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栽培榛发展现状及在我国的引种利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庆华 杨振 +4 位作者 姜磊 王贵禧 李飞 赵天田 梁丽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9-614,共16页
榛子是重要的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营养价值很高。榛属植物属于壳斗目桦木科植物,世界上公认的榛属植物共有13个种,其中欧洲榛是最具经济价值的栽培种,主要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的西部地区栽培。欧洲榛育种最早开始于20世纪初,现代育种开始于... 榛子是重要的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营养价值很高。榛属植物属于壳斗目桦木科植物,世界上公认的榛属植物共有13个种,其中欧洲榛是最具经济价值的栽培种,主要在欧洲各国和美国的西部地区栽培。欧洲榛育种最早开始于20世纪初,现代育种开始于1960年左右。经过几十年的品种选育,欧洲榛中推出了很多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如具有高度抗逆性的仁用或带壳品种、专用授粉品种和观赏品种等。中国第一代榛子杂交育种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数十个候选单株中先后推出15个优良品种,自2000年后陆续在我国20余个省区引种栽培,目前栽培面积11.2万hm2;第二代榛子杂交育种自2006年开始,育种的目标是在改良现有品种坚果性状的基础上培育高抗寒性、抗抽条性、抗旱性和耐热性品种,以及专用授粉品种。目前世界榛树育种仍主要通过杂交手段实现,对欧洲榛特异资源的引进和高效利用是加快我国榛树育种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世界欧洲榛栽培现状,欧洲榛的主要性状及其遗传力,欧洲榛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及其评价标准,以及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推出的主要栽培品种及其主要性状,向国内学者更为全面、系统地介绍欧洲榛这一重要坚果树种;同时,总结了欧洲榛在我国的引种历史、科学研究、各单位资源收集和杂交利用现状;分析了欧洲榛在我国引种和杂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引种工作的持续性、资源保护、杂交利用、人员交流和拓展经费来源等方面,提出了欧洲榛资源利用的发展建议;最后,对我国榛子科研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榛树品种选育和栽培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榛 种质资源 栽培现状 品种选育 引种利用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抗-HIV灰区设置的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桂喜 汪道法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ELISA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抗-HIV筛查所设灰区的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站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抗-HIV有反应性和灰区(0.5≤s/co<1)标本,以市疾病控制中心对其确认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不同... 目的探讨采用ELISA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抗-HIV筛查所设灰区的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站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抗-HIV有反应性和灰区(0.5≤s/co<1)标本,以市疾病控制中心对其确认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不同s/co情况下试剂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变化。随机抽取20份抗-HIV非反应性标本(s/co≤0.5)做WB确认,确定是否有阳性标本漏检。结果万泰试剂对39991标本检测出有反应性标本26份,灰区22份;丽珠试剂检测出有反应性15份,灰区标本7份;市疾病控制中心共确认5例为阳性;所有灰区标本经确认均阴性;20例无反应性标本确认均阴性。结论试剂厂商提供的s/co值具有较高灵敏度,满足血液筛查要求,但是设置的灰区造成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区 ROC曲线 抗-HIV ELISA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濒危树种华榛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9
3
作者 何馨 马文旭 +4 位作者 赵天田 马庆华 梁丽松 王贵禧 杨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目的]探究华榛(Corylus chinensis Franch.)地理分布格局随气候的变化趋势,划分不同等级的华榛适生区,为华榛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华榛83条现代分布记录信息和筛选后的18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物种分布模型中的最大... [目的]探究华榛(Corylus chinensis Franch.)地理分布格局随气候的变化趋势,划分不同等级的华榛适生区,为华榛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华榛83条现代分布记录信息和筛选后的18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物种分布模型中的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华榛末次间冰期以来6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UC)结果显示:模拟结果较为准确,温度是影响华榛在6个不同时期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末次间冰期华榛的适生区总面积相比现代少9%左右,末次盛冰期变化不大,全新世中期适生区总面积相对现代多4.4%,预测未来2050s和2070s适生区面积均增加。华榛不同时期的分布中心均位于湖北省,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分布中心呈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从适生区面积来看,华榛在冰期时适生区面积呈收缩趋势,在全新世中期及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情境下适生区面积呈扩张趋势。[结论]华榛在气候变化的情境下适生区分布区域不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分布中心有向高纬度方向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榛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分布预测 主导环境因子
下载PDF
Progress on pollen-stigma compatibility in Corylus (hazelnuts): a review 被引量:5
4
作者 MA Qing-hua wang gui-xi +3 位作者 LIANG Wei-jian CHEN Xin LIANG Li-song ZHAO Tian-ti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97-402,共6页
The genus Corylus is an important member in the Betulaceae family of the order Fagales. Self-incompatibility is one of the choke points in breeding and hazelnut production. This reviewe describes, the progress on poll... The genus Corylus is an important member in the Betulaceae family of the order Fagales. Self-incompatibility is one of the choke points in breeding and hazelnut production. This reviewe describes, the progress on pollen-stigma compatibility in Corylus, including basic re- 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S-alleles test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self-compatibility in wild species, and recent molecular research on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compatibility. Com- pared with other species, progress on pollen-stigma compatibility (spor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 SSI) in Corylus is slow,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Brassicaceae family. De novo approaches should be used to target the unique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azelnuts. The continu- ous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ical platforms based on molecular biology should broaden the pathways in investigating compatibility in Corylus. In addition, research should be conducted on overcoming self- and cross- incompatibility, and approaches based on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inciples should be introduced.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y of compatibility in Corylus should be devoted to change the self-incompatibility trait into a benefit in the species evolvement and nut quality establis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I S-LOCUS basic mechanism breeding POLLINATION
下载PDF
rTMS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桂喜 刘梦月 +3 位作者 盛佑祥 贺盛聪 谢井文 龙建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诊疗技术规范化。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房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26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诊疗技术规范化。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房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26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与观察组(12例)。观察组采用rTMS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西方成套失语症量表(WAB)、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西方成套失语症量表(WA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等级均比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谈话、理解、复述、命名等能力,改善患者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言语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