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树番茄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郑绍傑 金友帆 +4 位作者 董琼 赵启泽 韦兴兰 王元友 石顺柔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22,共15页
为探明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树番茄(Cyphomandrabetacea)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以1年生树番茄幼苗为对象,采用氮磷钾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L_(9)(3^(4)),不施肥为对照组(CK),测定分析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树番茄幼... 为探明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树番茄(Cyphomandrabetacea)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以1年生树番茄幼苗为对象,采用氮磷钾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L_(9)(3^(4)),不施肥为对照组(CK),测定分析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对树番茄幼苗生长及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配比施肥下显著提高树番茄幼苗根、茎、叶生物量积累,且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表现为根>叶>茎。树番茄幼苗叶片养分积累为氮>钾>磷,叶片氮和钾在A_(3)B_(2)C_(1)和A_(2)B_(2)C_(3)处理最佳,即添加6g/株氮和6g/株钾,CK组氮磷比<14,植物生长受氮限制。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在A_(1)B_(3)C_(3)处理最优,可溶性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A_(2)B_(2)C_(3)处理最佳,过氧化物酶活性在A_(2)B_(3)C_(1)处理最好,丙二醛含量在A_(2)B_(1)C_(2)处理最低,保护树番茄幼苗受害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施肥处理下树番茄幼苗生物量、叶片性状、光合色素、氮磷钾含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保护酶、丙二醛存在一定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主成分分析得出,各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9.69%,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A_(1)B_(3)C_(3)处理对树番茄幼苗生长效果最佳。综合试验结果中树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叶片养分含量、光合色素、保护酶及丙二醛的情况,配比施肥最佳处理为A_(1)B_(3)C_(3即施加尿素2.0g/株+过磷酸钙6.0g/株+硫酸钾6.0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番茄 配比施肥 叶片养分 生长
下载PDF
快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烯禾啶和麦草畏残留 被引量:7
2
作者 金党琴 丁邦东 +3 位作者 龚爱琴 王元有 徐洁 周慧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用乙腈作为提取剂快速萃取蔬菜中的烯禾啶和麦草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烯禾啶和麦草畏残留量测定。使用Dionex C_(18)色谱柱,以V(乙腈)∶V(3%甲酸)=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2 nm,建立一... 用乙腈作为提取剂快速萃取蔬菜中的烯禾啶和麦草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烯禾啶和麦草畏残留量测定。使用Dionex C_(18)色谱柱,以V(乙腈)∶V(3%甲酸)=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2 nm,建立一种从蔬菜中快速溶剂萃取烯禾啶和麦草畏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残留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烯禾啶和麦草畏保留时间为4.87、3.84 min,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 8和0.998 2。在7个质量分数添加水平范围内,回收率分别为93.24%~102.51%和91.00%~104.1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93%~5.92%和3.51%~6.11%,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2、0.020 mg/kg。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能够满足蔬菜中烯禾啶和麦草畏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溶剂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烯禾啶 麦草畏 蔬菜
下载PDF
聚苯胺复合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降解硝基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左志芳 杨瑞洪 +2 位作者 王元有 罗志臣 朱腾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5-740,共6页
以苯胺和二氧化钛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光降解复合材料聚苯胺(PANI)/二氧化钛(TiO_(2)),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该复合材料对50mg·L^(-1)的硝基苯模拟废水进行自然光催化降解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当二氧化钛和苯胺用量摩尔数之比... 以苯胺和二氧化钛为原料,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光降解复合材料聚苯胺(PANI)/二氧化钛(TiO_(2)),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该复合材料对50mg·L^(-1)的硝基苯模拟废水进行自然光催化降解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当二氧化钛和苯胺用量摩尔数之比为10∶1,在自然光条件下获得最佳的催化效果,同时讨论了不同pH值和投加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发现当pH=7,投加量为0.5g·L^(-1)时,2h自然光降解效率达到95.2%,反应速率常数增长了3.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二氧化钛 硝基苯 降解
下载PDF
酸处理对H-丝光沸石结构及其催化异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雪源 黄德奇 +4 位作者 岳金方 罗志臣 王元有 张瑞云 曾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28,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HCl处理H-丝光沸石,研究酸处理对H-丝光沸石结构及其催化异构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2吸附-脱附表征手段考察HCl处理后H-丝光沸石结晶度、比表面积、孔容的变化;利用Py-IR测定了经酸处理后沸石B/L酸的变化;通过α-蒎烯催... 采用不同浓度的HCl处理H-丝光沸石,研究酸处理对H-丝光沸石结构及其催化异构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2吸附-脱附表征手段考察HCl处理后H-丝光沸石结晶度、比表面积、孔容的变化;利用Py-IR测定了经酸处理后沸石B/L酸的变化;通过α-蒎烯催化异构实验考察经HCl处理后H-丝光沸石的催化异构性能。结果表明,HCl热处理对H-丝光沸石比表面积有明显的影响,且增大了丝光沸石的微孔和介孔孔容;HCl热处理使H-丝光沸石含有的Br?nsted酸和Lewis酸中心数量大幅增加;经HCl处理后H-丝光沸石催化α-蒎烯的转化率下降幅度为12. 7%~37. 8%,但苧烯选择性大幅提高22. 7%~30. 2%,莰烯选择性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H-丝光沸石 沸石结构 催化异构
下载PDF
偏蓝相干法聚氨酯合成革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7
5
作者 诸昌武 潘顾源 +2 位作者 王元有 金党琴 徐嘉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本文研究了溶剂型聚氨酯在合成革中的展色性能,以4,4-二苯基甲烷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己二酸、乙二醇、1,4-丁二醇、甲基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及乙酸乙酯为主要原料。考察了多元醇组成、扩链剂种类及溶剂组成等因素对干法聚氨酯... 本文研究了溶剂型聚氨酯在合成革中的展色性能,以4,4-二苯基甲烷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己二酸、乙二醇、1,4-丁二醇、甲基丙二醇、N,N-二甲基甲酰胺及乙酸乙酯为主要原料。考察了多元醇组成、扩链剂种类及溶剂组成等因素对干法聚氨酯合成革展色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己二酸系聚酯二元醇中乙二醇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1∶1时、所用扩链剂组成为乙二醇与甲基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0.5,所使用的溶剂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2∶1时,制备得到的干法聚氨酯合成革的展色性能最佳(偏蓝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型聚氨酯 干法聚氨酯合成革 展色性能
下载PDF
Zn含量对Mg-Zn合金在模拟体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封娜 王元有 +2 位作者 严凯 费洪旗 宋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2-1346,共5页
采用析氢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研究经过固溶处理的纯Mg和镁锌合金模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几种镁锌合金的腐蚀速率远低于纯镁,镁锌合金的腐蚀速率随着Zn含量降低而降低。固溶处理降低了晶界数量和位错密度,减少了... 采用析氢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研究经过固溶处理的纯Mg和镁锌合金模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几种镁锌合金的腐蚀速率远低于纯镁,镁锌合金的腐蚀速率随着Zn含量降低而降低。固溶处理降低了晶界数量和位错密度,减少了晶间腐蚀和点蚀的发生,随着第二相含量增加造成相界面增加,暴露在表面的相界面成为电偶腐蚀发生的位置,因此本研究中镁锌合金的腐蚀以电偶腐蚀以主。显微组织观察发现纯镁的表面腐蚀产物比较疏松,而Zn的加入使镁锌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产物变得平整致密,但随着Zn含量的提高,第二相的体积分数上升,腐蚀产物的裂纹增大,造成腐蚀速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生物材料 模拟体液 降解行为 固溶处理
下载PDF
基于BiOI纳米片双识别型毒死蜱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金党琴 龚爱琴 +4 位作者 王元有 雍达明 孙强 朱文军 孙艳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1-1036,共6页
以BiOI纳米片为载体,毒死蜱为模板分子,对巯基苯胺为功能单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电聚合法合成毒死蜱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在印迹膜表面固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氯化乙酰硫代胆碱(ATCl)浓度、pH值进行优化,构建了双识别型光电化学传感... 以BiOI纳米片为载体,毒死蜱为模板分子,对巯基苯胺为功能单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电聚合法合成毒死蜱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在印迹膜表面固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氯化乙酰硫代胆碱(ATCl)浓度、pH值进行优化,构建了双识别型光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流-时间法(I-t)对水样中毒死蜱(CPF)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1.0 mmol/L ATCl,pH 7.0)峰电流强度与毒死蜱在0.02~1.0 nmol/L和20.0~200.0 n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抑制率(%)=49.253CCPF+9.433(r^(2)=0.9986)和抑制率(%)=0.193CCPF+57.599(r^(2)=0.9991),检出限(S/N=3)为0.005 nmol/L。该传感器对毒死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RSD=4.2%)和稳定性。方法用于水样中痕量毒死蜱的检测,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6.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4.2%。表明该传感器在复杂样品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I纳米片 毒死蜱 分子印迹 乙酰胆碱酯酶(AChE) 水样 光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载银活性炭抗菌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瑞洪 祝建中 +2 位作者 王元有 雍达明 单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2-488,共7页
以聚丙烯腈(PAN)为膜材料,通过在纺丝液中加入不同抗菌材料制备具有抗菌性的复合过滤膜。通过水通量、膜含水率、抗生物污染性等指标评价过滤膜基础性能,通过抑菌圈实验和模拟含微生物配水的过滤实验测试复合纤维膜的抗菌性能,并通过傅... 以聚丙烯腈(PAN)为膜材料,通过在纺丝液中加入不同抗菌材料制备具有抗菌性的复合过滤膜。通过水通量、膜含水率、抗生物污染性等指标评价过滤膜基础性能,通过抑菌圈实验和模拟含微生物配水的过滤实验测试复合纤维膜的抗菌性能,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分析纤维膜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活性炭 抗菌纤维膜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α-Fe_(2)O_(3)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贾生超 王元有 +1 位作者 周龙生 金党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3-579,共7页
使用一定配比的乙酰丙酮,无水乙酸钠,三氯化铁合成的乙酰丙酮铁作为前驱体材料,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两小时合成α-Fe_(2)O_(3),从而探寻光催化效率最佳反应条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EM),紫外... 使用一定配比的乙酰丙酮,无水乙酸钠,三氯化铁合成的乙酰丙酮铁作为前驱体材料,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两小时合成α-Fe_(2)O_(3),从而探寻光催化效率最佳反应条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比表面积测试(BET),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情况下175°C下合成的α-Fe_(2)O_(3)还原六价铬的反应速率高于其他温度下合成的α-Fe_(2)O_(3)光催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铁 光催化 水热法 α-Fe_(2)O_(3)
下载PDF
石墨烯-钙钛矿结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测定土壤中稀禾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洁 金党琴 +3 位作者 丁邦东 龚爱琴 王元有 周慧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2-637,共6页
研究了土壤中稀禾啶在石墨烯(Gr)、钙钛矿(CH_3NH_3PbI_3)化学修饰导电玻璃(ITO)上的光电化学行为。将石墨烯分散液、钙钛矿前驱液旋涂在ITO玻璃表面制备光电化学传感器,以时间-电流法研究稀禾啶在ITO/Gr/CH_3NH_3PbI_3上的光电响应及... 研究了土壤中稀禾啶在石墨烯(Gr)、钙钛矿(CH_3NH_3PbI_3)化学修饰导电玻璃(ITO)上的光电化学行为。将石墨烯分散液、钙钛矿前驱液旋涂在ITO玻璃表面制备光电化学传感器,以时间-电流法研究稀禾啶在ITO/Gr/CH_3NH_3PbI_3上的光电响应及其选择性。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光电流值与稀禾啶的浓度在2.0×10^(-7)~2.0×10^(-5)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0×10^(-9 )mol·L^(-1)。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并可用于土壤中稀禾啶的光电化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钙钛矿 稀禾啶 土壤 光电化学
下载PDF
BPO@Ppy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培 王元有 +3 位作者 陈锁金 金党琴 周国强 刘天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5-521,共7页
采用悬浮-分散聚合法可成功制备出粒径分布在600~800 nm,包裹率高达83%,能在5~17 h之间可控制缓慢释放的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芯材,聚吡咯(Ppy)为壳材的微胶囊。所制备出的微胶囊储藏稳定性能较好,通过对微胶囊的释放过程进行动力学模... 采用悬浮-分散聚合法可成功制备出粒径分布在600~800 nm,包裹率高达83%,能在5~17 h之间可控制缓慢释放的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芯材,聚吡咯(Ppy)为壳材的微胶囊。所制备出的微胶囊储藏稳定性能较好,通过对微胶囊的释放过程进行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其研究结果表明,60°C时微胶囊的缓慢释放过程接近于Higuchi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分散聚合法 过氧化苯甲酰 聚吡咯 微胶囊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多孔对叔丁基酰胺化杯[8]芳烃/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锶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束影 钱琛 +3 位作者 王元有 房伟 吴化雨 陈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82-1488,共7页
本文选用纳米SiO2为造孔剂,将酰胺化杯[8](Amide-Cal[8])、聚丙烯腈(PAN)、纳米SiO2进行混纺,获得SiO2/Amide-Cal[8]/PAN复合纳米纤维。在碱性条件下,将SiO2移除后得到多孔Amide-Cal[8]/PAN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SiO2掺杂量对复合纳米纤... 本文选用纳米SiO2为造孔剂,将酰胺化杯[8](Amide-Cal[8])、聚丙烯腈(PAN)、纳米SiO2进行混纺,获得SiO2/Amide-Cal[8]/PAN复合纳米纤维。在碱性条件下,将SiO2移除后得到多孔Amide-Cal[8]/PAN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SiO2掺杂量对复合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研究了刻蚀前后纳米复合纤维Amide-Cal[8]/PAN对金属Sr^2+的吸附能力。实验结果显示,SiO2移除后,由于纤维比表面积的增加,杯芳烃有效吸附位点的增加,复合纳米纤维的吸附性能明显提升。掺杂5wt%SiO2的复合纳米纤维,经刻蚀后的复合纳米纤维Sr^2+的吸附量最高为507.6 mg·g^-1,比未掺杂SiO2的Amide-Cal[8]^-15/PAN的吸附能力提高了1倍。多孔Amide-Cal[8]/PAN复合纳米纤维对Sr^2+的吸附等温模型既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也遵循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理论推算最大吸附量q m可达到527.21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芳烃衍生物 多孔复合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吸附模型 锶离子
下载PDF
石墨烯-钙钛矿纳米复合材料分子印迹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测定蔬果中2,4-D残留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党琴 龚爱琴 +1 位作者 王元有 雍达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33-1439,共7页
以2,4-D为模板分子,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Gr/CH3NH3PbI3纳米复合材料为载体,2,4-D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聚合法合成,并以此印迹膜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流-时间法(I-t)对蔬果中2,4-D进行检测,结果... 以2,4-D为模板分子,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Gr/CH3NH3PbI3纳米复合材料为载体,2,4-D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聚合法合成,并以此印迹膜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流-时间法(I-t)对蔬果中2,4-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峰电流与2,4-D在浓度范围为1.0×10^(-9)~2.0×10^(-6) mol·L^(-1)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I_(0)-=3.8536+0.016C2,4-D,相关系数R^(2)=0.9993,检测限为2.0×10^(-10) mol·L^(-1)(S/N=3)。该传感器对2,4-D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能力、重现性和稳定性。方法实现了蔬果样品中痕量2,4-D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CH3NH3PbI3 2 4-D 分子印迹 蔬果 光电化学 传感器
下载PDF
载银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瑞洪 祝建中 +2 位作者 钱琛 王元有 朱腾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97-1402,共6页
在活性炭上负载银离子,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吸附材料载银活性炭。首先,优选了分散剂的种类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得出PVP:银离子最佳质量比为1:1;其次,探讨了在不同碳化温度下改性活性炭载银量,未经碳化处理时载银量为17.09%,碳化温度为... 在活性炭上负载银离子,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吸附材料载银活性炭。首先,优选了分散剂的种类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得出PVP:银离子最佳质量比为1:1;其次,探讨了在不同碳化温度下改性活性炭载银量,未经碳化处理时载银量为17.09%,碳化温度为500℃时,载银量为18.24%;碳化温度800℃时,载银量增加到18.61%;最后,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材料改性前后表面基团的变化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载银材料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能谱仪分析了材料的元素构成,利用XRD确定材料的物相和内部结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材料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活性炭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双华 王元有 董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28-2234,共7页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异辛酯(EH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主要单体,以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有机硅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混合乳化剂,且二者的质量...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异辛酯(EH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主要单体,以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有机硅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混合乳化剂,且二者的质量比为SDS∶OP-10=9∶2,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梯度升温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乳化剂的量为单体总量的3%、硬软单体比例为5∶3、KH560最佳添加量为4.5%。与单体组成相同的非核壳结构的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相比,核壳乳液膜的性能优于非核壳乳液膜,核壳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降低约10℃左右,红外分析二者成膜时聚合产物一样,热重分析表明核壳结构的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膜的耐热性可提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核壳结构 梯度升温 有机硅单体
下载PDF
硬质镜面革用聚氨酯湿法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元有 姜燕 金党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05-1508,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两种多元醇PE-1与PE-2,对制备硬质镜面革用聚氨酯湿法树脂的影响。考察了这两种多元醇对涂膜厚度、贝斯厚度、剥离强度、表面平整度及贝斯硬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树脂WS-240S-1用于制备湿法贝斯时各项物理机... 本文研究了不同比例的两种多元醇PE-1与PE-2,对制备硬质镜面革用聚氨酯湿法树脂的影响。考察了这两种多元醇对涂膜厚度、贝斯厚度、剥离强度、表面平整度及贝斯硬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树脂WS-240S-1用于制备湿法贝斯时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均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醇 镜面革 湿法贝斯
下载PDF
催化剂添加量对彩虹革湿法贝斯的展色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元有 崔杰 金党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8-860,共3页
本文在PU树脂体系固定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催化剂的使用量,制备出PU湿法树脂。再以炭黑为染色剂,将制得的树脂做成彩虹革湿法贝斯。通过观察彩虹革湿法贝斯表现出的颜色深浅,以此判定催化剂的使用量对彩虹革湿法贝斯的展色性影响规律。对... 本文在PU树脂体系固定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催化剂的使用量,制备出PU湿法树脂。再以炭黑为染色剂,将制得的树脂做成彩虹革湿法贝斯。通过观察彩虹革湿法贝斯表现出的颜色深浅,以此判定催化剂的使用量对彩虹革湿法贝斯的展色性影响规律。对比实验结果得知,在树脂体系中加入0.04 g的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表现出最佳的展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湿法树脂 炭黑 彩虹革湿法贝斯 催化剂
下载PDF
形状记忆型聚氨酯干法黏结剂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元有 崔杰 金党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5-857,共3页
本文分别以一乙醇胺、乙二醇、1.4-丁二醇及1.6-己二醇为扩链剂,制备出形状记忆性聚氨酯干法黏结剂。再将其应用于聚氨酯合成革中。通过在合成革表面滴加一滴丁酮,观察其表面形成的鼓包大小、细密程度及消失时间等,判定制备的聚氨酯黏... 本文分别以一乙醇胺、乙二醇、1.4-丁二醇及1.6-己二醇为扩链剂,制备出形状记忆性聚氨酯干法黏结剂。再将其应用于聚氨酯合成革中。通过在合成革表面滴加一滴丁酮,观察其表面形成的鼓包大小、细密程度及消失时间等,判定制备的聚氨酯黏结剂形状记忆功能的优劣。对比实验结果得出,以一乙醇胺为扩链剂时制备的黏结剂具有最佳的形状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乙醇胺 丁酮 形状记忆 黏结剂
下载PDF
革用PU树脂泛蓝光现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元有 王雯 +1 位作者 金党琴 仇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39-1941,共3页
PU树脂制备过程中,在不加任何助剂的前提下有些树脂表现为清澈透明,但有些树脂则出现泛蓝光的现象。虽然无论清澈透明或者泛蓝光的PU树脂对于合成革的物性没有产生影响,但此现象一直困扰着PU生产与研究者。本文通过以不同固含量的PU树... PU树脂制备过程中,在不加任何助剂的前提下有些树脂表现为清澈透明,但有些树脂则出现泛蓝光的现象。虽然无论清澈透明或者泛蓝光的PU树脂对于合成革的物性没有产生影响,但此现象一直困扰着PU生产与研究者。本文通过以不同固含量的PU树脂为起点,研究其对泛蓝光现象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PU树脂固含量高于40%时容易出现泛蓝光现象,同时对蓝光产生的原因做出了相应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树脂 泛蓝光 固含量
下载PDF
防卷边低凝固速率PU树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元有 王雯 金党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28-1730,共3页
PU树脂用于制备湿法贝斯时,如果凝固速率过快,容易造成湿法贝斯卷边,需要对湿法贝斯进行80℃下3 min烫平处理后才能实行下一步操作,这无疑增加了革厂的生产成本。本文通过调节PU树脂主链结构之间的有序性,即通过调节树脂体系中不同扩链... PU树脂用于制备湿法贝斯时,如果凝固速率过快,容易造成湿法贝斯卷边,需要对湿法贝斯进行80℃下3 min烫平处理后才能实行下一步操作,这无疑增加了革厂的生产成本。本文通过调节PU树脂主链结构之间的有序性,即通过调节树脂体系中不同扩链剂的比例来调节PU树脂的凝固速率。实验结果显示,当PU树脂体系中的扩链剂EG与BDO的比例为1∶1时,做出的树脂的凝固最低,即防卷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树脂 凝固速率 防卷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