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的温压吸附试验方法与等温吸附试验方法比较研究
1
作者 马青华 张学梅 +3 位作者 梁磊 魏亚玲 李东 郝静远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了研究煤的温压吸附试验方法在煤层气吸附方面的可行性,本文对煤的温压吸附试验方法与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取12个、10个、8个、和6个温压吸附试验点作为四组不同温度和相应不同压力作为温压吸附试验点,记为... 为了研究煤的温压吸附试验方法在煤层气吸附方面的可行性,本文对煤的温压吸附试验方法与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取12个、10个、8个、和6个温压吸附试验点作为四组不同温度和相应不同压力作为温压吸附试验点,记为V_(实测)。使用温度-压力-吸附方程(Temperature-Pressure-AbsobingEquation(TPAE)),将方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后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其余三个参数,将所得的四个参数记为V_(计算)。通过计算_(实测)与V_(计算)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和标准偏差以衡量温压吸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低温梯度 煤的温压吸附试验 煤的高压等温吸附试验 误差计算
下载PDF
地震中文文献中地震名称及震级的使用问题剖析
2
作者 魏娅玲 周文英 《华南地震》 2023年第4期42-47,共6页
通过查阅地震科技文献及对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一些作者对于地震名称和相关震级的使用较为混乱,如地震名称及震级使用中的缩略不当、“一级到底”、震级范围划分不当、震级标度混用和历史地震震级表示不科学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 通过查阅地震科技文献及对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一些作者对于地震名称和相关震级的使用较为混乱,如地震名称及震级使用中的缩略不当、“一级到底”、震级范围划分不当、震级标度混用和历史地震震级表示不科学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文献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读性。基于此,参考DB/T 58—2014《地震名称确定规则》、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和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地震名称的确定规则,以及震级标度的科学意义和使用规范。以期为编辑同仁和广大作者在编辑加工和论文撰写中提供借鉴,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地震中文文献的学术性和严谨性,为科技期刊内在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中文文献 地震名称 震级标度 震级范围
下载PDF
四川测震台网M_(L)震级特征研究
3
作者 黄春梅 罗勇 +1 位作者 魏娅玲 王宇航 《四川地震》 2023年第4期8-12,18,共6页
基于2013—2022年四川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四川及邻区2.0≤M_(L)≤5.5的36693次地震事件观测资料,利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59个区域台站的单台ML震级与台网平均ML震级的偏差、各单台记录地震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结果显示:震级偏差统计... 基于2013—2022年四川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四川及邻区2.0≤M_(L)≤5.5的36693次地震事件观测资料,利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59个区域台站的单台ML震级与台网平均ML震级的偏差、各单台记录地震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结果显示:震级偏差统计直方图基本呈正态分布,相对集中于-0.5~0.5;单台M_(L)震级偏差沿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分区特征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即川西高原地区台站M_(L)震级偏小及四川盆地台站M_(L)震级偏大特征;从ML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曲线来看,当震中距<150 km时,单台测定的M_(L)震级较台网平均震级偏小,当震中距≥200 km时,单台测定的ML震级较台网平均震级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台网 M_(L)震级 单台震级偏差 震级残差统计法
下载PDF
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区流域地貌特征与控制因素研究
4
作者 周文英 梁明剑 +6 位作者 魏娅玲 宫悦 廖程 左洪 杨力 薛莲 毛泽斌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5-756,共12页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位于强烈隆升的龙门山及其西缘高原腹地过渡地带,断裂构造复杂,水系发育,小震与中强地震活动频发。基于90 m×90 m空间分辨率的SRTM3数据,利用数字地貌分析方法提取了马尔...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位于强烈隆升的龙门山及其西缘高原腹地过渡地带,断裂构造复杂,水系发育,小震与中强地震活动频发。基于90 m×90 m空间分辨率的SRTM3数据,利用数字地貌分析方法提取了马尔康6.0级震群所在的脚木足河流域坡度、起伏度、面积-高程积分和河道陡峭指数等地貌参数,结合降水和岩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脚木足河流域坡度、起伏度、面积-高程积分和河道陡峭指数整体表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构造活动是导致区域地貌参数呈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地貌参数高值主要分布于龙日坝断裂两侧,沿松岗断裂两侧展布,龙日坝断裂东侧是构造变形与差异性隆升强烈的龙门山地区;龙日坝断裂西侧是多条断裂交汇的构造复杂区,中强地震活跃,地貌破坏与重塑作用相对强烈,这可能是地貌参数高值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6.0级震群 青藏高原东缘 脚木足河流域 地貌参数
下载PDF
关于煤层气含气量临界深度算法的探讨
5
作者 魏亚玲 张学梅 +3 位作者 王立岩 吴斌 马青华 李东 《中国煤层气》 CAS 2023年第4期35-39,共5页
文章使用TPAE方程将一系列等温吸附数据科学地转化为单个三变量(温度、压力、吸附量)函数方程。根据三元函数的全微分是每个自变量的微分之和,一阶全微分等于零时的温度和压力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原理,运用地温梯度与地压梯度的耦合... 文章使用TPAE方程将一系列等温吸附数据科学地转化为单个三变量(温度、压力、吸附量)函数方程。根据三元函数的全微分是每个自变量的微分之和,一阶全微分等于零时的温度和压力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原理,运用地温梯度与地压梯度的耦合关系和公认的地表恒温层温度,通过列表计算法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计算法来求临界温度和对应的临界压力。列表计算法可以计算出在拐点时的吸附量,以及出现拐点附近的温度区间(≤3℃)和相应的压力区间(≤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压力-吸附方程 临界深度 列表计算法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计算法
下载PDF
四川北川川41井动水位动态特征及干扰分析
6
作者 梁慧 张映 +6 位作者 赵德杨 魏娅玲 王迪 胡俊明 刘华姣 王斌 赖康建 《四川地震》 2023年第4期19-23,35,共6页
本文收集和梳理了四川北川川41井(以下简称川41井)2017—2022年动水位资料,分析了该井所处构造地质背景、环境干扰因素、固体潮效应以及动水位年变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川41井动水位、中层水温受降水影响显著,年变形态受气压、固体潮效... 本文收集和梳理了四川北川川41井(以下简称川41井)2017—2022年动水位资料,分析了该井所处构造地质背景、环境干扰因素、固体潮效应以及动水位年变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川41井动水位、中层水温受降水影响显著,年变形态受气压、固体潮效应及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不同观测仪器记录显示中层水温存在相似的年变动态特征,相同仪器记录显示动水位、中层水温多年年变形态略有不同,其原因可能与降雨量有关。通过分析,可以为数据跟踪分析和地震异常识别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41井 水位特征 干扰因素 动态特征
下载PDF
黔南州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魏亚玲 刘胜兵 +1 位作者 龙泗成 汪立宇 《南方农业》 2023年第9期244-246,250,共4页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羊肚菌种植规模逐年增长,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菇”“致富菇”。截至2022年底,黔南州羊肚菌种植面积超333.33 hm^(2),迎来了历史高峰,其中惠水县种植面积97.07 hm^(2)、三都县种植面积81.80 hm^(2...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羊肚菌种植规模逐年增长,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产业菇”“致富菇”。截至2022年底,黔南州羊肚菌种植面积超333.33 hm^(2),迎来了历史高峰,其中惠水县种植面积97.07 hm^(2)、三都县种植面积81.80 hm^(2)。当前黔南州羊肚菌产业发展面临优良菌种少、抗风险能力弱、缺乏统筹谋划、技术人才支撑不足、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为促进黔南州羊肚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菌种研育,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适度规模经营,防范栽培风险;延长产业链,建设区域特色品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产业发展 对策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特征——以中等强度地震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魏娅玲 蔡一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17,共12页
以四川地区2008—2015年期间发生的ML4.0~6.0地震为例,利用四川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地区地震... 以四川地区2008—2015年期间发生的ML4.0~6.0地震为例,利用四川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存在显著空间分区特征。逆冲型地震集中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和川东盆地,揭示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相互作用方式——强挤压。走滑型地震绝大多数分布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这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东推挤和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扩张所导致的上地壳物质沿大型断层滑移。正断型地震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断裂带北段和汶川大震主震区,金沙江断裂带北段的拉张应力状态应是由青藏高原东部下地壳物质流动对上地壳物质有拖曳作用,与多力源组合共同作用决定的;而汶川主震区的正断型地震应是主震后震源区不同来源动力作用的复杂应力调整现象。其他类型地震都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属于汶川或芦山地震的余震活动,其成因为大震后震源区不同来源应力作用使主应力方向倾斜偏离了水平面和垂直面而引起的应力变形。(2)震源机制解参数中的P、T、N轴反映了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状态的变化,是震源区构造应力的一种体现。四川地区构造地震的P、T轴方位空间展布存在地区差异:川西高原地区以约31°纬线为界,北部区域P轴方位呈NEE向,南部区域呈SEE向(平均约E19°S);龙门山断裂带南段P轴方位呈SEE向(平均约E25°S),中、北段P轴方向离散,无优势方位;攀西地区P轴方位呈SE向(平均约E51°S);T轴方位在川西高原呈近SN向拉张,在攀西地区又转为NE向,呈顺时针旋转趋势。(3)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从整体来看,四川地区地壳优势孕震层深度范围为5~15km,深度更深的地震分布在地壳厚度存在异常的大型断裂带(龙门山、小金河断裂带)或盆地至高原的过渡地带(乐山、犍为等地)。龙门山断裂带地震震源深度空间分布呈现出西南深、东北浅的特征,西南段地震震源最深达26km,中、北段地震震源最深达19km;且断裂带上走滑型地震相对于逆冲型和正断型地震存在震源深度偏浅的现象。川东盆地地震震源深度空间分布展显出西南深、东南浅的特征,盆地东南部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范围为2~5km。揭示出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是沿活动的脆性上地壳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矩心深度 空间分区特征 应力场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NF1A-AS1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魏亚玲 何娜 +1 位作者 柏建安 汤琪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肝细胞核因子1 alpha反义链1(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 alpha-antisense 1,HNF1A-AS1)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中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肝细胞核因子1 alpha反义链1(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 alpha-antisense 1,HNF1A-AS1)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人全转录组芯片技术获得3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之间的多个差异表达lncRNA,并从中筛选出HNF1A-AS1作为本实验的目标lncRNA分子;采用qRT-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采用质粒转染、MTT法、迁移实验检测HNF1A-AS1对GEP-NENs细胞系LCC-18和BON-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HNF1A-AS1过表达对于GEP-NENs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人全转录组芯片结果显示,HNF1A-AS1在3例G-NENs组织中的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平均差异倍数=2. 07,P <0. 05),且q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表明芯片结果真实可靠。LCC-18和BON-1细胞转染pc DNA3. 1-HNF1A-AS1后均能显著上调两种细胞内部HNF1A-AS1的RNA表达水平(P均<0. 001)。LCC-18和BON-1细胞过表达HNF1A-AS1后,两种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均<0. 05)。LCC-18过表达HNF1A-AS1之后细胞内间叶细胞标志物β-catenin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而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均<0. 05)。结论 HNF1A-AS1可能通过影响GEP-NENs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和EMT过程参与GEP-NENs的发生、发展,可能是GEP-NENs诊断新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HNF1A-AS1
下载PDF
2017年8月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S波分裂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春梅 吴朋 +4 位作者 苏金蓉 王宇航 魏娅玲 李大虎 颜利君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第1期29-37,共9页
采用质点运动判别法与偏振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S波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获得了6个台站S波分裂参数结果:位于余震密集区的L6202台有2个快波优势偏振方向(NNE向和近EW向),在主震后1... 采用质点运动判别法与偏振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S波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获得了6个台站S波分裂参数结果:位于余震密集区的L6202台有2个快波优势偏振方向(NNE向和近EW向),在主震后1个月其快波偏振方向为近EW向,随着余震的发生应力得到释放,其快波偏振方向调整为NNE向;L5111台无明显的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体现了该区域复杂的地质结构和主震后应力调整作用;L5112台的快波优势方向为NNE向,与岷江断裂走向大体一致;位于余震密集区东侧的JZG台快波偏振方向为NW向,与塔藏断裂的走向一致;位于余震密集区南侧的L5110和L5113台的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为近EW向,与九寨沟区域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各台站的归一化平均慢波延迟时间在1.2~5.0 ms/km范围内,L6202、L5112台的平均慢波延迟时间明显大于JZG、L5110台,反映出余震密集区的应力积累强于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分裂 快波偏振方向 慢波延迟时间
下载PDF
四川地震预警系统数据产出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娅玲 周文英 +3 位作者 蔡一川 吴朋 罗松 彭涛 《四川地震》 2022年第1期7-14,共8页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3日四川及邻区共发生29个M≥4.0地震事件,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对这些事件均有触发和超快定位结果,事件触发率达100%,且未发生M≥4.0地震误触发事件。在此基础上,四川地震预警系统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对这29个地震...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3日四川及邻区共发生29个M≥4.0地震事件,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对这些事件均有触发和超快定位结果,事件触发率达100%,且未发生M≥4.0地震误触发事件。在此基础上,四川地震预警系统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对这29个地震事件共处理出574个连续超快定位结果,每个地震事件平均约有20个连续超快定位结果。通过对连续超快定位结果和预警终端接收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正式目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几点结论:(1)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自动地震定位的发震时刻结果较好,可以直接向地震预警终端推送;(2)82.8%的M≥4.0地震震中位置结果较好,其他0.9%的M≥4.0地震震中位置结果偏差较大;(3)超快速报定位模块自动定位的M≥4.0地震震级普遍偏小,在震级计算公式中应考虑设置合理的校正系数;(4)29个M≥4.0地震的预警时间集中在5~15 s,随着后续项目台站密度的增加,地震预警速度还会加快;(5)速报烈度图与现场调查烈度图差别较大,建议结合经验模型与实测值综合绘制仪器烈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强震动仪 预警速度 地震烈度
下载PDF
基于sPL震相测定山西地区的震源深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向军 魏娅玲 +1 位作者 张东亚 刘林飞 《四川地震》 2019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利用sPL震相计算了山西及周边地区50 km之内的39次ML≥3.0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震源深度分布在6~30 km,优势震源深度为11~25 km,呈现出山西北部地震的震源深度比中、南部浅的趋势。将本文得到的39个地震的震源深度与中国地震... 本文利用sPL震相计算了山西及周边地区50 km之内的39次ML≥3.0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震源深度分布在6~30 km,优势震源深度为11~25 km,呈现出山西北部地震的震源深度比中、南部浅的趋势。将本文得到的39个地震的震源深度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编目的深度结果相比较,发现除极个别的地震事件外,两种方法得出的深度结果差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震相 震源深度 山西地区
下载PDF
四川西昌MS5.1地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娅玲 蔡一川 +1 位作者 罗松 周文英 《四川地震》 2020年第3期40-46,共7页
基于四川、云南2省14个固定台站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和CAP方法,采用3个不同速度模型对四川西昌MS5.1地震进行波形反演,并对余震序列空间展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1级地震震中位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与磨盘山—昔格达断裂带之间,反演... 基于四川、云南2省14个固定台站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和CAP方法,采用3个不同速度模型对四川西昌MS5.1地震进行波形反演,并对余震序列空间展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1级地震震中位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与磨盘山—昔格达断裂带之间,反演得到的地震矩震级为MW4.87,节面I走向为183°、倾角为65°、滑动角为-6°;节面II走向275°、倾角85°、滑动角-155°,主压应力P轴方位角为142°、仰角为21°;张应力T轴方位角为46°、仰角为14°,属于略兼正倾滑分量的左旋走滑断层类型;由反演结果推断此次地震的震源矩心深度约为10 km,深度较浅,是一次发生在脆性上地壳的地震;结合主震震中、余震分布、震源机制和震区断裂构造,初步认为近南北走向的得力铺断裂应为西昌MS5.1地震的发震构造,与该断裂带走向一致的节面I为同震断裂面,其地震成因应为川滇块体近南东向水平运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发震断层
下载PDF
台站选择对芦山M7.0地震余震定位结果的影响
14
作者 魏娅玲 颜利君 +2 位作者 唐涛 蒋波 管勇 《四川地震》 2018年第3期23-28,共6页
选取四川芦山M7.0地震中M_L≥3.0的80个余震波形事件重新拾取震相,通过不断增加远台、不断减少近台、改变最大空隙角大小的方式进行重新定位,探讨了定位台站震中距的远近和空隙角大小对定位结果精度和震源深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 选取四川芦山M7.0地震中M_L≥3.0的80个余震波形事件重新拾取震相,通过不断增加远台、不断减少近台、改变最大空隙角大小的方式进行重新定位,探讨了定位台站震中距的远近和空隙角大小对定位结果精度和震源深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近台是保证定位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当最近台距离小于10 km,且最大空隙角小于45°时,有90﹪的定位结果分布在最佳震中区内;当最近台距离大于80 km时,定位结果分布离散、失去稳定性,准确度明显降低。(2)最大空隙角的大小是影响定位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震中位置偏差通常会随着最大空隙角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最大空隙角小于120°,且最近台距离小于10 km时,定位结果分布比较稳定,震中偏差均值小于5 km;当最大空隙角大于200°,且最近台距离大于80 km时,定位结果分布极不稳定。(3)远台不是影响定位结果的主要因素,适当地增加远台可以减小最大空隙角,从而保证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分布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震中位置偏差 最大空隙角 震源深度
下载PDF
西藏芒康震群发震构造分析
15
作者 蔡一川 罗松 +1 位作者 魏娅玲 格桑卓玛 《四川地震》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2018年12月13日23时32分、39分,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连续发生M 4.9和M 4.4地震;随后12月14日1时15分、38分、42分,该地又连续发生了3次M≥3.0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部金沙江断裂带、巴塘断裂带和藏东澜沧江断裂带所夹持的区... 2018年12月13日23时32分、39分,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连续发生M 4.9和M 4.4地震;随后12月14日1时15分、38分、42分,该地又连续发生了3次M≥3.0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部金沙江断裂带、巴塘断裂带和藏东澜沧江断裂带所夹持的区域。基于四川及周边区域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芒康震群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5个M≥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与矩震级。根据震群序列空间展布、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附近的地质构造,初步分析认为:芒康震群序列地震展布在地表下长约16 km、宽约6 km,深度在5~20 km的区域;与震群序列空间展布方向较为一致的节面I为发震断层面,断面倾向NE,倾角约为65°,滑动角约为-34°;震源区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近EW向,与该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推测本次震群地震应是在羌塘块体物质持续E向挤入作用下,位于羌塘地块东南缘的一条NWW向次级隐伏断裂拉张运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康震群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下载PDF
科技论文中三线表问题及其实例解析
16
作者 魏娅玲 周文英 《学术出版与传播》 2022年第1期381-390,共10页
针对科技论文三线表结构、设计、内容及编排版式问题,结合《学术出版规范表格》(CY/T 170-2019)行业标准的内容及规范要求,总结出6类科技论文编校过程中遇到的常见三线表问题。具体问题为:表题缺乏自明性,不够简练;表头设计不科学,量和... 针对科技论文三线表结构、设计、内容及编排版式问题,结合《学术出版规范表格》(CY/T 170-2019)行业标准的内容及规范要求,总结出6类科技论文编校过程中遇到的常见三线表问题。具体问题为:表题缺乏自明性,不够简练;表头设计不科学,量和单位标注不规范;表身数据填写不完整,随意填写空缺项;表注杂乱、无效;表格编排版式不规范;表格内容与正文重复。为减少文章修改、编校的工作量和消除差错,结合典型实例对三线表问题进行解析和修正,以理清三线表各项目之间的层次对应关系,协助论文撰写者和期刊编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和消除错误,从而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和期刊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论文 三线表 行业标准 实例解析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吞咽训练治疗重症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呃逆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海燕 陈霞霞 +4 位作者 魏亚玲 王丽萍 吴珺 杨敏 李洋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吞咽训练治疗重症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呃逆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重症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出现呃逆继发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吞咽训练治疗重症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呃逆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重症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出现呃逆继发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吞咽训练,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吞咽训练+EDP。观察患者的痰液细菌学培养检出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时间。结果 65例患者的痰细菌学培养中共检出了1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有85株,占75.89%;革兰氏阳性菌有27株,占24.11%。治疗组的疗效显著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部CT炎症吸收时间、痰培养转阴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重症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呃逆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EDP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该患者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器 吞咽训练 重症消化道肿瘤 化疗 呃逆 吸入性肺炎
下载PDF
从云南漾濞6.4级地震浅析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松 周文英 +2 位作者 彭涛 魏娅玲 郭毅 《四川地震》 2021年第3期10-16,共7页
云南地震部门在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工作在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应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从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两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功的做法,总结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并从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科... 云南地震部门在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工作在云南漾濞6.4级地震应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从地震科普和震后舆论宣传两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功的做法,总结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并从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创作地域特色产品、创新科普传播渠道、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六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漾濞6.4级地震 地震科普 震后舆论宣传
下载PD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Earthquake Stress Drops between the 2008 Wenchuan and 2013 Lushan Earthquakes 被引量:4
19
作者 WU weiwei LONG Feng +4 位作者 LIANG Mingjian wei yaling SUN wei CHEN Xuefen ZHAO J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635-1650,共16页
As a case study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earthquake stress drops between the 2008 Ms 8.0 Wenchuan and 2013 Ms 7.0 Lushan earthquakes,we computed 1828 stress-drop values for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s 1.7... As a case study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earthquake stress drops between the 2008 Ms 8.0 Wenchuan and 2013 Ms 7.0 Lushan earthquakes,we computed 1828 stress-drop values for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s 1.7≤ML≤5.0 during an eight-year time span before and after major earthquakes.We divide the study area into three subregions(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 Shan fault zone;the southwestern junction of the Longmen Shan and Sichuan Basin;and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Sichuan Basin)and calculate individual event stress drops in each.The results show that regions of alternating high and low stress drop are found on either side of the southwest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 Shan fault zone.During the two-year period after the 2008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the stress state of the southern Longmen Shan fault shows no significant change.A marked increase in stress level appears about 18 months before the 2013 Ms 7.0 Lushan earthquake near the Lushan hypocenter zone.Two months after the Ms 7.0 event,the stress drops suddenly attenuate,with significantly less seismic energy release per event.We find that changes in the patterns of high and low stress drop valu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ocess of stress accumulation or transfer from the pre-mainshock to postmainshock period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jor earthquakes are the dominant cause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in stress levels.Stress drop variations show obvious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that may suggests subtle changes in the character of stress fields on faults and spatial variations related to local intense compression and tectoni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drop temporal and spatial behaviour of stress drops Wenchuan earthquake Lushan earthquake
下载PDF
四川地区同一地震垂直向与水平向震级测量的差异性分析
20
作者 颜利君 魏娅玲 黄春梅 《四川地震》 2018年第4期16-20,共5页
选取四川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四川及周边50 km以内地区2014~2015年达到速报范围(M_L≥3. 6)的174个(后续研究加入了2013年能测量MS的12个地震)地震波形数据,在仿真与不仿真情况下分别测定水平向和垂直向的M_L与MS震级,得到696个震级数... 选取四川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四川及周边50 km以内地区2014~2015年达到速报范围(M_L≥3. 6)的174个(后续研究加入了2013年能测量MS的12个地震)地震波形数据,在仿真与不仿真情况下分别测定水平向和垂直向的M_L与MS震级,得到696个震级数据。分析同一地震水平向和垂直向测定的震级值得到结论如下:在不仿真情况下,水平向测量M_L比垂直向测量的M_L偏大,其中偏大0. 2级的占85. 62%;在仿真情况下,水平向测量比垂直向测量的M_L偏大,其中偏大0. 2级的占82. 19%,仿真与不仿真情况下测得的M_L存在线性关系;在不仿真和仿真基式情况下测量的MS震级,水平向测量与垂直向测量震级差值略大,偏差范围为-0. 1~0. 3,其中偏大0. 1的样本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水平向 垂直向 差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