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添加剂对电子电镀铜成核及镀层形貌与结构的影响机制
1
作者 金磊 王赵云 +1 位作者 杨防祖 詹东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28,共10页
基于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协同添加剂、用于印制电路板(PCB)通孔均匀增厚的酸性硫酸铜电子电镀配方及工艺,通过电化学计时电流法阐明了单一添加剂及各添加剂间协同作用对铜电结晶过程的影响机制.聚乙二醇(PEG)破坏铜成核过程... 基于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协同添加剂、用于印制电路板(PCB)通孔均匀增厚的酸性硫酸铜电子电镀配方及工艺,通过电化学计时电流法阐明了单一添加剂及各添加剂间协同作用对铜电结晶过程的影响机制.聚乙二醇(PEG)破坏铜成核过程,聚二硫丙烷磺酸钠(SPS)与PAN不影响铜成核行为的发生,PEG,SPS和PAN共同作用可进一步促进铜晶核的形成.通过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从分子层面证实了添加剂PEG和SPS均可促进PAN在铜电极表面吸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添加剂对铜镀层形貌的影响,只有SPS可细化铜镀层颗粒,PEG,SPS和PAN协同作用有利于获得颗粒更加细小且均匀的铜镀层.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揭示了铜镀层晶面取向及添加剂吸附的晶面位点,PEG和PAN均易吸附于(111)晶面,抑制(220)晶面择优;而SPS易吸附于(220)晶面,促进(220)晶面择优.PEG和SPS共同作用可使铜沿着(111),(200)和(220)晶面生长,(200)为相对的择优晶面.3种添加剂间复杂的协同作用促使铜进一步沿(111)和(200)晶面择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镀铜 添加剂 成核 形貌 择优取向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低气压条件下IGBT模块局部放电特性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康永强 王兆赟 +2 位作者 党露芝 孟昱 李帅兵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06-4415,I0130,共11页
高海拔环境给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绝缘可靠性带来严峻挑战,为探究IGBT模块在高海拔条件下的局部放电特性,搭建了低气压IGBT局部放电检测平台,测量了其在交流工频电压下20~100 kPa气压范围... 高海拔环境给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绝缘可靠性带来严峻挑战,为探究IGBT模块在高海拔条件下的局部放电特性,搭建了低气压IGBT局部放电检测平台,测量了其在交流工频电压下20~100 kPa气压范围内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artial discharge inception voltage,PDIV)、熄灭电压(partial discharge extinction voltage,PDEV)、最大视在电荷量、平均电荷量、放电脉冲重复率以及局部放电相位分布谱图(phase resolved partial discharge,PRPD)等特征参量,结果表明:在70~100 kPa气压下,IGBT模块局部放电现象不明显,60 kPa时出现明显的局部放电,放电位置主要集中在电压极性反转前后,并随着气压进一步下降,PRPD相位逐渐变宽,放电量及放电重复率明显升高。之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IGBT模块截止时的场强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IGBT模块键合线引脚、硅胶和芯片交界处以及铜板、硅胶和陶瓷板交界处电场最为集中,且不同介质材料界面处存在大量微气隙通道,是外部气压变化向IGBT模块内部传递的重要路径。微气隙通道中场强更为集中,且在低气压条件下微气隙通道内电子自由程更大,使得局部放电更加剧烈,不同极性电荷逐渐在微气隙通道电极和硅胶两侧聚集,在外加电压极性反转时与空间电荷场强叠加,导致局部放电异常剧烈。研究结果可为IGBT模块在低气压条件下的绝缘设计及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压 IGBT模块 局部放电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鱼油微胶囊结构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江连洲 王朝云 +8 位作者 古力那孜·买买提努 巨欢欢 郭增旺 綦玉曼 李杨 齐宝坤 左锋 范志军 王中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2,共7页
以易氧化、热敏性强、光敏性强的深海鱼油作为芯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作为壁材,采用超声技术制备纳米乳液,并通过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3种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进一步研究干燥方式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理化特性和... 以易氧化、热敏性强、光敏性强的深海鱼油作为芯材,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作为壁材,采用超声技术制备纳米乳液,并通过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3种干燥工艺制备微胶囊,进一步研究干燥方式对鱼油微胶囊的结构、理化特性和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深海鱼油微胶囊产品微观结构致密,呈球形颗粒,无油滴聚集现象,粒径小,溶解度较好,包埋率可达95.54%,且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较好;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鱼油微胶囊结构不规则,表面有孔状结构,表面含油率高,包埋率分别为86.70%和74.28%,有一定的油滴聚集现象,粒径较大,溶解度差;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制备的鱼油微胶囊在胃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20.03%、25.98%、75.91%,在肠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分别为78.73%、71.78%、22.91%。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的鱼油微胶囊在胃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较低,但可以较好地在肠液中释放。由此可知,喷雾干燥工艺制备的鱼油微胶囊产品性能要优于其他两种干燥工艺,这为微胶囊产品的干燥工艺以及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微胶囊 干燥工艺 结构 产品特性 理化特性
下载PDF
沥青成因及反映的油气成藏过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兆云 马超 +1 位作者 龚德瑜 姜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36-3448,共13页
地质体中沥青按沉积有机质的不同演化路径分为原生和次生沥青,次生沥青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不同,又分为生物降解水洗氧化和热裂解成因两种类型,本文重点讨论热裂解成因沥青。热裂解成因沥青是干酪根在生油窗阶段生成的原油,进一步深埋温... 地质体中沥青按沉积有机质的不同演化路径分为原生和次生沥青,次生沥青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不同,又分为生物降解水洗氧化和热裂解成因两种类型,本文重点讨论热裂解成因沥青。热裂解成因沥青是干酪根在生油窗阶段生成的原油,进一步深埋温度增高,达到原油裂解的热动力学条件,裂解生成天然气后的残余物。干酪根热降解生成的原油有聚集型、源内分散型、源外分散型三种赋存方式,裂解分别对应形成三种赋存状态的沥青。通过四川盆地13口井60余块岩芯样品热裂解成因沥青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尺度的研究,沥青体积含量0.1%~15%,形态有条带状、片状、块状、粉末状;赋存方式有裂缝(区域沟通油源的断层)、层理面、微裂隙、原生、次生溶蚀孔、洞等;赋存岩石有粗晶、中—细晶白云岩。伴生的包裹体发育丰富,可区分出孔洞方解石早期和晚期充填、白云石次生加大边、孔洞方解石微裂隙等方式,还有富沥青质的包裹体。颜色透明无色—淡褐色、无色—灰色、深灰色、深褐色等。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比值反映了沥青的氧化还原特征。含烃包裹体均一温度从90~220℃,综合记录了油气生成演化的整个过程,以及经历的异常热作用;同一样品加大边中包裹体温度分布范围普遍比较宽,反映碳酸盐岩溶解重结晶作用频繁。基于沥青及其储集空间特征、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分析、包裹体研究,以及埋藏史、热史、油气运聚过程分析,四川盆地古老碳酸盐岩主力生烃层系筇竹寺组、灯影组一、三段烃源岩志留纪末进入生油门限,中二叠世大量生油,晚二叠世进入油裂解气门槛,晚三叠世油大量裂解生气;油气具有从北向南运移的特征,沥青大量形成期的分布与古构造叠合图是二次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成因沥青 原生和次生沥青 赋存方式 无机元素 包裹体 油气成藏过程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易东升 林琳 +4 位作者 徐晓峰 应凯 高峰 王兆云 单郑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HA治疗,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HA治疗,研究组采用TH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3%,高于研究组3.85%(P<0.05);术后3 d,对照组髋关节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对照组髋臼前倾角小于研究组,髋臼外展角大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THA具有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关节功能较好等特点,但手术时间长、出血多;而H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但术后疼痛明显,并发症多,关节功能恢复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下载PDF
鱼油微胶囊射流空化制备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江连洲 王朝云 +4 位作者 王中江 张馨心 郭增旺 左锋 刘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12-320,共9页
研究目的是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对射流空化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壁材添加量、乳化剂添加量、芯材添加量及射流空化处理时间对乳液稳定性和鱼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各因素,得到最优微... 研究目的是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对射流空化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壁材添加量、乳化剂添加量、芯材添加量及射流空化处理时间对乳液稳定性和鱼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各因素,得到最优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微胶囊产品同市售产品的结构、理化特性及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壁材添加量3.21%、乳化剂添加量0.21%、芯材添加量19.70%、射流空化处理时间11.25 min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乳液稳定性较好,鱼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4.14%。微胶囊产品微观结构呈球形颗粒,结构致密,颗粒形态完整,粒径小,表面含油率较低,包埋效果好;水分含量为3.07%,溶解度为96.30%,休止角为40.39°,溶解性较好;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热溶解温度较高,可用于常温贮藏。包埋后的鱼油经加速贮藏试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提高鱼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鱼油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试验 优化 鱼油 微胶囊
下载PDF
西域砾岩宏观地质特性与分类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新 王玉杰 +1 位作者 王兆云 陈晓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94-398,共5页
西域砾岩是我国西部重要并广泛分布的特殊岩体,随着近年来对新疆地区水利水电开发力度的加大,其复杂特殊的特性对工程建设安全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研究西域砾岩特性,明确其类别划分,收集了新疆地区7个水利水电工程西域砾岩... 西域砾岩是我国西部重要并广泛分布的特殊岩体,随着近年来对新疆地区水利水电开发力度的加大,其复杂特殊的特性对工程建设安全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研究西域砾岩特性,明确其类别划分,收集了新疆地区7个水利水电工程西域砾岩的工程地质资料,通过总结分析西域砾岩分布特征、工程地质性质、胶结物试验成果,对西域砾岩宏观地质特性与分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西域砾岩的粒径、基质颜色和胶结物成分作为分类指标,提出了西域砾岩分类方法。这一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西域砾岩的工程力学特性提供了地质分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砾岩 地质特性 分类方法 粒径 基质颜色 胶结物成分
下载PDF
阳极电极面积对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永峰 曲震 +3 位作者 张洋 王昭云 那冬晨 贾雨薇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97-301,共5页
为了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不同阳极电极面积下产电效率和废水处理效果,分别制作面积为25、50和75 cm^2的阳极电极与面积为50 cm^2的阴极电极,以啤酒废水作为阳极基质,含银电镀废水作为阴极电子受体,构建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不同阳极电极面积下产电效率和废水处理效果,分别制作面积为25、50和75 cm^2的阳极电极与面积为50 cm^2的阴极电极,以啤酒废水作为阳极基质,含银电镀废水作为阴极电子受体,构建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果表明:阳极电极面积为75 cm^2的MFC产电量和COD去除率最高,50 cm^2次之,25 cm^2最低。阳极电极面积为75 cm^2的MFC最高电压和功率密度可达375.10 m V和18.76 m W/m^2。第3周期时COD去除率达到最高为68.88%,实验结束时阴极银离子浓度最低至309 mg/L。不同阳极电极面积对MFC产电效率和废水处理效果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阳极电极面积 啤酒废水 电镀废水 产电
下载PDF
日间手术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及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梁路昌 张静 +1 位作者 王赵云 王志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日间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01—2017-01间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日间手术和住院手术相同病种的病例(病种依次为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隐睾、胆囊结石、结肠息肉)共557例...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日间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01—2017-01间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日间手术和住院手术相同病种的病例(病种依次为小儿腹股沟疝、鞘膜积液、隐睾、胆囊结石、结肠息肉)共557例。其中日间手术组263例,住院手术组294例。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日间手术组各病种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患者总体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住院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间手术模式效果安全、有效,且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医疗费用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赋存定量表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嘉蕊 杨智 +5 位作者 王兆云 唐勇 张洪 蒋文琦 王小妮 魏琪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1-692,共12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赋存特征及控制因素复杂,赋存状态与定量表征难度大,厘清页岩油赋存特征和主控因素对优选甜点体具有重要意义。为表征玛湖凹陷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对凹陷中心区和斜坡区的风城组页岩样品进行...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赋存特征及控制因素复杂,赋存状态与定量表征难度大,厘清页岩油赋存特征和主控因素对优选甜点体具有重要意义。为表征玛湖凹陷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对凹陷中心区和斜坡区的风城组页岩样品进行分步抽提,建立了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定量表征实验方法,分别得到游离轻烃、游离重烃和吸附烃的含量。在有机地球化学和储层微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以下认识:由于研究区有机碳和黏土含量较低,风城组页岩油以游离赋存状态为主,吸附烃含量最少;页岩油多以油膜状赋存于矿物表面和干酪根中,重烃通常赋存于微孔比表面积大的页岩中,宏孔是游离油的主要赋存场所;有机质丰度和孔径增大,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较高有机质丰度和孔径较大的储层有利于页岩油富集;成熟度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页岩中流体的吸附能力,有机质成熟度越高的页岩样品游离烃占比越多、吸附烃占比越少;比表面积的增大促进吸附油与游离重烃的富集,制约游离轻烃的富集,中孔比表面积对于页岩油的吸附量具有控制作用,比表面积越大页岩的吸附能力越强。相关研究和认识可为研究区优选甜点段和评价页岩油开采效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特征 主控因素 页岩油 风城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电子电镀铜新体系中添加剂对铜电沉积及镀层结构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威青 金磊 +4 位作者 杨家强 王赵云 杨防祖 詹东平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19-2925,共7页
以低主盐浓度、弱碱性、复合配位的柠檬酸盐电子电镀铜新体系为研究对象,阐明了新型添加剂XNS(聚胺类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混合物)在新电沉积铜体系中的作用.恒电流沉积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XNS能够提高铜沉积的电流效率,特别是在2.0 A/d... 以低主盐浓度、弱碱性、复合配位的柠檬酸盐电子电镀铜新体系为研究对象,阐明了新型添加剂XNS(聚胺类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混合物)在新电沉积铜体系中的作用.恒电流沉积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XNS能够提高铜沉积的电流效率,特别是在2.0 A/dm^(2)电流密度下,添加剂XNS使铜沉积电流效率达到95.4%,提高了17.5%.电化学实验的结果表明,添加剂XNS改变了铜沉积的电极过程,由原来的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Cu(Ⅱ)+e→Cu(Ⅰ)+e→Cu]转变为一步两电子还原过程[Cu(Ⅱ)+2e→Cu].虽然添加剂XNS呈现促进铜电沉积的特征,即还原电流增大,但铜镀层颗粒却更细小、更致密均匀.在2.0 A/dm2电流密度下,铜镀层晶体结构由无添加剂时的(111)晶面重构为高择优取向的(200)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镀铜 添加剂 复合配位体系 弱碱性低浓度工艺 晶面高择优取向
下载PDF
5,5-二甲基乙内酰脲在化学镀铜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安妮 金磊 +5 位作者 杨家强 王赵云 李威青 杨防祖 詹东平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2-236,共5页
在以酒石酸钾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双配位剂、甲醛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液中,研究了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在化学镀铜中的作用.化学镀铜实验结果表明,DMH提高了镀液的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DMH使镀层颗粒尺寸减小,镀层... 在以酒石酸钾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双配位剂、甲醛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液中,研究了5,5-二甲基乙内酰脲(DMH)在化学镀铜中的作用.化学镀铜实验结果表明,DMH提高了镀液的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DMH使镀层颗粒尺寸减小,镀层光亮致密;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DMH在镀液中与Cu(II)不发生强配位作用;线性伏安扫描结果表明,DMH在化学镀铜过程中能抑制Cu~+的产生或促进Cu~+快速还原,降低甲醛的氧化速率;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在含和不含DMH化学镀铜液中,得到的铜镀层均呈现面心立方混晶结构的特征,且未出现Cu_(2)O夹杂衍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铜 双配位剂体系 5 5-二甲基乙内酰脲 镀液稳定性
下载PDF
使用四种植入方法在下颌后牙区植入精度的体外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玉霄 周立波 +3 位作者 孟凡文 杨德钊 王兆运 段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29-237,共9页
目的比较使用自由手种植(FH)、手术导板(SG)、动态导航(DN)以及导板和导航联合使用(SG+DN)时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以为种植治疗方法选择提供支持。方法使用四种不同的种植方法,将192颗种植体平均分配植入到48个相同的具有双侧同源牙植入... 目的比较使用自由手种植(FH)、手术导板(SG)、动态导航(DN)以及导板和导航联合使用(SG+DN)时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以为种植治疗方法选择提供支持。方法使用四种不同的种植方法,将192颗种植体平均分配植入到48个相同的具有双侧同源牙植入位点的下颌骨模型中。根据实验模型术前CBCT,规划适当的植入位置,使四种种植方法均用相同的规划信息进行种植体植入。术后将植入后的CBCT与术前规划数据配准,测量植入后的三维偏差和平行度。结果用计算机辅助植入方式(CAIS)获得的精度明显高于自由手植入(P<0.01),SG组与DN组在植入点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63(0.29)(0.55~0.71)mm和0.57(0.19)(0.52~0.63)mm,在根尖的三维误差分别为0.72(0.27)(0.65~0.80)mm和0.62(0.20)(0.56~0.68)mm,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SG+DN联合组在植入点和根尖的误差分别为0.33(0.13)(0.29~0.37)mm和0.35(0.14)(0.31~0.39)mm,与其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使用SG时,在植入点水平方向上的偏差较小;而使用DN时,角度的偏差更小。结论CAIS能够提高种植的精准度,并且当SG+DN联合使用时可以获得最佳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度 牙种植 计算机辅助种植 静态导板系统 动态导航系统
下载PDF
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彭婉月 王兆云 +1 位作者 李海东 柳本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34-2744,共11页
黑河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分析该区域的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明确其主要的影响因子贡献,对于指导荒漠化防治、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十分重要.该研究基于修正风蚀方程(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一元线性回归... 黑河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分析该区域的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明确其主要的影响因子贡献,对于指导荒漠化防治、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十分重要.该研究基于修正风蚀方程(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RWEQ)、一元线性回归斜率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GIS技术,分析了2000-2017年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黑河中下游年均防风固沙量为3.2×10^9 t,年均防风固沙功能约为2.44×10^4 t km^2;防风固沙量总体呈增强趋势,年均增加6.67×10^7 t,年均变化率为1.85%.②区域防风固沙功能呈现中游较强,向下游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防风固沙功能较高区约占研究区面积的31.54%,一般区占20.77%,较低区(北部荒漠区)占47.69%;甘肃省张掖市和嘉峪关市防风固沙功能呈增加趋势,回归方程系数(slope)为0~26.29%,占总面积的12.51%;额济纳旗东北部和甘肃省高台县中部防风固沙功能呈下降趋势,回归方程系数为-17.17%~0,占总面积的23.30%.③防风固沙功能主要影响因子中,风力因子最主要,贡献率为30.04%,其次为积雪覆盖、土壤湿度、植被覆盖,贡献率分别为24.57%、24.26%和21.13%.研究显示,防风固沙工程应综合考虑气候变化、植被覆盖、土壤特性及人类活动的复合影响,实行具有空间差异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土壤风蚀 时空变化 防风固沙功能 修正风蚀方程
下载PDF
A shift in the upper-ocean temperature tre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ince the late 1990s 被引量:4
15
作者 wang zhaoyun ZHAI Fangguo LI Peili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44-51,共8页
In this paper,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upper-ocean temperature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several objectively analyzed data sets and two reanalysis data sets. The trends of the SCS ... In this paper,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upper-ocean temperature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several objectively analyzed data sets and two reanalysis data sets. The trends of the SC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have changed from warming to cooling since the late 1990 s. A heat budget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warming of the surface mixed layer during 1984-1999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 horizontal heat advec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upward long wave radiation, with the net surface heat flux playing a damping role due to the increase of upward latent and sensible heat flux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oling of the surface mixed layer during 2000-2009 is broadly controlled by net surface heat flux, with the radiation flux playing the dominant role. A possible mechanism is explor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a sea level pressure(SLP) over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may change the prevailing winds over the SC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change of the SST in the SCS through the horizontal heat advection and heat flu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re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heat budget
下载PDF
Re-Examination of the Oil and Gas Origins in the Kekeya Gas Condensate Field,Northwest China——A Case Study of Hydrocarbon-Source Correlation Using Sophisticated Geochemical Methods 被引量:2
16
作者 GONG Deyu wang zhaoyun +3 位作者 LIU Gang CHEN Gang FANG Chenchen XIAO Zhongy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86-203,共18页
This work discussed the origins, alt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es of the oil and gas in the Kekeya gas condensate field based on molecular compositions, stable carbon isotopes, light hydrocarbons, diamondoid hydr... This work discussed the origins, alteration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es of the oil and gas in the Kekeya gas condensate field based on molecular compositions, stable carbon isotopes, light hydrocarbons,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and biomarker fingerprints. A comparison study is also made betwee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ekeya hydrocarbons and typical marine and terrigenous hydrocarbons of the Tarim Basin. Natural gas from the Kekeya gas condensate field is derived from Middle–Lower Jurassic coal measures while the condensates are derived from Carboniferous–Permian marine source rocks with a higher maturity. In the study area, both natural gas and condensates have experienced severe water washing. A large amount of methane was dissolved into the water,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the dryness coefficient. Water washing also makes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natural gas more negative and partially reverse. Considering that the gas maturities are higher than once expected, gas generation intensity in the study area should be much stronger and the gas related to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could promise a greater prospecting potential. As a result of evaporative fractionation, the Kekeya condensates are enriched in saturates and lack aromatics. Evaporative fractionation disguises the original terrigen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ght hydrocarbons associated with the natural gas, making it appear marinesourced. Thus, alteration processes should be full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gas–source correlations are carried out based on light hydrocarbons. With the condensates discovered in the study area all being "migration phase", the pre-salt Cretaceous and Jurassic reservoirs may promise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for the "residual phase" hydrocarbons. This research not only is of significance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west Tarim Basin, but also sheds light on the oil/gas-source correlations in gene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keya gas condensate field evaporative fractionation water washing coal-derived gas marine condensates stable carbon isotopes diamondoid hydrocarbons
下载PDF
Determining the Main Gas-generation Phase of Marine Organic Matters in Different Occurrence States using the Kinetic Method 被引量:2
17
作者 wang Yunpeng ZHAO Changyi +6 位作者 wang zhaoyun wang Hongjun ZOU Yanrong LIU Jinzhong ZHAO Wenzhi LIU Dehan LU Jial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97-205,共9页
This paper prob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gas-generation phase of marine organic mattes using the kinetic method. The main gas-generation phase of marine organic matters was determined by coupling the gas genera... This paper probe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in gas-generation phase of marine organic mattes using the kinetic method. The main gas-generation phase of marine organic matters was determined by coupling the gas generation yields and rates in geological history computed by the acquired kinetic parameters of typical marine organic matters (reservoir oil, residual bitumen, lowmaturity kerogen and residual kerogen) in both China and abroad and maturity by the EasyRo(%) method. Here, the main gas-generation phase was determined as Ro%=1.4%-2.4% for type Ⅰ kerogen, Ro%=1.5-3.0% for low-maturity type Ⅱ kerogen, Ro%=1.4-2.8% for residual kerogen, Ro%=1.5-3.2% for residual bitumen and Ro%=1.6-3.2% for reservoir oil cracking. The influences on the main gas-generation phase from the openness of the simulated system and the "dead line" of natural gas generation a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enness of simulation system has a definite influence on computing the main gas-generation phase. The main gas-generation phase of type Ⅱ kerogen is Ro%=1.4-3.1% in an open system, which is earlier than that in a closed system.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the "dead line" of natural gas generation is determined as Ro=3.5 % for type Ⅰ kerogen, Ro=4.4-4.5% for type Ⅱ kerogen and Ro=4.6% for marine oil. Preliminary applications are presented taking the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as an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organic matter KEROGEN oil cracking hydrocarbon generating kinetics main gasgeneration phase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gas source kitchen
下载PDF
秋季三亚西岛海域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忠陆 韩玉 +4 位作者 王昭允 石晓然 李霞 雒焕新 宋一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9-1703,1709,共6页
于2021年10月(秋季)对三亚西岛海域进行了水质调查,分析了水体中营养盐分布及结构特征,利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岛海域表层和底层水体中溶解氧(DO)质量浓度分别为7.43~9.74、7.35~7.60 mg/L;化学需氧量(C... 于2021年10月(秋季)对三亚西岛海域进行了水质调查,分析了水体中营养盐分布及结构特征,利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岛海域表层和底层水体中溶解氧(DO)质量浓度分别为7.43~9.74、7.35~7.60 mg/L;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分别为1.01~2.35、0.49~1.75 mg/L;溶解无机氮(DIN)质量浓度分别为0.113~0.190、0.118~0.201 mg/L,以硝酸盐氮为主,其次为氨氮;活性磷酸盐(DIP)质量浓度分别为0.012~0.022、0.011~0.042 mg/L;硅酸盐质量浓度分别为0.137~0.211、0.161~0.215 mg/L。整体上,西岛西部海域的营养盐高于东部海域。营养盐结构显示,大部分站位不受营养盐限制,少部分站位受硅酸盐限制。富营养化指数显示,表层和底层水体中贫营养站位占比分别为69.2%、88.9%,轻度富营养站位占比分别为30.8%、11.1%。有机污染指数显示,表层和底层水体中受到污染站位占比分别为69.2%、66.7%,轻度污染站位占比分别为30.8%、11.1%,中度污染站位占比分别为0、22.2%。西岛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已开始受到污染,需加强监管,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西岛 营养盐 富营养化指数 有机污染指数
下载PDF
Large scale sand saltation over hard surface:a controlled experiment in still air 被引量:1
19
作者 LIU Benli wang zhaoyun +1 位作者 NIU Baicheng QU Jianju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599-611,共13页
Saltation is the major particle movement type in wind erosion process.Saltating sand grains can rebound up to tens of times larger in length and height over hard surface(such as gravel surface)than over loose sand sur... Saltation is the major particle movement type in wind erosion process.Saltating sand grains can rebound up to tens of times larger in length and height over hard surface(such as gravel surface)than over loose sand surface.Gravel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faces,causing distinct response of the impacting grains,but the effects of the grain and gravel-surface contact angle on grain rebound are not yet well quantified.We performed full-range controlled experiments of grain saltation using different contact angles,grain sizes and impact speeds in still air,to show that contact angle increases the height of representative saltation path but decreases particle travel length.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output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model of SALTation(COMSALT).Large saltation height of 4.8 m and length of 9.0 m were recorded.The maximum and representative saltation height over the gravel surface were found to be about 4.9 times and 12.8 times those over the loose sandy surface,respectively.The maximum saltation length may be reduced by 58%and the representative saltation height may be increased by 77%as contact angle increases from 20°to 40°.We further showed that the collision inertia contributes 60%of the saltation length,and wind contributes to the other 40%.These quantitativ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odeling saltation trajectory over gravel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saltation TRAJECTORY gravel surface contact angle full-scale experiment
下载PDF
客户关系管理在北京小汤山疗养院事业发展部的应用体会
20
作者 王兆云 陈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5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客户关系管理理念与实践在疗养院客户维护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疗养院事业发展部的客户信息进行挖掘,以逐年收入额、不同类型客户合作量、团体客户合作量、团体客户流失量及第三方运营客户量等作为评价... 目的探讨客户关系管理理念与实践在疗养院客户维护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疗养院事业发展部的客户信息进行挖掘,以逐年收入额、不同类型客户合作量、团体客户合作量、团体客户流失量及第三方运营客户量等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客户关系管理在疗养院事业发展部客户维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策略。结果与2015年比较,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带来的年收益总体呈稳步上涨的态势,2019年总收入额同比增长约10%,体检收入占比最高(5年平均占比约71.95%),2019年体检总收益同比增长约14.71%;不同类型合作客户中VIP客户量2019年同比增长18.35%,特殊使命客户量2019年增长43.85%;5年团体客户量合作稳定(年波动率为7.09%),团体客户流失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减少50%);自2016年增加第三方合作运营后,2019年客户量较2016年同比增长322%。结论客户关系管理能有效提升疗养院客户量,减少客户流失,维持良好、长效的客户合作关系,同时第三方合作运营客户增长、维持的实效性明显,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为更好地开发潜在客户、建立疗养院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奠定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户关系管理 市场营销 企业管理 疗养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