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在环境微/纳塑料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艳 吴欣宜 +7 位作者 王全龙 巩一潮 黎刚 阴永光 裴志国 宋茂勇 谭志强 张庆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7-1146,共10页
微/纳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有必要确定和评估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以及生态毒性效应。然而微/纳塑料具有的低浓度、小尺寸及容易吸附其他物质等特点,为其在复杂环境基质中的分... 微/纳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威胁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有必要确定和评估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以及生态毒性效应。然而微/纳塑料具有的低浓度、小尺寸及容易吸附其他物质等特点,为其在复杂环境基质中的分析带来了巨大挑战。大多数分析方法在提供环境样本中微/纳塑料的定性定量信息方面存在成本高、准确性差、时间效率低等问题,而具有无损、高效、操作方便等优点的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弥补这些方法的不足。但采集的微/纳塑料光谱信号可能会受到环境样本中复杂成分的背景噪声干扰,亟需采用智能化手段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机器学习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自动化分析能力,准确性高、应用性广,适用于复杂光谱数据的分类和解析,将机器学习与光谱分析技术相结合有望成为微/纳塑料分析的可靠方法。首先对常用的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进行综述,然后系统性地讨论了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在微/纳塑料的环境赋存特征、环境行为和效应、生态毒理效应等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机器学习辅助光谱分析技术有望为环境中微/纳塑料的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光谱分析技术 机器学习 环境赋存特征 环境行为和效应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SiO_(2)-BNNSs杂化材料对磷酸盐复合涂层高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魏文涛 王全龙 +2 位作者 王剑宇 王轶遥 李啸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44,76,共12页
目的通过在磷酸盐复合涂层中添加二氧化硅杂化氮化硼纳米片材料(SiO_(2)-BNNSs)来提升磷酸盐复合涂层的硬度和耐高温磨损性能。方法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BNNSs杂化材料,并作为纳米增强相加入到涂层中... 目的通过在磷酸盐复合涂层中添加二氧化硅杂化氮化硼纳米片材料(SiO_(2)-BNNSs)来提升磷酸盐复合涂层的硬度和耐高温磨损性能。方法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BNNSs杂化材料,并作为纳米增强相加入到涂层中。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SiO_(2)-BNNSs杂化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另外,采用喷涂法制备不同含量BNNSs和SiO_(2)-BNNSs的磷酸盐复合涂层,通过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探究涂层的摩擦磨损行为,对涂层磨痕形貌进行表征,并探讨涂层在高温条件下的磨损机理。结果XPS、SEM和TEM的分析结果表明,SiO_(2)成功修饰在BNNSs表面。SiO_(2)-BNNSs磷酸盐涂层相比零含量BNNSs涂层和纯BNNSs涂层表现得更加均匀致密,400℃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4%的SiO_(2)-BNNSs涂层硬度高达261.2HV。高温摩擦试验表明,BNNSs和SiO_(2)-BNNSs的加入,可以减轻涂层的磨损现象。同时,温度越高,涂层的耐磨损性能越好,400℃条件下,0.4%SiO_(2)-BNNSs涂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48和66.24×10–6mm^(3)/(N·m),耐高温磨损性能表现为最佳。结论SiO_(2)-BNNSs杂化材料的添加可以明显提升磷酸盐复合涂层的耐高温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片 二氧化硅 杂化材料 磷酸盐复合涂层 耐高温磨损性能
下载PDF
高速滚动轴承振动特性及动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万光海 王全龙 +1 位作者 武美萍 韩志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研究滚动轴承在高速周期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基于滚动轴承的动力学方程,以61896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开展轴承在简谐周期力作用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究滚动轴承的振动响应特性,明确对轴承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及幅频关系,并以此探... 为研究滚动轴承在高速周期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基于滚动轴承的动力学方程,以61896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开展轴承在简谐周期力作用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究滚动轴承的振动响应特性,明确对轴承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及幅频关系,并以此探究激振频率、轴承球体材料及数量等轴承参数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结构1阶固有频率为轴承共振位移最大点,其内圈和滚子破坏较为严重。而且,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轴承振动位移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达到共振频率时,位移值急剧增加。此外,在达到1阶频率之前,轴承的动刚度随激振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球体个数的增加而增加;球材料变化时,轴承动刚度随频率的变化曲线也随之改变,其中陶瓷氮化硅Si3N4动刚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简谐周期力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动刚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水环境下单晶铜纳米压痕缺陷演化与弹塑性变形行为研究
4
作者 邱蓬勃 王全龙 +3 位作者 武美萍 马成龙 缪小进 万光海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61-1769,共9页
从原子尺度探寻单晶铜在水介质参与下的纳米压痕实验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规律以及位错形核和缺陷演化过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使用Lammps进行水环境下单晶铜纳米压痕模拟,观察压头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的原子瞬态图像,最后得出其压痕... 从原子尺度探寻单晶铜在水介质参与下的纳米压痕实验过程中材料的塑性变形规律以及位错形核和缺陷演化过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使用Lammps进行水环境下单晶铜纳米压痕模拟,观察压头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的原子瞬态图像,最后得出其压痕过程的载荷-位移曲线,探究其弹塑性变形规律;通过Ovito可视化软件观察单晶铜在纳米压痕过程中HCP晶格类型的铜原子结构,分析单晶铜内部位错演化的4个阶段,观察位错环的形核生长以及发射行为,探究不同位错环之间的形核演化异同,分析位错环的关联耦合效应。对比真空与水介质条件下二者的异同,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水分子带走了单晶铜塑性变形的大部分能量,导致单晶铜的位错缺陷的种类和规模均会减小;在卸载过程中,由于水分子的残留,单晶铜表面更加粗糙,单晶铜亚表层的变形也更加严重。另外,不同位错环之间的演化过程较为相似,但压头下压深度越大,位错环的形核时间越滞后,位错规模越小。由此得出,在水环境中,材料的位错变形种类和规模都可以被有效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单晶铜 纳米压痕 分子动力学仿真 位错
下载PDF
基于MD模拟的低能FIB辐照金刚石靶材亚表层损伤形成机理研究
5
作者 李啸 王全龙 +2 位作者 杨宇 邱蓬勃 武美萍 《轻工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25-35,共11页
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作为一种用于金刚石微铣刀的特种加工方式,其引发的损伤程度直接关联到刀具的加工性能和寿命。课题组采用LAMMPS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结合SRIM软件的分析结果,探究单晶金刚... 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作为一种用于金刚石微铣刀的特种加工方式,其引发的损伤程度直接关联到刀具的加工性能和寿命。课题组采用LAMMPS软件进行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结合SRIM软件的分析结果,探究单晶金刚石亚表层损伤的形成机理和入射离子能量对损伤深度和范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入射离子能量的提升,离子束在材料内的渗透深度及引起的非晶层和点缺陷损伤均有所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损伤形成过程中材料局部温度的上升可能诱发自退火现象,且与离子入射能量成正比,该现象对于理解聚焦离子束加工引起的损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势能的变化与损伤形成之间的显著对应关系揭示了第一邻近原子的势能明显高于第二邻近原子,进而高于Other类型原子,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损伤形成的微观过程。因此,精确控制入射能量是实现金刚石材料高精度聚焦离子束加工的关键,且对自退火效应和势能变化的研究对损伤监控与控制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微铣刀 聚焦离子束 分子动力学 亚表层损伤 SRIM软件
下载PDF
管绞车筒体动力学分析及响应面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万光海 王全龙 +2 位作者 武美萍 缪小进 韩志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92-1601,共10页
为提升管绞车筒体的抗振性能,开展了三孔筒体振动特性分析,并基于响应面法对筒体进行动力学优化研究。首先基于三孔筒体有限元模型,通过预应力加载及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出筒体的固有频率、振型以及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对比模态... 为提升管绞车筒体的抗振性能,开展了三孔筒体振动特性分析,并基于响应面法对筒体进行动力学优化研究。首先基于三孔筒体有限元模型,通过预应力加载及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出筒体的固有频率、振型以及频率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对比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结果,发现前两阶固有频率对筒体的影响较大,易引起共振;通过探究开孔数量对筒体的影响,发现两孔筒体固有频率更高。借助灵敏度分析筛选设计变量,并运用面心复合设计获取样本点,构建Kriging响应面模型进行结构和材料参数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筒体相比于原三孔筒体,其前两阶固有频率分别提升了189%和359.7%,其质量也降低了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绞车筒体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 响应面法 动力学优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检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猛 马晨越 +7 位作者 王全龙 武丽俊 孟利民 曹钰琨 方舟 范兴满 贺琼逸 张海涛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心肌桥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后行C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且2次检查间隔小于1个月的473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比较2种检查方式对心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在心肌桥检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后行C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且2次检查间隔小于1个月的473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比较2种检查方式对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形态学参数测量值;在CCTA检出的心肌桥患者中,根据CAG是否检出心肌桥,将患者分为CAG检出组与CAG未检出组,以CCTA测量结果为依据,比较2组间心肌桥形态学参数等指标,并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在CCTA对心肌桥合并近端斑块检出与否的患者中,对比CAG对心肌桥的检出情况。结果以心肌桥患者及类型为观察对象进行检出对比时发现,CCTA检出组对心肌桥患者浅肌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检出组(χ^(2)=62.52,P<0.001),而对深肌桥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检出组对浅肌桥和深肌桥的长度测量值均长于CAG检出组(Z=2.23、2.09,P=0.03、0.04),而收缩期狭窄率均低于CAG检出组(Z=7.24、3.76,P均<0.001)。116例单发心肌桥患者中CAG检出组心肌桥深度及收缩期狭窄率均高于CAG未检出组(Z=2.49、2.04,P=0.013、0.041),而近端固定狭窄程度则低于CAG未检出组(Z=2.57,P=0.010),心肌桥的深度(OR=1.891,95%CI:1.068~3.349,P=0.029)是CAG对心肌桥检出的促进因素,而近端固定狭窄(OR=0.982,95%CI:0.969~0.996,P=0.011)则是心肌桥检出的阻碍因素;CAG检出组在心肌桥合并近端斑块中对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未合并近端斑块(36.36%vs 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P=0.002)。结论与CAG相比,CCTA对心肌桥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对心肌桥的长度及深度同样具有辨别优势,在合并近端斑块的患者中对心肌桥仍有较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成像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 心肌桥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材料功能化改性及对聚合物基材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8
作者 魏文涛 王全龙 +2 位作者 武美萍 王轶遥 周雯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044-8053,共10页
氮化硼纳米材料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优良的导热性能等,通常将其添加到聚合物中来调控和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但无机氮化硼纳米材料与有机聚合物材料的不相容性会导致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和热性能削弱... 氮化硼纳米材料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优良的导热性能等,通常将其添加到聚合物中来调控和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但无机氮化硼纳米材料与有机聚合物材料的不相容性会导致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和热性能削弱,使其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优越性能。因此,对氮化硼纳米材料进行功能化改性处理以改善界面相容性、提高材料分散能力和调整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的研究迫在眉睫。综述了功能化改性氮化硼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氮化硼的结构特征、物理和化学性质,归纳了氮化硼功能化改性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最后,对功能化改性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材料 功能化改性 共价改性 非共价改性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分布规律及机载除尘器关键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杜善周 莫金明 +3 位作者 王全龙 马威 张设计 陈芳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51,共7页
为了更详细了解大采高工作面分区尘源粉尘运移分布规律,以补连塔煤矿1251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力学CFD软件对8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垮落煤层产生的粉尘在风流的作用下向采煤机后... 为了更详细了解大采高工作面分区尘源粉尘运移分布规律,以补连塔煤矿1251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力学CFD软件对8 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垮落煤层产生的粉尘在风流的作用下向采煤机后方扩散,高浓度粉尘团运动最高点可达5 m,且沿程粉尘质量浓度逐渐降低。高浓度粉尘团主要集中在采煤机前后10 m范围及底板靠挡煤板一侧,最高粉尘质量浓度可达3500 mg/m^3。为了有效降低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防止污染井下工作环境,提出在大采高工作面安装机载除尘器的方法来控制尘源处粉尘向人行侧扩散,达到净化作业场所的目的。通过研究除尘器吸尘口位置、处理风量对工作面粉尘运移分布规律及降尘效果的影响,得出大采高工作面最优降尘效率的吸尘口位置及处理风量适配组合,最大降尘效率可达到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粉尘运移 分布规律 分区尘源 数值模拟 机载除尘器 降尘效率
下载PDF
煤焦油加氢脱硫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全龙 李天文 《山东化工》 CAS 2017年第21期70-71,73,共3页
介绍了煤焦油中主要的含硫化合物类型及含量,总结了其中典型含硫化合物的加氢反应。综述了近年来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情况和加氢工艺及其工艺条件对加氢脱硫效果的影响,在高温、高压和较低空速条件下能达到较好的脱硫效果。最后针对煤... 介绍了煤焦油中主要的含硫化合物类型及含量,总结了其中典型含硫化合物的加氢反应。综述了近年来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情况和加氢工艺及其工艺条件对加氢脱硫效果的影响,在高温、高压和较低空速条件下能达到较好的脱硫效果。最后针对煤焦油组分极其复杂的情况,在开发新型催化剂、工艺、反应器上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加氢脱硫 催化剂 工艺条件
下载PDF
复合生态浮床深度处理城市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全龙 李坚 邓国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19,124,共5页
通过构建黄菖蒲+组合填料、组合填料、黄菖蒲和空白4组不同生态浮床,研究不同生态浮床对城市废水深度处理净化。结果表明,黄菖蒲+组合填料生态浮床对城市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时,COD、NH_4^+-N、TN、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56.45... 通过构建黄菖蒲+组合填料、组合填料、黄菖蒲和空白4组不同生态浮床,研究不同生态浮床对城市废水深度处理净化。结果表明,黄菖蒲+组合填料生态浮床对城市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时,COD、NH_4^+-N、TN、TP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56.45%~69.23%、66.26%~81.98%、53.10%~76.06%、69.68%~80.67%,高于其他3组,其处理出水能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该工艺效果稳定,投资运行费用低,在处理城市废水领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浮床 城市废水 黄菖蒲 组合填料 深度处理
下载PDF
单晶铜纳米压印亚表层晶体结构演变机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全龙 张超锋 +1 位作者 武美萍 陈家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959-1966,共8页
为研究纳米压印中单晶铜亚表层晶体结构演变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纳米压印仿真模型并模拟单晶铜纳米压印过程。采用改进的中心对称参数法分析单晶铜试件位错形核过程及缺陷演化机理,发现纳米压印时位错缺陷在压头下方形核并沿{1 ... 为研究纳米压印中单晶铜亚表层晶体结构演变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纳米压印仿真模型并模拟单晶铜纳米压印过程。采用改进的中心对称参数法分析单晶铜试件位错形核过程及缺陷演化机理,发现纳米压印时位错缺陷在压头下方形核并沿{1 1 1}滑移系向试件内部扩展形成堆垛层错,试件表面有原子台阶残留,试件亚表面损伤层存在V形位错等典型缺陷。针对位错形核区域及位错扩展区域材料晶体结构状态的识别,采用球谐函数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位错形核区域材料晶体结构由FCC转变为排列更为紧密的HCP和ICO结构;位错扩展区域材料主要转变为DFCC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印 球谐函数 亚表层损伤 位错形核 晶体结构演变
下载PDF
纳米多晶铜单点金刚石切削亚表层损伤机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全龙 张超锋 +1 位作者 武美萍 陈家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790-2797,2808,共9页
基于Poisson-Voronoi和Monte Carlo方法构建了多晶铜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纳米切削中多晶铜材料去除、切削力变化及晶界与位错间的相互转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晶界的阻碍作用使得切屑流向发生了改变,并在已加工表面形成凹槽和毛刺;切... 基于Poisson-Voronoi和Monte Carlo方法构建了多晶铜分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纳米切削中多晶铜材料去除、切削力变化及晶界与位错间的相互转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晶界的阻碍作用使得切屑流向发生了改变,并在已加工表面形成凹槽和毛刺;切削过程中晶界前方材料变形能的逐渐积聚及晶界的最终断裂,造成了切削力发生由最大峰值到最小谷值的大幅波动;晶界附近的材料去除经历了材料变形积聚、位错穿越晶界、晶界转变为位错及晶界最终断裂等过程。通过详细分析多晶铜纳米切削中位错与晶界间的演化过程,揭示了晶界与位错间的相互转化机制,丰富了多晶铜亚表层损伤机理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铜 纳米切削 晶界 亚表层损伤 位错缺陷演化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在飞行学员年度体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遥 张颖 +6 位作者 孙津津 张婧 李森 周全 王广云 王全龙 张海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飞行学员外周血压(SYS)及中心动脉压(CASP)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探讨中心动脉压的稳定性及其在飞行学员年度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航空大学及飞行学院共1760名飞行学员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其中心动脉压、外周血压及心... 目的通过分析飞行学员外周血压(SYS)及中心动脉压(CASP)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探讨中心动脉压的稳定性及其在飞行学员年度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航空大学及飞行学院共1760名飞行学员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其中心动脉压、外周血压及心率(HR)、身高、体重、臂围等一般指标。根据外周血压值将其分为理想血压组(n=1084)、正常高值血压组(n=611)和异常血压组(n=65)。观察血压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脉率、身高、体重、臂围等一般指标相关性,同时比较理想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及异常血压组的中心动脉压与外周血压差异及相关性。结果1760名研究对象中,理想血压组1084例(61.6%),正常高值血压组611例(34.7%),异常血压组65例(3.7%);外周血压88~158 mmHg(1 mmHg=0.133kPa),平均(116.94±10.38)mmHg;中心动脉压范围73~138 mmHg,平均(100.8±9.21)mmHg;各组中心动脉压均小于外周血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心动脉压与外周收缩压差值(DV)分布在8~22 mmHg,平均(18.13±4.84)mmHg;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压与脉率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中心动脉压无显著相关性(P=0.793)。结论中心动脉压相比于外周动脉压稳定性更高,受身高、体重、臂围及脉率变化影响小,若能应用于飞行学员年度体检中,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情绪波动等偶然因素导致的“假性高血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动脉压 外周血压 高血压 飞行学员
下载PDF
高性能聚氯乙烯轴向中空壁管道在城市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全龙 郭明杰 +3 位作者 杨金辉 潘福渠 胡少伟 滕谋勇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06-411,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PVC-U轴向中空壁管材和系列连接件。结合国家标准《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GB/T 18477.3-2019)的具体要求,详细分析了新型PVC-U轴向中空壁管的结构特点、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管道系统密封性、... 介绍了一种新型PVC-U轴向中空壁管材和系列连接件。结合国家标准《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GB/T 18477.3-2019)的具体要求,详细分析了新型PVC-U轴向中空壁管的结构特点、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管道系统密封性、经济性能等。经过各类管道性能指标对比发现:轴向中空管材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与钢筋混凝土管相比降低了60%~70%,具有良好的投资性价比,在城市市政排水工程中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PVC-U轴向中空壁管已经成功应用于深圳、惠州、保定、潍坊等地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中,并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聚氯乙烯管道 轴向中空结构 城市排水管网 管道系统
下载PDF
陆航飞行学员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恒怡 李森 +4 位作者 孙津津 王广云 王全龙 张颖 张海涛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第4期102-104,共3页
目的调查陆航飞行学员的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飞行人员高血压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陆航405名在校飞行学员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采用调查问卷表调查学员一般情况、飞行训练情况、... 目的调查陆航飞行学员的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飞行人员高血压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陆航405名在校飞行学员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采用调查问卷表调查学员一般情况、飞行训练情况、行为生活方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05名飞行学员中,正常血压243例(60.0%),正常高值血压155例(38.27%),1级高血压7例(1.73%)。体质量指数(BMI)最小值为17.92 kg/m2,BMI最大值为27.04 kg/m2,平均BMI(22.13+1.71)kg/m2,体质量过低1例(0.24%),体质量正常345例(85.19%),超重59例(14.57%)。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BMI均高于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I是飞行学员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1.278,P<0.05),饮食低盐及适中、直系亲属无高血压疾病可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07?=0.004、0.249,0.010,P=0.019,0.001,0.024)。结论飞行学员高血压多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病率相对普通人群较低,而正常高值血压者较多,应积极防控相关危险因素,减少成飞后高血压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学员 高血压 危险因素 问卷调查
下载PDF
某学院飞行学员血压分布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调查分析
17
作者 丁晓雨 王全龙 +6 位作者 张颖 孙津津 王广云 李森 周全 王新宴 张海涛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第3期42-45,共4页
目的调查某学院飞行学员的血压分布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为飞行学员血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某学院420名飞行学员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统计各项指标分布情况,根据血压水平分级,并分析相关生理及生化指标与不同... 目的调查某学院飞行学员的血压分布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为飞行学员血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某学院420名飞行学员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统计各项指标分布情况,根据血压水平分级,并分析相关生理及生化指标与不同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调查的420名飞行学员中,发现血压异常8例(1.90%),正常高值血压104例(24.76%),正常血压308例(73.33%),体质量指数(BMI)超重59例(14.05%),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分别为14.05%、0.71%、0.95%、1.43%、3.81%、38.81%。正常高值血压组BMI、脉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血压异常组BMI、脉率高于正常血压组,其中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异常组合并2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例数为0;正常高值血压组飞行学员合并2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发生率高于正常血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飞行学员中血压异常及正常高值血压这两类人群加强监测,同时综合管理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学员 高血压 正常高值血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omputer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Flow through a Hydraulic Turbine Draft Tube 被引量:1
18
作者 HU Ying CHENG Heming +1 位作者 wang quanlong YU Zhiku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3期649-652,共4页
Based on the Naviev-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standard κ-ε turbulence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rivation of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he turbulent flow field in a draft tub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 Based on the Naviev-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standard κ-ε turbulence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rivation of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the turbulent flow field in a draft tub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turbulent flow through a draft tube is set up when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inlet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outlet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wall boundary condition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formulated in a discrete form on a staggered grid system by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The second-order central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 and hybrid scheme are used for discretization. The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 on internal flow through a draft tube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implee algorithm and cfx-tasc flow software so as to obtain the simulated flow field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t the design operating condition for the draft tube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reby,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internal flow field in a draft tube has been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turbine draft tube turbulent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全龙 李遥 张海涛 《空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83-86,共4页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覆盖在心外膜下冠状动脉表面的一段心肌纤维,可以出现在任何心外膜动脉上,但多累及左前降支动脉。心肌桥起初被定性为良性解剖变异,近年来随着冠脉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与之相关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覆盖在心外膜下冠状动脉表面的一段心肌纤维,可以出现在任何心外膜动脉上,但多累及左前降支动脉。心肌桥起初被定性为良性解剖变异,近年来随着冠脉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与之相关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的报道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高效、精准地甄别及评估心肌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可全面评估获取心肌桥解剖学和功能学信息,为临床诊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临床支持。现就冠状动脉CT血管技术在心肌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肌桥 CT血管成像技术 功能学诊断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在冠状动脉心肌桥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猛 范兴满 +4 位作者 王全龙 曹钰琨 马晨越 贺琼逸 张海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探讨新一代定量血流分数(QFR)在心肌桥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初步探索形变定量血流分数(D-QFR)与QFR的相关性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入选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单... 目的探讨新一代定量血流分数(QFR)在心肌桥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初步探索形变定量血流分数(D-QFR)与QFR的相关性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入选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单纯性心肌桥患者。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测量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率及心肌桥长度。根据Nobel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收缩期狭窄率<50%)和中重度狭窄组(收缩期狭窄率≥50%),测量不同时相(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3个位置(MCA入口前1~2 cm、MCA中间段、MCA出口后1~2 cm)的QFR数值,分别记作QFRa、QFRb、QFRc,并且记录加入血管形变信息分析的D-QFR值。将任一时相壁冠状动脉远端QFR≤0.8定义为QFR值异常。比较两组不同位置以及各组内不同位置、不同时相QFR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FR值异常的相关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D-QFR值与收缩期及舒张期QFR值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D-QFR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83例患者,其中男性58例,年龄(57.1±13.1)岁。轻度狭窄组48例,中重度狭窄组35例,两组收缩期及舒张期QFRb、QFR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QFRb、QFRc在收缩期的测值均低于舒张期;QFRb及QFRc均低于同期的QFRa(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率(OR=1.225,95%CI 1.093~1.372,P<0.001)为QFR异常的相关因素。D-QFR值与收缩期及舒张期QFR值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9、0.675,P均<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QFR值与年龄(β=-0.208,P=0.029)、收缩期狭窄率(β=-0.500,P<0.001)及心肌桥长度(β=-0.211,P=0.036)均呈负相关。结论心肌桥中远端的QFR值下降;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率为QFR值异常的重要相关因素。D-QFR与收缩期及舒张期QFR值均呈正相关;患者的年龄、收缩期狭窄率及心肌桥长度均是D-QFR值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