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K糖尿病大鼠感染创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金达康 谢仕源 +2 位作者 梁瑶 王柳萍 杨斌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95-97,111,共4页
目的:建立GK大鼠全皮层切除合并感染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改变,为GK大鼠应用于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SPF级的雄性GK大鼠和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感染创面模型,于不同时间点对创面进行拍照后计算创面愈合率。... 目的:建立GK大鼠全皮层切除合并感染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改变,为GK大鼠应用于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SPF级的雄性GK大鼠和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感染创面模型,于不同时间点对创面进行拍照后计算创面愈合率。在D1、D3、D7、D14和D21,对换下敷料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在第D22,取大鼠清血和创面组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创面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情况。结果:相对于Wistar大鼠,在D3、D7、D11、D14、D17时间点,GK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显著减少;在D7时间点,GK大鼠感染创面的纱布敷料菌落数显著增加。另外,GK大鼠血清中PCT、hs⁃CRP均显著增加。HE染色结果显示,GK大鼠创面的新生表皮较薄。结论:GK糖尿病大鼠感染创面是一种适用于糖尿病足感染治疗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K大鼠 糖尿病 感染创面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两面针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周媛 岑怡 +5 位作者 文裕 陈睿 梁雁 粟华生 王柳萍 奉建芳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5期68-78,97,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两面针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抗肿瘤靶点-抗肿瘤通路”等网络关系,预测其抗肿瘤的作用靶点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口服利用度(OB)及类药性(DL)为限制条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两面针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抗肿瘤靶点-抗肿瘤通路”等网络关系,预测其抗肿瘤的作用靶点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口服利用度(OB)及类药性(DL)为限制条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两面针主要活性化学成分,在Pharmmapper服务器上筛选和建立两面针靶点数据库。通过OMIM及其他数据库进行抗肿瘤相关基因及蛋白靶点筛选。使用R4.2.1软件做出两面针活性成分、靶点基因和肿瘤。靶点基因相交情况筛选两面针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3.6.1软件Merge及Union功能,建立了两面针“有效成分--肿瘤靶点”的可视化交互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抗肿瘤靶点之间的交互网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蛋白进行KEGG通路注释分析,富集出生物通路,构建出“活性成分-抗肿瘤靶点-抗肿瘤通路”网络。选择其中一个关联度较高的活性化合物作为配体、KEGG富集结果中较为显著的信号通路所涉及靶点作为受体,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经筛选和分析获得两面针活性成分21个,抗肿瘤靶点14个,包括EGFR、ESR2、ESR1、AR、GSTP1、CYP19A1、PIK3CG、MAPK1等。富集出43条生物通路两面针抗肿瘤的可能通路包括化学致癌-受体活化、雌激素、PI3K-Akt、乳腺癌信号通路等。活性化合物MOL005103作为配体,EGFR作为受体,分子对接验证显示,两者有着较好的结合活性,对接得分7.4766。【结论】结果表明两面针是通过多成分和多靶点的相互作用起到抗肿瘤作用的,也是调控多条通路共同干预实现的,但关键的靶标和具体的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加以探索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作用靶点 抗肿瘤机制
下载PDF
肉桂油抗炎与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唐丹丹 蒙泔竹 +3 位作者 曾英港 涂冬萍 王柳萍 奉建芳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6期I0018-I0023,共6页
肉桂油为肉桂的干燥树枝、叶经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油,桂皮醛、桂皮酸是挥发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文献,整理肉桂油的抗炎与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肉桂油具有抗关节炎、神经炎、心肌炎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 肉桂油为肉桂的干燥树枝、叶经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油,桂皮醛、桂皮酸是挥发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文献,整理肉桂油的抗炎与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肉桂油具有抗关节炎、神经炎、心肌炎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对炎症细胞因子、环氧化酶、NO水平的调节及相关信号通路(MAPK、JAK/STAT等)的影响;肉桂油对肺癌、乳腺癌、肝癌等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或是通过影响Wnt/β-catenin、Hedgehog、PI3K/AKT、NF-κB等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癌作用。肉桂油具有良好的抗炎与抗肿瘤作用,其疗效佳、安全性高,应进一步加强肉桂油的深度加工及产品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桂皮醛 桂皮酸 抗炎 抗肿瘤
下载PDF
豆科瑶族药品种与标准整理
4
作者 王柳萍 涂冬萍 +3 位作者 李雪芳 梁敏玲 黄志其 奉建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7期1196-1202,共7页
瑶族药(以下简称瑶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是制约瑶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采用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瑶族医药用豆科植物(以下简称豆科瑶药)的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发现豆科瑶药有37... 瑶族药(以下简称瑶药)材品种混乱、质量标准不够完善是制约瑶族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采用查阅文献结合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瑶族医药用豆科植物(以下简称豆科瑶药)的品种、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现状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发现豆科瑶药有37属94种,涉及62个瑶药品种,其中11个为瑶族老班药,9种豆科瑶药被广西瑶药材质量标准收载;不同文献记载的豆科瑶药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不尽相同;除与中药交叉使用的11个品种的质量标准较为完善外,多数品种仅有性状、鉴别等项规定。应加强瑶药特色品种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质量标准等研究,促进其规范使用及资源的发掘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瑶族药 品种 标准
下载PDF
植物根膨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柳萍 覃坤坚 +3 位作者 赵立春 闫志刚 黄志其 涂冬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5-9,共5页
根类植物根的发育及膨大直接影响着蔬菜、粮食、药用植物等的产量,因此了解根膨大的机理对提高各类以采收根为主的作物产量及作用有重要意义。从影响根膨大的环境因素、根膨大过程同化产物的变化、内源激素的变化、相关基因的影响等方... 根类植物根的发育及膨大直接影响着蔬菜、粮食、药用植物等的产量,因此了解根膨大的机理对提高各类以采收根为主的作物产量及作用有重要意义。从影响根膨大的环境因素、根膨大过程同化产物的变化、内源激素的变化、相关基因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有关植物根膨大过程的研究,为植物根膨大机理研究特别是根类药用植物药用部位膨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 膨大 内源激素 基因
下载PDF
入山虎不同提取部位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曾英港 王柳萍 +2 位作者 奉建芳 唐丹丹 蒙泔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186-4201,共16页
目的考察入山虎Zanthoxylum nitidum var.tomentosum不同提取部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作用及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考察入山虎不同提取部位对人RA成纤维样滑膜MH7A细胞增殖活性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目的考察入山虎Zanthoxylum nitidum var.tomentosum不同提取部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作用及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考察入山虎不同提取部位对人RA成纤维样滑膜MH7A细胞增殖活性和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通过对大鼠足趾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RA大鼠模型,测定大鼠体质量、全身评分、关节炎指数、足跖肿胀度、脏器系数、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以评价入山虎不同提取部位的抗RA活性作用。采用UPLC-Q-TOF-MS/MS分析入山虎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入山虎中的氯仿及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水提取部位在体内外对RA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在体外,能够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P<0.05、0.01),减少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A、IL-1β的分泌(P<0.01);在体内,入山虎的提取部位可不同程度降低RA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全身评分及关节炎评分(P<0.05、0.01),改善踝关节的病理改变,缓解RA大鼠的炎症反应,还能减少促炎因子IL-6、IL-17A、IL-1β的分泌(P<0.01),增加抗炎因子IL-4、IL-10的分泌(P<0.01)。对入山虎的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入山虎的提取物含有的化合物比较相似,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其他化合物,以生物碱类居多,主要包括呋喃喹啉类、苄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类、阿朴啡类、苯并菲啶类、酰胺类等。结论入山虎中的氯仿及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水部位在体内外对RA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入山虎提取物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其他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山虎 不同提取部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症因子 生物碱 黄酮 香豆素 木兰花碱 橙皮苷 两面针碱
原文传递
红簕钩中两个新的2,3-裂环三萜酸 被引量:1
7
作者 宁小燕 黄美芳 +5 位作者 梁沁沁 冯旭 梁臣艳 奉建芳 王柳萍 韦建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65-3069,共5页
运用大孔树脂、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结合半制备液相、TLC等分离方法对红簕钩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得到8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1D/2D NMR、MS、UV、IR等波谱数据和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 运用大孔树脂、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结合半制备液相、TLC等分离方法对红簕钩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得到8个三萜类化合物。通过1D/2D NMR、MS、UV、IR等波谱数据和与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悬钩子裂环三萜A(1)、悬钩子裂环三萜B(2)、号角树酸(3)、号角树酸-3-甲酯(4)、麦珠子酸(5)、白桦酯酸(6)、白桦脂醇(7)和obtusalin(8)。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簕钩 2 3-裂环三萜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吴茱萸的生药鉴别 被引量:1
8
作者 涂冬萍 毛玉平 +4 位作者 蒋林 赵立春 王柳萍 闫志刚 朱意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2-614,共3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根、茎、叶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法。结果发现叶表面气孔为环式,有大量的单细胞非腺毛;根皮层较窄,外皮层可见石细胞群,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宽广;茎表皮... 目的研究吴茱萸根、茎、叶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为其真伪鉴别及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法。结果发现叶表面气孔为环式,有大量的单细胞非腺毛;根皮层较窄,外皮层可见石细胞群,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宽广;茎表皮具有单细胞和多细胞非腺毛,下方有厚壁细胞。皮层内侧可见石细胞带断续排列成环状,形成层波状环形,髓部宽广;叶上、下表皮细胞均可见单细胞和多细胞非腺毛,壁木化增厚。上、下表皮各1例,栅栏组织1列,维管束外韧型,类盾形,韧皮部外侧均有石细胞;粉末可见油细胞、晶鞘纤维、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缘纹孔导管及网纹导管等特征。结论吴茱萸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可为其鉴别真伪及制定药材质量标准从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原文传递
大戟科瑶族药品种与标准整理
9
作者 涂冬萍 王柳萍 +3 位作者 赵立春 黄志其 闫志刚 马小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510-4518,共9页
通过对瑶族医药专著进行考证,系统整理和分析了大戟科瑶族药材(下称瑶药)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结果发现有的药材在不同文献记载中的品种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存在较大差异。大戟科瑶药共19属60种(含变种),涉及50... 通过对瑶族医药专著进行考证,系统整理和分析了大戟科瑶族药材(下称瑶药)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及标准,结果发现有的药材在不同文献记载中的品种名称、基原、药用部位、功效等存在较大差异。大戟科瑶药共19属60种(含变种),涉及50个药材品种,其中,单基原的有42种,多基原的8种,28种以根入药,26种全株可入药,瑶药特有25种,占50%,与中药材交叉11种,占22%,在各级药材标准中收载的有21种,但老班药仅1种,瑶药标准2种。大戟科瑶药可以瑶族语言(下称瑶语)/瑶语音译/汉文名、"老班药"、植物形态、药材性状、药物的颜色和气味等方式进行命名,而同一药材名的药用部位和功效均与中药药用部位不尽相同。因此,瑶药大戟科中药材品种的名称、基原尚不规范,质量标准尚不健全,急需进行规范和加强。以上大戟科瑶药的品种整理结果为构建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促进药材生产和临床用药规范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大戟科瑶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药 大戟科 品种 标准
原文传递
三角泡不同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梦师 蓝琼妮 +2 位作者 杨斌 王柳萍 韦建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研究三角泡不同提取物对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小鼠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高糖饲料(40 d)+小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60 mg·kg^-1)建立小鼠T2DM模型。按照空腹血糖(FBG)值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5... 目的研究三角泡不同提取物对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小鼠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高糖饲料(40 d)+小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60 mg·kg^-1)建立小鼠T2DM模型。按照空腹血糖(FBG)值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对照组和第1实验组、第2实验组、第3实验组。另选10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造模后第2天,对照组灌胃二甲双胍0.3 g·kg^-1;第1实验组、第2实验组和第3实验组分别灌胃三角泡乙醇提取物、三角泡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三角泡正丁醇提取物,均5 g·kg^-1,1次/天,连续给药17 d。以试剂盒法检测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第1至第3实验组的FBG值在给药2周时分别为(7.72±0.96),(31.92±1.14),(18.02±8.91),(23.40±3.81),(23.45±5.24)和(21.30±6.16)mmol·L^-1;这6组的HbA1c含量分别是(157.95±24.32),(186.65±23.77),(161.99±24.98),(172.85±15.80),(159.94±32.61)和(153.22±18.20)nmol·L^-1;这6组的HOMA-IR分别是2.62±0.47,11.61±1.34,6.52±3.84,8.31±2.00,8.75±2.66和7.81±3.15;这6组的ISI分别是-0.95±0.19,-2.45±0.12,-1.68±0.71,-2.09±0.25,-2.12±0.35和-1.97±0.46。上述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和第1至第3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FBG、HbA1c和HOMA-I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和第3实验组与与模型组比较,IS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三角泡的3种提取物均能改善T2DM小鼠血糖水平,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中正丁醇提取物(第3实验组)的疗效最佳。提示三角泡改善血糖的活性部位为三角泡正丁醇提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泡 不同提取物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抵抗指数
原文传递
依癌胶囊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云妮 王柳萍 +1 位作者 廖遥灵 杨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57-960,共4页
目的研究依癌胶囊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皮下注射NCI-H460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照体重将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0.9%Na Cl;阳... 目的研究依癌胶囊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皮下注射NCI-H460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按照体重将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0.9%Na Cl;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1,每周3次;3个剂量实验组灌胃依癌胶囊0.9,1.8,3.6 g·kg-1,pid,连续给药14 d。处死裸鼠,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IR);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观察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用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给药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与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抑瘤率分别为0,60.30%,18.00%,33.70%,36.30%;这3组的裸鼠瘤体积分别为(2879.40±546.64),(1124.10±256.21),(2048.69±747.35),(2017.54±719.33),(1642.65±546.55)mm3,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瘤体积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这3组的瘤重分别为(2.67±0.59),(1.06±0.31),(2.19±0.88),(1.77±0.82),(1.70±0.89)g,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瘤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学显微镜下,模型组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坏死不明显;3个剂量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细胞形态有明显改变,且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组实验组的凋亡率分别为(5.40±0.02)%,(29.00±0.01)%,(11.00±0.03)%,(16.20±0.01)%,(22.20±0.02)%,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凋亡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依癌胶囊具有抑制NCI-H460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癌胶囊 NCI-H460细胞 裸鼠移植瘤 抑制作用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rectangular cavity made of a new shielding material and resonance suppression
12
作者 wang liu-ping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08年第4期81-85,共5页
New shielding material has become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metal to shield boxes from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transmission line method to study the shield boxes made o... New shielding material has become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metal to shield boxes from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transmission line method to study the shield boxes made of a new sort of material, and then expands the fundamental formulas to deal with the cases of multiple holes and polarization with arbitrary angle. By means of genetic algorithms with the aid of a three dimensional simulation tool, the damping of 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s in enclosures is researched. The computation indicates that under resonant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 results in low, even negative shielding coefficient; whereas, for the same areas,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a single hole is worse than that of multiple holes. Shielding coefficient varies when polarization angle increases, and the coupled field through the rectangular aperture with the long side parallel to the thin wire is much weaker than that with the long side vertical to the thin wire. By using the metallic-loss dielectric layer of optimized calculation on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cavity, the best result of resonance suppression has been realized with the same thickness of coating.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 suggestions for shielding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RTURES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resonance suppres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