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咬合重建方式对牙齿重度磨耗合并牙列缺损患者咀嚼、Fricton和OHIP-14影响
1
作者 冯艳芬 王静 +3 位作者 路茜 庞淑婷 周建营 张绍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咬合重建方式对成人牙齿重度磨耗合并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Fricton指数和14项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的影响。方法:纳入105例成人牙齿重度磨耗合并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咬合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探讨不同咬合重建方式对成人牙齿重度磨耗合并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Fricton指数和14项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的影响。方法:纳入105例成人牙齿重度磨耗合并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咬合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A组(固定义齿修复,n=35)、对照B组(活动义齿修复,n=35)、联合组(固定-活动联合义齿修复,n=35)。比较修复前后各组咀嚼功能、Fricton指数、OHIP-14评分及牙周指标。结果:修复3、6个月后,各组患者咀嚼效率均提高(P<0.05);Fricton指数中下颌运动分、关节压诊分、肌肉压诊分、关节杂音分、功能障碍指数均降低(P<0.05);OHIP-14中功能限制、疼痛与不适、身心缺陷、能力受限评分均降低(P<0.05);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以上指标均以联合组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及固定-活动义齿联合义齿修复方式均可提高成人牙齿重度磨耗合并牙列缺损患者的咀嚼功能,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及牙周状况,提升生活质量,但固定-活动联合义齿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重度磨耗 牙列缺损 成人 咬合重建 咀嚼功能 颞下颌关节功能
下载PDF
HMGB1、TLR2和TLR4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舒春梅 张长习 +3 位作者 张玉杰 于娟 王静 马蕾 《皮肤病与性病》 2019年第6期781-78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及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评价其在银屑病... 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及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评价其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银屑病患者40例,近1个月内未发生感染的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HMGB1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2、TLR4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与银屑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进行期组银屑病患者血清HMGB1表达水平较病情退行期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退行期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HMGB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期组患者血清HMGB1表达水平与ESR、RF和CRP、PASI评分等呈正相关(P<0.05);进行期组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较退行期组和对照组相比呈上调趋势,而TLR2和TLR4的表达水平在银屑病退行期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血清中HMGB1的表达水平与单核细胞表面TLR2、TLR4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MGB1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TLR4均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过程,血清HMGB1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和TLR4表达水平增高与银屑病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HMGB1可能与银屑病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血清HMGB1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TLR4的表达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 TOLL样受体 银屑病 表达
下载PDF
四川省胡颓子属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及良种选育 被引量:2
3
作者 谭迎春 杨华侨 +2 位作者 邵平悦 王静 白洁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896,共8页
为了解四川省胡颓子属(Eleagnus)植物资源概况,依据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SZ)2012份胡颓子属植物标本及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http://pe.ibcas.ac.cn/)该属4463份标本信息构建了四川省胡颓子属标本信息数据库,结果表明四川省有胡颓... 为了解四川省胡颓子属(Eleagnus)植物资源概况,依据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SZ)2012份胡颓子属植物标本及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http://pe.ibcas.ac.cn/)该属4463份标本信息构建了四川省胡颓子属标本信息数据库,结果表明四川省有胡颓子属植物20种(包括2变种),其中四川胡颓子(E.davidii)、狭叶木半夏(E.angustata)和细枝木半夏(E.multifloravar.tenuipes)为四川省特有种;四川省广布种有牛奶子(E.umbellat)、披针叶胡颓子(E.lanceolate)和长叶胡颓子(E.bockii),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这三个广泛分布种的潜在分布区.运用层次分析(AHP)、Delphi调查法结合Yaahp 10.0软件,构建了胡颓子属植物良种选育体系,该评价体系由药用价值、绿化观赏价值、食用价值3个子系统和16个评价指标(药效、特有状况、分布范围、药用部位、开发现状、生活型、垂直分布、花期、花期长短、果期、果期长短、果实产量、经济性状、营养丰富度、功能、资源量)构成.评价结果表明,长叶胡颓子、角花胡颓子(E.gonyanthes)和披针叶胡颓子综合应用价值最高.利用绿化观赏子系统对四川省20种胡颓子属植物的绿化观赏价值进行评价,优先推荐角花胡颓子、长叶胡颓子和宜昌胡颓子(E.henryi)进行园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颓子属植物 四川省 多样性分析 良种选育
下载PDF
儿科与新生儿科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差异研究
4
作者 赖智润 王旌 +2 位作者 陈惠瑜 邱华红 钟汇 《海峡药学》 2022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目的了解儿科和新生儿科住院患儿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住院儿科和新生儿科血液标本分离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纸片扩散法(... 目的了解儿科和新生儿科住院患儿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住院儿科和新生儿科血液标本分离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种,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儿科患儿血培养主要病原菌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5.8%,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占40.9%,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3.2%、0%、1.1%、12.8%;儿科患儿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高达23.1%,应引起重视。新生儿血培养主要的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新生儿血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62.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占45.6%,MRCNS占87.3%;未出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儿与新生儿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明显不同,应对住院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患儿 新生儿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远距离小目标的多光束单光子激光测距实现
5
作者 张弛 屈恒阔 +7 位作者 崔铁成 王治中 吴登喜 窦飞飞 陈南亦 左向科 王晶 朱子昂 《电光系统》 2022年第3期9-12,18,共5页
基于盖格模式探测的单光子激光雷达具有探测灵敏度高,设备体积小,测量精度高等优势;然而对于远距离、非合作的小目标,由于目标截面积小且反射率低,回波能量极其微弱,常规采用TCSPC算法累积完成对目标信号的提取,然而对于高能量、低重频... 基于盖格模式探测的单光子激光雷达具有探测灵敏度高,设备体积小,测量精度高等优势;然而对于远距离、非合作的小目标,由于目标截面积小且反射率低,回波能量极其微弱,常规采用TCSPC算法累积完成对目标信号的提取,然而对于高能量、低重频的激光测距设备,采用TCSPC算法所需目标建航周期过长。文章设计了3通道单光子探测接收系统,利用检测前跟踪算法(DB-TBD)完成对回波通道的非相关累积以及轨迹快速提取,对因回波起伏以及跟踪不稳导致的跟踪目标距离偏差较大的问题,开展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算法研究。经测试可知,3通道接收相对单通道具有更高的探测效率,一般采用“与”“或”进行多通道运算处理。文章基于TBD的KEF算法能快速地提取出目标轨迹且能够很好地解决测距值抖动问题,具有更好的鲁棒性。该系统最终实现了对40km某型目标的测距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通道光子接收 检测前跟踪算法 扩展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High performance blu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fabricated by using the doped Alq_3 in NPB hole transmistion layers
6
作者 wang-jing JIANG Wen-long +2 位作者 LIU Chun-ling wang-jin LIU Shi-yong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07年第5期353-355,共3页
We have designed a new structure blue emission device with doped Alq_3 of 3% in hole transmission layers of NPB. The CIE coordination of the devices is (0.17,0.19). The maximum electroluminescence efficiency is 4.1 cd... We have designed a new structure blue emission device with doped Alq_3 of 3% in hole transmission layers of NPB. The CIE coordination of the devices is (0.17,0.19). The maximum electroluminescence efficiency is 4.1 cd/A at 11V, the brightness is 118.8 cd/m^2 at 7 V, and the maximum brightness is 10770 cd/m^2 at 13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蓝色有机光 发射装置 发光器 电致发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