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牛膝薄层鉴别方法用于不同产地、不同品质牛膝质量鉴定
1
作者 苏瑞 刘嘉澍 +3 位作者 魏思敏 史鑫波 张欢 姜佳君 《海峡药学》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优化中药材牛膝的薄层鉴别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参考。方法对2020版药典中的牛膝薄层色谱法进行优化,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牛膝为对照药材,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5∶2.5)为展开剂,在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喷以5... 目的优化中药材牛膝的薄层鉴别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和参考。方法对2020版药典中的牛膝薄层色谱法进行优化,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牛膝为对照药材,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5∶2.5)为展开剂,在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供试品溶液与对照药材、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斑点,且斑点清晰,Rf值适当。结论所建立的牛膝薄层鉴别方法操作简单、耐用性佳、重现性好,可替代原标准用于牛膝的鉴别。对比相同等级药材齐墩果酸斑点亮度,结果显示同等级不同产地牛膝药材质量:四川产地>内蒙产地>河南产地>河北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薄层鉴别 方法优化 不同产地
下载PDF
从Leptin/c⁃Myc/PGC⁃1信号通路调控的能量代谢途径探索黄连⁃吴茱萸配伍抗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治 千维娜 +5 位作者 魏思敏 闫浩 靳如意 肖海娟 司海龙 郭惠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26-2531,共6页
目的:基于Leptin/c⁃Myc/PGC⁃1信号通路调控的能量代谢途径探索黄连⁃吴茱萸配伍抗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5、10 mg/mL)黄连⁃吴茱萸提取物干预胃癌SGC7901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相差显微镜... 目的:基于Leptin/c⁃Myc/PGC⁃1信号通路调控的能量代谢途径探索黄连⁃吴茱萸配伍抗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5、10 mg/mL)黄连⁃吴茱萸提取物干预胃癌SGC7901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相差显微镜检查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细胞凋亡后周期分布的影响;试剂盒检测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Leptin/c⁃Myc/PGC⁃1的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连⁃吴茱萸5、10 mg/mL组SGC7901细胞活力显著降低,G_(0)/G_(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细胞中JC⁃1单体形式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降低;细胞中c⁃Myc、PGC⁃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Leptin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黄连⁃吴茱萸配伍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升高细胞中JC⁃1单体形式,降低ATP含量,提示黄连⁃吴茱萸配伍在胃癌细胞增殖中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调节Leptin/c⁃Myc/PGC⁃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胃癌 能量代谢 Leptin/c⁃Myc/PGC⁃1
下载PDF
基于Frizzled-1调控的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吴茱萸碱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治 郭惠 +3 位作者 魏思敏 靳如意 司海龙 千维娜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71-1975,共5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不同浓度吴茱萸碱干预SGC7901胃癌细胞24、48、72 h后,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划...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不同浓度吴茱萸碱干预SGC7901胃癌细胞24、48、72 h后,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SGC7901细胞凋亡;划痕法检测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细胞中Frizzled-1、Wnt3α、β-catenin、DvL2、cyclinD1、GSK-3β蛋白表达;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变化。结果:MTT显示吴茱萸碱可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经吴茱萸碱处理后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率显著升高,迁移率及侵袭率显著降低,细胞中Frizzled-1、Wnt3α、β-catenin、CyclinD1、Dv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下调Frizzled-1基因表达后,吴茱萸碱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作用显著减弱(P<0.01)。结论:吴茱萸碱可通过调节Frizzled-1表达抑制Wnt3α/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胃癌 Frizzled-1 Wnt3α Β-CATENIN
下载PDF
五倍子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分析与体外抑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云超 魏思敏 +2 位作者 田启明 赵昕 李金贵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38-44,共7页
传统中药五倍子(Galla chinensis,GC)被证明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其抑菌活性与活性成分之间的关联性不够明确。本研究采用大孔树脂从GC水提物(water extracts of GC,GCE)中分离五倍子单宁(gallotannins,GT)并收集大孔树脂脱GT后的剩余... 传统中药五倍子(Galla chinensis,GC)被证明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其抑菌活性与活性成分之间的关联性不够明确。本研究采用大孔树脂从GC水提物(water extracts of GC,GCE)中分离五倍子单宁(gallotannins,GT)并收集大孔树脂脱GT后的剩余物(GTrE);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GCE中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和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MG)含量;然后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比较了GCE与其活性成分对耐药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活性,分析了活性成分含量与五倍子抑菌活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GCE对耐药E.coli和S.aureus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GT和GTrE与GCE的抑菌作用类似,两者在GCE中的含量分别为58.3%和22.8%,联合使用多呈现相加作用,对不同E.coli菌株的MIC范围为5~20 mg/mL;对不同S.aureus菌株的MIC范围为0.156~0.625 mg/mL。这提示GCE、GT和GTrE对S.aureus抑制的选择性更强。GA对上述两种菌的MIC范围为5~10 mg/mL,MG则为1.25~2.5 mg/mL,但GA和MG在GCE中的含量较低,分别为3.1665%和0.0899%。以上结果表明GCE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GA和MG与其抑菌作用相似,但两者在GCE中的浓度远远低于它们的MICs。故推测含量较高的GT和GTrE以及未知组分的联合可能是五倍子发挥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提取物 抑菌活性成分 含量分析 抑菌活性比较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抗生素敏感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魏思敏 汪培嘉 +3 位作者 田启明 陶娅 刘明江 李金贵 《中国兽药杂志》 2019年第9期1-6,共6页
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S)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临床常用抗生素联合对临床耐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作用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ARS与7种抗生素分别对6株临床分离E.coli的敏感性;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ARS分别与... 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S)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临床常用抗生素联合对临床耐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作用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ARS与7种抗生素分别对6株临床分离E.coli的敏感性;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ARS分别与7种抗生素联合对耐药E.coli的分级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判定联合抑菌效应;采用平皿打孔法测定ARS预处理对抗生素抑菌圈直径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使用ARS无明显抑菌作用,但当ARS≥512μg/m L时,与抗生素联用可显著降低抗生素MIC值,其中除链霉素FIC指数为0.6,表现为相加作用外,其余抗菌药FIC指数均小于0.5,表现为协同效应。使用512μg/m L和1024μg/m L ARS前处理耐药E.coli仅增加链霉素和黏菌素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ARS本身不具有抑菌活性,但与受测试抗生素同时使用可显著增加抗生素对耐药E.coli的抗菌效果,而ARS预处理对受测试抗生素的增敏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抗生素敏感性 耐药大肠杆菌
下载PDF
癸氧喹酯抗寄生原虫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兆立 魏思敏 +1 位作者 陆咪 李金贵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3,共4页
癸氧喹酯(decoquinate,DQ)作为畜禽抗球虫药使用已有50多年历史,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而备受关注。DQ主要通过破坏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的电子传递而捕获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子的发育而发挥作用。家禽球虫易产生突变而较... 癸氧喹酯(decoquinate,DQ)作为畜禽抗球虫药使用已有50多年历史,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而备受关注。DQ主要通过破坏虫体线粒体细胞色素bc1复合体的电子传递而捕获子孢子和第一代裂殖子的发育而发挥作用。家禽球虫易产生突变而较快产生抗药性,而反刍动物球虫少有抗药性的报道。除抗球虫作用外,DQ对疟原虫和弓形虫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对隐孢子虫和肉孢子虫的作用还需要研究确认。近年研究表明,DQ纳米颗粒和衍生物具有更强的抗疟活性,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DQ抗几种常见寄生原虫的研究进展,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氧喹酯 球虫 疟原虫 弓形虫
下载PDF
大枣水提液还原制备纳米银材料及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思敏 王英辉 +5 位作者 唐志书 苏瑞 许洪波 陈琳 刘世军 李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89,199,共9页
由于纳米银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应用,所以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显得极其重要。本文首先利用大枣水提液作为还原剂成功制备了纳米银材料,并探讨了不同溶液pH、料液比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枣水提液pH为9.0,料液比为1... 由于纳米银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应用,所以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显得极其重要。本文首先利用大枣水提液作为还原剂成功制备了纳米银材料,并探讨了不同溶液pH、料液比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大枣水提液pH为9.0,料液比为1∶1,反应时间为4 h时反应效率最高。进一步通过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对纳米银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最佳反应条件时,大枣水提液可以还原硝酸银得到近球形的纳米银材料,粒径主要分布在20~30 nm(25.99 nm),纳米银材料表面带有负电荷(-29.6 mV)。最后,采用DPPH法和倍比稀释法对制得的纳米银材料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制得的纳米银材料对DPPH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当纳米银浓度为100μg/mL时清除率可达83%;该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和125μg/mL,是传统化学法制得的纳米银材料的5倍和4倍。还原反应机理的初步探讨显示:大枣水提液中的还原性多糖参与还原反应并最终吸附在纳米银材料表面起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水提液 超声法 纳米银材料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白芷药材质量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琳 唐志书 +5 位作者 刘妍如 宋忠兴 孔馨逸 魏思敏 孙琛 鞠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97-1703,1763,共8页
为建立白芷药材U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用于白芷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采用Waters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C18(50mm×2.1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建立10批白芷药材的UPLC指... 为建立白芷药材U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用于白芷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采用Waters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C18(50mm×2.1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建立10批白芷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对照品化学指认,并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产地和处理方式的白芷药材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符合方法学要求,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经对照品进行化学指认共鉴定了其中10个色谱峰;通过相似度评价、CA、PCA结果可知不同产地白芷药材质量有差异,且硫磺熏蒸对白芷药材品质有较大影响;最后采用OPLS-DA和组间差异性分析,筛选出了导致白芷药材质量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白芷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UPLC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Single-Fundamental-Mode 850 nm Surface Relief VCSEL 被引量:2
9
作者 wei si-min XU Chen +6 位作者 DENG Jun ZHU Yan-Xu MAO Ming-Ming XIE Yi-Yang XU Kun CAO Tian LIU Jiu-Che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10-114,共5页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xide-confined surface-relief(SR)structure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method.The imp...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xide-confined surface-relief(SR)structure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method.The impacts of the device structure parameters on the far-field characteristics are researched.A single-fundamental-mode SR VCSEL with an oxide-aperture of 15μm is designed and produced.The single-mode power of the VCSEL is 5 mW,the threshold current is 2.5 mA,far-field divergent angles range from 7.8°to 10.8°and the side-mode suppression ratio is over 30 dB.Th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device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FDTD simulation,which shows that the SR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higher-order-mode lasing,and make the SR VCSEL work in a single mode under a larger oxide aper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SEL MODE RELIEF
下载PDF
银翘解毒合剂药渣还原制备纳米银及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思敏 王英辉 +5 位作者 唐志书 王哲 张珍 苏瑞 靳如意 宋忠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169-4175,共7页
目的使用银翘解毒合剂药渣水提液制备纳米银,评价生物合成参数对还原反应及生成纳米银的影响,并研究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方法超声法制备纳米银,紫外可见光谱监测纳米银生成和生长,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表征纳米银粒径、分散性、表面性... 目的使用银翘解毒合剂药渣水提液制备纳米银,评价生物合成参数对还原反应及生成纳米银的影响,并研究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方法超声法制备纳米银,紫外可见光谱监测纳米银生成和生长,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表征纳米银粒径、分散性、表面性质和形貌,DPPH法评价抗氧化活性,酶标仪测600nm处的A值(A600)研究抑菌活性。结果在使用银翘解毒合剂药渣水提液制备纳米银时,生物合成参数对纳米银的粒径和分散性有很大影响,平均粒径分布在14.2~94.8 nm,pH 6.0时分散性最好;在pH 10.0,料液比3∶1,超声反应2 h可高效制得近球形纳米银,平均粒径(24.0±0.3)nm,60 d内保持稳定,表面带负电(-23.1±0.2)mV;制得的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0、25.0μg/mL;对DPPH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当纳米银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清除率可达71.1%。结论银翘解毒合剂药渣水提液可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不同粒径和分散性质的纳米银,生物合成参数对纳米银的平均粒径和分散性有较大影响,制得的纳米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可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和抗菌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解毒合剂 药渣 纳米银 生物合成参数 抗菌活性 抗氧化 还原反应 分散性 表面性质 DPPH法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原文传递
山茱萸水提液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魏思敏 唐志书 +2 位作者 李慧敏 张可可 宋忠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使用山茱萸水提液在温和条件下制备银纳米颗粒(Ag NPs)、探究还原反应机制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监测Ag NPs的生成,红外光谱研究还原机制,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表征粒径,表面性质和形貌,2倍稀释法研究Ag NPs的抑... 目的使用山茱萸水提液在温和条件下制备银纳米颗粒(Ag NPs)、探究还原反应机制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监测Ag NPs的生成,红外光谱研究还原机制,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表征粒径,表面性质和形貌,2倍稀释法研究Ag NPs的抑菌活性。结果山茱萸水提液在pH 9.0时超声反应4 h是还原制备AgNPs的最佳条件,得近球形AgNPs,平均粒径58.73 nm,均匀稳定、分散性好。黄酮类化合物可能起还原作用,同时水提液中活性成分在Ag NPs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团聚,增加了Ag NPs的稳定性,制得的Ag NPs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比化学法制备的Ag NPs分别增加20、40倍。结论山茱萸水提液可在温和条件下制备Ag NPs,该Ag NPs与化学制备法相比有更强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出的Ag NPs性能稳定,可以作为新型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还原法 山茱萸水提液 银纳米颗粒 抗菌活性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