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适用于雷达侦测的UWB-SOSCA算法
1
作者 魏本杰 丁元博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2-909,共8页
针对宽带雷达检测门限值设置难度大、系统复杂度高、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UWB-SOSCA(Ultra-Wide Band-Smallest of Ordered Statistics and Cell Average)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多相滤波、SOSCA恒虚警检测和二元积累。其中,多... 针对宽带雷达检测门限值设置难度大、系统复杂度高、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UWB-SOSCA(Ultra-Wide Band-Smallest of Ordered Statistics and Cell Average)检测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多相滤波、SOSCA恒虚警检测和二元积累。其中,多相滤波将宽带信号划分为多个子信道,降低通道速率;SOSCA恒虚警检测分别对各子信道进行自适应门限调整,提高各子信道检测概率;二元积累对各子信道的检测结果进行时域联合,优化宽带时域连续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信噪比等于7.33 dB,虚警概率为10~(-5)时,SOSCA恒虚警检测算法与传统恒虚警算法相比,检测概率可提升14%;当多相滤波输入信噪比为-5 dB时,UWB-SOSCA算法的宽带线性调频信号脉冲宽度测量偏差优于6.5 ns。该算法具有大监视带宽、大动态范围和高检测概率,可广泛应用于侦察接收机的雷达侦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雷达 信号检测 恒虚警算法 多相滤波 二元积累
下载PDF
黄河下游大野泽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环境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7
2
作者 魏本杰 侯战方 +7 位作者 陈诗越 孟静静 伏梦璇 杨丽伟 刘晓迪 刘加珍 陈影影 衣雅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利用黄河下游湖泊大野泽550cm柱状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高精度的AMS 14C年代测定,初步揭示了研究区近1400a来湖泊沉积及环境演化历史。应用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结合沉积物岩性特征,结果发现DYZ-1钻孔地层明显... 利用黄河下游湖泊大野泽550cm柱状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高精度的AMS 14C年代测定,初步揭示了研究区近1400a来湖泊沉积及环境演化历史。应用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结合沉积物岩性特征,结果发现DYZ-1钻孔地层明显分为两个沉积阶段:550~385cm,以深黑色和青灰色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为主,属湖沼相沉积物环境;385~30cm,以棕黄色和浅黄色黏土质粉砂为主,为河流相沉积环境。综合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分析结果,大野泽近1400a环境演变可以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625-940 AD期间,为湖泊水位较低沼泽相沉积环境,气候较干冷;940-1250 AD期间,在中世纪暖湿气候背景下,湖盆频受黄河洪水入注,湖盆扩张,水位抬高;1194 AD开始,黄河河道南迁至黄海入海,大野泽逐渐演变为河流相沉积;1250-1540 AD期间,河流水动力较强,气候较湿润;1540-1860 AD期间,河流水动力表现出减弱趋势,气候转干冷,对应小冰期;1860 AD之后,黄河再次改道北迁至渤海入海,大野泽再次接受黄河洪泛注入,但由于前期湖区抬高成陆,该区域仅作为黄河泥沙承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沉积环境 改道决溢 大野泽
下载PDF
黄河下游大野泽流域的侵蚀变化与气候演变
3
作者 伏梦璇 魏本杰 +5 位作者 衣雅男 李政 刘晓迪 刘子亭 李明 侯战方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6,共9页
黄河下游频繁的黄河决口和改道在该区域形成了众多湖泊,其沉积物是研究该流域侵蚀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高精度的AMS-^(14)C测年,通过分析大野泽DYZ-1钻孔550 cm柱样中的元素含量组成、粒度、CaCO_(3)含量及元素主成分数理统... 黄河下游频繁的黄河决口和改道在该区域形成了众多湖泊,其沉积物是研究该流域侵蚀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高精度的AMS-^(14)C测年,通过分析大野泽DYZ-1钻孔550 cm柱样中的元素含量组成、粒度、CaCO_(3)含量及元素主成分数理统计综合分析,重建了大野泽流域近1400 a的侵蚀变化序列。结果表明,大野泽流域侵蚀变化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625—940 AD期间,气候较冷干,流域侵蚀较弱;940—1250 AD期间,对应"中世纪暖期",气候暖湿,降水增多,同时大野泽湖盆频受黄河洪水注入,流域侵蚀强劲;1194 AD之后,黄河进入第四次大改道期,河道南迁夺淮河入黄海,1250—1540 AD期间,黄河洪水较少影响到大野泽湖区,但该时期气候相对暖湿,流域侵蚀相对较强;1540—1860 AD期间,对应"小冰期",气候较冷干,流域侵蚀较弱;1860 AD之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开始增多,同时,黄河再次改道北迁,大野泽再次受到黄河洪泛影响,流域侵蚀再次加强。以上结论为深入理解黄河下游侵蚀变化特征及规律与黄河改道决溢洪水、气候变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组成 侵蚀变化 改道决溢 大野泽
原文传递
Parallel VLSI design for the fast 3-D DWT core algorithm
4
作者 wei benjie LIU Mingye +1 位作者 ZHOU Yihua CHENG Baodong 《Frontiers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 China》 CSCD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By studying the core algorithm of a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3-D DWT)in depth,this paper divides it into three one-dimensional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s(1-D DWTs).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By studying the core algorithm of a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3-D DWT)in depth,this paper divides it into three one-dimensional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s(1-D DWTs).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3-D DWT software,a parallel architecture design of a very large-scale integration(VLSI)is produced.It needs three dual-port random-access memory(RAM)to store the temporary results and transpose the matrix,then builds up a pipeline model composed of the three 1-D DWTs.In the design,the finite state machine(FSM)is used well to control the flow.Compared with the serial mod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post synthesized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design method is correct and effective.It can increase the processing speed by about 66%,work at 59 MHz,and meet the real-time needs of the video enco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DWT parallel design transpose the matrix F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