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织纳煤田张家湾区块煤储层特征与煤层气开发模式研究
1
作者 郭志军 杨永宇 +4 位作者 温书鹏 孔令飞 黎建 刘伟 张雄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4期414-420,共7页
贵州省织纳煤田煤炭资源丰富,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以织纳煤田三塘向斜张家湾区块为研究区,根据参数井取心资料,分析煤储层的煤体结构、含气性、孔渗特性及力学特性,探讨与之相适应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模式。结果表明,张家湾区块发育... 贵州省织纳煤田煤炭资源丰富,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以织纳煤田三塘向斜张家湾区块为研究区,根据参数井取心资料,分析煤储层的煤体结构、含气性、孔渗特性及力学特性,探讨与之相适应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模式。结果表明,张家湾区块发育薄—中厚复杂煤层群,具有10个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埋深200~500 m;各煤层为高阶煤储层,大多数煤层的煤体结构较好,煤层含气量为9.36~18.05 m^(3)/t(平均为14.14 m^(3)/t),呈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具备较好的煤层气开发潜力;煤层渗透性较低,特别是6、7煤层的渗透性极低,适用于压裂改造或间接增透模式开发;煤储层强度和脆性随深度增加呈现增加趋势。该区块首选开发模式为丛式井“分段压裂、合层排采”,对于厚煤层可考虑开展小规模水平井前瞻探索,对于煤炭开采区建议积极探索“煤—气”资源协同开发模式。研究成果可为张家湾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储层 参数井 开发模式 织纳煤田
下载PDF
异基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臻 张学军 +12 位作者 陈玉清 张磊 朱尊民 李玉龙 黄洲风 连成 时明月 张鸿声 王福旭 温树鹏 杨靖 郑美琼 孙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5263-5268,共6页
背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大部分学者研究方向主要是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单抗体治疗,存在培养细胞质量差、数目少的问题。因此,异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研究更具发展潜力。目的:探讨异基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异基因造血... 背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大部分学者研究方向主要是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单抗体治疗,存在培养细胞质量差、数目少的问题。因此,异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研究更具发展潜力。目的:探讨异基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异基因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难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与结论:例1因"发热、乏力5 d"入院,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分析、染色体、融合基因等相关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口服伊马替尼联合小剂量化疗后,行单倍体移植(女供母,HLA10/10相合)过程顺利,移植后3个月复发,BCR-ABL(p210)阳性,嵌合体:供者细胞占67.4%。给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方案处理后,输注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5×10^6/kg。2周后复查BCR-ABL(p210)转阴,嵌合体:供者细胞占99.62%,期间出现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对症处理。随访持续缓解6个月。例2因"左上腹饱胀1年,盗汗15d"于2011年4月就诊当地医院,1年后进展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伴T315I突变,经化疗缓解后行弟供兄HLA7/10相合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018年二次复发时输注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2×10^5/kg,期间出现4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持续缓解2个月余复发死亡。由此可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可以考虑供者来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可反复输注,安全有效,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抗CD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序贯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白血病 移植后复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方 张学军 +3 位作者 牛志云 温树鹏 王颖 王福旭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12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清髓性allo-HSCT的成人白血病患者73例,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检测移植后+30、+60、+90天受者...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嵌合状态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清髓性allo-HSCT的成人白血病患者73例,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检测移植后+30、+60、+90天受者骨髓的供受者细胞嵌合率,分析嵌合率与复发的关系。结果移植后+90天复发组嵌合率低于非复发组。移植后+60 d、+90 d低嵌合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P=0.021,0.027)。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疾病状态、+60d嵌合率、+90d嵌合率是白血病患者行allo-HSC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后嵌合状态对复发具有预测价值,+60、+90天低嵌合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 复发
下载PDF
PD-1在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建宁 孙立 +4 位作者 牛志云 温树鹏 王颖 张学军 王福旭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究PD-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移植组)后1、2、3、4.5、6个月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究PD-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移植组)后1、2、3、4.5、6个月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各标本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水平进行监测,分析移植组和对照组的PD-1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后1、2个月PD-1在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3、4.5、6个月PD-1在CD3^(+)CD4^(+)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移植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在CD3^(+)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后早期PD-1在CD3^(+)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较正常水平升高且随移植时间呈现下降趋势;在CD3^(+)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于移植后早期呈现一过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细胞
下载PDF
Pore-Fracture Distribution Heterogeneity of Shale Reservoirs Determined by using HPMI and LPN_(2 )GA Tests
5
作者 ZHANG Junjian QIN Zhengyuan +8 位作者 HAN Yanning WANG Huaimeng HOU Maoguo YAN Gaoyuan FENG Guangjun ZHANG Xiaoyang YIN Tingting ZHANG Hainan wen shup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659-1672,共14页
The compressibility of shale matrix reflects the effects of reservoir lithology, material composition, pore structure and tectonic deform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hale matrix com... The compressibility of shale matrix reflects the effects of reservoir lithology, material composition, pore structure and tectonic deform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hale matrix compressibility(SMC) and their effects on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 heterogeneity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roperties of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In this study, the volumes of pores whose diameters were in the range 6–100 nm were corrected for SMC for 17 shale samples from basins in China using high-pressure mercury intrusion and low-temperature nitrogen gas adsorption analyses,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MC values. In addition, the variations in fractal dimensions before and after pore volume correction were determined, using single and multifractal models to explain the effects of SMC on PSD heterogeneity. In this process, the applicability of each fractal model for characterizing PSD heterogeneity was determine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es. The Menger and Sierpinski single fractal models, the thermodynamic fractal model and a multifractal model were all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 The matrix compression restricts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curves for the single fractal Menger and Sierpinski models, which leads to a uniformity of PSD heterogeneity for different pore diameters. However, matrix compression has only a weak influence on the results calculated using a thermodynamic model. The SMC clearly affects the multifractal value variations, showing that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of shale samples under matrix compression are small. Overall PSD heterogeneity becomes small for pores with diameters below 100 nm and the SMC primarily affects the PSD heterogeneity of higher pore volume areas. The comparison of fractal curves before and after correction and the varianc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thermodynamic model is applicable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PSD heterogeneity of shale collected from this sampling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PSD heterogeneity increases gradually as micro-pore volumes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reservoirs matrix compressibility pore structure fractal dimension MULTIFRACTAL
下载PDF
化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温树鹏 王博媛 +9 位作者 邢丽娜 陆欣 王凤云 成志勇 耿丽 王真真 牛志云 王颖 王福旭 张学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4-877,共4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肿瘤(BPDCN)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血液系统肿瘤.我中心以化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2例BPDCN患者,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浆细胞样 血液系统肿瘤 桥接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侵袭性 化疗 文献复习
原文传递
CPT诱导外周血破骨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7
作者 滑欢 冯玲玲 +3 位作者 张学军 杨敬慈 温树鹏 王福旭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6期913-918,共6页
目的:探讨环化变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CPT)诱导外周血破骨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诱导培养成熟破骨细胞,采用不同... 目的:探讨环化变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CPT)诱导外周血破骨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诱导培养成熟破骨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CPT诱导破骨细胞凋亡,应用Annexin V-FITC荧光染色法检测CPT诱导破骨细胞凋亡,RT-PCR检测破骨细胞中CPT受体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PBMC在RANKL和M-CSF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21 d,均生成了具有骨吸收活性的破骨细胞。在2×10^6的接种密度下诱导产生破骨细胞的数量(细胞因子含量:30 ng/mL RANKL和30 ng/mL M-CSF)在5×10^5接种密度下(细胞因子含量:30 ng/mL RANKL和30 ng/mL M-CSF)的2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后,不同浓度(0、100、500 ng/ml)CPT作用正常人的破骨细胞24 h和48 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Annexin V-FITC染色后,经荧光显微镜观察,0 ng/ml CPT诱导的对照组极少细胞被染色(绿色荧光);对比发现100、500 ng/ml CPT诱导的给药组中出现大量绿色荧光阳性细胞,进一步研究显示,100、500 ng/ml CPT处理破骨细胞24 h后,破骨细胞凋亡率由1.7%(0 ng/ml)上升到9.1%(100 ng/ml)和13.7%(50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48 h后,由2.1%(0 ng/ml)上升为13.8%(100 ng/ml)和21.9%(50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发现48 h凋亡数量明显多于24 h(P<0.05)。不同浓度的CPT(100 ng/ml、500 ng/ml)处理破骨细胞24 h后,TRAIL的相关死亡受体4(DR4)、死亡受体5(DR5)、诱骗受体1(DcR1)及诱骗受体2(DcR2)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48 h后,DR5的mRNA表达量由1.20±0.26(0 ng/ml)下降为1.00±0.26(100 ng/ml)、0.60±0.09(50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T能以时间-浓度依赖性的诱导外周血源破骨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DR5的mRNA表达水平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破骨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