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断驱动型航天嵌入式软件原子性违反检测方法
1
作者 于婷婷 李超 +2 位作者 王博祥 陈睿 江云松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4-310,共17页
嵌入式软件的可信性对航天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航天嵌入式软件广泛采用中断驱动的并发机制,不确定的中断抢占可能导致并发缺陷,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研究表明原子性违反是中断并发缺陷中最突出的一类缺陷模式.目前面向中断驱动型嵌入式... 嵌入式软件的可信性对航天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航天嵌入式软件广泛采用中断驱动的并发机制,不确定的中断抢占可能导致并发缺陷,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研究表明原子性违反是中断并发缺陷中最突出的一类缺陷模式.目前面向中断驱动型嵌入式软件的原子性违反检测方法都无法同时实现高精度和高可扩展性,且其对真实航天嵌入式软件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为了有效提升检测该类缺陷的精度与效率,对82个航天嵌入式软件原子性违反进行实证研究,获得该类缺陷在原子区范围、中断嵌套层数、访问交错模式、共享数据访问方式、访问粒度等5个方面的表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精确、高效的原子性违反静态检测方法intAtom-S.首先,基于一个由数值不变式参数化的细粒度内存访问模型,引入基于规则的方法剔除标志变量访问,并采用抽象解释进行精确的共享数据分析,该分析能将共享数据访问粒度精确至数组元素,并可识别共享的内存映射I/O地址.然后,使用轻量级数据流分析技术匹配符合缺陷访问交错模式的所有并发三次访问序,作为潜在的原子性违反缺陷候选.最后,采用基于路径条件的约束求解对缺陷候选中的串行访问对和并发三次访问序进行路径可行性分析,逐步消除误报,得到最终的原子性违反结果.在基准测试集和8个真实航天嵌入式软件上的实验表明,与目前最先进的方法相比,intAtom-S误报率降低了72%,检测效率提高了3倍.此外,该方法能够快速完成对真实航天嵌入式软件的分析,平均误报率仅为8.9%,并发现了23个已被开发人员确认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嵌入式软件 中断 并发缺陷 缺陷特征 原子性违反 静态分析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三维CAD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2
作者 徐伟伟 李光荣 +2 位作者 蒋立异 王博翔 钱正春 《科教导刊》 2023年第18期56-58,共3页
随着机械产品设计多元化及数字化发展,三维建模软件学习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文章以机械专业三维CAD上机课程为例,基于工程认证理念,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分别从教学... 随着机械产品设计多元化及数字化发展,三维建模软件学习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文章以机械专业三维CAD上机课程为例,基于工程认证理念,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特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分别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几个方面提出优化思路。改革后经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操作熟练度及创新意识得到显著提高,或可为其他同类实践性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三维CAD 机械类专业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柞丝绸X型活性染料循环染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郝旭 崔一帆 +3 位作者 路艳华 李佳 王勃翔 程德红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10,共6页
为了节约染料和减少染色废水向环境的排放,对活性染料的循环染色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染色残液中的水解活性染料通过中和法再生,然后利用再生活性染料和补加原染料方法对柞丝绸进行一浴两步法循环染色。采用傅利叶红外光谱对激活前后活性... 为了节约染料和减少染色废水向环境的排放,对活性染料的循环染色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染色残液中的水解活性染料通过中和法再生,然后利用再生活性染料和补加原染料方法对柞丝绸进行一浴两步法循环染色。采用傅利叶红外光谱对激活前后活性红X-3B染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测色配色法对多次循环染色试样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激活后活性红X-3B染料分别在685 cm^(-1)和621 cm^(-1)处具有与原染料一样的氯原子活性基特征峰,激活前后染色试样的K/S值同色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色光和皂洗色牢度,试样的摩擦色牢度和强力指标没有下降,染色残液可以实现24次连续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丝绸 X型活性染料 染料激活 循环染色 废水减排
下载PDF
纳米改性制备温敏响应性柞蚕丝织物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佳 王勃翔 +3 位作者 霍雨心 郝旭 刘治梅 程德红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26,共7页
为了使智能凝胶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与互穿网络技术相结合,制备了一种壳聚糖季铵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EO纳米纤维,并将戊二醛作为交联剂,纳米纤维原位改性柞蚕丝织物,以赋予柞蚕丝织物温敏响应性... 为了使智能凝胶在纺织品功能整理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与互穿网络技术相结合,制备了一种壳聚糖季铵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EO纳米纤维,并将戊二醛作为交联剂,纳米纤维原位改性柞蚕丝织物,以赋予柞蚕丝织物温敏响应性。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TG热分析、接触角、SEM测试技术分别测定改性后柞蚕丝织物的分子结构、热性能、亲疏水性及表面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季铵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EO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温敏性,相转变温度在32~33℃,与纺丝原液水凝胶TG分析结果相符合;柞蚕丝表面形成壳聚糖季铵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EO纳米纤维层,且纤维分布均匀;改性后柞蚕丝织物具有良好的亲疏水性转变,当温度高于45℃,温敏性柞蚕丝织物具有明显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壳聚糖 季铵盐壳聚糖 温敏响应性 柞蚕丝织物 互穿网络技术 静电纺丝技术
下载PDF
极限尺度下不同传热形式是否有统一的理论描述?
5
作者 赵长颖 王博翔 +3 位作者 陈杰 张文斌 黄天成 刘梦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8-109,共2页
随着电子器件和智能制造不断微型化,极限尺度下的传热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讨论热辐射和热传导两种基本传热形式的传统理论在极限尺度下的适用性与统一性问题.提出在极限尺度下,两种传热形式能否有统一的理论描述是解决电子器件热管理和原... 随着电子器件和智能制造不断微型化,极限尺度下的传热问题日益突出.本文讨论热辐射和热传导两种基本传热形式的传统理论在极限尺度下的适用性与统一性问题.提出在极限尺度下,两种传热形式能否有统一的理论描述是解决电子器件热管理和原子级智能制造核心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尺度 热传导 热辐射
下载PDF
互穿聚合物网络温敏凝胶对棉织物液态水分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勃翔 刘丽 +5 位作者 路艳华 李金华 张松 汪刘才 韩思杰 刘禹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9-84,共6页
为使高分子凝胶在纺织品改性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采用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方法,制备了一种IPN壳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凝胶;并以戊二醛为交联剂,IPN凝胶为改性剂,采用二浸二轧法获得改性棉织物,以提高棉织物的液态水分传递能力。研... 为使高分子凝胶在纺织品改性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采用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方法,制备了一种IPN壳聚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温敏凝胶;并以戊二醛为交联剂,IPN凝胶为改性剂,采用二浸二轧法获得改性棉织物,以提高棉织物的液态水分传递能力。研究了不同质量增加率对改性棉织物的透湿性以及液态水分传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IPN凝胶牢固附着在棉纤维表面,且改性棉织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为34.45℃;温度高于低临界溶解温度时,高质量增加率的改性棉织物透湿性显著提高;改性棉织物对液态水分具有较强的单向传递能力,高质量增加率的改性棉织物液态水分传递能力较好;IPN凝胶可显著改善棉织物的透湿和液态水分传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凝胶 液态水分传递能力 互穿聚合物网络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壳聚糖 智能纺织品
下载PDF
热障涂层热物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金圣皓 王博翔 赵长颖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9-76,87,共19页
热障涂层(TBCs)是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隔热的陶瓷材料,该材料的热物性将直接影响其隔热性能的优劣。综述了近年来热障涂层导热和辐射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进展,对宏观到微观的热传导理论及热辐射理论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热障涂层... 热障涂层(TBCs)是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隔热的陶瓷材料,该材料的热物性将直接影响其隔热性能的优劣。综述了近年来热障涂层导热和辐射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进展,对宏观到微观的热传导理论及热辐射理论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热障涂层中的跨尺度导热、辐射过程。在理论研究方面,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介绍了不同尺度下的传热理论,并总结了热障涂层在相应尺度下的理论研究。在试验研究方面,以热障涂层材料发展顺序详细总结了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热障涂层传热特性的相关试验研究。分析了热障涂层内导热、辐射传热过程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热障涂层传热特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导热特性 辐射特性 微纳结构 无序介质
下载PDF
烯丙基丝素蛋白温敏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勃翔 刘丽 +4 位作者 李佳 路艳华 程德红 靳惠宇 周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821-5830,共10页
为解决以柞蚕丝素蛋白(ASF)为基材的生物材料力学性能差、水溶失率高等问题,首先,以ASF为原料,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为改性剂,在碱性条件下ASF与AGE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形成具有反应性的烯丙基丝素蛋白(ASF-AGE);然后,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为解决以柞蚕丝素蛋白(ASF)为基材的生物材料力学性能差、水溶失率高等问题,首先,以ASF为原料,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为改性剂,在碱性条件下ASF与AGE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形成具有反应性的烯丙基丝素蛋白(ASF-AGE);然后,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为单体,在不使用任何交联剂的情况下,将ASF-AGE与NIPAAm进行聚合,最终形成烯丙基丝素蛋白温敏p(ASF-AGE-NIPAAm)水凝胶。采用茚三酮比色法对ASF-AGE的氨基转化率进行测定,采用1H NMR对ASF-AGE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XRD、DSC、压缩测试等方法研究ASF-AGE含量对水凝胶结晶结构、温敏特性、溶失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丙基双键成功引入ASF大分子链上,ASF与AGE的质量比为1∶8,温度20℃,pH=10.5,反应24 h时,得到的ASF-AGE的氨基转化率为55.21%;ASF-AGE与NIPAAm聚合形成稳定形态的水凝胶,水凝胶的LCST约为32℃,具有明显的温敏特性;ASF-AGE与NIPAAm配比为4/6时,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溶失稳定性和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水凝胶 聚合 温敏性 弹性
下载PDF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9
作者 李光球 罗学文 +3 位作者 彭虎 王博祥 刘福 喻红萍 《上海建材》 2022年第2期18-22,共5页
再生骨料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模数低、亚甲基蓝值过高、孔隙率高、抗冻融性差等缺点。为此,模拟工厂应用场景下的机械拌合过程,将不同强化剂混合到低品质再生细骨料中;强化剂会附着在骨料表面与粉体聚集,表现为级配中细颗粒级配向粗... 再生骨料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模数低、亚甲基蓝值过高、孔隙率高、抗冻融性差等缺点。为此,模拟工厂应用场景下的机械拌合过程,将不同强化剂混合到低品质再生细骨料中;强化剂会附着在骨料表面与粉体聚集,表现为级配中细颗粒级配向粗颗粒级配迁移,模数增大;干燥后,骨料表面由强化剂形成的疏水层会阻断部分骨料间隙,利于降低骨料的吸水率,提高骨料的抗冻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骨料中的超细粉末经强化剂强化后形成一种具有强度的晶体,可降低亚甲蓝值。将经强化的再生骨料应用于干混砂浆中,能有效改善砂浆的各项性能,因此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强化剂 亚甲蓝值 干混砂浆
下载PDF
起重机械移动综合检测平台的研制开发
10
作者 贾森 杜鑫 王波翔 《起重运输机械》 2022年第2期47-50,共4页
起重机械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安全使用一直备受关注,有关的检测技术和手段日新月异。文中结合起重机械检验检测工作特点和流程,基于目前日趋成熟的移动实验室技术,提出了起重机械移动综合检测平台的设计方案。对现有检测手段、... 起重机械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安全使用一直备受关注,有关的检测技术和手段日新月异。文中结合起重机械检验检测工作特点和流程,基于目前日趋成熟的移动实验室技术,提出了起重机械移动综合检测平台的设计方案。对现有检测手段、业务流程、办公软件、网络系统等进行整合,将检测平台结构分为车载基础和业务测试2个功能模块,实现了起重机械一站式的业务服务、检验检测、远程联检等功能,推进检验检测工作提质增效,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为智慧特检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机械 移动实验室 户外检测 智慧特检
下载PDF
基于热辐射器优化的近场热光伏系统性能分析
11
作者 张文斌 王博翔 赵长颖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81-2187,共7页
基于多层膜结构热辐射器,本文发展了考虑非辐射复合的近场热光伏系统性能优化模型。优化后得到的近场热光伏系统,可以实现600 K温差下的转换效率为33.44%。并对不同温度下优化结构的近场热光伏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包括转换效率,电池输... 基于多层膜结构热辐射器,本文发展了考虑非辐射复合的近场热光伏系统性能优化模型。优化后得到的近场热光伏系统,可以实现600 K温差下的转换效率为33.44%。并对不同温度下优化结构的近场热光伏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包括转换效率,电池输出能量密度和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当温差为900 K时,优化结构近场热光伏系统最高效率为41.94%,此时最大电流密度为13390 A·m^(-2)。并且通过在热辐射器表面覆盖石墨烯,实现了近场热光伏系统的性能主动调控特性,当石墨烯化学势能为0.1 e V时,近场热光伏系统的最大转换效率为43.51%。本文通过优化调控近场热光伏系统,有助于加快近场热光伏系统在工业余热高效回收利用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热光伏 非辐射复合 机器学习 动态调控
原文传递
High-quality quasi-monochromatic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designed by adaptive hybrid Bayesian optimizat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ZHANG WenBin wang boxiang +1 位作者 XU JianMing ZHAO ChangY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910-2920,共11页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versatile and high-quality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NFRHT) has created a critical need for a design approach that can handle numerous candidate structures. In this work, we employ a...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versatile and high-quality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NFRHT) has created a critical need for a design approach that can handle numerous candidate structures. In this work, we employ and develop an adaptive hybrid Bayesian optimization(AHBO) algorithm to design the high-quality quasi-monochromatic NFRHT. The candidate materials include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silicon carbide, and doped silicon. The high-quality quasi-monochromatic NFRHT is optimized over 1.0 × 10^(8) candidate structures to maximize the evaluation factor.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only 2.6% of the candidate structures needed to be calculated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structure. The optimal structure of quasi-monochromatic NFRHT is an aperiodic multilayer metamaterial that differs from conventional periodic multilayer structures. Moreover, we investigate the robustness and mechanisms of the optimal quasi-monochromatic NFRHT with respect to the vacuum gap distance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mitter and receiver. In addition, the high-quality multi-peak NFRHT is designed using the AHBO algorithm by improv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evaluation facto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HBO algorithm is efficient in designing high-quality quasi-monochromatic and multi-peak NFRHT, and it can be further expanded to other structural designs in the field of energy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adaptive hybrid Bayesian optimization quasi-monochromaticity evaluation factor inverse design
原文传递
絮凝纳米流体光学特性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13
作者 陈杰 王博翔 赵长颖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6-1603,共8页
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絮凝对纳米流体光学特性的影响。实验测量了具有不同絮凝程度的TiO2@Ag纳米流体的光谱透射率,结果表明絮凝团簇的尺寸大小对其吸收有显著影响。通过结合有限扩散絮凝算法、多球T矩阵法和蒙特卡洛法... 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絮凝对纳米流体光学特性的影响。实验测量了具有不同絮凝程度的TiO2@Ag纳米流体的光谱透射率,结果表明絮凝团簇的尺寸大小对其吸收有显著影响。通过结合有限扩散絮凝算法、多球T矩阵法和蒙特卡洛法发展了一种考虑粒子间相干散射及多重散射的理论模型,并用其研究了絮凝团簇的分形维数及尺寸大小(絮凝程度)对吸收性能的影响机制。实验与理论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可以更合理地预测絮凝纳米流体的光学特性。这对于了解影响纳米流体光学特性的机理及主动设计纳米流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有限扩散絮凝 多球T矩阵法 蒙特卡洛法 多重散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