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山及邻区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几何特征及构造意义--基于遥感影像研究
1
作者 常旺 张贵山 +5 位作者 彭仁 温汉捷 刘磊 张磊 孟乾坤 王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45,共10页
北山及邻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反映了该地先存裂隙(节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岩墙群形成后经历的构造活动,对探究岩浆活动、反演构造演化过程及分析岩墙几何特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遥感和地质方法,在... 北山及邻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基性岩墙群,反映了该地先存裂隙(节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岩墙群形成后经历的构造活动,对探究岩浆活动、反演构造演化过程及分析岩墙几何特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遥感和地质方法,在遥感影像中解译提取1777条基性岩墙,通过几何工具计算得到岩墙走向数据,总结岩墙群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与其形成时的大陆动力学演化背景相对应。结果表明,北山及邻区岩墙优势走向方位集中于0°~65°与320°~360°,绝大部分岩墙是在伸展作用中张性区域应力场控制下形成的,具张性性质或剪张性性质,部分岩墙受后期碰撞挤压环境影响,具张剪性性质。岩墙群主导成因机制是区域伸展构造作用,兼以地幔柱远程效应及热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质 基性岩墙群 几何特征 区域构造应力场 北山
下载PDF
滇中盆地南缘富锂黏土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贾永斌 于文修 +4 位作者 温汉捷 罗重光 杨光树 杨洋 崔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82,共13页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变化有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古沉积环境的有效手段。滇中盆地倒石头组是一套富锂的黏土岩地层,其古环境的研究对恢复该时期盆地沉积格局和锂元素富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滇中盆地倒石头组两个典型钻孔样品详...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对沉积环境变化有较高的敏感度,是研究古沉积环境的有效手段。滇中盆地倒石头组是一套富锂的黏土岩地层,其古环境的研究对恢复该时期盆地沉积格局和锂元素富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滇中盆地倒石头组两个典型钻孔样品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倒石头组富锂黏土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其对锂元素富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Sr、Ga元素含量及Sr/Ba值指示研究区古水体介质为淡水陆相沉积环境;其δU值介于0.51~1.63,U/Th值介于0.11~1.49,V/(V+Ni)值介于0.48~0.86,V/Cr值介于0.45~1.24,同时在U_((EF))-Mo_((EF))协变模式图中,样品数据均未落在缺氧和硫化区域,表明研究区富锂黏土岩的沉积环境为氧化—弱还原环境;且样品Sr/Cu比值介于0.69~4.87,CIA值介于86.3~99.66,XRD全岩黏土矿物分析显示高岭石为主要的黏土矿物,表明富锂黏土岩在形成过程中处于温暖潮湿的沉积环境并伴随较为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条件 古盐度 古气候 黏土岩 滇中盆地
下载PDF
滇东南马卡铅锌钨矿床成因:闪锌矿Rb-Sr、锡石U-Pb定年和硫化物原位硫、铅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军 杨光树 +5 位作者 陈爱兵 温汉捷 燕永锋 杜胜江 李建宽 杨昕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61-1879,共19页
马卡铅锌钨矿床地处云南省马关县与麻栗坡县的南温河交界处,位于燕山晚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北缘。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矿床主要发育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铅锌矿化和萤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化,但它们的形成机制仍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闪锌矿... 马卡铅锌钨矿床地处云南省马关县与麻栗坡县的南温河交界处,位于燕山晚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北缘。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矿床主要发育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铅锌矿化和萤石石英脉型白钨矿化,但它们的形成机制仍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闪锌矿Rb-Sr、锡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和硫化物原位S、Pb同位素分析,厘定了马卡矿床不同类型铅锌矿化年龄,并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机制。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铅锌矿石中闪锌矿分别获得了88.9±1.9Ma(MSWD=4.5)和85.18±0.72Ma(MSWD=1.2)的Rb-Sr等时线年龄,同时获得石英脉型铅锌矿石中锡石LA-ICP-MS U-Pb年龄为84.3±4.7Ma(MSWD=0.66)。结果指示锌、锡矿化时代为晚白垩世,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铅锌矿化分别与该区广泛出露的老君山花岗岩(-90Ma)和花岗斑岩年龄(80-86Ma)一致。矿石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δ34S值范围为2.53‰-9.65‰,均值为4.7‰,与老君山花岗岩中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4.07‰)相似,表明硫主要来源于老君山花岗岩,少部分源自沉积地层;原位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也表明矿石铅主要源自老君山花岗岩。综合研究认为,老君山花岗岩体南北缘地区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马卡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燕山晚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有关,可能经历了与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化和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热液充填、交代成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同位素 原位S、Pb同位素 矽卡岩 马卡铅锌钨矿床 老君山
下载PDF
滇西北兰坪盆地金满-连城脉状Cu多金属矿床Cu-S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4
作者 张锦让 温汉捷 +2 位作者 邹志超 杜胜江 顾纯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4-745,共12页
兰坪盆地西缘发育一系列脉状Cu多金属矿床,成矿独具特色,它们的成矿流体普遍存在大量富CO_(2)流体包裹体,在整个兰坪盆地罕见,显著区别于世界上已知的各类贱金属矿床。本研究测定了兰坪盆地西缘两个代表性脉状Cu矿床(金满Cu矿床和连城Cu... 兰坪盆地西缘发育一系列脉状Cu多金属矿床,成矿独具特色,它们的成矿流体普遍存在大量富CO_(2)流体包裹体,在整个兰坪盆地罕见,显著区别于世界上已知的各类贱金属矿床。本研究测定了兰坪盆地西缘两个代表性脉状Cu矿床(金满Cu矿床和连城Cu-Mo矿床)主成矿阶段黄铜矿和黝铜矿的Cu-S同位素组成,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结果表明,金满Cu矿床黄铜矿的δ^(65)Cu值变化较大(-3.62‰~0.48‰),δ^(34)S值为-4.0‰~12.1‰,可能与多期流体活动、成矿物质多来源有关,成矿主要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晚期有地层物质的加入。连城Cu-Mo矿床主成矿期黄铜矿δ^(65)Cu值为-0.31‰~2.12‰,δ^(34)S值为-3.6‰~1.4‰,暗示成矿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CO_(2)流体 Cu-S同位素 脉状Cu多金属矿床 兰坪盆地西缘 云南
下载PDF
宣威—威宁地区铌矿床的元素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杜胜江 温汉捷 +1 位作者 罗重光 凌坤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2-1210,共19页
铌是一种重要的关键金属,因其特殊的超导性、高熔点、耐腐蚀、耐磨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超导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是现代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料。全球铌资源虽然丰富,但分布极度不均,仅巴西的铌资源就占据了约95%。中国铌资源匮乏... 铌是一种重要的关键金属,因其特殊的超导性、高熔点、耐腐蚀、耐磨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超导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是现代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料。全球铌资源虽然丰富,但分布极度不均,仅巴西的铌资源就占据了约95%。中国铌资源匮乏,消费量却超过了全球总消费量的四分之一,绝大多数铌依赖于进口,“被卡脖子”风险高。近年研究表明,宣威—威宁地区二叠系宣威组底部的古风化壳普遍富含铌、镓、稀土等多种关键金属,其中Nb2O5含量一般为220μg/g、轻稀土氧化物含量为850~5500μg/g、镓含量一般约50μg/g,均达到了风化壳型矿床的工业品位,且铌、稀土、镓的远景资源量分别超过11万t、40万t、2万t,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尽管前人对该类铌矿床的空间展布、元素分布规律等已进行了较深入研究,但铌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尚存在较大争议,阻碍对成矿机理的深入认识,制约了对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的把握。基于此,本文围绕铌赋存状态和成矿机制这一主线,以宣威—威宁地区宣威组铌矿床和底部的玄武岩为研究对象,运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铌矿化黏土岩和底部玄武岩中的铌赋存状态及微区矿物学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铌矿床中主要的载铌矿物为锐钛矿。玄武岩中普遍含有一种特殊的富铌钛矿物——榍石,且研究区发现玄武岩中存在富铌榍石风化蚀变为锐钛矿的重要地质现象。因此,表明铌矿床中的富Nb锐钛矿很可能是由玄武岩中的富Nb榍石风化而来,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底部玄武岩中榍石,榍石的风化作用可能是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赋存状态 锐钛矿 榍石
下载PDF
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北部长田W(Sn)矿床成矿时代:来自白钨矿和萤石Sm-Nd同位素定年的制约
6
作者 杜胜江 温汉捷 +1 位作者 张锦让 杨光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47-3362,共16页
滇东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区,老君山矿集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燕山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分布有都龙、南秧田、新寨大型-超大型Sn-W多金属矿床及多个中小型矿床(点)。该区地质演化复杂,Sn、W多金属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包... 滇东南是我国重要的钨锡多金属成矿区,老君山矿集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燕山期老君山复式花岗岩体,分布有都龙、南秧田、新寨大型-超大型Sn-W多金属矿床及多个中小型矿床(点)。该区地质演化复杂,Sn、W多金属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包括燕山期、印支期和加里东期。由于目前该区发现的Sn-W矿化多分布于老君山岩体南、东侧,而岩体北部Sn-W成矿作用的研究相对较薄弱,特别是成矿年代学方面,多数矿床依然缺少精确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制约了该区Sn-W多金属成矿作用的认识和地质勘探的深入。长田是老君山岩体北缘代表性W(Sn)多金属矿床,区内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均有分布,由于缺少年代学数据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W(Sn)成矿作用的认识尚缺少实际地质地球化学依据,难以建立合理的成矿模式,制约了区内地质勘探的深入和突破。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长田W(Sn)矿床中白钨矿及共生萤石的Sm-Nd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97 Ma和79 Ma两个年代学数据,显示该矿床钨矿化主成矿期应为燕山晚期,与老君山花岗岩活动时限一致,表明长田钨成矿作用与燕山期老君山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关系密切,而与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关系不大。该成果丰富了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Sn-W成矿作用及其影响范围,也为进一步完善该区的年代学格架提供重要的成矿年代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ND同位素定年 白钨矿 萤石 长田W(Sn)矿床 老君山矿集区
下载PDF
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主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50
7
作者 温汉捷 周正兵 +6 位作者 朱传威 罗重光 王大钊 杜胜江 李晓峰 陈懋弘 李红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71-3291,共21页
稀散金属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高、精、尖科技和未来能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稀散金属的储量相对稀少且地域分布高度不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存在较高供应风险;另一方面,其"稀"、&qu... 稀散金属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高、精、尖科技和未来能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稀散金属的储量相对稀少且地域分布高度不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存在较高供应风险;另一方面,其"稀"、"伴"、"细"的特点决定了对其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认识的薄弱,元素超常富集机理的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近20年以来关于稀散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类型和成矿专属性、资源储量评估、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突破了"稀散金属不能形成独立矿床"的认识,初步建立了稀散金属成矿理论体系。稀散元素的超常富集往往需要十分苛刻的条件和特殊的地球化学过程:铼的超常富集受制于地幔熔融过程和洋壳沉积物的再循环,以及岩浆氧逸度、去气过程;铟与锡的关系紧密,岩浆中镁铁质矿物结晶过程及挥发组分控制成矿热液中铟的金属量;碱性岩的幔源性、高氧逸度、高挥发性促进碲的迁移和富集,铁锰结壳中δ-Mn O2或Fe OOH可以吸附大量的碲;镉的超常富集行为主要与锌相关,不同类型铅锌矿床中镉的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别;锗在铅锌矿床中主要以类质同象替代锌进入闪锌矿中,煤层中倾向于和有机质结合形成锗的络合物及有机化合物。基于已有认识,今后应当重点加强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稀散金属富集控制的研究,壳幔相互作用、热液过程、表生风化沉积以及多期多阶段地质事件耦合机制的研究,以及非常规类型稀散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研究。本专辑报道了近年来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13篇文章,主要涉及岩浆热液型矿床、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表生风化-沉积过程中稀散金属的富集成矿,以及稀散金属矿床的探测技术与预测方法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金属 超常富集 地球化学性质 科学问题
下载PDF
安徽安庆铁铜矿床物质来源与演化——地质和硫、碳、氧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光树 温汉捷 +4 位作者 胡瑞忠 范良伍 燕永锋 毛致博 王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1-663,共13页
安庆铁铜矿床是安徽沿江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其形成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分析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硫、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具有显... 安庆铁铜矿床是安徽沿江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其形成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分析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硫、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具有显著的水平分带特征。矿石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6.5‰~10.6‰,变化大,闪长岩浆为成矿提供了大部分硫,前三叠纪碎屑地层和三叠纪围岩提供了部分硫;从闪长岩体到围岩,δ^(34)S值呈V字型变化,是不同来源硫混合的结果。碳酸盐矿物δ^(13)C范围为-5.5‰~2.0‰,从外带到内带呈下降趋势,表明碳主要源自岩浆热液,混入了部分地层碳。近矿围岩中δ^(13)C和δ^(18)O值相对地层偏低,是流体改造作用的结果。外接触带致密块状磁铁矿体具有最低的δ^(18)O值和部分贯入成因地质特征,可能为高温流体沿接触带和断层贯入充填的产物。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可能存在流体贯入充填与热液交代两种成矿形式。高温富铁流体贯入接触带形成了外带块状磁铁矿体,其分异热液与闪长岩体的交代作用、地层流体混入等综合作用形成了矽卡岩型铜矿体和含铜蚀变闪长岩,二者在空间上的叠加构成了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不同成矿方式的叠加导致了矿床分带及元素迁移特征有别于典型矽卡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铁铜矿床 矽卡岩 硫、碳、氧同位素 成矿过程 成矿物质来源
下载PDF
兰坪盆地西缘沉积岩容矿脉状Cu-Ag-Pb-Zn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锦让 温汉捷 +1 位作者 裘愉卓 邹志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9-230,共12页
兰坪盆地是中国著名的三江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坪盆地西缘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Cu-Ag-Pb-Zn多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一个逆冲推覆构造控制。逆冲推覆构造的根部带主要发育脉状Cu-Ag(Mo) 矿床(包括金满Cu-Ag、连城Cu-Mo... 兰坪盆地是中国著名的三江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坪盆地西缘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Cu-Ag-Pb-Zn多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一个逆冲推覆构造控制。逆冲推覆构造的根部带主要发育脉状Cu-Ag(Mo) 矿床(包括金满Cu-Ag、连城Cu-Mo及一系列脉状Cu矿床);前锋带主要发育Pb-Zn-Ag(±Cu) 矿床(包括白秧坪Pb-Zn-Ag-Cu多金属矿集区及一系列小型的Pb-Zn矿床)。为了探讨兰坪盆地西缘脉状Cu-Ag-Pb-Zn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该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年代学数据的基础上,补充进行了金满Cu矿床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方解石的Sm-Nd法和连城Cu-Mo矿床成矿早阶段辉钼矿的Re-Os法测年。金满Cu矿床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58±5 Ma,连城Cu-Mo矿床Re-Os年龄为48±2 Ma,结合前人的资料表明:(1) 根部带Cu矿床主成矿时代为56~48 Ma,对应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主碰撞阶段,后期(47~35 Ma) 很可能存在一期Cu-Ag(Mo) 的叠加或改造成矿作用;(2) 前锋带Pb-Zn-Ag(±Cu) 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31~29 Ma左右,对应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的晚碰撞构造转换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时代 方解石Sm-Nd年龄 辉钼矿RE-OS年龄 Cu-Ag(±Pb-Zn) 多金属矿床 兰坪盆地西缘
下载PDF
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矿田富钴硫化物中钴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贵山 邱红信 +2 位作者 温汉捷 彭仁 孟乾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40-1752,共13页
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矿田白草矿区发育富钴硫化物矿物,关于其成因和形成环境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矿物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矿石中主要富钴硫化物为磁黄铁矿(Po)、黄铁矿(Py)、镍黄铁矿(Pn)、硫钴镍矿... 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矿田白草矿区发育富钴硫化物矿物,关于其成因和形成环境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矿物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矿石中主要富钴硫化物为磁黄铁矿(Po)、黄铁矿(Py)、镍黄铁矿(Pn)、硫钴镍矿(Se)。磁黄铁矿Co、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1%、0.42%,Co/Ni平均值为1.10;黄铁矿Co、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8%、0.29%,Co/Ni平均值为0.77;镍黄铁矿Co、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67%、34.30%,Ni/Fe平均值为1.08、S/Fe平均值为1.91、M/S^(#)平均值为1.13;硫钴镍矿Co、Ni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4.30%、22.90%,Co/Ni平均值为1.06。根据Po-Py矿物温度计,白草矿区富钴硫化物结晶温度在267~490℃之间,表明其形成于中高温的条件。通过与地幔包体镍黄铁矿S/Fe、M/S^(#)特征值的对比,结合磁黄铁矿具有陨硫铁(Tr)同质多象晶体的特征,认为白草矿区硫化物具有地幔源的特征,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白草矿区钴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硫化物熔体分离过程中,钴迁移至单硫化物固溶体形成Po-Py固溶体,再由Po-Py固溶体中迁移至Pn、Se,形成了Se、Pn、Po-Py、Ccp(黄铜矿)中Co质量分数依次递减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硫化物 电子探针 地球化学 白草矿区 红格钒钛磁铁矿矿田
下载PDF
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机制探究
11
作者 张贵山 孟乾坤 +4 位作者 张磊 温汉捷 邱红信 彭仁 秦朝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64-2478,共15页
为探究三江南段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及矿床成因,选取了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512 m中段至889 m中段的铜矿化和钨矿化石英脉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 为探究三江南段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演化及矿床成因,选取了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512 m中段至889 m中段的铜矿化和钨矿化石英脉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型包裹体(Ⅰ型),另有少量的含子晶包裹体(Ⅱ型)、富甲烷包裹体(Ⅲ型),未见纯气相、纯液相包裹体;铜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5~335℃,盐度为4.2%~16.7%NaCleq;钨矿化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9~265℃,盐度为2.6%~23.7%NaCleq,有少量以石盐为主的子晶矿物,流体盐类溶质从NaCl、 KCl、 MgCl_(2)为主逐步演化为CaCl_(2)为主,成矿压力为17.85~48.90 MPa,深度为0.67~1.85 km;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各中段成矿流体成分相似,以H_(2)O、CH_(4)为主,伴有少量N_(2)及微量的CO_(2)。在同一中段内两种矿化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盐度相差较大,CH_(4)、CO_(2)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这可能由于铜矿化流体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TSR)演化过程造成的,与钨矿化流体演化存在明显差异。氯化物的参与是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中W元素的运移和富集的主导因素,同时也受F~-、Ca^(2+)含量以及锰方解石、黑钨矿活度积的控制,形成了“上白(钨)下黑(钨)”且以白钨矿为主的钨矿体。从矿体的深部到浅部,成矿流体中的H、O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呈弱负相关),根据水岩反应中H、O同位素组成演化趋势,推测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发生了水岩反应。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认为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是由岩浆水、大气降水构成,同时发生了水岩交换反应,成矿流体在迁移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挥发份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石英斑岩为中心,向外依次形成W、Cu-As、Pb-Zn等矿化带,形成钨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多金属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大马尖山 云南
下载PDF
白云岩风化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黔中九架炉组“三稀金属”富集机制的启示 被引量:8
12
作者 凌坤跃 温汉捷 +2 位作者 张正伟 朱笑青 汤好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85-3397,共13页
黔中早石炭世九架炉组铝土矿含矿岩系富集Ti、Li、Sc、V、Ga、Nb、Ta、Zr、Hf、Th和稀土(REEs)等"三稀金属",具有成为独立矿床或伴生资源的潜力。这些元素大部分与九架炉组共有同一母岩,且富集程度受母岩的成分和风化作用控... 黔中早石炭世九架炉组铝土矿含矿岩系富集Ti、Li、Sc、V、Ga、Nb、Ta、Zr、Hf、Th和稀土(REEs)等"三稀金属",具有成为独立矿床或伴生资源的潜力。这些元素大部分与九架炉组共有同一母岩,且富集程度受母岩的成分和风化作用控制。本研究选取九架炉组母岩乌当娄山关群白云岩和纳雍牛蹄塘组泥质白云岩的现代风化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元素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的迁移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为九架炉组微量元素的富集机制提供启示。研究获得以下认识:1)依据剖面结构、ZrHf、Nb-Ta、Y-Ho二元图特征及REE配分曲线和Eu/Eu*值的相似性表明研究区土层主要来源于基底或母岩的风化;2)白云岩风化成土过程中Si、Fe、Cr、As、Sb、Ti、Nb、Ta、Zr、Hf、Th、REEs等元素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富集程度较高,而Ca、Mg、Na、K、Sr、P、Mo、Cd等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容易淋失亏损;3)纳雍剖面REEs3+和Ca2+半径差与REEs富集系数相关性良好,表明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含钙矿物磷灰石是稀土元素分配的重要控制因素;4)九架炉组的母岩也是Ti、Li、Sc、V、Ga、Nb、Ta、Zr、Hf、Th等微量元素的主要物质来源,母岩风化过程中,这些微量元素首先在副矿物、黏土矿物、铝矿物及磷灰石等矿物相中初步富集,之后随风化碎屑物一起沉积形成微量元素超常富集地层;5)纳雍剖面地表和地下水提供了部分P、Be、Zn、Sb、Pb、Y及REEs来源,指示水体迁入作用也是九架炉组REEs富集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黔中九架炉组微量元素的来源较复杂,风化-沉积过程中,化学性质稳定的元素残留在风化碎屑物中并被搬运-沉积在负地形中,而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首先被带入水体,在沉积-成岩过程中特定条件下发生二次富集作用(例如次生矿物的形成及吸附)形成微量元素富集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架炉组 风化剖面 “三稀金属” 富集机制
下载PDF
黏土型锂矿资源提锂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丽 顾汉念 +3 位作者 杨永琼 温汉捷 王宁 罗重光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13,共6页
黏土型锂矿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锂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等特点。根据成因的不同,将其分为火山岩黏土型锂矿、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和贾达尔锂矿,分类概述了国内外对黏土型锂矿的主要提锂方法,并讨论了各方法的特点。本文指出不同黏土型... 黏土型锂矿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锂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等特点。根据成因的不同,将其分为火山岩黏土型锂矿、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和贾达尔锂矿,分类概述了国内外对黏土型锂矿的主要提锂方法,并讨论了各方法的特点。本文指出不同黏土型锂矿中锂的赋存状态存在差异,查清锂的赋存状态是开展锂提取工作的前提。从成本、杂质分离、环保等角度,展望了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型锂矿 提取 赋存状态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缘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地球化学背景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胜江 温汉捷 +5 位作者 朱传威 罗重光 周正兵 杨志明 陈建书 朱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55-3369,共15页
稀散矿产资源作为"三稀"矿产(稀散、稀有、稀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战略意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培育发展... 稀散矿产资源作为"三稀"矿产(稀散、稀有、稀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战略意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也是现代工业、国防和尖端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支撑材料。相对其它大宗金属,稀散金属往往分散难以成矿,需在特殊的地球化学背景下,经过更复杂地质过程才能富集成矿。初步研究表明,扬子板块西缘铟、锗、镓等稀散金属均发生了超常富集,构成了全球罕见的稀散金属聚集区,是研究稀散金属矿床的天然实验室和理想基地,扬子板块西缘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地球化学背景才能导致众多稀散矿床聚集。为了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本文以扬子西缘为研究区,实测了扬子西缘典型代表区(贵州)的元古界-中生界剖面,系统地对不同时代的地层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元古界地层的Ga、Ge、Se、Cd、In、Te、Re、Tl均值分别为9. 71×10^-6、0. 30×10^-6、1. 71×10^-6、0. 48×10^-6、0. 07×10^-6、0. 10×10^-6、0. 015×10^-6、0. 29×10^-6;古生界地层的Ga、Ge、Se、Cd、In、Te、Re、Tl均值分别为14. 70×10^-6、0. 35×10^-6、2. 36×10^-6、0. 23×10^-6、0. 06×10^-6、0. 08×10^-6、0. 014×10^-6、0. 69×10^-6;中生界地层的Ga、Ge、Se、Cd、In、Te、Re、Tl均值分别为9. 06×10^-6、0. 22×10^-6、2. 48×10^-6、0. 07×10^-6、0. 04×10^-6、0. 07×10^-6、0. 003×10^-6、0. 11×10^-6。结合稀散元素矿床分布特征,发现扬子板块西缘基底地层(除Ge),稀散元素背景总体不高,早寒武世是重要的稀散元素富集阶段,可能与这一时期发育的黑色岩系成矿系统有关,广泛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层一般有较高的稀散元素背景,可能是重要的矿源,Se或Cd或Ga的赋矿层位与高地球化学背景层位对应关系较好,其它元素虽然对应关系不明显,但赋矿层位下部一般为高背景层,反映了成矿物质浅源或就近的特点。本文只是报道了扬子板块西缘的绝大部分不同时代地层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初步探讨了稀散元素地球化学背景与稀散矿床的耦合关系。随着稀散矿床的研究不断深入,更多的地质信息和成矿规律会逐渐被揭示,本研究可为后续以上工作的开展奠定背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金属 扬子板块西缘 地球化学背景 超常富集 地层
下载PDF
滇中下二叠统倒石头组富锂黏土岩系锂的赋存状态及富集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崔燚 温汉捷 +5 位作者 于文修 罗重光 杜胜江 凌坤跃 徐飞 杨季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80-2094,共15页
战略性关键金属锂是重要的新能源金属。近期发现的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床具有储量大、开采成本低等特点,将成为我国锂矿资源开发的又一重要方向。然而,该新发现的锂矿床存在锂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不明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对该类型锂资源的... 战略性关键金属锂是重要的新能源金属。近期发现的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床具有储量大、开采成本低等特点,将成为我国锂矿资源开发的又一重要方向。然而,该新发现的锂矿床存在锂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不明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对该类型锂资源的评价、预测及综合开发利用。本文以西南地区滇中碳酸盐黏土型锂矿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分析了富锂黏土岩的矿物成分和形态。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焦离子束(FIB)切片结合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的方法分析了富锂黏土岩微米尺度上的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Li的富集区域与Si和Mg吻合,指示Li的载体矿物为富Mg黏土矿物。基于透射电镜(TEM)和能谱(TEM-EDX)分析了FIB切片横截面纳米尺度上的元素分布和矿物组成特征,鉴定出富Li矿物为蒙皂石或锂绿泥石。综合滇中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的地质背景、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推测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形成了Li的载体矿物——蒙皂石,蒙皂石在风化-沉积过程中结合Li,并在成岩阶段转化为锂绿泥石。本研究获得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的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黏土矿物 风化作用 赋存状态 滇中
下载PDF
同位素双稀释剂计算软件(DSCAL)的开发及其地球化学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严 温汉捷 +1 位作者 周正兵 万建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4-1653,共10页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和热电离质谱仪(TIMS)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Li、B、Mg、Ca、Mo、Cd、Fe和Zn等)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仪器的质量分馏校正是进行准确同位素分...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和热电离质谱仪(TIMS)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体系(Li、B、Mg、Ca、Mo、Cd、Fe和Zn等)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仪器的质量分馏校正是进行准确同位素分析的关键因素之一。双稀释剂法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仪器质量分馏校正方案,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同位素比值。然而,复杂的计算推导和数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稀释剂法的使用和推广。在前人双稀释剂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自主开发了双稀释剂数据处理平台(DSCAL,基于Microsoft Excel VBA)。该平台集合了测试数据的批量导入、目标元素参数的添加与修改、数据批量计算等操作,能够同时处理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成因同位素体系的双稀释剂法数据计算,且不同实验室也能够根据所使用稀释剂的组成自主修改计算参数。本文还通过Mo同位素测试和计算实例,不仅显示出双稀释剂法具有高的测试精度,还展示了DSCAL在双稀释剂法数据处理计算中的便捷性与高效性。DSCAL能够应用于所有适用双稀释剂法计算的同位素体系,该平台的开发将有助于同位素双稀释剂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质量分馏 双稀释剂法校正 双稀释剂计算 数据处理平台 地球化学应用
下载PDF
滇东南老君山矿集区三保锰银矿床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胜江 温汉捷 +3 位作者 秦朝建 卢树藩 燕永锋 杨光树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8年第3期261-269,共9页
对三保锰银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及电子探针研究,发现矿石中的菱锰矿和共生方解石的碳同位素值均偏负,氧同位素值为正,而围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在零值附近。研究结果表明:三保锰银矿床的碳可能主要来自地幔源或深部岩浆系统,但是其... 对三保锰银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及电子探针研究,发现矿石中的菱锰矿和共生方解石的碳同位素值均偏负,氧同位素值为正,而围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在零值附近。研究结果表明:三保锰银矿床的碳可能主要来自地幔源或深部岩浆系统,但是其碳同位素组成并没有完全落在深部地幔δ13C的范围,暗示着成矿流体中的碳除了主要来源于深部系统之外,还加入了部分大气降水循环淋滤围岩中的碳。该矿床的矿体展布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和囊状为主,而并非规则层状。另外,微区矿物学还发现矿石中还有少量的典型岩浆型副矿物,如锆石和金红石等。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应属于热液成因,而非一般的海相沉积型。该研究成果不仅阐述了锰银矿床的稳定碳氧同位素特征,而且有助于深化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丰富找矿信息,从而提高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型矿床 碳氧同位素 电子探针 矿物学 氧化型锰矿 原生型锰矿 三保锰银矿床 老君山矿集区
下载PDF
Selenium and Sulfur Systematics of Mafic Dykes in Western Fujian Province,Southern China 被引量:4
18
作者 FAN Haifeng wen hanjie +1 位作者 ZHANG Guishan HU Ruiz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84-895,共12页
Fifteen samples from three study areas (the Bancun diabase dykes, the Bali hornblende gabbro dykes, the Linzifen gabbro-diabase dyk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selenium (Se), sulfur (S), copper (Cu), ma... Fifteen samples from three study areas (the Bancun diabase dykes, the Bali hornblende gabbro dykes, the Linzifen gabbro-diabase dyk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selenium (Se), sulfur (S), copper (Cu),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general, Se, S and Cu do positively correlate to each ot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S and Se and the S/Se ratio are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of primitive mantle (PM), and the Cu/S ratio falls in a narrow range (0.04-0.29),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primitive mantle (0.05-0.20). The Bancun diabase dykes and the Bali hornblende gabbro dykes were located in an intraplat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Late Mesozoic. Oceanic subduc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magmatic activities. The magmatic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portation mechanism of Se and S. Because those two groups were closer to fault zones, which may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S and Se and other elements. In the two groups, no crustal contamination was observed, indicating that all analyzed elements may come from enriched mantle metasomtism associated with slab subduction. However, the Linzifen gabbro-diabase dykes were located in an intraplate rift environment, and its invading age is old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 primitive magma comes from mantle, and there is an anomalous relation between S, Se and Al2O3, (La/Sm)N, and all these factors could result in higher S and Se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nium and sulfur systematics mafic dyke MESOZOIC Fujian southern China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elenium in geological samples by HG-AFS after concentration with thiol cotton fiber 被引量:3
19
作者 FAN Haifeng wen hanjie +1 位作者 HU Ruizhong CHANG B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8年第1期90-96,共7页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and different geological samples were dissolved by system A (the mixture of nitric and perchloric acids) and system B (mixture of nitric, perchloric and hydrofluoric acids), and total Se in...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and different geological samples were dissolved by system A (the mixture of nitric and perchloric acids) and system B (mixture of nitric, perchloric and hydrofluoric acids), and total Se in all samples was measured by hydride-generation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HG-AFS) after concentration with thiol cotton fiber (TC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two digestion metho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in the limit of errors) for most of the samples, particularly for those having recommended values. The Se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 by the two methods are of no difference,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986;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0.04 μg/g Se is 10.2%. The recovery rates of systems A and B by the stan- dard-addition method were 96%–106% and 99%–104%,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特征 棉花 纤维 矿物
下载PDF
Isotopic Geochemistry of Cadmium:A Review 被引量:3
20
作者 ZHU Chuanwei wen hanjie +2 位作者 ZHANG Yuxu LIU Yizhang WEI Rong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48-2057,共10页
Cadmium(Cd) is a scarce, but not an extremely rare element in the Earth's crust(crustal average: 0.2 ppm Cd). Geochemically, Cd exhibits thiophile, lithophile, and volatile behavior in different geologic process... Cadmium(Cd) is a scarce, but not an extremely rare element in the Earth's crust(crustal average: 0.2 ppm Cd). Geochemically, Cd exhibits thiophile, lithophile, and volatile behavior in different geologic processes. Biologically, it is a nutrient-like element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P and Zn and is toxic element to organisms. Presently, Cd isotope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tilized to trace Cd sources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marine systems in addition to unearthing other geochemical processes. Using published studies and our recent work, this survey summarizes the chemical preparation and mass spectrometry of Cd isotopes. It also reviews Cd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fractionation mechanisms in nature as well as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MIUM non-traditional stable isotopes stable isotopic fractionation geochemical trac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