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WRH72BCr钢连铸坯表层网状渗碳体的形成和预防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强 张康晖 +3 位作者 马建超 文光华 周健 韩富年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SWRH72BCr钢连铸坯表面常常发现有异常振痕的部位表层有网状渗碳体。研究了网状渗碳体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保护渣液渣层偏薄且厚度不均匀、结晶器振动装置偏振量大是连铸坯表层形成异常振痕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保护渣成分,将保护渣... SWRH72BCr钢连铸坯表面常常发现有异常振痕的部位表层有网状渗碳体。研究了网状渗碳体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保护渣液渣层偏薄且厚度不均匀、结晶器振动装置偏振量大是连铸坯表层形成异常振痕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保护渣成分,将保护渣加渣间隔时间从30 s调整为23 s,结晶器偏振量从0.25 mm减小到0.10 mm,表面有异常振痕的SWRH72BCr钢连铸坯的百分率从7.24%降低到了0.15%,表层有网状渗碳体的连铸坯百分率从1.31%降低到了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RH72BCr钢 网状渗碳体 振痕 保护渣 偏振量
下载PDF
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飞 韩富年 +2 位作者 卢友余 文光华 唐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12,共12页
连铸保护渣是连铸过程用于生产各类型钢种的重要、必需的功能材料,具有保温、防止钢液氧化、吸附杂质、润滑、改善传热等功效。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对指导行业制定保护渣相关标准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已进行了相关标准研... 连铸保护渣是连铸过程用于生产各类型钢种的重要、必需的功能材料,具有保温、防止钢液氧化、吸附杂质、润滑、改善传热等功效。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对指导行业制定保护渣相关标准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已进行了相关标准研制,但未形成健全的标准体系,仍有一些关键、重要的标准急需研制。因此,本文基于连铸保护渣生产工艺、冶金应用、微观结构、信息化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原理,围绕连铸保护渣从原料配制、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和结晶器应用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系统地开展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建立连铸保护渣产品类型、产品性能和技术标准体系的三维空间模型,构建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明细表,归纳和梳理了20项行业标准,提出了拟研制的29项连铸保护渣标准,其覆盖了基础、产品、方法、质量、生产加工、信息化领域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并对方法标准中拟研制的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研究,为行业开展连铸保护渣标准研制提供技术支撑和奠定理论基础,对加快连铸保护渣的国际流通、产品认证、质量追溯有重要作用,对推动生产高质量钢种及特殊钢种技术开发有重要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保护渣 生产工艺 冶金特性 标准体系 标准制定
下载PDF
选择性上调pSmad 3C/3L基因对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媛媛 闻广华 +1 位作者 张冲 杨雁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2351-2355,共5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上调pSmad 3C/3L基因对人肝星状细胞(LX 2)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究pSmad 3C/3L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 目的观察选择性上调pSmad 3C/3L基因对人肝星状细胞(LX 2)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究pSmad 3C/3L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技术(FuGENE?HD)向LX 2细胞转染野生型Smad3基因(Smad3 WT)、Smad3连接区磷酸化位点突变的基因(Smad3 EPSM)及Smad3 C末端磷酸化位点突变的基因(Smad33S A)3种质粒,选择性上调LX 2细胞中pSmad 3C/3L的表达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并检测LX 2细胞中α SMA、PAI 1和Collagen Ⅰ的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选择性上调pSmad 3C/3L对LX 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刺激1 h后,与LX 2对照组相比,转染3种质粒组Smad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0.48±0.02),(0.57±0.03),(0.60±0.02),(0.59±0.03);P<0.05];与Smad3 WT组相比,转染Smad3 EPSM质粒组pSmad3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33±0.02)比(0.44±0.01),P<0.05],转染Smad33S A质粒组pSmad3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36±0.01)比(0.42±0.02),P<0.05]。MTT结果显示,转染Smad3 EPSM质粒可抑制LX 2细胞增殖,而转染Smad33S A质粒可促进LX 2细胞的增殖[吸光度值(0.48±0.03)比(0.93±0.05),P<0.05]。TGF β1刺激12 h后,α SMA、PAI 1和Collagen Ⅰ在3种质粒转染组中呈现出差异表达(P<0.05)。结论转染3种质粒成功地选择性上调了LX 2细胞中pSmad 3C/3L的表达,选择性高表达pSmad3L可进一步促进TGF β1诱导的细胞增殖反应、促进α SMA、PAI 1和Collagen Ⅰ的表达,选择性高表达pSmad3C可抑制细胞增殖反应、降低α SMA、PAI 1和Collagen Ⅰ的表达;提示TGF β1诱导的Smad3不同位点磷酸化在LX 2细胞增殖和α SMA,PAI 1,Collagen Ⅰ蛋白表达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肝纤维化的逆转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质粒 转染 Smad3蛋白质 转化生长因子Β 脂质体 细胞增殖 印迹法 蛋白质
下载PDF
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9
4
作者 董科 杜金林 +4 位作者 温广华 薛亚东 陈丽红 楼菁菁 张梦婕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7年第2期159-160,共2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医师的必由之路。核医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住培轮转的科室之一,但其功能成像、教学方法及临床思维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分析探讨核医学科住培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参...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医师的必由之路。核医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住培轮转的科室之一,但其功能成像、教学方法及临床思维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分析探讨核医学科住培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参照放射科及其他医院的成熟经验,依据核医学的实际情况,强化入科教育,提高对核医学专业的认识程度,消除住培学员对辐射的恐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住培学员,制定个体化的带教方案;通过一对一带教,定期理论授课,开展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教学,开展病例讨论,实施个性化考核,充分调动住培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核医学科住培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学影像 核医学 考核
下载PDF
大规模航道实景三维建模关键技术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闻光华 欧阳晖 陈光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118,143,共5页
传统的航道测绘信息管理及融合技术应用不足,难以全面反映航道周边自然地理环境、设施设备分布及建构筑物对水上安全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大规模航道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优化与结构化处理为目标,针对航道水面实景三维模型破损、缺失问题,... 传统的航道测绘信息管理及融合技术应用不足,难以全面反映航道周边自然地理环境、设施设备分布及建构筑物对水上安全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大规模航道实景三维模型构建、优化与结构化处理为目标,针对航道水面实景三维模型破损、缺失问题,引入多尺度水平集影像分割方法。然后利用模型上空洞缓冲区影像自动初始化水平集模型,从而快速迭代分割得到准确的航道水域范围。最后进行水体实景三维模型重构优化与航标模型单体化提取。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重庆市长寿区长江王家滩示范段河段实景三维航道图建设任务中进行了验证,与传统手工修模和航标单体化处理方法相比,显著提升了航道实景三维模型优化效率,支撑了航道运行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 实景三维 水平集 单体化 模型重建
下载PDF
淋巴结清扫个数对T_(1a)N_0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姜婷 温广华 +3 位作者 董科 傅健飞 赵天涯 张倩倩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028-2030,2037,2193,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个数对T_(1a)N_0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开发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1998至2011年接受手术治疗的T_(1a)N_0期(肿瘤直径≤10mm且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个数对T_(1a)N_0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开发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1998至2011年接受手术治疗的T_(1a)N_0期(肿瘤直径≤10mm且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淋巴结清扫个数分为3组,即A(0个)、B(1~5个)和C(≥6个)组。随访截止时间为2011年,利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淋巴结清扫个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病理类型、手术范围、诊断年份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7.1%、89.4%和92.2%,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83.9%和86.7%,10年生存率分别为66.5%、73.1%和77.8%。C组患者预后优于A组(P<0.05);而B与A、C组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性别、分化程度是影响T_(1a)N_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进一步作亚组分析,发现女性亚组中,A、B、C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亚组中,C组患者明显优于A、B组(均P<0.05)。结论对于T_(1a)N_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可改善男性患者的预后,但对女性患者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癌 淋巴结清扫 手术切除
下载PDF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车削加工刀具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于涛 罗学全 +2 位作者 贺鸣 温光华 王社权 《工具技术》 2019年第3期59-63,共5页
以镍基高温合金GH4169为试验材料,用超细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进行车削加工,研究刀具在车削GH4169材料时的失效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能谱检测(EDS)分别对失效刀具的刃口区域、前刀面区域、后刀面区域和沟槽磨区域的磨损进行... 以镍基高温合金GH4169为试验材料,用超细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进行车削加工,研究刀具在车削GH4169材料时的失效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能谱检测(EDS)分别对失效刀具的刃口区域、前刀面区域、后刀面区域和沟槽磨区域的磨损进行失效形貌检测和合金元素成分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超细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车削加工镍基合金GH4169时,刀具的失效机理在不同位置有所不同,刃口以氧化磨损失效和粘结磨损失效为主,前刀面和后刀面以磨粒磨损失效为主,沟槽以及沟槽外以崩缺失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硬质合金 高温合金 GH4169 车削加工 失效机理
下载PDF
烧结气氛对表面无立方相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晓明 颜鹏飞 +1 位作者 温光华 陈响明 《中国钨业》 CAS 2023年第6期40-46,共7页
分别在氩气和氮气烧结气氛下制备了表面无立方相硬质合金,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表面无立方相层(Cubic-phaseFreeLayer,CFL)及相邻含立方相侧的组织特征,并对比了两种合金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中烧结时,合金的液相... 分别在氩气和氮气烧结气氛下制备了表面无立方相硬质合金,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表面无立方相层(Cubic-phaseFreeLayer,CFL)及相邻含立方相侧的组织特征,并对比了两种合金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中烧结时,合金的液相维持时间更长,WC晶粒较氩气气氛烧结更为粗大。同时,氮气气氛下立方相的溶解析出被抑制,形成的CFL厚度较薄,立方相晶粒的聚集程度低于氩气气氛烧结,分布更加均匀。氮气气氛烧结的合金刀片在切削过程中可长时间维持刀尖形状,不发生软化变形,切削性能优于氩气气氛烧结的刀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表面无立方相层 烧结气氛 氮气 氩气
下载PDF
The optimization of mold fluxes used for casting the peritectic steel of heavy slabs at Baosteel
9
作者 WANG Hongbing ZHI Jianjun +2 位作者 TANG Ping BA Juntao wen guanghua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high surface longitudinal crack ratio of heavy peritectic steel slabs produced by the No. 3 continuous caster at Baosteel,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original mold flux and the ...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high surface longitudinal crack ratio of heavy peritectic steel slabs produced by the No. 3 continuous caster at Baosteel,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original mold flux and the optimized mold flux were compared in a comprehensive way by using analytical measures, such as a slag film heat-flow simulator, a thermowire molten flux crystallization tester and an X-ray diffractometer in the laborator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cracks is the poor heat transfer ability of the original mold flux. However, the optimized mold flux with a high basicity features a high crystallizing rate,low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and low heat-flow density. Therefore, the optimized mold flux is more suitable for casting peritectic steel by the heavy slab continuous caster.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labs produced by using the optimized mold flux had no surface longitudinal crack in four test casts, while the surface longitudinal crack ratio of the slabs produced by using the original mold flux was 5%. The optimized mold flux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slab surface longitudinal cracks from occur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casting of heavy slab peritectic steel mold flux surface longitudinal crack HEAT-FLOW slag film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mold powder for continuous casting of plate slabs
10
作者 ZHI Jianjun YUAN Wei +1 位作者 MEI Feng wen guanghua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09年第4期36-40,共5页
The No. 3 slab caster,which mainly provides slabs to the 5000 mm plate mill at Baosteel, was put into production in December,2004. The size of the biggest slab produced by this caster is 2300 mm in width and 300 mm in... The No. 3 slab caster,which mainly provides slabs to the 5000 mm plate mill at Baosteel, was put into production in December,2004. The size of the biggest slab produced by this caster is 2300 mm in width and 300 mm in thickness. The designed output of the caster is 2.3 Mt/a. Slab surface longitudinal crack defects,which were related to the heat flux of the mold, frequently occurr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startup of the caster. As mild cooling powder is beneficial to the uniformity of the shell of initial slabs ,the concentration of stress is reduced, and the longitudinal cracking on the surface is avoided.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several kinds of powder,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ld powder of high basicity, high crystallization proportion and low heat flux is to the benefit of the reduc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cracks on the surface and the defects of sla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casting SLAB mold powder longitudinal cracks
下载PDF
高碳钢连铸方坯拉坯方向偏析C元素分布的时间序列波动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侯自兵 徐瑞 +3 位作者 常毅 曹江海 文光华 唐萍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1-858,共8页
引入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法,从固有周期和阻尼率2个方面对高碳钢连铸方坯拉坯方向上偏析C元素含量分布的波动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固有周期和阻尼率可以定量描述C元素时间序列的固有波动特征(周期和极值)。强冷使柱状晶... 引入时间序列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法,从固有周期和阻尼率2个方面对高碳钢连铸方坯拉坯方向上偏析C元素含量分布的波动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固有周期和阻尼率可以定量描述C元素时间序列的固有波动特征(周期和极值)。强冷使柱状晶区C元素时间序列的平均固有周期和平均阻尼率均变小,对应波动程度增加,则偏析程度增大;同时使等轴晶区C元素时间序列的平均固有周期和平均阻尼率均变大,对应波动程度降低,则偏析程度降低。柱状晶区的周期和阻尼率分别主要受枝晶间距和温度梯度影响,而等轴晶区的周期和阻尼率分别主要受凝固过程液相流动(V形偏析)和局部冷却速率影响。本工作能为连铸坯拉坯方向元素分布均匀性的精细控制以及类似质量波动问题的定量分析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析 高碳钢 连铸 波动特征 拉坯方向 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表层钴含量对基体/涂层界面组织结构和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萍 瞿峻 +2 位作者 温光华 陈响明 王社权 《硬质合金》 CAS 2019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本文采用五种预处理工艺对硬质合金刀片表面进行了处理,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Co含量的刀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刀片表层Co含量对基体与涂层界面组织结构和切削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表层钴含量及其微观形貌;借助压痕剥落试... 本文采用五种预处理工艺对硬质合金刀片表面进行了处理,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Co含量的刀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刀片表层Co含量对基体与涂层界面组织结构和切削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表层钴含量及其微观形貌;借助压痕剥落试验来评价基体与涂层的结合情况;通过切削实验对比涂层刀片的耐磨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工艺处理的刀片表层钴含量在其基体标称钴含量±100%范围内变化。随着表层钴含量的提高,其显微形貌差异较大:在基体表层钴含量低于标称含量时,基体/涂层界面组织松散,基体与涂层的结合情况较差,随着钴含量提高,基体/涂层界面组织逐渐致密,界面结合力也提高,当钴含量高至其标称钴含量后,基体/涂层界面平整度又逐渐下降,界面结合力又下降。随着基体表层钴含量的提高,涂层刀片的耐磨性能降低,抗冲击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钴含量 基体与涂层的界面结合 耐磨性能 抗冲击性能
原文传递
CO冷却对Ti(C,N)基金属陶瓷表层结构和切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波 赵玉玲 +2 位作者 汤爱民 温光华 张晓明 《硬质合金》 CAS 2021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改善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抗冲击性能,从烧结碳势对表层粘结相分布影响的角度出发,制备了不同压力CO冷却的Ti(C,N)基金属陶瓷刀片。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CO冷却下金属陶瓷表层的组织结构以及粘结相分布情况。对比了CO冷却和... 为改善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抗冲击性能,从烧结碳势对表层粘结相分布影响的角度出发,制备了不同压力CO冷却的Ti(C,N)基金属陶瓷刀片。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研究了CO冷却下金属陶瓷表层的组织结构以及粘结相分布情况。对比了CO冷却和真空冷却对金属陶瓷刀片切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冷却对金属陶瓷常规性能影响微小,但会促进表面形成贫粘结相、只剩富W、Mo固溶体骨架的形貌,且会在距表面2~15μm范围内形成富粘结相区。CO冷却还会引起金属陶瓷内部黑色TiCN减少,灰色环形相增加,亮白色内环相增多。与真空冷却相比,CO冷却下的刀片耐磨寿命小幅下降,抗冲击性能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CO冷却 粘结相分布 切削性能
原文传递
刃口钝化对PCD刀具铣削钛合金表面粗糙度与刀具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彭凌洲 张晓明 +2 位作者 温光华 杨志平 杨志峰 《硬质合金》 CAS 2018年第4期285-290,共6页
本文通过4种钝化值PCD刀具在不同切削参数下铣削钛合金试验,研究了刃口钝化对工件表面粗糙度与刀具寿命的影响。试验中使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仪检测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利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刀具刃口磨损状况,并以刀具后刀面磨损量大于0.2... 本文通过4种钝化值PCD刀具在不同切削参数下铣削钛合金试验,研究了刃口钝化对工件表面粗糙度与刀具寿命的影响。试验中使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仪检测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利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刀具刃口磨损状况,并以刀具后刀面磨损量大于0.2 mm或刃口崩缺时的切削距离表示刀具寿命。结果表明:钝化PCD刀具铣削钛合金表面粗糙度大于未钝化PCD刀具,表面粗糙度随钝化值增大而增大;钝化PCD刀具铣削钛合金刀具寿命高于未钝化PCD刀具,刀具寿命随钝化值增大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钝化值为15μm时,刀具寿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刀具 刃口钝化 钛合金 表面粗糙度 刀具寿命
原文传递
WC/Mo_2C比例对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晓明 傅又红 +2 位作者 彭凌洲 温光华 杨志峰 《硬质合金》 CAS 2018年第5期324-329,共6页
研究了不同WC/(WC+Mo_2C)值对TiCN-WC-Mo_2C-Co-Ni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SEM组织照片发现,随WC/(WC+Mo_2C)值的增大,金属陶瓷的组织有黑芯硬质相减少、白芯硬质相增多的明显趋势。XRD图谱显示,添加Mo_2C后组织中会出现一种... 研究了不同WC/(WC+Mo_2C)值对TiCN-WC-Mo_2C-Co-Ni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SEM组织照片发现,随WC/(WC+Mo_2C)值的增大,金属陶瓷的组织有黑芯硬质相减少、白芯硬质相增多的明显趋势。XRD图谱显示,添加Mo_2C后组织中会出现一种与TiCN晶格常数差异稍大的(Ti,M)(C,N)物相,且其衍射强度随Mo_2C比例的增加而提高。WC/(WC+Mo_2C)值对金属陶瓷的硬度影响很小,采用纳米压痕仪测量了富Ti黑芯硬质相和富W白芯硬质相的纳米硬度值,二者硬度处于同一水平。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随WC/(WC+Mo_2C)值的增大明显上升,观察裂纹扩展特征发现,这是因为富W白芯硬质相易于使裂纹发生偏转,抗裂纹扩展能力明显优于黑芯-灰环硬质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碳化钨 碳化钼
原文传递
烧结温度对梯度硬质合金表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园园 邝柄瑜 +4 位作者 徐银超 吴镇湘 温光华 陈响明 汤爱民 《硬质合金》 CAS 2022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梯度硬质合金表层组织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CVD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加工性能,而烧结温度的变化将显著影响梯度硬质合金表层和芯部组织结构。本文研究了1410、1440℃和1460℃3种烧结温度对梯度硬质合金表层(0~100μm)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梯度硬质合金表层组织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CVD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加工性能,而烧结温度的变化将显著影响梯度硬质合金表层和芯部组织结构。本文研究了1410、1440℃和1460℃3种烧结温度对梯度硬质合金表层(0~100μm)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SEM和EBSD对梯度硬质合金表层组织结构、梯度区和合金芯部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表层组织结构的变化对梯度硬质合金抗弯强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表面Co含量明显下降,梯度层厚度增加。合金硬质相(WC和立方固溶体相)晶粒度随烧结温度升高而明显长大,梯度区内WC晶粒度大于芯部WC晶粒度,并且二者差异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加大,芯部立方固溶体的生长速度高于WC。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合金的磁力下降了10.3%,合金的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提高了8.5%和7.7%,相比去除梯度层试样,3个烧结温度下保留梯度层合金试样的抗弯强度提高了7.6%~9.8%。从表面至芯部合金的显微硬度先降低至最低点后逐渐上升至接近芯部硬度,梯度层内HV最低点约为芯部HV的87%。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梯度区和芯部的HV都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硬质合金 晶粒度 梯度层厚度 显微硬度 断裂韧性 抗弯强度
原文传递
Ru添加对WC-Co硬质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红翠 于涛 +1 位作者 温光华 罗学全 《硬质合金》 CAS 2021年第4期229-235,共7页
粘结相是硬质合金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硬质合金材料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能够通过粘结相的掺杂技术来提升合金的综合性能。本文通过对比分析WC-Co和WC-Co-Ru硬质合金,发现Ru的添加能够抑制WC晶粒的长大,有效抑制WC晶粒... 粘结相是硬质合金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硬质合金材料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能够通过粘结相的掺杂技术来提升合金的综合性能。本文通过对比分析WC-Co和WC-Co-Ru硬质合金,发现Ru的添加能够抑制WC晶粒的长大,有效抑制WC晶粒的异常长大,可以提高合金中粘结相Co的显微硬度和合金的整体硬度,能够显著提升硬质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在粘结相结构方面,Ru元素会促进钴的亚稳态α-Co相向室温稳定态ε-Co相的转变。经过镍基高温合金车削和钛合金铣削对比实验,Ru添加硬质合金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抗冲击韧性以及高温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结构 性能
原文传递
球磨时间对WC-7%Co-3%Ni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学全 于涛 +1 位作者 温光华 朱光柱 《硬质合金》 CAS 2020年第3期240-247,共8页
以WC-7%Co-3%Ni硬质合金为研究对象,WC-10%Co硬质合金为对比标样,研究球磨时间对WC-7%Co-3%Ni硬质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WC-7%Co-3%Ni硬质合金的粘结相分布逐渐均匀,WC晶粒变细,钴磁降低,矫顽磁力升高,... 以WC-7%Co-3%Ni硬质合金为研究对象,WC-10%Co硬质合金为对比标样,研究球磨时间对WC-7%Co-3%Ni硬质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WC-7%Co-3%Ni硬质合金的粘结相分布逐渐均匀,WC晶粒变细,钴磁降低,矫顽磁力升高,硬度升高,抗弯强度升高,断裂韧性降低。与WC-10%Co硬质合金相比,WC-7%Co-3%Ni硬质合金的WC晶粒更细,并且有较多"钝化态"的WC晶粒。在球磨22 h时,WC-7%Co-3%Ni硬质合金的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89.9 HRA、3973 N/mm2、13.41 kN/mm3/2,WC-10%Co硬质合金的分别为90.3 HRA、2626 N/mm2、12.77 kN/mm3/2,前者在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球磨时间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