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能感知技术的配电网故障定位与智能恢复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思群 王启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7期234-236,共3页
智能终端在配电网自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自我预防、自我诊断及自我修复,这些都是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功能,强调了信息物理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重要性。文章通过描述智能终端在故障自愈中的作用,进一步... 智能终端在配电网自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自我预防、自我诊断及自我修复,这些都是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功能,强调了信息物理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重要性。文章通过描述智能终端在故障自愈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基于智能感知技术的配电网故障定位与智能恢复方法,以期提高配电网的故障处理效率和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感知技术 配电网 故障定位 智能恢复
下载PDF
组坯结构对竹材胶合界面破坏行为及细胞壁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倚中 吴妤婷 +4 位作者 徐淑伟 徐楚航 金春德 王思群 吴强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5,共7页
竹质工程材料在轻质结构建筑及其关键承载构件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竹材天然径向结构差异性会对其胶合质量造成显著影响。以4年生毛竹材和酚醛树脂(PF)胶黏剂为原料制备了双层竹片层积材,探讨组坯结构对双层竹片层积材的宏观胶合性... 竹质工程材料在轻质结构建筑及其关键承载构件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竹材天然径向结构差异性会对其胶合质量造成显著影响。以4年生毛竹材和酚醛树脂(PF)胶黏剂为原料制备了双层竹片层积材,探讨组坯结构对双层竹片层积材的宏观胶合性能和胶合界面细胞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表面-外表面(O/O型)组坯时竹片层积材的胶合剪切强度(干态胶合强度17.3 MPa,湿态胶合强度5.3 MPa)显著高于外表面-内表面(I/O型)和内表面-内表面(I/I型)组坯样品。这主要是由于O/O型竹材胶合界面内薄壁细胞壁的力学性能更加接近厚壁细胞壁,改善了界面内应力集中现象。PF胶黏剂在不同组坯结构竹材胶合界面内的差异性渗透行为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竹材薄壁细胞表面氧碳比较高(0.40)且毛细管作用较强,在I/O型和I/I型界面内PF胶黏剂的渗透行为主要表现为填充细胞腔;而在O/O型界面内PF胶黏剂能够有效浸润薄壁细胞壁,而非简单填充其细胞腔,因此O/O型竹片层积材具有更高的界面细胞壁力学强度和宏观胶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酚醛树脂胶黏剂 胶合强度 竹材胶合界面 纳米压痕
下载PDF
碳量子点复合TiO_(2)木材涂层制备及其净化甲醛气体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龙飞 海日汗 +2 位作者 王思群 陈志林 王雅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目的】为提高二氧化钛(TiO_(2))光催化剂净化甲醛气体污染物的能力,利用具有优异光吸收性能和电子转移能力的碳量子点(CDs)掺杂改性TiO_(2),可大幅度提高TiO_(2)光催化性能。【方法】采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对亲水性纳米TiO_... 【目的】为提高二氧化钛(TiO_(2))光催化剂净化甲醛气体污染物的能力,利用具有优异光吸收性能和电子转移能力的碳量子点(CDs)掺杂改性TiO_(2),可大幅度提高TiO_(2)光催化性能。【方法】采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对亲水性纳米TiO_(2)进行表面改性,并将禾本植物柳枝稷合成的CDs负载于TiO_(2)制备了TiO_(2)-CDs复合光催化木材功能涂层。借助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对CDs及其负载TiO_(2)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甲醛气体作为模拟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合成的CDs粒径尺寸为3~6 nm,表现为较好的石墨相结构,且CDs光致发光具有一定的激发依赖性。CDs功能化TiO_(2)复合材料不仅在紫外光区域有较强的吸收,而且在400~5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更宽的吸收带,CDs负载TiO_(2)光催化涂层分别在紫外光源与紫外结合可见光源条件下对甲醛气体的净化效率达到68.26%和81.63%,较未改性的TiO_(2)木材涂层提高了35.55%和38.71%,同时TiO_(2)-CDs木材涂层可显著降低木材表面润湿性,其表面水接触角为96.4°,较对照组木材(62.5°)提升了54.24%。表面涂饰对木材表观颜色影响较小,TiO_(2)-CDs净醛功能化木材的表面亮度较对照组木材轻微降低了5.22%,表面色差较对照组为11.03。此外,TiO_(2)-CDs木材涂层具有优良的可重复使用性能,相比第一次循环,7次循环后试样对甲醛气体的降解效率仅分别下降了3.54%和2.56%。【结论】CDs掺杂功能化可拓宽TiO_(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域净化甲醛气体污染物的能力,同时改善木材表面润湿性,且对木材表观颜色影响较小,对于开发具有净化室内甲醛气体污染物功能的木质材料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二氧化钛 甲醛 光催化
下载PDF
纤维素基碳纳米纤维对ABS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立波 高炜斌 +2 位作者 熊煦 王思群 张洋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3,共4页
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水凝胶经过冷冻干燥、炭化制备纤维素基碳纳米纤维(CCNF),并将CCNF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NF炭化产物均以三维网状碳纳米纤维结构为主。氢、氧元素的脱除反应主要发生在低于400... 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水凝胶经过冷冻干燥、炭化制备纤维素基碳纳米纤维(CCNF),并将CCNF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NF炭化产物均以三维网状碳纳米纤维结构为主。氢、氧元素的脱除反应主要发生在低于400℃时,在1000℃时芳环中的C=C峰几乎消失。ABS/CCNF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随着CCNF含量的增加先增加而后下降,质量分数1%时达到最大值,拉伸强度为43 MPa,模量随着CCNF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纤维 冷冻干燥 炭化 碳纳米纤维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技术在木质功能材料开发的应用
5
作者 张龙飞 吕少一 +2 位作者 姜鹏 王思群 陈志林 《中国人造板》 2020年第12期1-7,共7页
近年来,纳米纤维素技术已逐步深入到木质功能材料的诸多方面,如阻燃、防水、胶黏剂、表面改性和木质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等。本文结合纳米纤维素及其复合材料近年来发展动态,阐述了木质纳米纤维素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纳米纤维素开发及... 近年来,纳米纤维素技术已逐步深入到木质功能材料的诸多方面,如阻燃、防水、胶黏剂、表面改性和木质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等。本文结合纳米纤维素及其复合材料近年来发展动态,阐述了木质纳米纤维素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纳米纤维素开发及产业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纳米纤维素技术在木质功能材料开发中的应用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纳米纤维素 功能材料 产业化 应用
下载PDF
3D打印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兆哲 孔振武 +3 位作者 吴国民 王思群 谢延军 冯鑫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3177-13185,共9页
相对于传统制造方法如挤出成型、模压成型等,3D打印技术不仅能够快速成型结构复杂且精细的产品,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功能、性能需求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快速制造。凭借这一优势,3D打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3D打印产品被应用到人... 相对于传统制造方法如挤出成型、模压成型等,3D打印技术不仅能够快速成型结构复杂且精细的产品,而且还可以根据不同功能、性能需求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快速制造。凭借这一优势,3D打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3D打印产品被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在众多3D打印材料中,聚合物材料(如热固性和热塑性聚合物等)的占比大、应用广,大到房屋内饰、小到微/纳米电子设备都可以通过3D打印聚合物材料来实现。然而,相比于传统方法制造的聚合物材料,3D打印聚合物材料强度低、打印层之间界面结合差,所以目前3D打印聚合物材料主要用于模型和非结构材料。为提高3D打印聚合物材料的强度,纳米材料(如纤维素纳米晶)常被用作增强体与聚合物材料混合打印,以此制备高强、多功能的3D打印纳米复合材料。纤维素纳米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强度高,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天然纳米增强材料。因此,近年来纤维素纳米晶在3D打印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除研究纳米材料对3D打印聚合物材料性能的影响外,研究者们还从纳米材料改性和新型纳米材料的研发等方面不断进行尝试,在提高3D打印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强度的同时赋予其更多的功能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借助光固化3D打印和聚合物熔融沉积成型两项基本原理相近、成型机理不同的3D打印技术,研究者们从打印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功能出发,分别研究不同打印技术实现材料“结构-性能-功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3D打印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拓展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在简述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常用于热固性和热塑性聚合物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着重分析两项不同3D打印技术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情况,总结3D打印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和应用范围,以期为3D打印纳米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 光固化 熔融沉积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双醛基微纤化纤维素及其明胶复合膜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凤采 汪雪琴 +4 位作者 杨旋 卢贝丽 王思群 黄彪 林咏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2-1528,共7页
以竹浆纤维为原料,基于机械力化学法,在高碘酸钠氧化下一步法制备双醛基微纤化纤微素(dialdehyde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D-MFC),再与明胶交联构筑基于席夫碱键的D-MFC/明胶复合膜。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以竹浆纤维为原料,基于机械力化学法,在高碘酸钠氧化下一步法制备双醛基微纤化纤微素(dialdehyde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D-MFC),再与明胶交联构筑基于席夫碱键的D-MFC/明胶复合膜。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分析仪(TGA)和质构仪等对D-MFC和D-MFC/明胶复合膜的官能团、形貌结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的D-MFC直径在10~50nm,长度在微米级,醛基含量为0.237mmol/g。D-MFC在复合膜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D-MFC上的醛基与明胶中的氨基发生反应,形成席夫碱键,从而提高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拒水性和力学性能。当D-MFC添加量为2.0g时,其拉伸强度可达189.1MPa,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为338℃,吸湿率降低至11.14%。采用机械力化学法制备D-MFC具有工艺简便、绿色环保的优点,该生物质复合膜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力化学 氧化 微纤化纤维素 生物质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木材胶合界面力学行为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新洲 谢序勤 +2 位作者 王思群 李延军 梁星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8-136,共9页
【目的】研究木材胶合界面的静态和动态力学行为,探讨树脂渗透对木材管胞壁层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木质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优化和增强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纳米压痕静态和动态力学测试技术(Nano-DMA),对针叶材火炬松与酚醛树脂(PF... 【目的】研究木材胶合界面的静态和动态力学行为,探讨树脂渗透对木材管胞壁层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木质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优化和增强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纳米压痕静态和动态力学测试技术(Nano-DMA),对针叶材火炬松与酚醛树脂(PF)、脲醛树脂(UF)胶黏剂所形成胶合界面区域各相材料的静态弹性模量、硬度、蠕变性能以及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等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静态力学行为方面,在界面区域,PF和UF渗透进入管胞壁层后,木材管胞壁的弹性模量( E r)和硬度( H )提高;经PF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 E r和 H 分别增加7%和26%;Burgers蠕变力学模型可有效描述胶合界面区域管胞壁的纳米压痕蠕变特性,经树脂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瞬时弹性模量增加,黏弹性模量和黏性系数减小;在保载初期,PF界面区域木材管胞壁的蠕变柔量约下降60%,UF界面区域木材管胞壁的蠕变柔量约下降58%。动态力学行为方面,随着加载频率增加,界面材料的储能模量( E ′ r)逐渐增大,而损耗模量( E ″ r)和损耗因子(tan δ)呈减小趋势;当加载频率为10 Hz时,PF和UF树脂渗透使得管胞壁层的储能模量分别增加16%和29%。【结论】胶合界面区域胶黏剂进入管胞壁层,对木材管胞的静态力学性能具有增强作用,同时胶黏剂可提高管胞壁的短期抗蠕变能力;木材管胞壁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而树脂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较低,经树脂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储能模量增加,但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呈下降趋势,可能对界面传递和分散应力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胶合界面 管胞壁 力学 纳米压痕
下载PDF
正交胶合木(CLT)防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吕雯蓉 曹龙 +2 位作者 王思群 王建如 杜官本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1-199,共9页
通过资料整理,介绍了目前关于CLT防火性能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在木材炭化、胶黏剂性能、组胚类型、荷载条件等因素变化下,CLT防火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提出在火灾条件下CLT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研究需重点关注,今后可以将新材料运... 通过资料整理,介绍了目前关于CLT防火性能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在木材炭化、胶黏剂性能、组胚类型、荷载条件等因素变化下,CLT防火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提出在火灾条件下CLT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研究需重点关注,今后可以将新材料运用于CLT结构中,并建立准确的CLT计算机力学模型,能够准确的预测出在不同条件下不同CLT的防火性能及物理性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防火性能 力学性能 新材料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体外干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效应与相关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进 陈飞雁 +7 位作者 夏军 王思群 魏亦兵 吴建国 黄钢勇 陈杰 石晶晟 杨元庆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探究去甲斑蝥素(NCTD)对复发性骨巨细胞瘤(GCTB)细胞的体外干预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GCTB肿瘤细胞后,采用不同浓度的NCTD(0、5、10、20、40、80μg/mL)进行体外干预,每个浓度组的干预时间点为24 h、48 h、72 h、96 h、1... 目的探究去甲斑蝥素(NCTD)对复发性骨巨细胞瘤(GCTB)细胞的体外干预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GCTB肿瘤细胞后,采用不同浓度的NCTD(0、5、10、20、40、80μg/mL)进行体外干预,每个浓度组的干预时间点为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192 h。干预后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细胞存活率。选取NCTD0、5、10μg/mL组进行后续实验,并设立空白组(加入生理盐水的培养基)。电镜下观察以上各组的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NCTD浓度≤80μg/mL时,GCTB肿瘤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当NCTD浓度>10μg/mL时,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与NCTD0μg/mL组相比);各浓度组干预时间为48 h时细胞存活率最低。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空白组及NCTD0μg/mL组、5μg/mL组、10μg/mL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37±0.06)%、(4.65±0.94)%、(9.33±0.70)%、(11.53±0.40)%(F=192.468,P=0.000)。RT-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NCTD对RANKL/RANK/OPG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破骨源性因子(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破骨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如OPG)的表达无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NCTD对复发性GCTB中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RANKL/RANK/OPG信号转导通路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去甲斑蝥素 靶向治疗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丽槐 黄钢勇 +3 位作者 吴建国 魏亦兵 王思群 夏军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围手术期水平及其对髋关节置换手术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共152例,分为骨折组(股骨颈骨折,72例)及骨病组(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围手术期水平及其对髋关节置换手术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共152例,分为骨折组(股骨颈骨折,72例)及骨病组(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80例)。测量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沉、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并随访术后两年以上,分析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水平、围手术期变化特点及其对术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随访6~49个月,平均(29±5)个月。术后随访24个月及以上患者138例,随访率90.8%。骨折组术前血沉为(26.575±6.292)mm/H,骨病组为(16.743±4.235)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53,P<0.01)。骨折组术后血沉为(40.424±17.566)mm/H,骨病组为(36.643±11.836)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组术前C反应蛋白为(28.402±4.103)mg/L,骨病组为(5.666±1.69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33,P<0.001)。骨折组术后C反应蛋白为(75.405±18.345)mg/L,骨病组为(48.062±12.4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12,P<0.05)。骨折组术前D-二聚体为(1.613±0.833)mg/L,骨病组为(0.784±0.17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6,P<0.01),骨折组术后D-二聚体为(3.200±1.106)mg/L,骨病组为(2.852±1.415)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年随访显示两组均无假体周围感染病例,骨折组2例下肢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病组为1例,两组均无肺栓塞病例。骨折组术后两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9±6)分,骨病组为(86±1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前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存在不同程度升高。经术前仔细筛查排除合并感染性疾病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术前血沉、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增高并不增加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率和血栓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沉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栓塞症
原文传递
ERAS结合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晓 黄钢勇 +8 位作者 吴建国 余昭衡 夏军 王思群 魏亦兵 陈飞雁 陈杰 石晶晟 赵广雷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264-270,共7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该模式的临床获益和医疗风险。方法前瞻性收集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其中ERAS组和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分析该模式的临床获益和医疗风险。方法前瞻性收集SuperPATH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其中ERAS组和常规康复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评分、合并症、血红蛋白水平、失血量、输血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独立行走能力、EQ-5D评分。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7)个月。其中ERAS组随访时间3~31个月,平均(14±7)个月;常规康复组随访时间3~34个月,平均(16±7)个月。ERAS组和常规康复组患者年龄分别为(81±5)岁和(81±4)岁,两组患者有内科合并症者分别为95%和97.5%。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ASA分级、术前行走能力和认知状态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中出血量、总出血量、异体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均较常规康复组明显减少(P<0.05)。ERAS组和常规康复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0%和47.5%,两组住院时间均大于10 d。两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独立行走能力和2年总体生存率(Kaplan-Meier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下SuperPATH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加速康复,但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仍然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合并症较多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ERAS需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着重个体化处置ERAS各个环节,增“速”保“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颈骨折
原文传递
去甲斑蝥素体外对骨巨细胞瘤细胞的活性、侵袭能力及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13
作者 王进 陈飞雁 +5 位作者 夏军 王思群 魏亦兵 黄钢勇 陈杰 石晶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体外对骨巨细胞瘤(GCTB)细胞活性、侵袭能力及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骨科3例GCTB患者的术中肿瘤组织标本,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5岁、40岁、27岁,C...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体外对骨巨细胞瘤(GCTB)细胞活性、侵袭能力及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骨科3例GCTB患者的术中肿瘤组织标本,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5岁、40岁、27岁,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均为2级。(1)将GCTB标本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分离、培养、鉴定。(2)将制备好的GCTB细胞分为对照组及4个浓度NCTD组,其中NCTD组分别加入5、10、20、40 μg/mL的NCTD溶液200 μL;对照组加入α-MEM细胞培养基200 μL。培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细胞形态,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3)将制备好的GCTB细胞分为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酶活性,采用DHE染色检测GCTB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采用JC-1染色检测GCTB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B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X(Bax)、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1)GCTB组织标本经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后,镜下多为不规则形的间质细胞,细胞核周围CD68表达阳性,提示所提取分离细胞为GCTB细胞。(2)GCTB细胞活性检测,显微镜下观察显示,NCTD对GCTB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随NCTD浓度的增加,细胞逐渐出现皱缩、悬浮,逐渐丧失原有形态;CCK-8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5 μg/mL NCTD组、10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40 μg/mLNCTD组GCTB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76.45%±9.86%、62.34%±10.21%、39.74%±8.36%、25.54%±7.18%,随着NCTD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16,P<0.01)。(3)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能力检测,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侵袭细胞比例分别为49.33%±9.84%、32.84%±2.73%、8.34%±1.4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34,P<0.01)。细胞凋亡检测,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73%±0.05%、14.23%±0.85%、51.21%±10.47%,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183,P<0.01)。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的检测,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caspase-3、caspase-9酶活性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223、30.841,P值均<0.01)。GCTB细胞ROS水平检测,随着NCTD浓度的增加,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GCTB细胞中ROS的水平明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GCTB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检测,对照组、5 μg/mL NCTD组、20 μg/mL NCTD组GCTB细胞胞膜电位的红/绿光强度比分别为2.01±0.11、1.27±0.07、0.79±0.1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41,P<0.01)。凋亡相关蛋白检测,对照组、5μg/mL NCTD组、20μg/mL NCTD组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则逐渐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CTD可显著抑制GCTB细胞的体外活性,增加细胞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活性氧水平、调整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去甲斑蝥素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Study on Surface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Poplar and Yellow Pine Strands
14
作者 ZHANG Yang wang siqun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年第2期7-10,共4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of poplar and yellow pine strands by Wilhelmy Plate Method. The measurement items included the surface contact angle, surface free energy and cha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of poplar and yellow pine strands by Wilhelmy Plate Method. The measurement items included the surface contact angle, surface free energy and change of sample weight. Thirty industrial strand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or each condition. The samples were cut down to 25.0-26.0 mm long, 7.0-8.0 mm wide. The density and thickness of each sample were also tested. The range of density was from 0.35 to 0.75 g/cm^3 and the range of thickness was from 0.5 to 1.0 ram.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ttability, mass change and moisture content. Both the density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strand have a small influence on the surface contact angle and the surface free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contact angle free energy WETTABILITY absorbed liquid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 in Wood Science
15
作者 WU Yan ZHOU Dingguo +1 位作者 wang siqun ZHANG Yang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年第3期6-12,共7页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 is a technique that determin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aterial in sub-micron scale. The technique involves penetrating a sample material using an indenter, while the penetration depth...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 is a technique that determin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material in sub-micron scale. The technique involves penetrating a sample material using an indenter, while the penetration depth and load are recorded so that stiffness and hardness of the indented location can be subsequently calculated. The micron spatial resolution in nanoindentaion tests renders the technique very useful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wood cell-wall level and polymer interphase. This review mainly discussed the principle of nanoindentation and its current applications in wood scienc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INDENTATION atom force microscope HARDNESS elastic modulu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