC组织标本PLOD2、L1CAM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72例ESCC组织中,PLOD2在癌旁组织表达率29.65%(51/172),癌组织表达率为70.35%(121/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CAM在癌旁组织表达率7.56%(13/172),癌组织表达率56.98%(98/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OD2和L1CAM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PLOD2表达与L1CAM呈正相关(r=0.233,P=0.002),PLOD2和L1CAM均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09;r=-0.358,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PLOD2和L1CAM是ESCC的独立预后因素,PLOD2和L1CAM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PLOD2和L1CAM在ESCC表达增高,并与ESCC进展密切相关,同时可能参与调节E-cadherin表达,联合分析两者表达可能是判断ESCC转移和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赖氨酸羟化酶-2 细胞黏附分子L1 预后
下载PDF
基于ResNet+RNN的注视点检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崔璐 王爱莲 王龙飞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6-230,289,共6页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室外场景下注视点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基于表观特征的注视点检测算法忽略了环境差异、个体差异及人眼视线变化在时间序列上的连续性等因素,从而导致在不同场景下注视点检测难度较大、...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室外场景下注视点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基于表观特征的注视点检测算法忽略了环境差异、个体差异及人眼视线变化在时间序列上的连续性等因素,从而导致在不同场景下注视点检测难度较大、个体差异明显,且检测精度欠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ResNet和带遗忘因子的RNN模块的注视点检测模型,模型中加入了环境和头部姿态信息,并使用带遗忘因子的RNN模块弱化个体和头部姿态变化较大时先前记忆对当前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上述模型应用于MPIIGaze数据集上的平均角度误差为2.31°,与ResNet相比,针对不同测试者的检测误差标准差降低了87.3%。上述模型针对室外场景显著提升了注视点检测的精度且有效克服了个体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视点检测 表观特征 卷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两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岳晓丽 王爱莲 谢书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接受治疗且术后至少接受1个月随访NVG 49例,根据使用不同抗VEGF药物,分为雷珠单抗组23例(23眼)... 目的:比较两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接受治疗且术后至少接受1个月随访NVG 49例,根据使用不同抗VEGF药物,分为雷珠单抗组23例(23眼)和康柏西普组26例(26眼),观察2组治疗后的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2组不同时点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均明显低于注药前和注药后(P<0.01)。2组治疗后的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相似的疗效前提下,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康柏西普比雷珠单抗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施磷对南疆棉花养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4
作者 张宏 王爱莲 +3 位作者 曾雄 哈丽哈什·依巴提 李青军 张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3,共7页
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施磷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磷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7~2019年在新疆阿瓦提县进行,设5个施磷水平,于棉花吐絮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当施... 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施磷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磷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7~2019年在新疆阿瓦提县进行,设5个施磷水平,于棉花吐絮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当施磷量为0~130 kg·hm^(-2)时,棉花产量、生物量和产值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显著增加,当施磷量大于130 kg·hm^(-2)时影响不显著。棉花磷素农学效率和贡献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磷素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呈递减的趋势,当施磷量为130kg·hm^(-2)时,磷素农学效率和贡献率达最高。利用回归分析得出,棉花最高产量的施磷量和最佳经济施磷量分别为141.21和130.19 kg·hm^(-2),对应的产量分别为6562.19和6558.22 kg·hm^(-2),采用经济施磷量可实现在棉花不减产的情况下(最高产量的99.94%)节约磷肥7.81%。综合考虑棉花的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南疆棉区推荐经济施磷量为130.1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磷量 产量 养分吸收 磷素利用
下载PDF
基于FIT AP的智慧网络MLUDN分类识别
5
作者 王巍巍 王爱莲 宋韧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针对用户域名分类识别精度较低,且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IT AP的智慧网络网多标签用户域名分类识别方法,在无线网络的集中构架管理内,利用LWAPP协议构建数据与管理通道,并在AP与AC二者之间连接控制器,采用隧道管理方法,完成... 针对用户域名分类识别精度较低,且过程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IT AP的智慧网络网多标签用户域名分类识别方法,在无线网络的集中构架管理内,利用LWAPP协议构建数据与管理通道,并在AP与AC二者之间连接控制器,采用隧道管理方法,完成接入点服务配置、监控以及管理,利用接入控制器为无线接入用户的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经过条件熵、信息熵以及联合熵获取用户域名特征集合信息增益,进行智慧校园网络用户特征分类识别,完成用户域名与标签二者之间的关系区分,实现对用户域名特征的多标签分类识别。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识别精度较高、过程简单,可应用于校园网络当中,实现校园网络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智慧网络 多标签用户域名 分类识别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Acid Stress Treatment on Viability and Membran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Oenococcus oeni SD-2a 被引量:3
6
作者 ZHAO Wen-ying LI Hua +2 位作者 wang Hua LI Zhong-chao wang ai-li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11-316,共6页
To obtain ready-to-use wine malolactic starter cultures with high viability, the effects of acid stress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inoculation viability, freeze-drying viability, and membran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 To obtain ready-to-use wine malolactic starter cultures with high viability, the effects of acid stress treatments on the growth, inoculation viability, freeze-drying viability, and membran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native Oenococcus oeni SD-2a strai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 3.5 and 3.2 adaptive treatments did not strongly decrease cell biomass but increased distinctly inoculation viability and freeze-drying viability. Concerning the membran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t was observed that acid stress condi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lactobacillic acid (C19cycl 1) and the unsaturated:saturated fatty acid ratio in cell membrane lipids. We assumed that acid-induced cross protective responses could be used in preparing ready-to-use O. oeni SD-2a malolactic starter culture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lactobacillic acid in the membrane of O. oeni SD-2a cells appears as an acid stress response mechanism, which might be related with the enhanced v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enococcus oeni acid stress response membran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下载PDF
聚苯并咪唑/磷酸掺杂高温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蔼廉 计文希 +3 位作者 李晶 武佳宁 张龙贵 张韬毅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9,共13页
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高速发展,提升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元件,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可用于高温燃料电... 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高速发展,提升燃料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成为制约其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元件,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可用于高温燃料电池系统,增强电池对杂质的耐受度,简化水热管理,进而降低电池的使用成本,是一种理想的Nafion替代材料。但传统的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负载磷酸后机械强度下降,在电池运行过程中磷酸易流失,导致电池性能的衰减。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制备的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归纳可以借鉴的策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并咪唑 质子交换膜 高温燃料电池
原文传递
锂电池用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蔼廉 计文希 +3 位作者 陈婧 王晓鹏 张韬毅 张辽云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共14页
固态锂电池因展现出高的安全性、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而成为备受期待的能量存贮装置。作为固态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态电解质的发展仍然制约着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固态电解质仍然面临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电解质与电... 固态锂电池因展现出高的安全性、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而成为备受期待的能量存贮装置。作为固态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态电解质的发展仍然制约着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固态电解质仍然面临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界面较差等问题。本文综述了近两年来性质较为优越的固态锂电池电解质的研究状况,包括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无机氧化物电解质以及无机硫化物电解质。归纳了这些性能优良的固态电解质的主要特点,以此提出未来固态电解质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无机锂离子导体
原文传递
南京市某社区≥50岁人群房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智宏 胡家澍 +3 位作者 汪爱莲 管洁琼 宋文静 王莉娜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江苏南京某社区≥50岁人群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3月1日至4月30日,对南京市栖霞区某社区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社区老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经12导联心电图诊断后的房颤患者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4... 目的探讨江苏南京某社区≥50岁人群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3月1日至4月30日,对南京市栖霞区某社区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社区老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经12导联心电图诊断后的房颤患者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4频数匹配后的非房颤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it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心房颤动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3 444名社区老人,男女性别比为1∶2,房颤检出率为1.19%。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提示:血尿酸(OR=1.01, 95%CI:1.00~1.01)、红细胞比容(OR=1.11, 95%CI:1.01~1.23)、红细胞分布宽度(OR=1.50, 95%CI:1.05~2.14)可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每升高1%,个体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13%(OR=1.13, 95%CI:1.01~1.27);红细胞分布宽度每升高1%,个体发生房颤的风险可能增加61%(OR=1.61, 95%CI:1.00~2.59)。结论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可能是南京社区老年人群房颤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结论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老年人群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