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l-Mg-Si Alloy
1
作者 陶小旺 LIU Jibo +3 位作者 LIU Xianbin CHEN Jianbin wang yonggang 汪小锋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54-462,共9页
The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l-Mg-Si alloy wa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strain rates by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constitutive behavior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the... The dynamic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l-Mg-Si alloy wa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strain rates by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constitutive behavior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As the strain rate increases,the yield strength,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increase first,then remain almost constant,and finally increase.The alloy always exhibits a typical ductile fracture mode,not depending on the strain rate.However,as the strain rate increases,the number of dimples gradually increases.Tensile deformation can refine grains,however,the grain structure is slightly affected by the strain rate.An optimized Johnson-Cook constitutive equation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The parameter C was described by a function related to the strain rate.The fitting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 by the JC model agree very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The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 calculat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true stress-strain cu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 alloy strain rate mechanical property MICROSTRUCTURE Johnson-Cook mode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下载PDF
酒钢悬浮焙烧磁铁矿选矿工艺优化研究
2
作者 高泽宾 王永刚 张丽丽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对酒钢悬浮焙烧磁铁矿进行了磨矿-选矿工艺优化研究。采用110 mT低场强磁选机预提精、中矿再磨后采用磁选富集抛尾、富集精矿经阳离子反浮选,最终获得TFe品位60.06%、SiO_(2)含量5.17%、金属回收率84.27%的综合精矿;与原工艺指标相比,精... 对酒钢悬浮焙烧磁铁矿进行了磨矿-选矿工艺优化研究。采用110 mT低场强磁选机预提精、中矿再磨后采用磁选富集抛尾、富集精矿经阳离子反浮选,最终获得TFe品位60.06%、SiO_(2)含量5.17%、金属回收率84.27%的综合精矿;与原工艺指标相比,精矿TFe品位提高了1.96个百分点,金属回收率提高了1.38个百分点,SiO_(2)含量降低了1.0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焙烧 磨矿解离度 可磨度 磁选 阳离子反浮选 铁精矿 提铁降硅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及机遇
3
作者 周莹 叶嘉乐 +5 位作者 于姗 赵连仁 王永刚 朱思吉 邓立 段元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必须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相对清洁高效、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输出能源类型多等优点,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发展路径之一。为此,剖析了我国...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必须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相对清洁高效、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输出能源类型多等优点,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发展路径之一。为此,剖析了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进而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整体发展相对较慢,且不同地区之间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现有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川渝等地区;(2)中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前期投入成本较高、电网企业与项目用户端存在利益冲突使得项目上网困难、项目用户端对能源消纳程度的不确定性影响其投资回报等;(3)随着政策普及、技术发展、碳交易市场完善及经济性的提高,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发展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结论认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建议从政策支持、调峰需求、碳排放收益以及技术突破4个方面加强研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高质量推进对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转型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发展现状 挑战 机遇
下载PDF
胜利油区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发展及展望
4
作者 耿斌 周德志 +4 位作者 王敏 王永刚 王善江 孟蕾 张园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5,共12页
胜利油区油气资源丰富,储层类型众多,测井评价在勘探开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此建院6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发展历程和特色技术,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测井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储层特点和评... 胜利油区油气资源丰富,储层类型众多,测井评价在勘探开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此建院6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发展历程和特色技术,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测井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储层特点和评价难点,系统梳理了常规砂岩、复杂类型和非常规3种类型储层中形成的系列成熟测井评价技术。常规砂岩储层,系统地形成了适用性强的油层标准确定方法,创新了多层合试条件下的岩性、含油性下限约束的电性标准建立方法,开创性地提出了依据不同成岩带划分的储层参数解释技术;复杂类型储层,先后形成了陡坡带砂砾岩岩性测井识别、低渗透砂岩储层有效性评价、低电阻率油层识别及评价等技术;非常规储层,以评价储集性和含油性为主要目的,初步形成了基于二维核磁共振实验的储层参数测井评价技术。这些不同类型储层测井评价技术,都体现了井筒资料与地质认识的结合、岩石物理与测井模型的综合,展现了测井为地质、为油藏服务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展望未来,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隐蔽油气藏及深层,为满足勘探开发的发展和需求,有必要加强实验资料、气测录井和测试生产资料的分析,加强测井评价与地质结合,加强随钻测井、成像、核磁等测井新技术的应用,开展综合研究与评价,从评价目标上拓展产层性质评价和产量预测,从研究手段上,在常规技术的基础上,充分依托专家经验做好样本选取,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储层 孔隙度 饱和度 有效厚度 页岩油
下载PDF
车辆轨迹数据驱动的急弯路段追尾冲突风险时空演化规律
5
作者 王永岗 李晓坤 +1 位作者 宋杰 李德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为有效揭示急弯路段上车辆间追尾冲突风险的形成与变化态势,选取典型事故多发急弯路段使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采集交通流数据,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轨迹信息,构建急弯路段追尾冲突后侵入时间PET判别指标,结合冲突先导车LV与跟随车FV的... 为有效揭示急弯路段上车辆间追尾冲突风险的形成与变化态势,选取典型事故多发急弯路段使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采集交通流数据,利用Tracker软件提取车辆轨迹信息,构建急弯路段追尾冲突后侵入时间PET判别指标,结合冲突先导车LV与跟随车FV的速度、加速度变化划分追尾冲突模式,进而界定临界冲突点、冲突风险范围及PET变化率指标DPET,运用回归分析量化LV与FV的速度、加速度、速度差及加速度差对DPET的影响,阐明临界冲突点及主要追尾冲突模式的微观变化特性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车辆追尾冲突存在空间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入弯缓和曲线上游、曲中标志断面下游及出弯缓和曲线下游;在潜在追尾冲突的九大类别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四大类冲突数量占比高达83.24%;PET在冲突临界点和冲突风险范围内均下降,导致DPET均为负值,在冲突临界点PET快速下降,其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冲突风险范围;FV速度、加速度及LV、FV间速度差、加速度差四个指标显著影响追尾冲突临界点的DPET变化;T10模式(LV减速、FV加速)冲突过程中的DPET均值最小,PET序列下降最为剧烈,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冲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路段 追尾冲突风险 时空演化 后侵入时间PET DPET 车辆轨迹
下载PDF
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评价模型
6
作者 王永刚 马文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6,共8页
为提高飞行员在紧急情境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民航安全事故,基于决策模型和应激理论模型,分析飞行员任务过程,从飞行员运行安全能力和飞行员储备安全能力2个方面建立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包含安全... 为提高飞行员在紧急情境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民航安全事故,基于决策模型和应激理论模型,分析飞行员任务过程,从飞行员运行安全能力和飞行员储备安全能力2个方面建立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包含安全运行能力B1和储备安全能力B2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意见确定二级指标的隶属度,得到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核心指标;通过证据推理(ER)算法合成民航安全领域相关专家综合评价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流程,并选取某航空公司2个机组飞行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评价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模型很好地降低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应急处置能力 运行安全能力 储备安全能力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证据推理(ER)算法
下载PDF
航空公司安全韧性评价模型
7
作者 王永刚 王海玥 方琛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为科学量化航空公司应对风险冲击与扰动,保持安全运行水平稳定的能力,将“安全韧性”概念引入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构建航空公司安全韧性评价模型。基于交通运输领域对韧性内涵的理解,提出航空公司安全韧性概念曲线,明确了航空公司安全韧... 为科学量化航空公司应对风险冲击与扰动,保持安全运行水平稳定的能力,将“安全韧性”概念引入航空公司安全管理,构建航空公司安全韧性评价模型。基于交通运输领域对韧性内涵的理解,提出航空公司安全韧性概念曲线,明确了航空公司安全韧性包括风险应对能力和安全运行恢复能力两方面。运用文献计量法和专家访谈法建立了航空公司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序关系分析法和物元可拓理论构建了航空公司安全韧性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A航空公司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航空公司安全韧性等级为五级,处于优秀水平,与公司现阶段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韧性 航空公司 序关系分析法 物元可拓理论
下载PDF
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进良 胡双飞 +6 位作者 蒙奋兆 李沛波 吴灏 彭维 苏薇薇 王永刚 孙维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5,共10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究了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作用机制。通过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Triple-TOF-MS/MS)分析夏桑菊的化学成分,借助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与分析平台预测夏桑菊有效成分靶点...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究了夏桑菊防治干眼症的作用机制。通过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FLC-Triple-TOF-MS/MS)分析夏桑菊的化学成分,借助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与分析平台预测夏桑菊有效成分靶点及检索疾病相关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及STRING平台构建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关键靶点前4位与其对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体外构建干眼症高渗模型验证核心靶点。共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筛选得到24种有效成分可能与干眼症相关的315个潜在的靶点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筛选出夏桑菊作用的关键活性成分迷迭香酸、蒙花苷及绿原酸等和关键靶点为TNF-α、Caspase1、IL-6以及IL-1β;富集结果表明,夏桑菊治疗干眼症靶点主要集中在AGE-RAGE、TNF等多个信号通路。3种有效成分在细胞实验中不仅显著抑制人角膜上皮细胞活性降低,提升高渗下细胞的移行能力,而且有效抑制高渗诱导下人角膜上皮细胞中Caspase1、IL-1β基因的表达及TNF-α蛋白分泌水平。结果表明夏桑菊中的迷迭香酸、蒙花苷及绿原酸3种主要的活性成分,发挥了高渗诱导下对人角膜上皮细胞保护及修复作用,降低了细胞TNF-α蛋白水平及Caspase1、IL-1βmRNA的相对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桑菊 干眼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下载PDF
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18)F-FDG PET脑代谢特点
9
作者 关皓琳 袁紫瑜 +3 位作者 袁磊磊 陈谦 王永刚 艾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NDPH)患者各脑区的代谢特点。方法以202... 目的初步探讨氟-18-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NDPH)患者各脑区的代谢特点。方法以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检查的临床诊断为NDP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Cortex ID(GE Healthcare)对PET图像进行分析,得到NDPH患者26个大脑区域的Z评分(Z-score)分布。应用Z评分分布来评估NDPH患者脑区的代谢特点。结果NDPH患者在左、右前额内侧(P=0.004、P=0.009)、右侧扣带回后侧(P=0.003)、右侧楔前叶(P=0.003)、左侧运动整合区(P=0.036)、右侧扣带回前区(P=0.040)、左侧扣带回前区(P=0.037)、左侧扣带回后区(P=0.037)、右侧顶上小叶(P=0.002)、左侧顶上小叶(P=0.019)、左侧额叶前外侧((P<0.001)、左、右侧顶下小叶(P<0.001)、左、右颞叶中线区(P<0.001)和右侧颞叶外侧(P<0.001)、脑桥(P<0.001)等多个脑区表现出代谢降低。结论^(18)F-FDG PET可以显示出NDPH患者不同脑区的代谢特点,为NDPH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一定的代谢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每日持续性头痛 慢性头痛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18)F-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融合策略的温室番茄光合速率预测方法
10
作者 刘潭 朱洪锐 +3 位作者 袁青云 王永刚 张大鹏 丁小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45,共9页
温室番茄光合速率的准确预测对于番茄的生长和产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温室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传统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往往难以满足精准预测的需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 温室番茄光合速率的准确预测对于番茄的生长和产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温室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传统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往往难以满足精准预测的需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策略的温室番茄光合速率预测方法。首先,采集温湿度、光照强度、CO_(2)浓度不同组合下的番茄光合速率,构建样本集,并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预处理的数据为基础,分别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R)、布谷鸟优化极限学习机(CS-ELM)和北方苍鹰优化高斯过程回归(NGO-GPR)算法建立番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对光合速率进行初步预测,然后采用Stacking算法通过基于决策树的集成学习模型(XGBoost)组合各基础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而实现多模型融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一预测模型相比,基于多模型融合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充分发挥了各基础模型的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模型验证集MAE为0.569 7μmol/(m^(2)·s),RMSE为0.721 4μmol/(m^(2)·s)。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温室作物光合速率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为温室番茄等作物光环境优化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番茄 光合速率预测 极限学习机 高斯过程回归 多模型融合
下载PDF
退火态增材制造AZ91D镁合金在极端条件下的力学行为
11
作者 甘志鹏 涂灿 +3 位作者 陈剑斌 谢超 王永刚 汪小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8-1284,共17页
本研究使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备了AZ91D镁合金(SLM-AZ91D),并对其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采用微观组织表征与力学特性测试研究了退火态SLM-AZ91D镁合金在不同温度与应变速率等极端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 本研究使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制备了AZ91D镁合金(SLM-AZ91D),并对其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采用微观组织表征与力学特性测试研究了退火态SLM-AZ91D镁合金在不同温度与应变速率等极端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退火态SLM-AZ91D试样中主要包含α-Mg基体、β-Mg_(17)Al_(12)等相,不同区域的蜂窝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平均晶粒尺寸非常细小,仅为1.82μm,无明显织构;相较于打印态试样,退火态试样的平均显微硬度值提升了约26.7%;退火态试样的压缩流变应力在173~293 K时对温度不敏感,而在373~573 K时则表现出显著的温度软化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流变应力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应变速率强化效应较弱,但退火态试样的流变应力仍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基于实验结果拟合了修正Johnson-Cook本构模型,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AZ91D镁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行为 修正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
下载PDF
内在矿物质对褐煤加氢热解过程中氮迁移的影响
12
作者 郑盼盼 杜玉杰 +4 位作者 王永刚 林雄超 汪心想 耿耿 左孟迪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5-344,共10页
阐明内在矿物质对褐煤加氢热解过程中氮迁移的影响对建立褐煤梯级利用过程中含氮物质污染控制方法,实现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胜利褐煤加氢热解试验,考察0.1~3 MPa下内在矿物质对煤中氮... 阐明内在矿物质对褐煤加氢热解过程中氮迁移的影响对建立褐煤梯级利用过程中含氮物质污染控制方法,实现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胜利褐煤加氢热解试验,考察0.1~3 MPa下内在矿物质对煤中氮向热解产物NH_(3)、HCN、N_(2)、焦油氮和半焦氮中迁移的影响以及半焦中氮官能团生成的影响。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分析气相中的NH_(3)、HCN、N_(2)以及焦油氮和半焦氮,采用X光电子能谱仪(XPS)表征半焦中的氮官能团。结果表明:胜利褐煤加氢热解过程中,内在矿物质催化煤中氮向NH_(3)和N_(2)迁移;内在矿物质对煤中氮向HCN迁移的影响受热解压力影响,压力为0.1 MPa时,内在矿物质明显阻碍煤中氮向HCN迁移,而压力为1~3 MPa时,内在矿物质基本不影响煤中氮向HCN迁移;内在矿物质阻碍煤中氮向半焦氮和焦油氮迁移;这是由于加氢热解过程中,内在矿物质降低煤热解反应的活化能,致使更多的自由基攻击煤中的含氮杂环,使较多的含氮杂环分解转化为了NH_(3)、N_(2)和HCN;热解反应活化能的降低促进了挥发分生成的增加,延长了挥发分从反应器中析出的时间,加强了挥发分的二次反应,进而促使挥发分中HCN和焦油氮发生二次反应生成NH_(3)。半焦中存在的内在矿物质提高了新生半焦的反应性,加速了半焦与吸附在半焦上的H的反应,促进新生半焦二次反应生成NH_(3)和N_(2)。内在矿物质促进热解半焦中吡啶型氮的生成而抑制半焦中季氮的生成。内在矿物质对褐煤加氢热解过程中氮迁移影响的研究结果将为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加氢热解 氮迁移 矿物质 氮官能团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GH3536箔材高温氧化与组织演变行为
13
作者 田伟 王永钢 +4 位作者 安宁 杨勇 刘砚飞 李晗 李海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04-2317,共14页
本文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GH3536箔材在400、600、800℃处理100、300、500 h的氧化行为与组织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及显微硬度计分析了箔材的氧化表面形貌、物相、微观组织以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箔材... 本文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GH3536箔材在400、600、800℃处理100、300、500 h的氧化行为与组织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及显微硬度计分析了箔材的氧化表面形貌、物相、微观组织以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箔材氧化遵循抛物线规律,氧化层以Cr_(2)O_(3)为主,随氧化程度的加重,氧化层表面出现了尖晶石氧化物;箔材经过不同温度氧化处理后,内部析出相的种类与形态差异显著,主要析出相为M_(23)C_(6)、M_(6)C、σ、μ,且在800℃处理时,氧化层形成与析出相析出两者间出现耦合现象,导致晶界μ相的析出位置逐渐移向箔材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3536箔材 长期高温氧化 氧化形貌 析出相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学监护路径研究
14
作者 赵新才 徐嵘 +3 位作者 王永刚 成佩秋 郭澄 张剑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7期871-874,880,共5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nab-PTX)药学监护路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使用过nab-PTX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以nab-PTX的药品说明书为基础,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结合该... 目的:建立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nab-PTX)药学监护路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使用过nab-PTX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以nab-PTX的药品说明书为基础,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结合该院nab-PTX使用的真实世界数据等,建立nab-PTX在肿瘤患者真实世界人群中合理用药的药学监护路径。结果:本研究纳入279例使用过nab-PTX的患者数据。分析结果显示,4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符合nab-PTX的药品说明书适应证;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的共237例(占84.9%),其中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有209例(包括宫颈癌、胰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卵巢癌或输卵管癌、食管癌、子宫内膜癌、胆管癌),评价为用药合理,而部分超说明书用药(口腔癌、纵隔恶性肿瘤、骨肿瘤、软组织恶性肿瘤、前列腺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等)循证医学证据不足,评价为不合理用药。患者使用nab-PTX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病变,与药品说明书相符。在此基础上,从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及随访等多方面建立了nab-PTX药学监护路径。结论:nab-PTX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存在,应加强对nab-PTX应用的管理,通过制定住院患者nab-PTX药学监护路径,可以提高药师的工作效率,保障肿瘤患者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药学监护 路径 超说明书用药
下载PDF
基于有机电极材料的低温电池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浩天 王永刚 董晓丽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9-2269,共11页
基于无机嵌入化合物电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低温(<-20℃)下会失去大部分容量,限制了其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和国防等关键领域的应用。与传统的无机嵌入化合物电极材料相比,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基团的有机电极材料通常表现出较快的电极... 基于无机嵌入化合物电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低温(<-20℃)下会失去大部分容量,限制了其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和国防等关键领域的应用。与传统的无机嵌入化合物电极材料相比,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基团的有机电极材料通常表现出较快的电极反应动力学、较强的载流子适应性和优异的低温性能。同时,有机电极材料具有结构可设计性强、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近年来在二次电池研究领域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有机电极材料的低温电池体系的研究进展,根据不同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对有机电极材料进行了分类,阐述了有机电极材料的储能机制及其特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介绍了有机物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电池,有机物双离子电池等几类典型的低温有机物电池体系,分析了不同工作机理的有机电极材料在低温下的电化学行为,最后总结了有机电极材料在低温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旨在为未来低温有机物电池中有机电极材料的设计及其与电解液的适配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极材料 储能机制 低温电池 双离子电池
下载PDF
高压辊磨对超微细粒嵌布磁铁矿破碎和预选的影响
16
作者 彭畅 周文波 +3 位作者 王永刚 朱照强 彭宇 程义桓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2,106,共10页
针对某超微细粒嵌布贫磁铁矿开发难度大、原矿入磨品位偏低、磨矿能源消耗高的问题,本文进行高压辊磨—预选工艺试验,通过对比两种破碎产品的粒度特征、相对可磨度、Bond球磨功指数、预选指标,并结合破碎产品的表面形貌和内部微裂纹,研... 针对某超微细粒嵌布贫磁铁矿开发难度大、原矿入磨品位偏低、磨矿能源消耗高的问题,本文进行高压辊磨—预选工艺试验,通过对比两种破碎产品的粒度特征、相对可磨度、Bond球磨功指数、预选指标,并结合破碎产品的表面形貌和内部微裂纹,研究高压辊磨所产生的微裂纹对于磨矿和分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破碎,辊压产品中<0.074 mm粒级质量分数增加了14.69个百分点,>2 mm的粗粒级质量分数降低了8.59个百分点;在160 kA/m预选磁场强度下,辊压产品的铁品位为31.96%,提高了1.46个百分点;磁性铁的回收率高达99.45%,提高了1.17个百分点,抛尾率提高了5.03个百分点。相对可磨度试验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达到<0.03 mm粒级质量分数为85%时,辊压产品的耗时相对于常规破碎缩短了42.13%。辊压产品的Bond球磨功指数(目标粒度<0.15 mm)降低了27.90%。偏光显微镜和SEM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辊压产品结构疏松多孔、微裂纹发育充分,能产生大量的晶界裂纹,解离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辊磨 超微细粒 嵌布 磁铁矿 预选 可磨性 Bond球磨功指数
下载PDF
基于职普融通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长安大学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7
作者 丁东 张久鹏 +2 位作者 赵东 王永岗 王欢 《大学教育》 2024年第14期123-127,共5页
文章针对当前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基于职普融通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长安大学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联合实践,提出了“四链融通”的新理念,有效整合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并通过“学习-竞赛-创新”... 文章针对当前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基于职普融通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长安大学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联合实践,提出了“四链融通”的新理念,有效整合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并通过“学习-竞赛-创新”的模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该模式不仅显著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和实践创新能力,还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乃至其他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和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普融通 轨道交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在恶性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车鑫 胡震 +1 位作者 王永刚 李耀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是一种黄素依赖性的代谢酶,在嘧啶代谢从头合成途径中将二氢乳清酸氧化成乳清酸。同时它位于线粒体上,与细胞氧化磷酸化存在紧密联系。此外,DHODH也是铁死亡途径的一个重要抑制因子。本文主要阐述DHODH影响恶性...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是一种黄素依赖性的代谢酶,在嘧啶代谢从头合成途径中将二氢乳清酸氧化成乳清酸。同时它位于线粒体上,与细胞氧化磷酸化存在紧密联系。此外,DHODH也是铁死亡途径的一个重要抑制因子。本文主要阐述DHODH影响恶性肿瘤进展的内在作用机制,包括其在嘧啶从头合成、氧化磷酸化及铁死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DHODH作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 恶性肿瘤 嘧啶从头合成 氧化磷酸化 铁死亡 DHODH抑制剂
下载PDF
三电极结构在双源激励下的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19
作者 姜松 张征东 +2 位作者 王永刚 李孜 吴忠航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效率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一种DBD结构和针板结构相结合的三电极结构。将正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在DBD电极上,负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到针板电极上。分析了不同结构下三电极DBD的放电特性、现... 介质阻挡放电(DBD)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效率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一种DBD结构和针板结构相结合的三电极结构。将正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在DBD电极上,负极性脉冲电源施加到针板电极上。分析了不同结构下三电极DBD的放电特性、现象和光谱强度。结果表明,三电极结构更加有利于DBD放电通道的产生,其放电均匀性、发光强度均强于双电极DBD,特别是在丝网接地电极条件下,放电更加强烈。当三种电极结构正极性电压维持在11 kV,负极性电压为-5 kV时,丝网接地三电极中DBD的放电电流峰值达到1.54 A,而实心接地三电极和传统双电极中DBD的放电电流峰值为1.14 A和0.74 A。在负极性脉冲维持期间,针网间隙处于击穿状态,DBD放电出现很大的放电电流。在三电极结构中,随着施加在针板上负极性电压的升高也使三电极DBD放电更加强烈。不同结构下的DBD的放电光谱表明在丝网接地时三电极DBD激发粒子的光谱强度最强。这一趋势与DBD放电电流和功率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三电极结构 放电特性 发射光谱
下载PDF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船用增压锅炉上锅筒水位滑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志龙 王鹏 +1 位作者 王永刚 苏博群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船用增压锅炉的上锅筒水位由于航行中负荷的频繁变化,难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为了保证上锅筒水位的稳定,对大负荷扰动下的上锅筒水位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增压锅炉上锅筒水位滑模控制方法。... [目的]船用增压锅炉的上锅筒水位由于航行中负荷的频繁变化,难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为了保证上锅筒水位的稳定,对大负荷扰动下的上锅筒水位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增压锅炉上锅筒水位滑模控制方法。[方法]将上锅筒水位偏差的速度和速度变化率引入S函数来设计滑模控制器,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证明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滑模控制器。[结果]将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增压锅炉上锅筒水位滑模控制方法与传统的PID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响应斜坡扰动信号和阶跃扰动信号时,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滑模控制器均能够无差跟踪输入信号,其稳定时间比PID缩短5 s,超调量也小于PID。[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滑模控制方法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锅炉 水位控制 滑模控制 自适应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