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近空间大气风场温度场卫星遥感技术研究综述
1
作者 何微微 宿家瑞 +4 位作者 冯玉涛 王后茂 李昊天 武魁军 李发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77,共21页
研究临近空间的风场和温度场对大气圈层之间的动量及能量传输、大气成分的输运以及大气环流的非线性突变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此区域的大气风温数据稀缺是国际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卫星遥感技术是获取大气风温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工... 研究临近空间的风场和温度场对大气圈层之间的动量及能量传输、大气成分的输运以及大气环流的非线性突变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此区域的大气风温数据稀缺是国际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卫星遥感技术是获取大气风温信息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工程难度的限制,目前国际上针对临近空间风温遥感的卫星载荷十分有限。首先,概述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大气风温卫星遥感载荷的发展现状。然后,系统性地综述了针对临近空间区域的近红外、长波红外和中波红外三类典型的风温遥感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各观测目标源的光谱特性、载荷仪器的研制进展、以及风温探测能力;并讨论了各技术方案的优劣性。最后,对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汇总,为后续临近空间探测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启示。展望未来临近空间星载风温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着眼于风温遥感载荷的空间覆盖能力、时间连续性及探测精度、同时讨论载荷研制的工程难度,为临近空间风温遥感卫星研发和应用提供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卫星遥感 风温探测 气辉辐射
下载PDF
火星O_(2)(a^(1)Δ_(g))气辉高光谱分辨辐射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武魁军 吴传航 +4 位作者 胡向瑞 王后茂 熊远辉 李娟 何微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64-1875,共12页
1.27μm波段的氧分子近红外气辉是火星大气最重要的气辉辐射之一,该气辉高光谱分辨辐射传输模型的建立对于研制火星探测载荷,反演火星大气的风场温度场与臭氧浓度,以及研究火星空间物理,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工程意义.在研究火星大气O_(2)... 1.27μm波段的氧分子近红外气辉是火星大气最重要的气辉辐射之一,该气辉高光谱分辨辐射传输模型的建立对于研制火星探测载荷,反演火星大气的风场温度场与臭氧浓度,以及研究火星空间物理,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工程意义.在研究火星大气O_(2)(a^(1)Δ_(g))气辉光化学反应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O_(2)(a^(1)Δ_(g))气辉体辐射率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火星大气气辉辐射传输理论;通过与用于研究火星大气特征的光谱学探测仪(Spectroscopy Spectrograph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e of Mars,SPICAM)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火星O_(2)(a^(1)Δ_(g))气辉高光谱分辨辐射传输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火星与地球大气的O_(2)(a^(1)Δ_(g))气辉,在体辐射率、自吸收效应,以及临边辐射光谱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比较,对比结果表明,火星大气由于密度低、氧气丰度小,其自吸收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其O_(2)(a^(1)Δ_(g))气辉辐射强度与地球大气相当,可以用于火星大气的风场温度场与臭氧浓度的探测与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O_(2)(a^(1)Δ_(g))←O_(2)(X^(3)∑_(g)^(-))波段 气辉 体辐射率 临边辐射强度
下载PDF
O3辐射源星载干涉仪测风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微微 武魁军 +4 位作者 冯玉涛 王后茂 傅頔 刘秋新 鄢小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7-124,共8页
星载气辉成像干涉仪采用临边观测模式,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大气风场的空间分布信息及时间演化信息,是国际卫星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O3辐射源的Michelson星载成像干涉仪在红外波段工作,能够全天时探测平流层区域的大气风场,却存在更... 星载气辉成像干涉仪采用临边观测模式,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大气风场的空间分布信息及时间演化信息,是国际卫星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O3辐射源的Michelson星载成像干涉仪在红外波段工作,能够全天时探测平流层区域的大气风场,却存在更为复杂的测风不确定度。鉴于此,在临边观测正演仿真的基础上,开展了仪器热背景辐射研究及测量噪声分析,给出了大气信号测量噪声及仪器热背景噪声引起的大气风场速度误差数值,并通过表观量仿真及信噪比分析,得到了视向风的误差廓线。不确定度分析表明,基于O3辐射源的Michelson成像干涉仪在星载条件下可全天时探测15~45 km范围内的大气风场,反演精度优于1~2 m/s。该研究为基于红外辐射源的大气风场测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对红外Michelson成像干涉仪的研制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风场 Michelson干涉仪 噪声 误差
下载PDF
基于氧气A波段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反演的贝叶斯与最小二乘法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君 李叶飞 +2 位作者 王后茂 王咏梅 付建国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9-777,共9页
基于氧气A波段的临边辐射模拟数据进行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廓线的反演,分析比较了贝叶斯和最小二乘两种不同反演算法的特点.80km以下,信噪比为66~337时:基于贝叶斯理论反演的三条谱线761.59,762.2,764.05nm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52,3.94... 基于氧气A波段的临边辐射模拟数据进行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廓线的反演,分析比较了贝叶斯和最小二乘两种不同反演算法的特点.80km以下,信噪比为66~337时:基于贝叶斯理论反演的三条谱线761.59,762.2,764.05nm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52,3.94,4.73K;采用最小二乘法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0.57,7.04,8.80K.信噪比为6~34时:基于贝叶斯理论反演的三条谱线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8.27,12.18,18.27K;采用最小二乘法的反演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03.18,68.79,85.98K.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反演方法,利用先验信息对反演结果进行约束和修正,在有噪声的情况下获得了更合理的解,从而提高了反演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这为星载探测临近空间大气温度的算法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也为提高光谱仪器信噪比并进而提高温度反演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A波段 临近空间 温度反演
下载PDF
氧气A(O,O)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和临边辐射强度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晓君 王后茂 王咏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9-1045,共7页
临近空间大气参数如温度、密度、风场等对预报模型精度及航天器运行安全等有较大的影响,而气辉的辐射模拟是大气参数反演的重要过程.本文基于光化学模型计算了氧气A(0,0)波段气辉的体发射率和临边辐射强度.基于氧气A(0,0)波段气辉的光... 临近空间大气参数如温度、密度、风场等对预报模型精度及航天器运行安全等有较大的影响,而气辉的辐射模拟是大气参数反演的重要过程.本文基于光化学模型计算了氧气A(0,0)波段气辉的体发射率和临边辐射强度.基于氧气A(0,0)波段气辉的光化学反应机制、大气动力学和光化学反应理论,建立产生O2(b1∑g+)的光化学模型.计算气辉体发射率,基于临边探测几何路径进行气辉辐射强度模拟.体发射率计算结果与AURIC模型结果的辐射值及辐射高度均一致.基于计算和模拟结果,对氧气A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和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A波段 气辉 体发射率 光化学 辐射强度
下载PDF
FY-3星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监测大气臭氧及吸收性气溶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后茂 王咏梅 +1 位作者 王维和 张卓 《气象科技进展》 2019年第1期30-36,共7页
FY-3卫星上搭载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tal Ozone Unit,TOU)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用于全球臭氧总量监测的仪器,自2008年5月至今已有3台仪器搭载在气象卫星(FY-3A/FY-3B/FY-3C)上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TOU利用紫外波段进行臭氧总量反演,... FY-3卫星上搭载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tal Ozone Unit,TOU)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用于全球臭氧总量监测的仪器,自2008年5月至今已有3台仪器搭载在气象卫星(FY-3A/FY-3B/FY-3C)上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TOU利用紫外波段进行臭氧总量反演,以获得全球臭氧的分布及其变化。2013年,针对我国灰霾、沙尘等气溶胶污染事件频发的环境问题,TOU紫外探测数据被成功用于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AI)的反演,之后TOU被用于我国吸收性气溶胶污染事件的监测,为沙尘、灰霾等的预报提供监测数据。对TOU的数据和产品的质量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包括L1B数据、臭氧总量产品及AAI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仪器的不足,对后续仪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 L1B数据 臭氧总量 吸收性气溶胶指数
下载PDF
紫外-可见光吸收性气溶胶地基监测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少林 王咏梅 +3 位作者 石恩涛 王后茂 毛靖华 杨晓君 《电子测量技术》 2018年第21期133-138,共6页
为综合利用太阳直射和天空散射等自然光源对吸收性气溶胶进行地基监测,研制了基于被动光学遥感技术的监测系统。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双通道望远镜及太阳跟踪器,实现对太阳直射光和天空散射光的交替收集;探测器实现分光和采集;控制器进行系... 为综合利用太阳直射和天空散射等自然光源对吸收性气溶胶进行地基监测,研制了基于被动光学遥感技术的监测系统。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双通道望远镜及太阳跟踪器,实现对太阳直射光和天空散射光的交替收集;探测器实现分光和采集;控制器进行系统的运行控制;电控箱装载电源模块和采样电路。软件上基于LabVIEW设计了仪器的控制系统,并利用CCD的感兴趣区技术对紫外-可见光光谱分别采集。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太阳直射和天空散射的自动化地基观测,并能得到紫外-可见光波段有效的光谱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 气溶胶 探测 感兴趣区
下载PDF
SO_(2)紫外相机标准泡定标法的误差校正
8
作者 张会亮 李发泉 +5 位作者 李娟 王后茂 张子豪 郭建军 武魁军 何微微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04,共13页
针对标准泡法在远距离SO_(2)监测定标不准确的实际问题,开展定标误差校正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标准泡定标法原理以及大气辐射传输理论,提出消除光稀释效应影响的图像校正方法;然后,在充分分析窗片与滤光片反射以及气溶胶散射效应的基础上... 针对标准泡法在远距离SO_(2)监测定标不准确的实际问题,开展定标误差校正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标准泡定标法原理以及大气辐射传输理论,提出消除光稀释效应影响的图像校正方法;然后,在充分分析窗片与滤光片反射以及气溶胶散射效应的基础上,对反射效应及散射特性对定标结果的影响进行量化;最后,综合上述影响因素计算得到光稀释效应校正及散射特性修正的定标曲线,并比较误差校正的标准泡定标法与DOAS定标法在反演SO_(2)柱密度图像以及SO_(2)排放速率之间差异。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校正方法可将标准泡法与DOAS法的定标结果差异从59%降低至7%,验证了该误差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SO_(2)紫外相机 标准泡法 定标曲线 光稀释效应 误差校正 排放速率
原文传递
MIGHTI/ICON卫星的中高层大气温度反演与验证 被引量:4
9
作者 胡向瑞 李发泉 +4 位作者 王后茂 张子豪 郭建军 武魁军 何微微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5-63,共9页
中间层顶-低热层区域是地球大气中重要的空间区域。基于剥洋葱算法及氧分子气辉光谱理论,利用迈克耳孙全球高分辨率热层成像干涉仪(MIGHTI)测量的O2-A波段气辉辐射强度图像,反演得到海拔为92~140 km的大气温度廓线。首先,根据氧分子气... 中间层顶-低热层区域是地球大气中重要的空间区域。基于剥洋葱算法及氧分子气辉光谱理论,利用迈克耳孙全球高分辨率热层成像干涉仪(MIGHTI)测量的O2-A波段气辉辐射强度图像,反演得到海拔为92~140 km的大气温度廓线。首先,根据氧分子气辉光谱理论,结合MIGHTI仪器参数,计算了其各光谱通道信号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然后,利用剥洋葱算法提取各光谱通道的目标层信号强度,并结合信号强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反演得到大气温度廓线;最后,通过与SABER卫星的观测结果及NRLMSIS-00大气模型的仿真数据的对比,验证了MIGHTI温度反演的可靠性与合理性。误差分析结果表明,MIGHTI的温度探测误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在92 km处为1 K,在140 km处为1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温度反演 气辉辐射 临边观测 剥洋葱算法
原文传递
O3辐射源Michelson测风成像干涉仪临边观测正演仿真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微微 武魁军 +4 位作者 冯玉涛 王后茂 傅頔 刘秋新 鄢小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9-197,共9页
以O3在8.823μm波段的辐射为探测源,通过干涉仪获取其精细光谱的多普勒频移反演,是平流层风场探测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通过对O3临边辐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的目标谱线;利用三级红外Fabry-Perot标准具联合滤光,实现了目标谱线... 以O3在8.823μm波段的辐射为探测源,通过干涉仪获取其精细光谱的多普勒频移反演,是平流层风场探测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通过对O3临边辐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的目标谱线;利用三级红外Fabry-Perot标准具联合滤光,实现了目标谱线的提取;通过建立Michelson干涉仪数值模型,得到了临边观测情况下白天及夜间工作时的四步进干涉图像;通过误差分析,论证了15~45km范围内,白天及晚上的视向风测量误差均在1~2m/s范围内。因此,以O3辐射为探测源的Michelson干涉仪可以实现平流层风场的全球全天时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光谱成像 大气风场 卫星遥感 Michelson干涉仪
原文传递
高分五号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观测数据的火山喷发SO_(2)总量反演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欢欢 王后茂 +1 位作者 王维和 张兴赢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26-2338,共13页
火山喷发产生的高浓度SO_(2)气体及其远距离输送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航空飞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卫星遥感技术以大面积连续观测、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成为大气SO_(2)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中国第一颗紫外可见光波段的高光谱载荷,高分... 火山喷发产生的高浓度SO_(2)气体及其远距离输送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航空飞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卫星遥感技术以大面积连续观测、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成为大气SO_(2)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中国第一颗紫外可见光波段的高光谱载荷,高分五号卫星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GF-5 EMI)通过探测地球大气或表面反射、散射的紫外辐射来解析SO_(2)总量的分布和变化。本文首先基于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CIATRAN,选择中低纬地区地表类型均一的海洋区域像元,模拟了典型大气条件下的晴空天顶反照率,用以评价EMI载荷天顶观测光谱的精度。其次,基于TROPOMI L1 Radiance辐亮度数据和DOAS反演原理,经477 nm O_(4)云筛选、光谱定标、慢变剔除、斜柱转垂直柱等步骤后,获得同一火山喷发区域的SO_(2)总量反演结果并与TROPOMI官方offline L2 SO_(2)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GF-5 EMI UV-2通道观测数据,采用DOAS算法反演获得GF-5 EMI大气SO_(2)总量,并将反演结果与国际同类载荷S5P/TROPOMI SO_(2)总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判GF-5 EMI在全球火山活动SO_(2)变化监测方面的能力。结果显示,300—400 nm波段范围内,海洋区域采样点EMI观测光谱值低于SCIATRAN模拟光谱值,EMI与TROPOMI观测光谱呈现出相似的系统性偏差。基于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的TROPOMI L1 Radiance辐亮度数据、315—327 nm、325—335 nm和360—390 nm共3个波段窗口、以及上述DOAS反演原理获得的SO_(2)结果与TROPOMI官方发布的offline L2 SO_(2)产品结果相关性较高,两者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97—0.99,相对偏差在3%—9%。GF-5 EMI能够获取火山喷发SO_(2)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国际同类载荷TROPOMI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能够满足全球火山喷发监测、预警及其气候影响研究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F-5 EMI 火山 SO_(2)总量 DOAS TROPOMI
原文传递
相对湿度对吸收性气溶胶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卓 王维和 +1 位作者 王后茂 王咏梅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77-1185,共9页
为提高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观测数据得到的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AI(Absorbing Aerosol Index)或AI(Aerosol Index)的可靠性,需要了解AAI指数与相对湿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DAK(Doubling-... 为提高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观测数据得到的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AI(Absorbing Aerosol Index)或AI(Aerosol Index)的可靠性,需要了解AAI指数与相对湿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DAK(Doubling-Adding KNMI)分别模拟了在城市气溶胶和乡村气溶胶模式下AAI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并将结果同已观测到的实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在相对湿度呈高值时AAI指数出现很大的变化,但相对湿度对两种气溶胶模型的影响具有相反的效应,分析显示当大气中含有吸收性气溶胶如含碳类气溶胶(在中国北部的污染过程中很常见)时,AAI结果对RH(Relative Humidity)有很强的依赖。在应用AAI指数产品检测污染过程中需要注意气溶胶的具体类型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必要时在高相对湿度过程中进行数据校正或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吸收性气溶胶指数 相对湿度 DAK PM2.5 FY-3B/TOU
原文传递
航天器发动机羽流紫外辐射的在轨监测试验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云飞 王后茂 王咏梅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60-465,共6页
为了不影响发动机的运行和航天活动的开展,基于羽流紫外辐射的监测和光谱特性,对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羽流特性等进行了在轨观测。从传回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在轨羽流紫外辐射试验获得了较好的观测结果,并为今后开展发动机羽流常态化监视... 为了不影响发动机的运行和航天活动的开展,基于羽流紫外辐射的监测和光谱特性,对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羽流特性等进行了在轨观测。从传回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在轨羽流紫外辐射试验获得了较好的观测结果,并为今后开展发动机羽流常态化监视及羽流效应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光谱学 紫外 羽流 成像
原文传递
Airglow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Atmospheric Ultraviolet Radiance Integrated Code of 2012 被引量:2
14
作者 wang houmao wang YongM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25-435,共11页
The Atmospheric Ultraviolet Radiance Integrated Code (AURIC) is a software package developed by Computa- tional Physics, Inc. (CPI) under the sponsorship of the Air Force Phillips Laboratory/Geophysics Directorate... The Atmospheric Ultraviolet Radiance Integrated Code (AURIC) is a software package developed by Computa- tional Physics, Inc. (CPI) under the sponsorship of the Air Force Phillips Laboratory/Geophysics Directorate (PL/GP) (cur- rently the 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 for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ic radiance modeling from the far ultraviolet to the near infrared. The AURIC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general model for the radiative transfer simulation of airglow.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Derate resolution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MODTRAN), the AURIC extends calculation to altitudes above 100 km and the wavelength down to 80 nm. A package of AURIC vl.2 was released in 2002, which can be used for sin- gle-point simulation from 1947 to 1999. It means that the model is not suitable for atmospheric simulation of large datasets or for atmospheric parameters retrieval from amount of satellite measurements. In this paper, AURIC vl.2 is upgraded to AURIC-2012 based on MATLAB with improvements for modules of the Geomagnetic Parameter (GEOPARM), Atmosphere neutral composition (ATOMS), and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IONOS). The improved AURIC can be used for global au- tomatic airglow simulation and also for automatic retrieval of atmospheric compositions from satellite global observations, such as O/N2 and electron density etc. Besides, the model supplies possibilitie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airglow radiative mechanism and for substitution of other modules. Based on the AURIC-2012, Limb Column Emission Intensity (L-CEI) and Volume Emission Rate (VER) are calculated. For validatio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measurements of the Global Ul- traviolet Imager (GUVI) and TIMED Doppler Interferometer (TIDI),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d relative errors of L-CEI and VER at peak altitude are both within 20%. Finally, L-CEI varying with latitude, altitude, solar activity, and geomagnetic activ- ity is simulated,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mulation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nalyzed subsequ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IC-2012 Airglow simulation Limb Column Emission Intensity (L-CEI) Volume Emission Rate (VER)
原文传递
Retrieval of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ic wind based on non-full circular fringe recorded by Fabry-Perot Inteferometer
15
作者 wang houmao wang Chong +3 位作者 wang YongMei ZHANG XiaoXin HUANG Cong LIANG ShaoL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732-1738,共7页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FPI) has been used widely for wind measurement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To date, most of FPIs have been based on full-closed circular fringe, which needs 15–25 min to obtain a gr...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FPI) has been used widely for wind measurement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To date, most of FPIs have been based on full-closed circular fringe, which needs 15–25 min to obtain a group of wind velocity(zonal and meridional). However, it is hard to improve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because full-closed circular fringe in several directions cannot be easily imaged onto the same Charge-Coupled Device(CCD) with enough airglow intensity. In this paper, a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s proposed for non-full circular fringe of FPI, which can support CCD with enough area of observations in several directions simultaneously. The method is focused on the center determination of non-full fringe. It includes radial cross-section, peak coordinate determination, and center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calculated center, the fringe is annular summed. Then its radius is determined subsequently using Gaussian fitting. Finally, the wind is retrieved from the fringe radius. For validation, fringes from two ground-based FPIs were used, which are deployed in Kelan(38.71°N, 111.58°E) and Xinglong(40.40°N, 117.59°E) in China. The results retrieved from non-full fringes of FPI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full-closed circular fringe. The averaged wind deviation between them demonstrates reasonable difference with 5.38 ms^-(1) for 892.0 nm airglow emission, 5.81 ms^-(1) for 630.0 nm emission, and 3.03 ms^-(1) for 557.7 nm emission. Besides, wind results of Xinglong FPI are compared roughly with measurements of meteor radar which is deployed in Ming Tombs of Beijing(40.3°N,116.2°E). Good agreement demonstrates that this method is robust enough for FPI wind retrieval of mesosphere and ther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FPI) Wind retrieval Non-full circular fringe Full-closed circular frin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