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平视角下南京市栖霞区“银发”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现状及优化研究
1
作者 魏璐瑶 潘奕如 陆玉麒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共9页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在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目标导向下,“银发”服务设施配置合理性是提升老龄人口幸福感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该文将“银发”服务设施分为养老福利设施、文化服务设施和医疗服务设施(包含综合医院和卫生院),...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在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目标导向下,“银发”服务设施配置合理性是提升老龄人口幸福感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该文将“银发”服务设施分为养老福利设施、文化服务设施和医疗服务设施(包含综合医院和卫生院),以养老服务示范性城区南京市栖霞区为例,评价老年人口需求与“银发”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的匹配性,并立足供需均衡视角,利用位置分配模型优化“银发”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结果表明:①栖霞区“银发”服务设施步行可达性整体较差,平均10 min以内步行可达最近设施的居民点数量仅占全区的18.60%,车行可达性较好,均在15 min内;②栖霞区“银发”服务设施空间配置的公平性仍待改善,综合医院空间分布的公平性低于养老福利设施、文化服务设施和卫生院,大多数“银发”服务设施供需比小于0,无过高供需比设施,设施服务压力较小;③利用位置分配模型对不同街道“银发”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后,各类设施平均步行时间超过30 min的居民点数量减少12.41%,车行可达时间均小于10 min,2500 m服务半径下养老福利设施和综合医院服务覆盖率较优化前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满足老龄人口需求、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发”服务设施 可达性 公平性 布局优化
下载PDF
面向生态价值空间平衡的“生态券”理论解析与交易机制研究:以江阴为例
2
作者 魏璐瑶 靳诚 +2 位作者 吴勇 曹天邦 张世钰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371-380,共10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日益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形抓手。为探究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提升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以“生态券”为载体的生态指标交易机制,探讨多元主体参与下生态价值与发展空间...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日益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形抓手。为探究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提升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以“生态券”为载体的生态指标交易机制,探讨多元主体参与下生态价值与发展空间之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券”是生态空间占补平衡市场化交易的媒介,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得到,具有可交易、可考核的基本特性;(2)“生态券”交易是多元空间价值平衡的实践探索,不同利益主体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3)“生态券”运行机制包括产生、核发、交易、使用、管理等环节,涉及行政主管方、销售方和购买方等市场主体以及中介经济机构等。建议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明确分工协作制度,基于政策法规、技术规范和监督管理体系构建“生态券”运行保障机制。研究结果将为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推动生态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补平衡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生态券” 交易机制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冷水江市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探究
3
作者 魏璐瑶 曾怡俊 +1 位作者 倪可欣 刘南希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地理学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是素养本位的新高考改革重要考察方向之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教学任务设计的关键指向.研学旅行涉及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模型构建、... 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地理学科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也是素养本位的新高考改革重要考察方向之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教学任务设计的关键指向.研学旅行涉及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模型构建、数据处理、解释建构等诸多环节,重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参与,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以湖南省冷水江市为例,挖掘研学旅行中的思政元素,探讨地理研学旅行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路径,从而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行知合一”的地理实践力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践力 新高考改革 研学旅行 课程思政 地理学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策略
4
作者 刘婧宜 杨浏祎 魏露瑶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44,共4页
对学科布局及学院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是高校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知识生产价值的外在驱动作用、教育评价对学科发展的客观指向、学科知识生命周期的发展预期共同构成了高校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的内在逻辑。高校在学科... 对学科布局及学院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是高校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知识生产价值的外在驱动作用、教育评价对学科发展的客观指向、学科知识生命周期的发展预期共同构成了高校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的内在逻辑。高校在学科、学院调整优化过程中面临路径依赖瓶颈、亮点特色短板、激励机制梗阻、供需关系障碍等现实困境,必须突破固有的模式和路径,从定特色、定方向、定团队、定责任等方面切实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学科 学院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小鼠经骨髓注射肺转移和术后复发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焦肖宁 侯怡飞 +10 位作者 朱杨壮壮 苏琳 张飞 陈晓 朱诗国 韦璐瑶 王万涛 王杰 朱娴丹 邹纯朴 胥孜杭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0-617,共8页
目的建立经骨髓注射肺转移和术后复发模型,揭示骨髓注射法构建模型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为研究恶性肿瘤肺转移提供新的研究基础。方法将小鼠分为乳垫注射组、皮下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和骨髓注射组。使用4T1细胞构建不同的模型,观察不同组... 目的建立经骨髓注射肺转移和术后复发模型,揭示骨髓注射法构建模型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为研究恶性肿瘤肺转移提供新的研究基础。方法将小鼠分为乳垫注射组、皮下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和骨髓注射组。使用4T1细胞构建不同的模型,观察不同组别原发肿瘤的生长、生存期和转移效率。注射不同数量的4T1细胞,观察肺部转移发生的时间。经骨髓注射4T1-luc细胞构建术后复发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截肢组、第3天截肢组、第7天截肢组和第10天截肢组,通过活体成像观察小鼠肺转移情况。结果与乳垫注射法和皮下注射法相比,骨髓注射法对原发肿瘤的生长没有影响,但其生存期显著缩短。与乳垫注射法、皮下注射法和尾静脉注射法相比,骨髓注射法肺转移效率最高。骨髓注射法仅需1×105个4T1细胞数量即可在第12天发生肺转移。经骨髓注射的模型小鼠在截肢后,仍会造成肺转移和原发肿瘤的复发。结论成功建立经骨髓注射肺转移小鼠模型和术后复发小鼠模型,使用该注射方法的小鼠模型具有生存期短和高转移效率的特点,可用于恶性肿瘤肺转移的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注射 肺转移 术后肿瘤复发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产业链视角下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梁晓敏 魏璐瑶 陆玉麒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探讨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产业链空间演变规律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内产业链与都市区的协调发展。该文基于企业层面微观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聚类检验测度2004—2018年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产业链集聚... 探讨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产业链空间演变规律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内产业链与都市区的协调发展。该文基于企业层面微观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聚类检验测度2004—2018年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产业链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并进一步利用OLS回归模型剖析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效应。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整体由零星状向多核心布局演变,珠江东岸零部件制造区段集群明显;(2)零部件制造区段形成低值区域聚类明显、集聚程度不断加强的双核心结构,整机制造区段则趋向于高值区域聚类分布;(3)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产业链两区段空间关联性尚不明显,自2008年起产业链区段间空间关联性显著提升;(4)经济规模和产业集聚效应是珠三角地区白色家电制造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引导力、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发展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在不同时段的作用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家电制造业 空间演化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城市精明发展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魏璐瑶 陆玉麒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62,共12页
以CNKI中国知网总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 V对2000-01-01-2019-05-01城市精明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热点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突现词前沿路径辨识分析、发文作者及机构合... 以CNKI中国知网总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 V对2000-01-01-2019-05-01城市精明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热点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突现词前沿路径辨识分析、发文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以及发文期刊网络分析等方法绘制国内外相应的知识结构图谱,并立足城市精明发展研究的理论内涵、量化测度、实践应用层面进行评述。结果表明:1)国内外城市精明发展研究领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研究网络,但知识结构网络紧密性有待加强。2)国内外研究主题聚类知识群组数量较多,关键词共现聚类演化路径较长且相对分散,尚未形成势力强劲的时区流动和继承脉络。3)国内研究热点前沿逐渐从宏观理论分析转向城市微观实践应用以及城市收缩新兴态势。4)国内外研究人员学科背景广泛但互引关系稀松,亟待加强交流探讨;国内研究机构学科划分细致广泛,区域科研能力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和北京表现突出。5)国内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建筑科学与工程领域城市精明发展研究载文成果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精明发展 研究热点 前沿展望 Citespace V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魏璐瑶 陆玉麒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3-158,共6页
"一带一路"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旨在打造利益、命运与责任共同体的发展举措。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博弈中占有积极主动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在纵观全球气候变化响... "一带一路"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旨在打造利益、命运与责任共同体的发展举措。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博弈中占有积极主动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在纵观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历程的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各主权国家和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举措,提出中国特有的响应机制,为树立良好的国家外交形象和有效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困境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气候变化 响应机制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基于BOPPPS模式的高校《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魏璐瑶 靳诚 彭林焱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3年第4期85-92,共8页
新工科建设导向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相较于知识识记与技能习得的浅层学习,更加强调以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为主的深度学习.围绕“双减”政策背景下,新高考改革对旅游地理学知识点掌握要求显著降低、注重情境应用与知识组织架构等... 新工科建设导向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相较于知识识记与技能习得的浅层学习,更加强调以促进核心素养发展为主的深度学习.围绕“双减”政策背景下,新高考改革对旅游地理学知识点掌握要求显著降低、注重情境应用与知识组织架构等特点,探讨促进中学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提升高校学生地理素养的《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践.基于“以生为本”的BOPPPS教学模式,明确当前该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课程思政有效融合方法与典型案例,为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素养同步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BOPPPS模式 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课程思政
下载PDF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被引量:3
10
作者 CHEN Xiaohong wei luyao ZHANG Haif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584-599,共16页
Smart urban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and is essential to overall strength improvement.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an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path which unites smart growth with driving shrinkage perfectly ... Smart urban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and is essential to overall strength improvement.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an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path which unites smart growth with driving shrinkage perfectly in forming scientif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responding to new normal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Based on statistic data of 29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above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5, we analyzed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constructing a dynamic fitting model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CVSD). Further efforts were then made to consider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s of heterogeneous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different scales and scale varia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disordered growth tendency of urban cities in China is overall well controll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research and it mainly presented a doublet coexistence of shrinkage disordered cities and smart developing cities. It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that Northeast China and East China have regarded shrinkage disordered cities and smart developing cities as main development tendency separately. 2) Areas with basic stability and relative variation were relatively dispersed across the time period, but the proportion was far beyond areas with significant variation. It demonstrates a relative equilibrium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l evolution pattern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above in China, except for Tongling, Lanzhou and Chaoyang. 3)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above in China are mostly characterized by shrinkage disordered and smart development classifi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scale and scale variation from 2000–2015; however, the spatial resonance relation is not obvious. 4) There are many interaction factors forming an important driving mechanism in develop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in China, including natural geographical factor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human capital radiation, regional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mart developm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tial pattern driving mechanism interaction factors China
下载PDF
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与精神重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露瑶 杨光钦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42,共6页
大学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表征,也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应然要求。但是,在大学治理的实践场域,时常遭遇因大学精神式微而导致的治理理念偏颇、制度优势发挥不畅等问题。为此,必须遵... 大学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表征,也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应然要求。但是,在大学治理的实践场域,时常遭遇因大学精神式微而导致的治理理念偏颇、制度优势发挥不畅等问题。为此,必须遵循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立足大学治理现代化的精神重构,完善自治与法治动态平衡的“善治”理念,构建逻辑清晰的权力生态系统;挖潜充盈丰满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内核,体现“人民主体”的大学治理新方式;明晰保守与开放的有机统一关系,保持大学组织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度张力;辩证对待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强化治理实践中的文化自觉,从而将治理理念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组织 治理现代化 实践逻辑 精神重构
下载PDF
大学校训的生成逻辑与制度文化密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光钦 魏露瑶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41,共11页
大学校训的生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动态发展过程。大学校训生成的智慧与理性萌芽,对光明与自由向往的出场形态,兼具科研与实践功能的推进机理,彰显服务与使命意识的文化自觉,构成了西方大学校训生成的演进过程。中国大学校训的演进生成... 大学校训的生成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动态发展过程。大学校训生成的智慧与理性萌芽,对光明与自由向往的出场形态,兼具科研与实践功能的推进机理,彰显服务与使命意识的文化自觉,构成了西方大学校训生成的演进过程。中国大学校训的演进生成,蕴含了传统文化基因的气质理想,嫁接了西方现代大学校训的文化要素,留存着中国学人上下求索与革故鼎新的实践印迹,并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校训生成的诸多挑战,亟待破译大学制度文化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训 生成逻辑 制度文化
下载PDF
我国居民债务迅速增长对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
13
作者 魏路遥 《华北金融》 2020年第5期46-52,共7页
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债务水平持续增长,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及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对应,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多个指标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自2011年... 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债务水平持续增长,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及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对应,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多个指标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自2011年以来呈现趋势性下降。本文旨在研究居民债务水平增长对消费的影响,利用VAR模型,从宏观层面分析其影响机制,并得出通过结构性去杠杆、实施逆周期政策提升可支配收入、持续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手段可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债务 消费 VAR模型
下载PDF
科技金融发展的进展和瓶颈——以天津市为例
14
作者 魏路遥 《金融科技时代》 2019年第11期16-19,共4页
本文对天津市32家银行和91家科技型企业开展了调查。调查显示,科技型企业对天津融资环境评价总体较好,银行机构支持和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科技金融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瓶颈。从科技型企业层面看,企业本身融资意愿较... 本文对天津市32家银行和91家科技型企业开展了调查。调查显示,科技型企业对天津融资环境评价总体较好,银行机构支持和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科技金融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瓶颈。从科技型企业层面看,企业本身融资意愿较为保守,经营风险较大,且其轻资产的特点决定其获取银行融资难度较大;从金融机构层面看,由于科技型企业分布行业广泛、专业性强,金融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对科技型企业所处的周期、企业特点、专利技术价值、项目前景了解较少。此外,无形资产变现难、科技型贷款风险补偿措施操作性不强等原因也限制了科技信贷的发放。最后,本文就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发展模式 全生命周期
下载PDF
芩麻方通过调控髓源抑制细胞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杨壮壮 侯怡飞 +10 位作者 张飞 焦肖宁 苏琳 陈晓 朱诗国 韦璐瑶 王万涛 王杰 朱娴丹 邹纯朴 胥孜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18-1026,共9页
目的研究芩麻方对肺癌原位模型小鼠的抑瘤功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小鼠肺内注射非小细胞癌Lewis肺癌细胞-荧光素酶标记(LLC-luc)建立肺癌原位小鼠模型。将所有造模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2 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芩麻... 目的研究芩麻方对肺癌原位模型小鼠的抑瘤功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给小鼠肺内注射非小细胞癌Lewis肺癌细胞-荧光素酶标记(LLC-luc)建立肺癌原位小鼠模型。将所有造模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2 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芩麻方高、中、低剂量组(2.0、1.0、0.5 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观察小鼠的外观表现(精神、毛发、活动等)并统计生存期。MTT法检测芩麻方对LLC-lu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和肿瘤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s)和T细胞数量变化,以及CD8+T细胞CD107α脱颗粒状况。RT-PCR检测小鼠脾脏中精氨酸酶(Arg1)、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脾脏中Arg1、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HE染色和ELISA检测不同剂量的芩麻方的肝肾毒性。结果中剂量芩麻方可延长小鼠生存期(P<0.05);不同质量浓度的芩麻方干预对LLC-luc肺癌细胞增殖并无直接抑制作用;中剂量芩麻方可降低小鼠脾脏、肿瘤中MDSCs的数量(P<0.01),增加T细胞的数量,且以CD8+T细胞为主(P<0.01),同时增强CD8+T细胞CD107α脱颗粒作用(P<0.01);中剂量芩麻方干预后,与MDSCs活化相关的Arg1、STAT3 mRNA表达水平降低,Arg1、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下调(P<0.01);芩麻方干预对小鼠肝肾组织切片及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芩麻方可能通过下调STAT3信号通路抑制MDSCs增殖和活化从而延长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且具有用药安全性。该研究有利于芩麻方临床应用的拓展,同时也丰富了肺癌痰污染理论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麻方 髓源抑制细胞 肺癌原位模型 Lewis肺癌细胞-荧光素酶标记 痰污染 小鼠
原文传递
多情景视角下基于空间组合识别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 被引量:34
16
作者 魏璐瑶 陈娱 +1 位作者 张正方 陆玉麒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7-993,共17页
快速城镇化时期,探索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有利于挖掘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加快落实乡村振兴实践。本文以江苏省新沂市农村居民点为例,"自下而上"地从地理区位、村庄特征、生态本底和资源禀赋4个方面进行优化适宜性评价;... 快速城镇化时期,探索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有利于挖掘土地资源利用潜力,加快落实乡村振兴实践。本文以江苏省新沂市农村居民点为例,"自下而上"地从地理区位、村庄特征、生态本底和资源禀赋4个方面进行优化适宜性评价;基于一定耕作腹地范围内的空间竞合关系,对不同耕作半径下的优化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迭代修正;并"自上而下"地利用改进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迭代保留农村居民点的功能辐射强度,最终凝练得到农村居民点动态优化方案和分类整治策略。结果表明:(1)新沂市农村居民点优化适宜性西部高东部低,空间异质性明显,生态本底和资源禀赋优势有助于空间集聚。(2)随着耕作半径扩大,迭代保留农村居民点数量指数型递减,且空间布局更为均衡分散。当耕作半径为3 km时,农村居民点保留率较0.5 km时降低了35.10%。(3)同等级农村居民点空间关联性较弱,0.5~2km耕作参数下,超过90%的农村居民点为中等功能辐射强度,高强度节点零星分散且多位于乡镇毗邻处。"优化适宜性评价-空间竞合迭代评价-地域功能网络评价"的空间组合识别方案,综合集成"自下而上适宜"与"自上而下统筹"原则,将为推进可持续的城乡空间重构和确立空间布局优化研究范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情景模拟 空间组合 农村居民点 中心地理论 空间布局优化 新沂 江苏
原文传递
论中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 被引量:21
17
作者 魏璐瑶 陆玉麒 靳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07-2721,共15页
明确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举措,全面推进乡村空间有序重构,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保障。在解构乡村公共空间内涵、明确划分乡村公共空间类型的同时,梳理中国乡村公共空间嬗变历程和阶段特征,剖析乡村公共空间中出现的权属关系不明、... 明确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举措,全面推进乡村空间有序重构,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保障。在解构乡村公共空间内涵、明确划分乡村公共空间类型的同时,梳理中国乡村公共空间嬗变历程和阶段特征,剖析乡村公共空间中出现的权属关系不明、土地制度受限和空间组织无序等现实瓶颈,并融合“自上而下”行政管控与“自下而上”治理需求维度,形成乡村公共空间“需求-统筹-组织”综合治理体系。据此,提出激活关键要素转型、明确权属主体职责和夯实制度保障体系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路径,为完善乡村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治理 嬗变过程 空间权属 治理体系 治理路径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江苏省县域乡村地域功能转型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璐瑶 陆玉麒 陈娱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3,共12页
明晰乡村地域功能转型特征、发挥经济比较优势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江苏省县域尺度1997、2002、2007、2012、2017年5期截面数据,通过构建乡村转型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乡村地域功能转型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的... 明晰乡村地域功能转型特征、发挥经济比较优势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江苏省县域尺度1997、2002、2007、2012、2017年5期截面数据,通过构建乡村转型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乡村地域功能转型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的时空耦合规律。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江苏省乡村地域功能转型水平先下降后逐渐回升,高速转型地域单元南部扩散趋势明显。研究末期苏北地区乡村地域功能中高速转型单元热点集聚,苏中地区乡村地域功能转型发展程度有待提升。②江苏省县域乡村经济增长空间集聚效应逐渐增强,苏北地区县域乡村经济加速增长成效显著,县域经济增长空间均衡化和辐射扩散趋势明显。③江苏省县域乡村地域功能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格局具有基本一致性,研究初期的高水平协同发展演化为研究中期的低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末期再次形成有序优质协调发展。二者耦合协调作用形成6种空间协同类型,具体为经济滞后区、协同滞后区、经济提升区、转型提升区、优化升级区和先行发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 地域功能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关系 发展路径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基于FLUS-UGB的县域土地利用模拟及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世伟 魏璐瑶 +1 位作者 金星星 陆玉麒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8-1859,共12页
当前城镇开发边界的制定与已有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存在较大的龃龉,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需要科学划定县域合理的城镇开发边界以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三线协调和FLUS-UGB的城镇增长边界划定方法,... 当前城镇开发边界的制定与已有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存在较大的龃龉,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需要科学划定县域合理的城镇开发边界以实现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三线协调和FLUS-UGB的城镇增长边界划定方法,以江苏省丰县为研究案例,在对其2011—2017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和验证的基础上预测了至2035年的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结合耕地保护与生态控制背景,最终确定城镇增长边界。结果表明:①2017年丰县土地利用模拟的总体精度达到94.7%,Kappa系数为0.895,模拟精度较高。②基准情景下,城镇用地呈现"摊大饼"的空间扩张趋势。在耕地保护与生态控制背景下,城镇呈"放射式"向外有序扩张。③预测2035年丰县城镇用地开发边界面积为80.29 km2,2017—2035年共17年增长幅度达到69.07%。明确划分城镇开发边界能够有效避免城镇用地对永久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用地的侵占,从而实现城镇扩张、永久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用地保护三者之间的良好空间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协调 FLUS-UGB 城镇增长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 土地利用变化 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 丰县
原文传递
江苏省县域乡村集聚与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璐瑶 陆玉麒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基于脆弱性视角探究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情况与集聚特征的空间关联效应,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SPOT2/4全色和Landsat TM卫星遥感融合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校正得到2016年江苏省乡村聚落斑块。在利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指... 基于脆弱性视角探究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情况与集聚特征的空间关联效应,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SPOT2/4全色和Landsat TM卫星遥感融合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校正得到2016年江苏省乡村聚落斑块。在利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指数、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方法明确江苏省乡村集聚分布特征的同时,从资源、经济和社会脆弱性视角构建乡村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进一步探讨县域乡村空间集聚特征与脆弱性发展程度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①江苏省乡村地域自内核向外缘分布密度逐渐递减,苏北地区中部、苏南和苏中地区毗邻处乡村聚落密集分布,整体空间异质性和集聚形态的方向性特征明显;②江苏省县域乡村脆弱程度存在地域分区不均衡现象,子系统相关性较弱,空间耦合特征尚不明显;③资源脆弱性子系统与经济、社会脆弱性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是当前江苏省县域乡村发展的薄弱环节;④江苏省县域乡村资源、经济和社会单一脆弱子系统集聚分布特征明显,综合脆弱性与集聚特征并未实现空间良性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集聚规模 集聚方向 脆弱性 关联规律 县域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