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敦化地区万宝岩组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组成: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
1
作者 关子成 裴福萍 +1 位作者 魏敬洋 李鹏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4-1279,共16页
为制约古亚洲洋在吉林东部地区的最终闭合时间,本文选取吉林省敦化地区万宝岩组变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碎屑锆石微量元素组成和U-Pb-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万宝岩组的沉积时限和物源区特征,并通过碎屑锆石微量元素获得晚古生代... 为制约古亚洲洋在吉林东部地区的最终闭合时间,本文选取吉林省敦化地区万宝岩组变质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碎屑锆石微量元素组成和U-Pb-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万宝岩组的沉积时限和物源区特征,并通过碎屑锆石微量元素获得晚古生代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万宝岩组由互层的大理岩、变质粉砂岩和变质细砂岩组成,碎屑锆石定年结果显示,万宝岩组最年轻峰值年龄约为316 Ma,此外还存在355、398、1 842和2 360 Ma的峰值年龄。其中,古生代碎屑锆石(409~312 Ma)以具有负的εHf(t)值(-15.32~-1.60)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TDM2年龄(2 293~1 480 Ma)为特征,侵入万宝岩组闪长岩体的时期为276 Ma。综合研究认为,敦化地区万宝岩组沉积时限为312~276 Ma,即早二叠世时期,其沉积时限和岩石组合特征可与延边地区的庙岭组相对比。万宝岩组中的古生代碎屑锆石来自华北板块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其中古元古代碎屑锆石(62.9%)的大量出现,暗示敦化地区或/和附近地区存在华北板块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通过地壳厚度计算表明,敦化地区和内蒙古地区晚古生代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二者晚古生代的演化历史趋于同步。约245 Ma地壳厚度达到最大(80 km),暗示了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晚古生代 碎屑锆石 U-Pb-Hf同位素 地壳厚度 万宝岩组 古亚洲洋
下载PDF
最优尺度下新安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
作者 於冉 魏靖阳 储昭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新安江流域作为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政策试点,其政策实施对于地区城市整体生态治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分析新安江流域城市政策实施前、中、后期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可为该地区及同类区域生态治理及风险防范提供科学支撑... 新安江流域作为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政策试点,其政策实施对于地区城市整体生态治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分析新安江流域城市政策实施前、中、后期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可为该地区及同类区域生态治理及风险防范提供科学支撑。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寻求评价景观生态风险的最优尺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并借助地理探测器计算空间因子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研究区最优研究尺度为粒度70 m、幅度11 km;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显著降低,较高以上风险区面积大幅缩减,生态风险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程度不断减弱,高值聚集区逐渐减少;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强度与坡度对景观生态风险驱动效应最强,各因子交互探测时可显著提高解释能力。研究区各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显著,需加强对草地、水域景观整体性的维护,进一步加强新安江流域城市生态稳定性,同时应考虑地区用地结构及风险状况,针对性采取风险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新安江流域城市
下载PDF
轻度抑郁障碍患者五音疗法治疗前后脑改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3
作者 佟靖雯 魏景洋 +1 位作者 王阔 梁爽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137-141,185,共6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评估五音疗法治疗轻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改变。方法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精神心理科就诊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2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五音疗法治疗干预,...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评估五音疗法治疗轻度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脑改变。方法纳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精神心理科就诊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2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五音疗法治疗干预,对照组仅常规随访。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学量表差异判定五音疗法疗效。比较两组全脑结构、差异脑区及相应脑区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表征五音疗法治疗有效的轻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特异性脑改变。结果试验组经五音疗法治疗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标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杏仁核及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较治疗前缩小,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右侧杏仁核及双侧扣带回、海马体的灰质体积较治疗前增加,且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双侧扣带回、海马体及杏仁核灰质体积变化百分比随HAMA减分率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额中回、额下回及双侧纹状体、扣带回、海马体FA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般症状及体征中面色、思维反应、目光、情志、睡眠情况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口舌未见明显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音疗法对于轻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存在不同脑区的特异性改变,多模态磁共振可以用作为表征抑郁障碍患者脑改变的神经影像学工具,为临床诊断及评估抑郁障碍提供定量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轻度抑郁 五音疗法 脑结构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时空关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魏靖阳 於冉 +2 位作者 付丹阳 苏越 汪沁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87-896,共10页
成渝城市群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责任,探讨快速发展背景下景观生态风险受人类活动强度的影响效应及变动趋势,对于地区规划发展及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和2020年三期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遥感数据,构建景观生态... 成渝城市群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责任,探讨快速发展背景下景观生态风险受人类活动强度的影响效应及变动趋势,对于地区规划发展及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和2020年三期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遥感数据,构建景观生态风险、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并基于GWR模型、双变量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耦合测度,揭示两者的时空关联特征。结果显示:(1)2000—2020年研究区ERI逐渐改善,风险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且中心城市在2020年降为低风险。(2)研究区HAI显著提高,空间分布与ERI较为统一,主要以中心城市向外辐射扩张为趋势。(3)2000—2020年间负相关系数由中心城市扩张至整个城市群中部,ERI与HAI间空间正相关性不断减弱,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部城市,低-低聚集区分布在山地林区,低-高及高-低聚集区均有增加趋势;两个指标耦合协调度在20年间显著提升,研究区中部高度协调面积扩张明显。妥善治理生态风险、科学规划发展策略可将人地矛盾转为相互促进的新局面,研究结论可为地区生态风险治理、合理谋划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 人类活动强度 时空关联 GWR模型 耦合测度 成渝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气液渗流特性
5
作者 美合日阿依·穆太力普 李涛 +5 位作者 顾文波 蔡武 薛庆楠 敬嘉珩 魏景阳 王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02-2812,共11页
CO_(2)地质封存是实现大量CO_(2)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阐明CO_(2)在岩石孔隙中的运移规律是CO_(2)长期安全地质封存的关键。基于岩心微观结构重建的孔隙网络模型,不仅可以反映真实岩心孔喉分布规律,又能体现孔隙空间的分布及其发育特征... CO_(2)地质封存是实现大量CO_(2)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阐明CO_(2)在岩石孔隙中的运移规律是CO_(2)长期安全地质封存的关键。基于岩心微观结构重建的孔隙网络模型,不仅可以反映真实岩心孔喉分布规律,又能体现孔隙空间的分布及其发育特征,在多孔介质多相流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用储层较为常见的Berea砂岩,基于微焦点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获得二维CT图像,在ImageJ软件中通过尺寸裁剪、降噪滤波以及阈值分割等一系列图像处理过程,重建了岩心样品数字图像,并在Matlab软件中借助提取函数实现了二值化;然后,采用最大球算法,通过搜索最大球、建立最大球连通关系、孔喉的识别和参数计算3个主要步骤,提取了实验岩心样品中的孔喉拓扑等效网络,并运用Amira软件进行可视化,将孔隙和吼道等效为球杆模型。通过对比不同图像处理与孔隙网络提取方法得到的岩心孔隙度、配位数、孔喉几何尺寸与形状因子等结构参数,确定了能够较好反映真实岩心孔隙空间特征的数字岩心重构及孔隙网络模型提取方法,即模型Pic7:滤波处理时将Mean值设置为1.5,Median值设置为2;阈值分割选择Otsu算法且应用最大球法提取数字岩心时将最小孔径设置为1。确定了Berea岩心孔隙结构参数:配位数分布在30以内,峰值在5左右;孔隙半径分布在80μm内,集中在20μm左右;吼道半径分布在60μm内,集中在10μm左右;孔隙形状因子和吼道形状因子分布在0.07以内,孔隙形状因子峰值在0.03左右,吼道形状因子峰值在0.035左右。最后,借助帝国理工大学开发的孔隙网络两相渗流模拟程序,用0.103 mol/kg NaCl溶液表征咸水,在50℃、12.4 MPa的储层条件下,开展了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多孔介质内CO_(2)驱替咸水的渗流数值模拟,通过分析驱替和吸入过程中毛细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阐明了孔隙网络提取方法对多孔介质多相流过程的影响,再次验证了孔隙网络模型建模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所得建模参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网络模型 最大球算法 多孔介质 数字岩心 CO_(2)地质封存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实验教学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梁爽 魏景洋 +3 位作者 佟靖雯 孟妍 陈倩文 邢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2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课程思政融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牡丹江医学院2020级影像专业3个班,学生18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名。试验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思政融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课程思政融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牡丹江医学院2020级影像专业3个班,学生18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名。试验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思政融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课后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课堂满意度和人文关怀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教学后试验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课堂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人文关怀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共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并提高课堂满意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延边开山屯地区二叠纪地质体的构造属性:侵入岩及碎屑锆石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魏敬洋 裴福萍 +2 位作者 周皓 焦骥 王奕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9-780,共22页
本文对延边开山屯地区二叠纪侵入岩和地层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和SIMS 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的研究,同时对侵入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以便制约开山屯地区的构造属性以及延边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演化历史。延边开... 本文对延边开山屯地区二叠纪侵入岩和地层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和SIMS 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的研究,同时对侵入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以便制约开山屯地区的构造属性以及延边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演化历史。延边开山屯地区大蒜沟组复成分砾岩和岩屑杂砂岩中锆石最年轻峰值年龄为298Ma和293Ma,此外还存在330Ma、366Ma、438Ma、454Ma、479Ma峰值年龄。这些古生代碎屑锆石的εHf(t)值介于-1.14^+15.17之间;开山屯组长石杂砂岩和长石砂岩中的锆石最年轻年龄峰值分别为259Ma和253Ma,此外还存在279Ma、456Ma、476Ma、500Ma、529Ma以及新元古代-古元古代(891~1765Ma)的峰值年龄。其中古生代碎屑锆石的εHf(t)值介于-5.22^+10.15之间。开山屯地区中二叠世闪长岩和晚二叠世辉长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61Ma和256Ma,属于低钾拉斑-中钾钙碱性系列,相对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主要来源于受俯冲流体/熔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认为,开山屯地区与兴凯地块具有亲缘性;大蒜沟组的沉积时限为早-中二叠世,形成于兴凯地块西部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前盆地或增生楔环境;开山屯组形成于早-中三叠世,具有双向物源的特点(华北板块和兴凯地块)。早-中二叠世延边地区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延边地区的古亚洲洋于早-中三叠世最终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边地区 二叠纪 古亚洲洋 侵入岩 碎屑锆石 锆石U-PB年代学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合肥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魏靖阳 於冉 +3 位作者 魏露 付丹阳 汪沁 叶芸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1-109,共9页
以2000、2010及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基于GIS、Frag stats等相关分析软件,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合肥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刻画了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合肥市... 以2000、2010及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基于GIS、Frag stats等相关分析软件,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合肥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刻画了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合肥市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建设用地大规模扩张侵占大量耕地;(2)研究区间合肥市景观生态风险主要以低风险和中风险为主,高度风险区集中于境内水域地区;(3)研究区间景观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显著正向关系,高—高聚类均集中于巢湖流域附近,低—低聚类主要集中在包河区、瑶海区及肥东县的少部分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判识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影响的科学依据,土地利用格局作为实现人地关系和谐的核心要义,强化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景观生态风险研究对于耦合人地关系、平衡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吉林中部地区余富屯组形成时代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晨 裴福萍 +1 位作者 魏敬洋 王奕朋 《世界地质》 CAS 2022年第4期675-688,共14页
本文对吉林中部地区余富屯组中英安质凝灰岩和英安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确定了余富屯组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意义。英安质凝灰岩中锆石多呈半自形,发育振荡生长环带,具有较大的Th/U比值(0.52~1.68),以及强烈的E... 本文对吉林中部地区余富屯组中英安质凝灰岩和英安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确定了余富屯组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意义。英安质凝灰岩中锆石多呈半自形,发育振荡生长环带,具有较大的Th/U比值(0.52~1.68),以及强烈的Eu负异常和明显的Ce正异常,表明其为岩浆成因。定年结果显示英安质凝灰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有4组:(247±1)Ma、(262±2)Ma、316 Ma和427 Ma。英安岩中锆石呈半自形,Th/U比值为0.39~0.90,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87±1)Ma,即形成于早侏罗世。因此,余富屯组为不同时代岩片组成的构造混杂岩,此外,样品中锆石微量元素显示其源岩形成于弧/造山带环境。综合区域资料,认为余富屯组至少存在早石炭世、早三叠世和早侏罗世的岩石。其构造混杂的时代下限为早侏罗世。余富屯组杂岩反映了早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之下区域构造改造作用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混杂岩 锆石U-PB定年 余富屯组 吉林中部地区
下载PDF
Detrital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the Xilin Group: Constraints for the Early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ngliao Massif 被引量:1
10
作者 SANG Tianjiao PEI Fuping +4 位作者 XU Wenliang WANG Zhiwei JIAO Ji wei jingyang WANG Yip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2063-2074,共12页
The Xilin Group, composed of the Chenming, Laodaomiaogou, Qianshan and Wuxingzhen formations, is one of the Early Paleozoic terranes in the eastern Songliao Massif, mainly consisting of thick layers of fine clastic an... The Xilin Group, composed of the Chenming, Laodaomiaogou, Qianshan and Wuxingzhen formations, is one of the Early Paleozoic terranes in the eastern Songliao Massif, mainly consisting of thick layers of fine clastic and carbonate rocks. This study presents LA-ICP-MS zircon U-Pb geochronological data for the Laodaomiaogou and Qianshan formations, further constraining their provenance and the Early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ngliao Massif on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Most zircons from the Laodaomiaogou and Qianshan formations show magmatic oscillatory zoning and high Th/U ratios(0.26–2.41). Zircon U-Pb da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silty mudstone of the Laodaomiaogou Formation yield peak ages of 634 Ma, 775 Ma, 820 Ma, 880 Ma and 927 Ma, as well as multi-episodic Archean to Paleoproterozoic and Mesoproterozoic ages(1405–643 Ma), implying its deposition time is younger than ~634 Ma. Furthermore, the occurrence of Early Cambrian fossils indicates that the Laodaomiaogou Formation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the Early Cambrian(~514 Ma). The zircons from the K-bentonite of the Qianshan Formation show four peak ages of 444 Ma, 471 Ma, 489 Ma and 518 Ma and the youngest age peak of 444 ± 4 Ma(n = 6) indicates that the Qianshan Formation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ate Ordovician. In addition, the peak ages of the detrital zircons in the silty mudstone of the Qianshan Formation are 472 Ma and 498 Ma, as well as two other concordant points with;Pb/;Pb apparent ages of 1824 Ma and 1985 Ma. The dating results in this study, together with published data, indicate the absence of Pan-African magmatic events in the Songliao Massif prior to the initial deposition of the Xilin Group, in contrast to those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Jiamusi Massif. Taken together, we conclude that the depositional provenance of the Laodaomiaogou and Qianshan formations was derived from the Songliao Massif. Furtherm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trital zircon age composition and rock associ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Laodaomiaogou Formation formed in a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environment, in contrast to the Qianshan Formation, which formed in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environment. The above results also imply that the Songliao and Jiamusi massifs might not have collided before the Late Ordovic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tectonic implications Early Paleozoic Xilin Group Songliao Massif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