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门控循环单元和Transformer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
1
作者 王庆荣 谭小泽 +1 位作者 朱昌锋 李裕杰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为增强自动驾驶车辆对动态环境的理解能力及其道路行驶安全性,提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和Transformer的车辆轨迹预测模型STGTF,使用GRU提取车辆的历史轨迹特征,通过双层多头注意力(MHA)机制提取车辆的时空交互特征,生成预测轨迹。试... 为增强自动驾驶车辆对动态环境的理解能力及其道路行驶安全性,提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和Transformer的车辆轨迹预测模型STGTF,使用GRU提取车辆的历史轨迹特征,通过双层多头注意力(MHA)机制提取车辆的时空交互特征,生成预测轨迹。试验结果表明,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降低7.3%,STGTF在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迹预测 门控循环单元 TRANSFORMER 车辆交互 多头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新陈代谢GM(1,1)++的疫情应急物资需求量预测研究
2
作者 王庆荣 张慈仁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当大规模疫情发生时,应急物资的供给至关重要.在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陈代谢GM(1,1)++模型,即再加入新信息,移除原始数据中的旧信息的同时,将原始数据中与拟合值相对残差最大的数据项用拟合值替代.提出的方法既能够... 当大规模疫情发生时,应急物资的供给至关重要.在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陈代谢GM(1,1)++模型,即再加入新信息,移除原始数据中的旧信息的同时,将原始数据中与拟合值相对残差最大的数据项用拟合值替代.提出的方法既能够及时去掉意义逐渐降低的老信息,加入更能够反应系统目前特征的新信息,又能够降低其他因素对原始数据的扰动性,使原始数据更具规律性.为了检验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有效性,将其预测结果分别与传统GM(1,1)、新信息GM(1,1)、新陈代谢GM(1,1)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误差平方和最小,预测准确性远优于另外3种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 灰色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 应急物资
下载PDF
三峡库区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雯欣 李阳兵 +4 位作者 王清荣 夏春华 陈艳 郑骆珊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00-2816,共17页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能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揭示其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奉节县各乡村功能均呈现发展的趋势,其中社会保障功能的发展最为明显,乡村功能综合指数呈现南北部增加、中部减少的特征,且南部增加幅度大于北部;(2)奉节县坡耕地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缓坡耕地减少最少,急陡坡耕地减少最多,呈现南部减少幅度小、北部减少幅度大的特征;(3)乡村功能多元化与缓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协调度呈下降的趋势,与陡坡耕地和急陡坡耕地的耦合协调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可持续型、转型型、一致型和衰退型4种类型;(4)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变化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要素驱动,今后应当从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环境治理等方面来提高乡村功能发展与坡耕地利用之间的协调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山区坡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保护以及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坡耕地 耦合关系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乡村坡耕地长时间序列动态演变与转型
4
作者 赵雯欣 陈艳 +2 位作者 李阳兵 王清荣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907-6922,共16页
研究山区坡耕地动态演变与利用转型,对中国西南山区传统乡村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三峡库区腹地草堂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 10.2软件并结合Fragstats、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技术手段对坡耕地的演变和驱动... 研究山区坡耕地动态演变与利用转型,对中国西南山区传统乡村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以三峡库区腹地草堂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 10.2软件并结合Fragstats、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技术手段对坡耕地的演变和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坡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与1965年相比,2020年坡耕地面积减少8004.7 hm^(2),整体动态度达7.2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坡耕地动态演变更趋活跃;坡耕地面积随高程级、坡度级的增加而先增后减,随聚落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2)坡耕地LPI、MPS、AI呈减小的趋势,MNN不断增加;坡耕地规模减小、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连片集中化程度减弱。(3)坡耕地主要向果园、林地和草地等转换,坡耕地生产功能主要转换为生态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部分转换为生活功能。(4)山区坡耕地动态演变和利用转型可以归纳为生态经济型、撂荒型和生态型3种模式,其演变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50多年来三峡库区坡耕地的动态演变及转型特征,对库区山区农村土地利用、乡村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的改善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坡耕地 动态演变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山区乡村多功能发展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机理
5
作者 赵雯欣 李阳兵 +1 位作者 王清荣 邵景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9-270,共12页
探究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乡村振兴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定量探究了乡村功能多... 探究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乡村振兴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二者的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定量探究了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耦合关系及驱动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乡村功能多元化和乡村聚落演变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失调乡镇数量减少,在空间上呈现“西低东高,南低北高”的发展态势。2)乡村功能多元化与乡村聚落演变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永安街道等中心城镇的郊区。3)基于功能多元化综合指数与聚落演变综合指数的增减关系,该文将各乡镇归纳为活力型、衰退型、转型型和传统型4种耦合模式。4)人口密度、人均GDP、人类活动强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驱动因子,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大部分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该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地区进行相关研究以及制定差异化的村落振兴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功能 聚落 耦合关系 三峡库区
下载PDF
2000—2020年三峡库区腹地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演变机制
6
作者 汪荣 李阳兵 +4 位作者 邵景安 郑骆珊 陈艳 王清荣 赵雯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5-264,F0003,共11页
该研究基于人地耦合土地系统转型研究框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景观指数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人地耦合视角下三峡库区腹地土地系统演变规律,揭示其影响机制,从而归纳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数量—景观格局—功能转型模式。研究... 该研究基于人地耦合土地系统转型研究框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景观指数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人地耦合视角下三峡库区腹地土地系统演变规律,揭示其影响机制,从而归纳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数量—景观格局—功能转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三峡库区腹地人类活动强度由逐渐增强转变为逐渐减弱,人地耦合关系总体表现为向协调型平缓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与东北部趋于协调型、北部趋于拮抗型、南部变化不明显的分异特征;2)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数量—景观格局—功能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拮抗区和失调区耕地总体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1263、40029 hm^(2)。其中,拮抗区林地恢复性增长,增长量为89648 hm^(2)。失调区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总体增长16054 hm^(2)。协调区果园明显扩张,增长量为13856 hm^(2);斑块破碎化程度改善,趋于规则;土地系统由单功能主导向多功能转变;3)研究区人地耦合土地系统转型模式呈现多元化,可归纳为:拮抗区:林地恢复-斑块聚集不规则-生态;失调区:林地缩减-斑块聚集规则-生态主导;协调区:果园扩张-斑块聚集、整体规则-生态经济;4)距离与地形是影响土地系统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主导因子之间交互产生叠加效应,共同促进土地系统的变化。研究揭示了三峡库区人地耦合关系发展规律与土地系统转型模式,对促进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演变 相关性 三峡库区
下载PDF
Mo_(12)Bi_(1.2)Fe_(3)Co_(8)K_(0.4)用于异丁烯气相氧化制甲基丙烯醛
7
作者 王加升 王庆荣 +1 位作者 吴友根 包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74-1779,共6页
以(NH_(4))_(6)Mo_(7)O_(24)·4H_(2)O、Bi(NO_(3))_(3)·5H_(2)O、Fe(NO_(3))_(3)·9H_(2)O、Co(NO_(3))_(2)·6H_(2)O和KNO_(3)为前驱体金属盐,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oBiFeCoK混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主金属Mo、... 以(NH_(4))_(6)Mo_(7)O_(24)·4H_(2)O、Bi(NO_(3))_(3)·5H_(2)O、Fe(NO_(3))_(3)·9H_(2)O、Co(NO_(3))_(2)·6H_(2)O和KNO_(3)为前驱体金属盐,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oBiFeCoK混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主金属Mo、Bi,助金属Fe、Co和掺杂金属K含量对催化剂催化异丁烯气相氧化反应的影响,通过SEM、EDX、XRD、NH_(3)-TPD对掺杂K前后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催化异丁烯气相氧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测试其100 h的催化稳定性。结果表明,Bi、Fe、Co和K的含量对MoBiFeCoK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异丁烯气相氧化反应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Mo_(12)Bi_(1.2)Fe_(3)Co_(8)K_(0.4)表现出最优催化性能;K的掺杂降低了催化剂酸量(从Mo12Bi1.2Fe3Co8的15.27μmol/g降至Mo_(12)Bi_(1.2)Fe_(3)Co_(8)K_(0.4)的5.91μmol/g),并明显提升主产物甲基丙烯醛(MAL)的选择性;异丁烯气相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以0.66 g Mo_(12)Bi_(1.2)Fe_(3)Co_(8)K_(0.4)为催化剂,反应温度320℃,n(O_(2))∶n(异丁烯)(氧烯比)=10∶1,体积空速(GHSV)=2000h^(-1)。在该条件下,Mo_(12)Bi_(1.2)Fe_(3)Co_(8)K_(0.4)在100h的催化异丁烯气相氧化反应中表现稳定,异丁烯转化率保持在98.6%,MAL选择性保持在8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醛 选择性氧化 异丁烯 K掺杂 催化技术
下载PDF
离心成型复合滤筒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庆荣 郑海滨 +1 位作者 陈炫祥 沈忠华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26-128,140,共4页
采用离心成型工艺,以1#纤维、2#纤维、3#纤维、骨料、硅溶胶、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制备成耐高温复合滤筒。研究了原料配比、离心转速、不同纤维和工艺参数对复合滤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离心转速为1000 r/min,纤维和粉料的质量比为1∶... 采用离心成型工艺,以1#纤维、2#纤维、3#纤维、骨料、硅溶胶、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制备成耐高温复合滤筒。研究了原料配比、离心转速、不同纤维和工艺参数对复合滤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离心转速为1000 r/min,纤维和粉料的质量比为1∶1.5,布料速度为0.6 m/s,纤维比克值接近210 mL(5 g),在150℃烘箱固化12 h,可获得表层致密性更高、层状结构明显、纤维分布更均匀、内外壁平整的复合滤筒,其C环抗压强度达到0.581 MPa,气孔率达到80.7%,压降为553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除尘 离心成型 滤筒 转速
下载PDF
无机纤维滤筒脉冲喷吹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庆荣 郑海滨 傅龙子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7期24-27,共4页
为研究无机纤维滤筒脉冲喷吹特性,通过建立试验平台对Φ150 mm×4 000 mm规则滤筒进行脉冲喷吹试验。结果表明,脉冲喷吹时文丘里出口处滤筒侧壁所受的压力波动大,增加了滤筒在此部位发生疲劳断裂的风险。滤筒中上部的第一次压力峰... 为研究无机纤维滤筒脉冲喷吹特性,通过建立试验平台对Φ150 mm×4 000 mm规则滤筒进行脉冲喷吹试验。结果表明,脉冲喷吹时文丘里出口处滤筒侧壁所受的压力波动大,增加了滤筒在此部位发生疲劳断裂的风险。滤筒中上部的第一次压力峰值主要受喷吹气流的影响,滤筒下部的第一次压力峰值主要受诱导气流和喷吹气流叠加的影响;滤筒上部的最大压力峰值主要受诱导气流的影响,中下部的最大压力峰值主要受回流和诱导气流叠加的影响。对于长度小于2 m的滤筒,改善清灰能力主要考虑增大喷吹气流,长度大于2 m的滤筒,改善清灰能力主要考虑优化喷吹系统结构,增大诱导气流。而脉冲时间对滤筒侧壁所受到的压力峰值并无特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纤维滤筒 脉冲喷吹 清灰性能
下载PDF
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与薄层CT靶重建在肺磨玻璃样小结节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琦 朱全新 +4 位作者 顾佳伟 王庆荣 王勋 王辉 杨文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生理通气辅助下高分辨率CT(HRCT)靶扫描与薄层CT靶重建在肺磨玻璃样小结节(sGGN)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98例孤立性sGG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 目的:探讨生理通气辅助下高分辨率CT(HRCT)靶扫描与薄层CT靶重建在肺磨玻璃样小结节(sGGN)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98例孤立性sGG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组45例、微浸润性腺癌(MIA)组38例、浸润性腺癌(IAC)组15例.对所有结节均分别按薄层CT靶重建(A方案)及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B方案)进行处理,评价图像质量、判断结节类型及统计结节征象、评估诊断信心并给出诊断结果,对阅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方案在AAH+AIS组中的sGGN检出率相仿,但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在MIA组(P<0.001)和IAC组(P=0.017)中的sGGN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薄层CT靶重建.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相较于薄层CT靶重建在密度征(P<0.001)、充气支气管征(P<0.001)、空泡征(P<0.005)及微血管征(P<0.001)等征象判断上有显著差异.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相较于薄层CT靶重建在肿瘤微血管征分型及与小支气管关系分型的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另外,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相较于薄层CT靶重建能够显著提升诊断信心及图像质量.结论:生理通气辅助下HRCT靶扫描能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可信度,并能更准确地判断sGGN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高分辨率CT靶扫描 生理通气 薄层CT靶重建
下载PDF
时空图卷积网络下的路网交通事故风险预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庆荣 周禹潼 +1 位作者 朱昌锋 吴玉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66-272,共7页
路网交通事故预测是实现道路管控、路线规划的最重要方式之一。考虑到路网中各路段特征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立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时空门控图卷积(STGRGCN)模型预测交通事故风险。通过GCN提取出道路间的空间... 路网交通事故预测是实现道路管控、路线规划的最重要方式之一。考虑到路网中各路段特征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立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时空门控图卷积(STGRGCN)模型预测交通事故风险。通过GCN提取出道路间的空间关联性,通过GRU提取出环境因素中的时间关联性,再通过GCN与GRU的复合模块提取出时空关联性。选取美国全国交通事故数据集中洛杉矶市和休斯顿市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STGRGC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以及召回率在两个城市分别为4.09、2.14、0.714和5.79、3.24、0.683,优于已有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以及复合模型。设计该除各模块的消融实验,证明该模型各模块皆有助于提升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风险预测 图卷积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注意力机制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长宁页岩气井柱塞气举工艺规模化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泊春 向建华 +5 位作者 肖帆 曾琳娟 朱昆 蒋密 王庆蓉 余帆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0,共6页
常规气井柱塞气举工艺在页岩气井应用中存在大斜度井段液相漏失明显、钢丝作业风险高、柱塞与地面增压协同运行难等问题。为优化柱塞气举工艺的运行效果,通过对页岩气井的精细化柱塞工艺设计,规范排液位置、配套工具选型、柱塞介入时机... 常规气井柱塞气举工艺在页岩气井应用中存在大斜度井段液相漏失明显、钢丝作业风险高、柱塞与地面增压协同运行难等问题。为优化柱塞气举工艺的运行效果,通过对页岩气井的精细化柱塞工艺设计,规范排液位置、配套工具选型、柱塞介入时机、平台柱塞错峰运行等措施,为工艺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结果表明,55~65°井斜角的井深是柱塞排液的较优深度,通过优选“带单流阀卡定器+柱状柱塞”工具组合,在气井产量接近1.2倍临界携液量时以平台错峰制度运行柱塞,可实现页岩气井柱塞气举工艺的正常运行;构建的柱塞气举工艺远程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柱塞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异常工况诊断与远程处理,大幅提升柱塞气举工艺管控效率;精细化设计与平台化管控相结合使页岩气柱塞气举工艺发挥短期增产、长期稳产的效果,具备了规模化应用条件,并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该模式可推广应用于气举、泡沫排水等工艺,实现多类排采工艺的规模化、精细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页岩气 柱塞气举 地面增压 排采工艺 智能化油田
下载PDF
页岩气井柱塞工艺影响因素及制度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庆蓉 王佳鑫 +3 位作者 李茂文 余帆 蔡道钢 曾琳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3年第3期36-41,共6页
为了维持气井长期稳产、支撑页岩气大规模上产,以目前长宁区块主要的排水采气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体工艺应用的影响因素,针对可控因素,基于智能管理平台对页岩气井生产数据实时监测和采集,提出了提升工艺实施效果的制度优化方法。... 为了维持气井长期稳产、支撑页岩气大规模上产,以目前长宁区块主要的排水采气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体工艺应用的影响因素,针对可控因素,基于智能管理平台对页岩气井生产数据实时监测和采集,提出了提升工艺实施效果的制度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气开发后期需要采用排采工艺维持气井稳产,目前柱塞工艺在长宁区块已大规模推广应用200余口井;(2)对于柱塞气举制度优化,目前依然停留于根据现场生产情况调整柱塞工艺参数达到优化的目的;(3)结合柱塞运动模型,采用时间序列神经网络和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可建立页岩水平井柱塞气举制度优化方法。结论认为:(1)柱塞气举作为经济有效的稳产措施,是长宁区块主要的排采工艺之一;(2)目前的柱塞工艺制度优化方法多是试探的结果,优化不具有确定性,没有指导性的理论和预测结果,在工程上也无法用于快速的制度优化设计;(3)建立的制度优化新方法应用于现场21井次柱塞气举井,已对工作制度进行模拟和优化。结果表明目前采用的工作制度较为合理,与优化结果相近,由此可见该方法可有效指导柱塞工作制度的优化,可为大规模应用柱塞工艺及时调整工作制度,并为保障工艺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气举 可控因素 时间序列神经网络 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 制度优化
下载PDF
等离子处理对钕铁硼表面纳米涂层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阙永生 唐国才 +4 位作者 申乾宏 刘斌 卢彬彬 汪庆蓉 刘杰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6,共6页
对比了不同条件下等离子处理后钕铁硼磁铁表面硅钛系纳米涂层的表面张力、耐铜加速乙酸盐雾(CASS)腐蚀性能、抗高压加速老化(PCT)性能及其与胶水之间的粘接力。结果表明,以空气为气源等离子处理4次(每次2 s)后涂层的表面张力可以达到粘... 对比了不同条件下等离子处理后钕铁硼磁铁表面硅钛系纳米涂层的表面张力、耐铜加速乙酸盐雾(CASS)腐蚀性能、抗高压加速老化(PCT)性能及其与胶水之间的粘接力。结果表明,以空气为气源等离子处理4次(每次2 s)后涂层的表面张力可以达到粘接所需的60 mN/m。与采用氮气相比,空气条件下等离子处理后的涂层具有更好的表面张力耐久性,在自然老化6个月内保持≥50 mN/m。涂层经等离子处理后,在拉脱测试中的拉脱强度由处理前的20 MPa左右增大到至少30 MPa,且其耐蚀性和抗老化性未受影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涂层表面张力增大主要是由于大量O元素和少量N元素的引入产生了大量缔合羟基和少量α-氨基酸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磁体 硅钛系纳米涂层 等离子处理 表面张力 耐蚀性
下载PDF
饲粮添加L-谷氨酰胺对脂多糖刺激肉鸡血浆生化指标、免疫性能、肠道炎症因子表达及黏膜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柏林 杨乾 +4 位作者 刘宁 宋培勇 谢宇潇 王庆容 孙泽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11-262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L-谷氨酰胺(L-Gln)对脂多糖(LPS)刺激肉鸡血浆生化指标、免疫性能、肠道炎症因子表达及黏膜免疫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120只,按2×2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组(A、B、C及D...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L-谷氨酰胺(L-Gln)对脂多糖(LPS)刺激肉鸡血浆生化指标、免疫性能、肠道炎症因子表达及黏膜免疫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120只,按2×2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组(A、B、C及D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A、C组饲喂对照饲粮(基础饲粮中添加1.22%L-丙氨酸),B、D组饲喂L-Gln饲粮(基础饲粮中添加1%L-Gln)。第16天及第21天,B、 D组肉鸡分别腹腔注射LPS(500μg/kg BW),A、C组肉鸡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前12 h停料不停水。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LPS刺激显著增加了肉鸡血浆中总蛋白(TP)、尿酸(UA)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法氏囊指数(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相对长度、十二指肠相对重量,空肠相对长度、空肠相对重量、回肠相对长度及回肠相对重量(P<0.05),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增加了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空肠黏膜黏蛋白1(MUC1)及黏蛋白2(MUC2)mRNA表达水平(P<0.05)。2)饲粮添加L-Gln显著降低了肉鸡TP、UA含量及ALT、AST活性(P<0.05),显著增加了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法氏囊指数(P<0.05),显著增加了十二指肠相对长度、十二指肠相对重量,空肠相对长度、空肠相对重量、回肠相对长度及回肠相对重量(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TNF-α及IL-6 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及回肠TNF-α、IL-1βmRNA表达水平(P <0. 05),显著增加了空肠黏膜sIgA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黏膜MUC1及MUC2 mRNA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L-Gln能够提高肉鸡免疫性能,增加肠道黏膜免疫机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LPS刺激引起的肉鸡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酰胺 脂多糖刺激 免疫性能 炎症反应 肠道黏膜免疫
下载PDF
饲粮添加谷氨酰胺对黔东南小香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柏林 刘宁 +5 位作者 刘汝杰 高智席 谢宇潇 王庆容 朱玲 曾伯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158-5166,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谷氨酰胺(Gln)对黔东南小香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选择90只1日龄初始体重相近的健康黔东南小香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谷氨酰胺(Gln)对黔东南小香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选择90只1日龄初始体重相近的健康黔东南小香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5%和1.0%的Gln。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5%的Gln显著增加了黔东南小香鸡平均日增重、胸腺指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的Gln显著增加了黔东南小香鸡平均日采食量及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显著增加了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法氏囊指数(P<0.05),显著增加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增加了空肠黏膜黏蛋白1(MUC1)和黏蛋白2(MUC2) mRNA表达水平(P<0.05)。3)1.0%Gln添加组黔东南小香鸡的平均日增重,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血清IgA、IgG及IgM含量,空肠黏膜sIgA含量以及MUC1和MUC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0.5%Gln添加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1.0%的Gln能够提高黔东南小香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肠道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黔东南小香鸡 免疫性能 肠道黏膜免疫
下载PDF
饲粮添加一水肌酸对宰前运输应激黔东南小香鸡血液指标、肉品质及肌肉糖酵解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柏林 刘宁 +5 位作者 李家惠 王双双 郝美林 王庆容 练凤仙 胡建琴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68-377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一水肌酸(CMH)对宰前运输应激黔东南小香鸡血液指标、肉品质及肌肉糖酵解的影响。试验选择15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黔东南小香鸡160羽,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A组和B组饲喂基础饲粮,C组和D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一水肌酸(CMH)对宰前运输应激黔东南小香鸡血液指标、肉品质及肌肉糖酵解的影响。试验选择15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黔东南小香鸡160羽,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A组和B组饲喂基础饲粮,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6%和0.12%的CMH。试验期为14 d。试验结束当天,A组不做运输应激处理,B组、C组和D组进行3 h宰前运输应激处理。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CMH对黔东南小香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A组相比,B组的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pH24 h、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亮度(L∗)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乳酸含量及糖酵解潜力显著增加(P<0.05),胸肌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和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3)与B组相比,D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pH24 h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胸肌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和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胸肌L∗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乳酸含量及糖酵解潜力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0.12%的CMH缓解了黔东南小香鸡运输应激,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运输应激引起的肌肉糖酵解,对宰前运输应激黔东南小香鸡肌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肌酸 运输应激 黔东南小香鸡 肌肉糖酵解 肉品质
下载PDF
融合多因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庆荣 田可可 +1 位作者 朱昌锋 魏怡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09-316,共8页
交通流预测一直是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现有交通流预测研究大多为常态下的预测,而未考虑天气、节假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因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通过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捕捉时间序列的... 交通流预测一直是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现有交通流预测研究大多为常态下的预测,而未考虑天气、节假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融合多因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通过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捕捉时间序列的长期依赖关系,引入注意力机制,利用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选择相应的驱动序列,实现短时交通流的预测。实验分别与传统模型、未引入注意力机制的CLA-ATTN模型及未融合多因素的CLAMFACTOR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所提出的CLA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是一种较好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 短时交通流预测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丹参根不同组织部位丹参酮类成分分布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清蓉 李晓艳 +3 位作者 孙莹 穆帝秀 严铸云 陈新 《光散射学报》 2018年第4期351-356,共6页
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药用植物丹参根鲜样不同组织部位进行原位检测,以考察丹参酮类成分在丹参根中不同组织上的分布。结果表明:丹参酮IIA标准品在1668、1620、1579、1535、1479cm-1出现较强峰,丹参根周皮、韧皮部也在1667/1665、1618/1613... 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药用植物丹参根鲜样不同组织部位进行原位检测,以考察丹参酮类成分在丹参根中不同组织上的分布。结果表明:丹参酮IIA标准品在1668、1620、1579、1535、1479cm-1出现较强峰,丹参根周皮、韧皮部也在1667/1665、1618/1613、1576/1575、1533/1532、1477/1480cm-1出现较强峰,周皮、韧皮部与丹参酮IIA标准品谱图之间的匹配度分别为74.9%、49.4%;而木质部与丹参酮IIA标准品无相对应的拉曼峰,与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标准品谱图之间的匹配度很低,分别仅为4.4%、5.6%,不足以证明有丹参酮类成分存在;因此得出丹参根周皮和韧皮部中均有丹参酮类成分的分布,且主要成分为丹参酮IIA,而木质部中无丹参酮类成分分布的结论。虽然丹参根周皮和木质部均呈红色,但拉曼光谱检测发现丹参酮类成分的分布与周皮细胞颜色分布之间呈正相关性,与木质部细胞颜色分布无相关性,这提示颜色判别法分析丹参酮类成分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拉曼光谱法可快速的获得丹参酮类成分在丹参根中的分布情况,凸显了拉曼光谱用于丹参根中化学成分原位检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根 拉曼光谱 原位检测 丹参酮类成分
下载PDF
添加生态型植物碳源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旭 刘佳 +2 位作者 许兵 王庆荣 成小翔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9-204,220,共7页
目前多采用直接投放的方式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加入植物碳源,但植物碳源在初期会释放过量的有机物,造成系统出水中COD、TN偏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选用经碱处理、热处理和简单处理3种不同方式预处理过的玉米芯植物,通过静态释放试验,探究玉... 目前多采用直接投放的方式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加入植物碳源,但植物碳源在初期会释放过量的有机物,造成系统出水中COD、TN偏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选用经碱处理、热处理和简单处理3种不同方式预处理过的玉米芯植物,通过静态释放试验,探究玉米芯对有机碳、氮、磷的潜在释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玉米芯制备生态型植物碳源,作为人工湿地外加碳源处理低碳氮比(C/N)污水,研究其对强化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芯经过碱处理后,其对COD、TN的释放量分别为104 mg/L、2.58 mg/L,能有效地增加人工湿地的反硝化能力;向低碳氮比(C/N=2)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中投加生态型植物碳源,在人工湿地系统出水中COD不显著提高的前提下,系统出水中T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5.82%和9.70%,Thauera、Dechloromonas等脱氮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了21.95%,说明利用玉米芯制备的生态型植物碳源可有效提高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植物碳源 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玉米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