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既往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PSF)发生率高达25%~85%,持续不断的疲乏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因此亟需了解此类患者的心理体验和需求,但既往已进行的单一的质性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卒中...背景既往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PSF)发生率高达25%~85%,持续不断的疲乏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因此亟需了解此类患者的心理体验和需求,但既往已进行的单一的质性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构建PSF患者疲劳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sycINFO、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Scopus、澳大利亚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与PSF患者疲劳体验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7-05。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22个主要结果,归纳为8个类别,综合为4个整合结果:对PSF的认知严重匮乏;存在错综复杂的负性身心体验;PSF的自我调适方式多样;存在多种PSF康复需求。结论PSF患者对疲劳认知不足且存在明显负性身心体验,因此应早期识别和筛查PSF患者,强化对患者的疲劳教育并为其制订个性化疲劳管理策略,同时应重视发挥社区和家庭在PSF患者疲劳管理中的作用,使其与医护人员一同为PSF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社会参与在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干预靶点。方法2021年6-8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脑卒中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量表...目的探索社会参与在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干预靶点。方法2021年6-8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脑卒中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量表、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自主参与量表(impact on participation and autonomy questionnaire,IPA)等对其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社会参与得分分别为(210.18±32.86)分、(41.04±8.64)分和[4(0,16)]分,三者间呈正相关(均P<0.05)。不同年龄、工作状态、自理程度、卒中次数的脑卒中患者,在上述得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会参与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复发风险感知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57.84%。结论复发风险感知不仅可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还可通过社会参与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医务人员在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脑卒中复发风险意识的同时,可鼓励和支持其主动进行社会参与,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展开更多
背景脑卒中发病率高且复发风险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医院治疗后需过渡至家庭康复,患者在过渡期体验复杂,亟需通过Meta整合更为全面地了解患者在过渡期的体验和感受。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背景脑卒中发病率高且复发风险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医院治疗后需过渡至家庭康复,患者在过渡期体验复杂,亟需通过Meta整合更为全面地了解患者在过渡期的体验和感受。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CINAHL、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收录的有关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3-07-11。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提炼出46个研究结果,归纳出7个类别,最终得出3个整合结果:身心社会各层面的动态改变产生交互影响;整体照护需求强烈;积极应对疾病并逐渐过渡到新的生活常态。结论脑卒中患者从医院过渡至家庭期间面临复杂的身心挑战和多层次的照护需求。医护人员应关注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的真实体验和未满足需求,为患者提供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照护服务,促进患者身心社会的全面过渡。展开更多
基于物联大数据赋能的业务流程能够更快更准地感知物理世界并及时做出响应的需求突现,提出一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感知的业务微流程建模方法。首先,以单个IoT对象为中心建模,融合MAPE-K(monitor,analysis,plan,execution an...基于物联大数据赋能的业务流程能够更快更准地感知物理世界并及时做出响应的需求突现,提出一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感知的业务微流程建模方法。首先,以单个IoT对象为中心建模,融合MAPE-K(monitor,analysis,plan,execution and knowledge base,MAPE-K)模型思想,将IoT对象实例生命周期的行为状态与微流程实例状态一一映射,实现对单个IoT对象的环形自动监控和调节;其次,基于从IoT传感设备获取的数据,定义基于SASE+语言的业务规则,提取对业务流程有意义的业务事件,避免了无关事件对宏流程的干扰;最后,通过设计一个微流程建模工具原型系统,结合真实案例分析,验证了提出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业务流程与IoT实时流式感知数据的结合,并显著减少了宏流程需要处理的业务事件数量。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既往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PSF)发生率高达25%~85%,持续不断的疲乏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因此亟需了解此类患者的心理体验和需求,但既往已进行的单一的质性研究结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卒中后疲劳患者疲劳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构建PSF患者疲劳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sycINFO、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Scopus、澳大利亚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与PSF患者疲劳体验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07-05。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22个主要结果,归纳为8个类别,综合为4个整合结果:对PSF的认知严重匮乏;存在错综复杂的负性身心体验;PSF的自我调适方式多样;存在多种PSF康复需求。结论PSF患者对疲劳认知不足且存在明显负性身心体验,因此应早期识别和筛查PSF患者,强化对患者的疲劳教育并为其制订个性化疲劳管理策略,同时应重视发挥社区和家庭在PSF患者疲劳管理中的作用,使其与医护人员一同为PSF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文摘目的探索社会参与在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干预靶点。方法2021年6-8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脑卒中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量表、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自主参与量表(impact on participation and autonomy questionnaire,IPA)等对其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社会参与得分分别为(210.18±32.86)分、(41.04±8.64)分和[4(0,16)]分,三者间呈正相关(均P<0.05)。不同年龄、工作状态、自理程度、卒中次数的脑卒中患者,在上述得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会参与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复发风险感知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57.84%。结论复发风险感知不仅可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还可通过社会参与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医务人员在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脑卒中复发风险意识的同时,可鼓励和支持其主动进行社会参与,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文摘背景脑卒中发病率高且复发风险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医院治疗后需过渡至家庭康复,患者在过渡期体验复杂,亟需通过Meta整合更为全面地了解患者在过渡期的体验和感受。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CINAHL、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收录的有关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3-07-11。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提炼出46个研究结果,归纳出7个类别,最终得出3个整合结果:身心社会各层面的动态改变产生交互影响;整体照护需求强烈;积极应对疾病并逐渐过渡到新的生活常态。结论脑卒中患者从医院过渡至家庭期间面临复杂的身心挑战和多层次的照护需求。医护人员应关注脑卒中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的真实体验和未满足需求,为患者提供整体性和连续性的照护服务,促进患者身心社会的全面过渡。
文摘基于物联大数据赋能的业务流程能够更快更准地感知物理世界并及时做出响应的需求突现,提出一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感知的业务微流程建模方法。首先,以单个IoT对象为中心建模,融合MAPE-K(monitor,analysis,plan,execution and knowledge base,MAPE-K)模型思想,将IoT对象实例生命周期的行为状态与微流程实例状态一一映射,实现对单个IoT对象的环形自动监控和调节;其次,基于从IoT传感设备获取的数据,定义基于SASE+语言的业务规则,提取对业务流程有意义的业务事件,避免了无关事件对宏流程的干扰;最后,通过设计一个微流程建模工具原型系统,结合真实案例分析,验证了提出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业务流程与IoT实时流式感知数据的结合,并显著减少了宏流程需要处理的业务事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