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研究和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金依帆 刘宇 +2 位作者 毕艳孟 王少坡 孙振钧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6期73-82,共10页
为更全面了解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2013—2023年以来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应用的有关文献,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工具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 为更全面了解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2013—2023年以来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应用的有关文献,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工具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发文总量居于世界第一,发展稳定。2)国内作者多为独立研究,国外作者团队交流合作密切。3)期刊Soil Biology&Biochemistry总被引次数和中心性最高,关于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应用的论文数量多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4)中国科学院发文数量最多,在该领域研究表现突出。发文前10名的研究机构中7名来自法国,表明其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较雄厚。5)2013—2023年WOS和CNKI中有关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应用的文献研究方向重点和热点基本一致。蚯蚓种类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主,研究前沿领域关键词集中于“氧化应激”“暴露”“降解”和“反应”。根据分析指出国内相关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对策与建议,预测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可为今后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环境生态领域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辨治乙型肝炎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金丽 刘小发 +2 位作者 娄莹莹 王绍坡 李佃贵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4期644-647,共4页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擅治多种疑难杂病,对肝胆病颇有研究,其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李教授依据"伏邪"理论,提出浊毒化瘀入络是乙型肝炎的核心病机,认为"...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擅治多种疑难杂病,对肝胆病颇有研究,其中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李教授依据"伏邪"理论,提出浊毒化瘀入络是乙型肝炎的核心病机,认为"浊毒内伏"是乙型肝炎发病的始动因子,依病情发展和转归分为浊毒中阻期、浊毒入络期、及浊毒伤阴期。在治疗方面以化浊解毒贯穿治疗全过程,根据乙肝病毒感染初、中、末期加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滋养肝肾治疗法则,确立了化浊解毒,疏肝理气、化浊解毒,活血通络、化浊解毒、滋养肝肾三大基本法则,优化筛选并制定出的基本方药,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化浊解毒 胁痛
下载PDF
长期饥饿后SPNA微颗粒污泥系统性能恢复 被引量:2
3
作者 何丽金 王少坡 +5 位作者 毕艳孟 李剑宇 邱春生 王栋 郑胜达 于静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646-5653,共8页
为了确定长期饥饿后连续流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SPNA)工艺的性能恢复情况,采用连续流反应器,考察了在室温下(11~23℃)经历161d饥饿期的SPNA系统性能恢复策略的可行性及脱氮性能和菌群结构变化.通过控制DO浓度及进水氨氮负荷,逐... 为了确定长期饥饿后连续流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SPNA)工艺的性能恢复情况,采用连续流反应器,考察了在室温下(11~23℃)经历161d饥饿期的SPNA系统性能恢复策略的可行性及脱氮性能和菌群结构变化.通过控制DO浓度及进水氨氮负荷,逐渐实现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抑制和淘汰、氨氧化菌(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 AOB)的活性恢复和富集.在68d内系统总氮去除率恢复至72.13%,氨氮去除率恢复至94.75%.微颗粒污泥(≥200μm)的占比从42.04%升至60.98%.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停止运行161d后系统Candidatus Kuenenia的相对丰度升至25.53%,表现出较强的抵抗饥饿条件的能力,系统恢复后其相对丰度逐渐降低,接近反应器饥饿前水平.AOB的高底物利用能力是系统恢复的前提,An AOB活性的提高是系统恢复的关键.系统性能的成功恢复表明室温下161d饥饿期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可逆的,长期室温下储存SPNA污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段式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 饥饿 微颗粒污泥 脱氮 菌群结构
下载PDF
基于水力模型的供水管网区块化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盼盼 赵明 +3 位作者 王少坡 张清周 邱春生 丛建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68,共4页
为进一步优化配水系统分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分区算法的供水管网区块化优化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供水管网系统的节点压力信息,改进了分区评价函数,并结合城市供水管网实际情况进行分区。以A市为例,利用EPANET建模器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 为进一步优化配水系统分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分区算法的供水管网区块化优化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供水管网系统的节点压力信息,改进了分区评价函数,并结合城市供水管网实际情况进行分区。以A市为例,利用EPANET建模器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配水系统分区理念,将A市供水管网分为了11个区块。结果表明,分区后的供水管网实现了单独区域水量计量,缩小了查找漏失范围;管网压力更加趋于均衡,降低了漏失水量和产销差,使供水管网运行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研究成果可为供水管网分区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模型 供水管网 区块化 漏失量
下载PDF
Applying real-time control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nitrogen removal in CAST system 被引量:10
5
作者 wang shao-po PENG Yong-zhen +1 位作者 wang Shu-ying GAO Shou-yo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36-739,共4页
A bench-scale reactor(72 L) red with domestic sewage, was operated more than 3 months with three operation modes: traditional mode, modified mode and real-time control mode, so as to evaluate effects of the operati... A bench-scale reactor(72 L) red with domestic sewage, was operated more than 3 months with three operation modes: traditional mode, modified mode and real-time control mode, so as to evaluate effects of the operation mode 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to develop a feasible control strategy. Results obtained from fixed-time control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variations of the pH and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 profiles can represen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ystem and the cycle sequences can be controlled and optimized by the control points on the pH and ORP profiles. A control strategy was, therefo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real-time control mod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ode, the total nitrogen(TN) removal can be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16% in modified mode and a mean TN removal of 92% was achieved in real-time control mode. Moreover, approximately 12.5% aeration energy was saved in real- time control mode.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nitrogen removal was enhanced in modified operation mode. Moreover, the real-time control made it possible to optimize process operation and save aeration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real-time control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
下载PDF
不同农作物秸秆原料制备生物炭特性及重金属浸出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家康 邱春生 +5 位作者 赵佳奇 王晨晨 刘楠楠 王栋 王少坡 孙力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0-548,共9页
采用水稻秆、大豆秆、小麦秆和玉米秆为原料在550℃缺氧条件下制备生物炭,考察不同原料生物炭理化性质及热解后重金属(Cr﹑Ni、 Cu﹑As﹑Cd和Pb)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浸出液中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4种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和... 采用水稻秆、大豆秆、小麦秆和玉米秆为原料在550℃缺氧条件下制备生物炭,考察不同原料生物炭理化性质及热解后重金属(Cr﹑Ni、 Cu﹑As﹑Cd和Pb)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浸出液中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4种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和元素组成基本一致,其中玉米秆生物炭微孔体积(0.006 cm^(3)·g^(-1))和比表面积(110.120 m^(2)·g^(-1))低于其他原料生物炭.秸秆热解后重金属(除Cd外)含量增加了14.04%~410.81%,且大部分重金属(除Cd和Pb外)化学形态由不稳定态(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向稳定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制备的生物炭中的重金属在超纯水和缓冲盐溶液中无浸出或浸出量较少,在乙酸溶液和腐殖酸溶液中浸出量较高.其中Cu在乙酸溶液中浸出量较高,为2.601~4.224 mg·kg^(-1),As在腐殖酸溶液中浸出量较高,介于0.074~0.166 mg·kg^(-1).热解后,各种重金属的环境质量指数(PIi)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值均不同程度增加,但单一重金属污染等级仍为安全,生物炭综合污染水平为清洁.由于水稻秆生物炭Ni、 Cd和Pb的生态风险因子(Er)较原料显著升高,水稻秆热解后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略有上升,其他3种秸秆热解后由于重金属的稳定化,总潜在生态风险RI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农作物秸秆 重金属 浸出 环境风险
原文传递
从浊毒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小发 李佃贵 +5 位作者 陈分乔 吴丽娟 王绍坡 吴佳欣 刘源 梅建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03-4506,共4页
笔者结合2021年初在石家庄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实践经验,对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施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思考。提出了导致瘟疫的“异气”当为“浊毒”的观点,并进行了阐述和论证;总结了新冠肺炎的中... 笔者结合2021年初在石家庄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救治的实践经验,对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施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思考。提出了导致瘟疫的“异气”当为“浊毒”的观点,并进行了阐述和论证;总结了新冠肺炎的中医六大病机特点:起病急,易感染传变;毒性强,易直中脏腑;遏气机,易化热伤津;浊害清,易蒙蔽清窍;性秽腻,易生瘀生痰;同气求,易引动宿疾。认为化浊解毒,扶正祛邪当贯穿防治始终,并提出化浊解毒、镇惊开窍为该病的关键治法。治疗上,强调分型论治,防治结合,截断病势,无症状感染者(包括密切接触者)治以扶正化浊解毒;轻型患者治以升清降浊、表里双清,重型患者治以清浊解毒、开窍镇惊,危重型患者治以开闭固脱、解毒救逆,宜中西医联合治疗,恢复期治以益气养阴,兼清余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浊毒疫 化浊解毒 新发传染病
原文传递
长期低聚磷条件对AO-SBR系统Accumulibacter代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少坡 李柱 +4 位作者 赵乐丹 于静洁 赵明 郑胜达 孙力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33-2340,共8页
为了考察长期低聚磷(Poly-P)条件下Accumulibacter的菌群结构及其代谢特性的变化,采用两个SBR反应器,分别采用乙酸钠和丙酸钠为有机碳源,接种富含Accumulibacter的活性污泥,在进水PO34--P浓度为2. 5 mg·L^(-1)的低磷进水条件下运行... 为了考察长期低聚磷(Poly-P)条件下Accumulibacter的菌群结构及其代谢特性的变化,采用两个SBR反应器,分别采用乙酸钠和丙酸钠为有机碳源,接种富含Accumulibacter的活性污泥,在进水PO34--P浓度为2. 5 mg·L^(-1)的低磷进水条件下运行60 d,对系统除磷性能、污泥浓度、主要菌群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低Poly-P条件下两个SBR系统均表现出良好的除磷和去除有机物的性能,但两个系统内的菌群代谢均表现出聚糖菌代谢特征;运行60 d后,丙酸盐系统中AccumulibacterⅠ型仍保持了较高的丰度(40%±7%),表明丙酸盐SBR系统中AccumulibacterⅠ型不仅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还能够在长期低聚磷条件下以一种不依赖Poly-P的代谢方式进行生存;对比发现,丙酸盐碳源更有利于Accumulibacter适应低磷负荷的运行环境,且在低磷负荷的运行环境下AccumulibacterⅠ型比Ⅱ型更具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mulibacter 聚磷代谢(PAM) 聚糖代谢(GAM) 荧光原位杂交(FISH) 代谢迁移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李佃贵养生道术传承精要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绍坡 刘小发 杨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325-4327,共3页
李佃贵教授为第三届国医大师,对于养生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文章从养生之道、养生之术两个方面来阐述李老的养生观念。李老的养生之道可概括为道法天地、道法自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和化浊解毒。养生之术有五:一是清天地之浊毒,未病先... 李佃贵教授为第三届国医大师,对于养生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文章从养生之道、养生之术两个方面来阐述李老的养生观念。李老的养生之道可概括为道法天地、道法自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和化浊解毒。养生之术有五:一是清天地之浊毒,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并举;二是清心之浊毒,情志舒畅、精神愉悦、思想安定;三是清脑之浊毒,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固本培元;四是清口之浊毒,饮食规律、结构合理、顺应节气;五是清身之浊毒,动静结合、持之以恒、舒适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佃贵 国医大师 养生道术 浊毒
原文传递
天津中心城区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冲刷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晓佳 王少坡 +5 位作者 于贺 邱春生 孙力平 王晨晨 赵乐军 宋现财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4-38,87,共6页
为研究城市降雨冲刷过程中污染物变化特征,选取天津市中心城区3类典型下垫面,针对2018年6—8月期间 5场降雨事件,分析降雨初期冲刷效应和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SS和COD是降雨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降雨径流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小区路... 为研究城市降雨冲刷过程中污染物变化特征,选取天津市中心城区3类典型下垫面,针对2018年6—8月期间 5场降雨事件,分析降雨初期冲刷效应和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SS和COD是降雨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降雨径流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小区路面>平屋面>斜屋面。SS与COD、浊度以及TP存在一定相关性,是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典型场次降雨事件中斜屋面前30%的径流量输送SS、COD污染物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3.33%、57.78%,平屋面为61.11%、56.67%。各下垫面径流污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初期冲刷效应,其中屋面径流冲刷与Sartor-Boyd模型拟合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下垫面 初期冲刷效应 冲刷系数
原文传递
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处理难点及调控策略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佳奇 范晓丹 +5 位作者 邱春生 王晨晨 刘楠楠 王栋 王少坡 孙力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3-148,共6页
厨余垃圾产量大、有机物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后资源化利用是厨余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厌氧消化可实现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是厨余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提升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效率获得清洁能源及对消... 厨余垃圾产量大、有机物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后资源化利用是厨余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厌氧消化可实现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是厨余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提升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效率获得清洁能源及对消化产物的综合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厨余垃圾的基本特性、厌氧消化的机理,总结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各阶段面临的问题,分析对应的国内外调控策略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调控新策略及产物再利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厌氧消化 预处理 产物利用
原文传递
内循环频次对氧化沟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国松 于静洁 +1 位作者 王少坡 马华继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2-19,共8页
以环状廊道前设置厌氧区、环状廊道内设置缺氧区和好氧区的改良氧化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DPAOs/PAOs)以及水相和泥相的含磷量,对系统中的磷进行质量平衡分析,考察环状廊道内混合液的内循环频次(单位时间... 以环状廊道前设置厌氧区、环状廊道内设置缺氧区和好氧区的改良氧化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DPAOs/PAOs)以及水相和泥相的含磷量,对系统中的磷进行质量平衡分析,考察环状廊道内混合液的内循环频次(单位时间内混合液在环状廊道内循环流动的圈数,IRF)在0.52~18.74圈/h范围变化时对系统中污染物去除和磷转化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RF≤1.62圈/h时,有利于将更多的磷储存在细胞内形成胞内多聚磷酸盐;当IRF在3.36~7.53圈/h之间时,有利于反硝化除磷,且系统可获得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此时DPAOs/PAOs可达50%左右,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2%、80%和93%以上;当IRF≥11.35圈/h时,TN去除效果不佳,无法实现高效同步脱氮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内循环频次 好氧除磷 反硝化除磷 胞外聚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