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M-YOLOv8s:无人机航拍图像的小目标检测
1
作者 蒋伟 王万虎 杨俊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1-202,共12页
针对目前无人机航拍图中的小目标检测性能低、漏检、遮挡以及模型参数量大的问题,提出了AEM-YOLOv8s算法。在C2f模块中结合AKConv(alterable kernel convolution)和EMA(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的优点,设计了C2f-BE模块,更好... 针对目前无人机航拍图中的小目标检测性能低、漏检、遮挡以及模型参数量大的问题,提出了AEM-YOLOv8s算法。在C2f模块中结合AKConv(alterable kernel convolution)和EMA(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的优点,设计了C2f-BE模块,更好地提高了算法处理特征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模型参数量。引入小目标检测层和BiFPN结构,通过跨尺度连接方式和加权特征融合,能够保留更多的浅层特征,并且减少了算法参数量。设计多尺度特征融合分支,将浅层特征与深层特征进行融合,减少了遮挡情况下的漏检,提高了算法对小目标检测性能。在VisDrone2019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AEM-YOLOv8s算法的mAP50为50.1%,mAP50:95为31.1%,较YOLOv8s分别提高了10.8和7.6个百分点,同时参数量较YOLOv8s降低了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s C2f-BE模块 小目标 多尺度
下载PDF
韩江三角洲1982-2020年海岸线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义家吉 沈成 +3 位作者 常建宇 高方艺 王万虎 王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本研究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了韩江三角洲1982-2020年期间7个时期的海岸线分布,运用岸线类型结构、长度和端点变化速率(EPR)等指标分析韩江三角洲岸线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岸线演变的影响因素。结... 本研究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了韩江三角洲1982-2020年期间7个时期的海岸线分布,运用岸线类型结构、长度和端点变化速率(EPR)等指标分析韩江三角洲岸线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岸线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2-2020年期间,韩江三角洲岸线长度共增加了51.90 km,岸线总长度的增加主要源于人工岸线和生物岸线的增长。韩江三角洲岸线总体上表现为向海推进,平均向海推进距离为164.55 m,端点变化速率平均值为4.35 m/a。向海推进岸段主要分布于榕江河口至莱芜岛和海门角一带,侵蚀后退岸段主要分布于莲阳河口至黄厝草溪河口一带。向海推进主要由围填海和滨海工业设施建设导致,蚀退的原因主要是风浪作用引起的沙坝向岸运移。韩江三角洲岸线主要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入海河流输沙变化、风暴潮活动、水动力作用和海岸带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主控因素是海岸带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三角洲 海岸线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粤东汕头近岸海域灾害地质风险综合评价
3
作者 左瀚穹 刘胜 +3 位作者 汪洋 郭依群 王万虎 王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基于粤东汕头近岸海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通过对物探数据进行解译,查明了该区域内主要有活动断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不规则浅埋基岩等灾害地质类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建立了以断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浅埋基岩为评... 基于粤东汕头近岸海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通过对物探数据进行解译,查明了该区域内主要有活动断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不规则浅埋基岩等灾害地质类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建立了以断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浅埋基岩为评价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得出海域内的不同区块的风险性等级,共分低、较低、中、较高、高5个等级。研究区超过70%的区域灾害风险不高,高风险区分布在榕江外河口、海门湾南部,主要受埋藏古河道和断层影响。较高—高风险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存在的不良地质条件可能会给海上工程建设带来风险,选址时应尽量避开此类区域。评价结果与已查明的灾害分布特点吻合,对以后海上工程项目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地质 风险评价 模糊数学 汕头近岸海域
下载PDF
南澳岛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4
作者 林聪 王洋 +4 位作者 张云锺 义家吉 王万虎 王红兵 潘有舵 《城市地质》 2023年第3期16-23,共8页
通过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总结了南澳岛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南澳岛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以小型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失稳为主,呈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集中分布... 通过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总结了南澳岛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结果表明:南澳岛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以小型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失稳为主,呈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集中分布在城乡人口密集区、岛内交通主要干线两侧的斜坡区和挖山采土采石区;南澳岛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地形地貌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地层及地质构造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综合影响,其中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因素;南澳岛地质灾害的防治宜加强高风险区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人类活动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地质灾害引发的损失,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澳岛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形成条件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近60年来韩江入海泥沙通量变化及其对邻近海域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宇飞 刘秀娟 +3 位作者 王洋 王万虎 王红兵 义家吉 《人民珠江》 2022年第10期50-56,共7页
为研究近60 a来韩江入海泥沙通量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潮安水文站1958—2019年入海径流量和泥沙通量进行检验,并分析影响入海泥沙通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入海泥沙变化对邻近海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韩江流... 为研究近60 a来韩江入海泥沙通量的变化及其环境效应,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潮安水文站1958—2019年入海径流量和泥沙通量进行检验,并分析影响入海泥沙通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及入海泥沙变化对邻近海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韩江流域入海径流量无显著变化,入海泥沙通量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并在1998年开始显著减少,在2001年之后减少更为剧烈。韩江流域大型水电站(青溪、棉花滩水电站)是导致入海泥沙通量开始显著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入海泥沙自1990s末显著减少的背景下,韩江河口附近海域由1971—2010年的小幅淤积转变为2010—2016年的小幅冲刷。三角洲岸线由1830s—1964年的向海推进(2.40~5.38 m/a)转变为1980s以来的较为稳定。这些都表明韩江入海泥沙的显著减少已经对河口邻近的海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海泥沙通量 人类活动 水下三角洲 三角洲岸线 韩江
下载PDF
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碳、氮、磷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义家吉 王万虎 +3 位作者 王洋 万晓明 王红兵 冯科聪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1-88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分布情况及污染状况,为该海域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3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TOC、TN和TP的含量及分布... 本研究旨在了解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分布情况及污染状况,为该海域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粤东南澳岛近岸海域3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TOC、TN和TP的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TOC、TN和TP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基于表层沉积物中TOC和TN的摩尔比值探讨其有机质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富集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含量分别为0.180%-0.920%、0.006%-0.210%和0.015%-0.059%,表现出南澳岛南北两侧高、东西两侧低,南澳岛以东由岸及海,含量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与国内相邻海域相比,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TOC、TN和TP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根据TOC和TN摩尔比值推断,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以海源和陆源混合输入为主。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未受TOC和TP污染,但大部分区域受到TN污染;40.6%的表层沉积物处于较清洁及以上水平,59.4%的表层沉积物为轻度污染到中度污染状态,未发现有重度污染情况。南澳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含量水平主要受水动力、粒径以及人为因素影响,人为因素主要为渔业养殖和陆源排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澳岛近岸海域 表层沉积物 总有机碳 总氮 总磷 分布规律 污染评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wave propagation and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round cylinder due to dam break water 被引量:1
7
作者 TANG Yuezhao wang Yang +1 位作者 wang wanhu wang Hongbing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20年第2期23-35,共13页
Dam breaks are easily triggered by heavy rains due to extreme weather such as typhoons,causing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and casualties.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Chaoshan coastal zone,it is found that there have been... Dam breaks are easily triggered by heavy rains due to extreme weather such as typhoons,causing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and casualties.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Chaoshan coastal zone,it is found that there have been dam breaks caus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In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sastrous flow caused by dam break on the building.In this paper,the effect of the dam break flow on the cylinder is simulated numerically by taking the water body with initial velocity as the dam break flow,and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around the cylinder and the water body are analyzed.Numerical model adopted the Renault Average Navier-Stokes(RANS)model and volume of fluid(VOF)metho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free water surface.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patterns of water movement in the process of dam break resulting in the creation of several isolated convex hull forms of dam-break waves on the stationary water surface,which causes longer disturbances in the water near the cylinder and makes the cylinder more vulnerable to fatigue damage.The increase of the height of the dam breaking water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hydrodynamic force on the pipeline.This study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dam break and dam body design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 break wave impact flow characteristics hydrodynamic load
下载PDF
汕头市海岸带湿地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8
作者 义家吉 张云锺 +3 位作者 王洋 冯科聪 王万虎 袁坤 《海洋湖沼通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6,共10页
本研究利用多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人机交互解译及GIS分析等手段,获取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汕头市海岸带湿地分布情况,参照湿地分类系统将汕头市海岸带湿地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一级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为浅海水域、河流、... 本研究利用多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人机交互解译及GIS分析等手段,获取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汕头市海岸带湿地分布情况,参照湿地分类系统将汕头市海岸带湿地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一级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为浅海水域、河流、湖泊、海岸/滩涂、红树林、水库/坑塘、水田、盐田、养殖池塘9种湿地类型(二级分类);利用单一湿地类型动态度、湿地转移矩阵和相关性分析研究9个时期汕头市海岸带湿地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2—2020年,汕头市海岸带湿地总面积略微增加,面积增加了19.08 km^(2),自然湿地面积明显萎缩,面积减少了51.18 km^(2),人工湿地面积显著增长,面积增加了70.26 km^(2),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汕头市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发生的滩涂围垦、填海造陆、围海围河养殖、渔港码头以及水利设施修建等一系列人为活动,其次,区内主要河流输沙量以及海平面上升对汕头市海岸带湿地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头市 城镇化 海岸带湿地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