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V结合STR分型技术检测孕早期流产组织潜在葡萄胎效果及风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孙艳 文晓燕 +1 位作者 刘风藏 王桂琦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226,共5页
目的:评估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分析技术在检测孕早期(≤9周)流产物组织中潜在葡萄胎病例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行孕早期流产组织CNV-seq结合STR多态性检测病例114例,其中部... 目的:评估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分析技术在检测孕早期(≤9周)流产物组织中潜在葡萄胎病例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行孕早期流产组织CNV-seq结合STR多态性检测病例114例,其中部分新鲜绒毛组织进行CNV-seq结合STR多态性检测,部分组织行病理学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并分析潜在葡萄胎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CNV-seq结合STR多态性检测共检出染色体异常病例28例,阳性率为24.6%,其中单亲二倍体(UPD)8例,占阳性病例28.6%;病理学检出葡萄胎病例12例,阳性率为10.5%,其中完全性葡萄胎(CHM)10例,占阳性病例的83.3%.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一致率为89.5%,Kappa值为0.75,两种方法具较好一致性.潜在葡萄胎病例与非葡萄胎病例在年龄、孕次、流产次、β-hCG水平、超声表现等方面有差异,其中年龄、β-hCG水平和超声表现是潜在葡萄胎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NV-seq结合STR多态性分析技术能有效检测孕早期流产物组织中潜在葡萄胎病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避免再次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流产 葡萄胎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技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产前血清学四联筛查后联合NIPT产筛模式在胎儿染色体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扬 吴晓茜 +2 位作者 文晓燕 焦红燕 崔照领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血清学四联筛查后联合无创产前检测(NIPT)产筛模式在胎儿染色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进行产检的孕妇1179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产前血清学四联筛查将孕妇分为高风险组和临界风险组,对高风险组和临界风险组孕妇进行NIP... 目的:探讨产前血清学四联筛查后联合无创产前检测(NIPT)产筛模式在胎儿染色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进行产检的孕妇1179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产前血清学四联筛查将孕妇分为高风险组和临界风险组,对高风险组和临界风险组孕妇进行NIPT检测,同时对NIPT结果为高危的孕妇,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高通量测序检测,对所有孕妇进行随访。结果:唐氏筛查筛选出高风险孕妇721例,临界风险孕妇1455例。高风险的721例孕妇中,NIPT检测高风险19例,即需要行侵入性产前诊断者为2.64%;显示临界风险的1455例孕妇中,NIPT检测高风险5例,即需要行侵入性产前诊断者为0.34%;NIPT显示高风险的24例孕妇全部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0例孕妇显示染色体异常。唐氏筛查高风险孕妇确诊19例,其中包括21-三体综合征13例,18-三体综合征4例,13-三综合征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1例;临界风险孕妇确诊1例,为21-三体综合征;24例孕妇中20例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经产前诊断中心核实,结合妊娠结局,唐氏筛查高风险率为6.11%,联合NIPT筛查后染色体假阳性率3.29%,检出率为83.33%。结论:产前血清学四联筛查后联合NIPT产筛模式可减少高风险孕妇有创检查的比例,对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的筛查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染色体筛查 血清学四联筛查 无创产前检测
下载PDF
调控CTSK基因的候选miRNA在单羔、多羔贵州黑山羊卵巢和子宫体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情梅 杨永鲜 +4 位作者 冉铭 刘彬 周明帅 温晓艳 赵佳福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2,共6页
以贵州黑山羊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在线软件预测调控CTSK基因表达的候选miRNAs,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TSK及其候选miRNAs在贵州黑山羊单、多羔性腺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体及子宫角6种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CTSK在单、多... 以贵州黑山羊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在线软件预测调控CTSK基因表达的候选miRNAs,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TSK及其候选miRNAs在贵州黑山羊单、多羔性腺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体及子宫角6种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CTSK在单、多羔贵州黑山羊的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单羔组中表达量依次为子宫角>输卵管>卵巢>子宫体>垂体>下丘脑,其中在子宫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多羔组中,其表达量依次为子宫体>输卵管>子宫角>卵巢>垂体>下丘脑,其中子宫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组间比较可知,CTSK基因在多羔组子宫体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卵巢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单羔组(P<0.01)。在线软件预测结果表明:miR-122、miR-205、miR-7、miR-30-5p和miR-124为调控CTSK表达评分最高的5条miRNAs。qPCR结果表明:5条miRNAs在子宫体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在子宫体中,单羔组和多羔组的表达量均依次为miR-122>miR-30-5p>miR-205>miR-7>miR-124,其中miR-12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miRNAs(P<0.05);组间比较显示,单羔组中miR-122、miR-30-5p、miR-205和miR-124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组(P<0.01),而miR-7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组(P<0.05)。在卵巢组织中,5条miRNAs在单羔组中的表达量依次为miR-30-5p>miR-122>miR-205>miR-7>miR-124,其中miR-30-5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miRNAs(P<0.05),在多羔组中,其表达量依次为miR-122>miR-30-5p>miR-7>miR-205>miR-124,其中miR-12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miRNAs(P<0.05),而miR-124表达量最低;组间比较可知,miR-7在多羔组中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而miR-30-5p在多羔组中极显著低于单羔组(P<0.01)。本研究解析了CTSK基因在贵州黑山羊性腺轴上的表达情况,筛选到5条调控CTSK表达的候选miRNAs,弄清了5条miRNAs在贵州黑山羊子宫体和卵巢组织上的表达谱,为进一步阐明miRNA调控CTSK基因影响山羊繁殖率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黑山羊 CTSK基因 MICRORNA 特异性表达
下载PDF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对颧骨颧弓骨折术后患者康复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温小燕 赵保建 束宏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对颧骨颧弓骨折术后患者康复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颧骨颧弓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 目的:分析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对颧骨颧弓骨折术后患者康复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颧骨颧弓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美学、舒适及饮食障碍评分,骨折愈合情况、患者美观满意度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舒适程度、饮食障碍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自我管理效能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瘢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美观效果的满意率组间比较更高(95.00%vs 72.50%,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中更低(2.50%vs 25.00%,P<0.05)。结论: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护理可改善颧骨颧弓骨折术后患者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舒适度及饮食障碍程度,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瘢痕发生率,提高美观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颧弓骨折 聚焦解决模式 心理护理 心理状况 自我管理 美观满意度
下载PDF
不同比例籽用西葫芦皮瓤与玉米秸秆混贮效果评价
5
作者 侯良忠 郭同军 +6 位作者 张俊瑜 苏玲玲 古再丽努尔·艾麦提 温小燕 朱晓芳 杨建中 王文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7-573,共7页
【目的】感官评价不同比例籽用西葫芦皮瓤与玉米秸秆混贮效果,测定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研究适宜添加比例。【方法】籽用西葫芦皮瓤与玉米秸秆为0∶1时作为对照组(DM 51.32),两者混合比例为1∶1、1∶2和2∶1分别作... 【目的】感官评价不同比例籽用西葫芦皮瓤与玉米秸秆混贮效果,测定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研究适宜添加比例。【方法】籽用西葫芦皮瓤与玉米秸秆为0∶1时作为对照组(DM 51.32),两者混合比例为1∶1、1∶2和2∶1分别作为A组(DM 40.32)、B组(DM37.56)和C组(DM 47.70)。两者按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800 mL太空杯中,压实后密封确保无空气流通,室温避光保存。每组均设置6个处理组,60 d时取样评价青贮饲料的感官指标,测定青贮饲料pH、VFA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B组混贮尚好,A组合C组感官评价优。混贮饲料中pH值对照组极显著高于A、B和C组(P<0.01);B组极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乙酸含量对照组与B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A组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中均未测出丁酸含量,异丁酸含量对照组与A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与B组差异极显著(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对照组极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P<0.01);C组显著高于A组合B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籽用西葫芦皮瓤比例的增加混贮中干物质(DM)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降低,但粗蛋白(CP)含量升高。【结论】籽用西葫芦皮瓤与玉米秸秆1∶1混合混贮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玉米秸秆 感官评价 混贮
下载PDF
融入模糊补偿的机械臂轨迹跟踪预测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智超 文晓燕 张雷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76,81,共6页
针对机械臂在实际轨迹跟踪的过程中存在未知摩擦项和外部干扰,易导致跟踪精度不足的问题,考虑多变量约束和耦合,提出了一种融入模糊补偿的机械臂轨迹跟踪预测控制策略。首先,采用逆动力学进行反馈线性化,利用模型预测控制处理多变量约... 针对机械臂在实际轨迹跟踪的过程中存在未知摩擦项和外部干扰,易导致跟踪精度不足的问题,考虑多变量约束和耦合,提出了一种融入模糊补偿的机械臂轨迹跟踪预测控制策略。首先,采用逆动力学进行反馈线性化,利用模型预测控制处理多变量约束问题,实现在线滚动优化;其次,引入模糊补偿消除未知摩擦项和外部干扰的影响;最后,通过联合仿真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单独模型预测控制相比,所提控制方案有更好的动、稳态性能,双关节轨迹跟踪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88.63%和88.30%,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96.84%和9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轨迹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模糊补偿
下载PDF
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在中孕期胎儿颅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徐翠珍 杨霞 +1 位作者 温晓艳 张颖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在中孕期胎儿颅脑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存在胎儿颅脑疾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在中孕期胎儿颅脑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存在胎儿颅脑疾病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孕妇予以单纯经腹超声检查,观察组孕妇予以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以产后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式对胎儿颅脑疾病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效能。结果研究对象娩出胎儿中,经产后诊断存在颅脑疾病的有38例,占比63.33%。诊断出的颅脑疾病以颅后窝池增宽、脑室扩张以及室管膜下囊肿为主,分别占比11.67%、11.67%和10.00%。经腹超声对胎儿颅脑疾病的检出率为55.56%(10/18),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对胎儿颅脑疾病的检出率为85.00%(17/20),2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为85.00%、86.67%,分别高于经腹超声的55.56%及63.3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够优势互补,可对胎儿不同脑平面进行检查,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孕期胎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中期 胎儿颅脑疾病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检查效果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益气活血汤”药物透入治疗气虚血瘀型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路娜 温晓燕 +4 位作者 黄敏娜 王来捷 史婷婷 李文涛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观察以益气活血汤为基础,通过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疗法对因奥沙利铂导致的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筛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益气活血汤透药联合甲钴胺片;对照组30例,单纯服用甲钴胺... [目的]观察以益气活血汤为基础,通过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疗法对因奥沙利铂导致的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筛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益气活血汤透药联合甲钴胺片;对照组30例,单纯服用甲钴胺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毒性分级、中医证候评分、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有效降低外周神经毒性Ⅰ~Ⅱ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总T淋巴细胞)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汤通过超声电导仪药物透入疗法方式给药后能够有效的降低神经毒性分级,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相关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肿瘤治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毒性 化疗 奥沙利铂 中药透药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灸法对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路娜 李文涛 +3 位作者 温晓燕 王来捷 史婷婷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观察以灸法治疗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及其对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气虚证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常规治疗联合灸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Pipe... [目的]观察以灸法治疗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及其对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气虚证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常规治疗联合灸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Piper量表、卡氏(KPS)评分、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绝对计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iper量表中行为维度明显下降、淋巴细胞亚群CD8+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其余诸项无统计学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的KPS评分明显升高,Piper量表中行为维度、情绪维度、感觉维度、总分评分明显降低,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和绝对计数明显升高,其余诸项无统计学变化。[结论]灸法后可明显缓解气虚证结直肠癌患者的疲乏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提高淋巴细胞、改善免疫功能来实现的,这种简便易行、确有疗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该类病症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 淋巴细胞亚群 绝对计数
下载PDF
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效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慧 温小艳 +1 位作者 魏永霞 范亚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8-317,共10页
为探究一次性施加生物炭后对黑土区坡耕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效应,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设置CK(不施用生物炭)和BC(2016年施用75t/hm^2生物炭,2017、2018年不再施用生物炭)两个处理,于2016—2018年开展了试验研究... 为探究一次性施加生物炭后对黑土区坡耕地生产力的可持续效应,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设置CK(不施用生物炭)和BC(2016年施用75t/hm^2生物炭,2017、2018年不再施用生物炭)两个处理,于2016—2018年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施入生物炭3年内,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第1年降低最明显,为3.87%,孔隙度和总有机碳、铵态N、有效P、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则是施炭后前两年显著提高(P 2016=0.034、P 2017=0.038),分别提高了0.9、0.6,第3年与未施炭处理无显著差异(P 2018=0.067);施用生物炭显著提升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水保土性能,土壤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均显著提高(P<0.05),最大增长率分别为5.58%、4.78%、7.29%,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显著降低(P<0.05),年径流深最大减少量为4.92mm,土壤侵蚀量最大减小率为5.71%;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P<0.05),最大增长率分别为29.01%、16.92%。但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持续效应逐年减弱,随着生物炭施用年限的延长,BC处理土壤容重线性递增,pH值和总有机碳含量呈幂函数递减,孔隙度和铵态N、有效P、速效K含量线性递减,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线性递减,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线性递增,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呈幂函数递减和线性递减。采用改进的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模型和GM(1,1)模型测算并预测土地生产力指数,结果显示,BC处理的土地生产力指数均高于CK处理,但其值逐年下降,预计到2021年与CK处理十分接近,表明一次性施用75t/hm^2生物炭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可持续5~6年。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生物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地生产力 持续效应 TOPSIS改进模型 GM(1 1)模型
下载PDF
珊瑚混凝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志恒 刘兵 +2 位作者 盛军 温小艳 周敬凯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6-1034,1042,共10页
推进远海岛礁建设有助于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在远海岛礁上就地取材配制珊瑚混凝土是推进岛礁建设的关键技术。因此,珊瑚混凝土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研究课题。为了进一步研究珊瑚混凝土,通过文献调研,概述了珊瑚混凝土的... 推进远海岛礁建设有助于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在远海岛礁上就地取材配制珊瑚混凝土是推进岛礁建设的关键技术。因此,珊瑚混凝土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研究课题。为了进一步研究珊瑚混凝土,通过文献调研,概述了珊瑚混凝土的由来、分类;从珊瑚骨料特性、珊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体积稳定性、疲劳特性、微观结构、构件性能等多个方面对目前有关珊瑚混凝土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论述;同时,粉煤灰、高炉矿渣、偏高岭土、纤维等对珊瑚混凝土的改性作用也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当前珊瑚混凝土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珊瑚混凝土后续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混凝土 珊瑚骨料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耐久性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B02012对酸面团小麦蛋白结构和免疫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兰 文晓艳 +6 位作者 陈林萍 张风丽 林维杰 杨彦红 陈雪芹 张连岳 倪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2-29,共8页
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02012和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20998两株具有相近产酸速率和酸化性能的乳酸菌制备长时发酵酸面团(分别简称为SLB02012和SL20998),并以传统酵母菌长时发酵酸面团(SY)和可... 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02012和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20998两株具有相近产酸速率和酸化性能的乳酸菌制备长时发酵酸面团(分别简称为SLB02012和SL20998),并以传统酵母菌长时发酵酸面团(SY)和可食性有机酸化学酸化面团(SCA)为对照,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FTIR)、内源性荧光扫描(intrinsic fluorescence scanning,IFS)、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并结合层次聚类分析(agglomerativ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AHC)等方法研究不同发酵面团中小麦蛋白分子二、三级结构及麦醇溶蛋白免疫性的变化和相关性。SDS-PAGE结果显示,乳杆菌的添加对降解面团蛋白质起主导作用;与面团SL20998相比,面团SLB02012的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及部分麦醇溶蛋白发生了更明显降解。FTIR和IFS进一步验证,面团SLB02012的蛋白分子柔韧性增加,α-螺旋含量下降最明显,α-螺旋含量/β-折叠含量的比值最小;面团SY、SLB02012和SYLB02012的λmax发生蓝移,而SL20998的λmax发生红移,蛋白质三级结构得到伸展。ELISA结果表明,对比空白组,面团SLB02012麦醇溶蛋白的免疫性下降了35%,且与面团SCA差异不显著,而SL20998麦醇溶蛋白的免疫性增加了29.5%。AHC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条件获得的发酵面团中麦醇溶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及其免疫性呈现良好的聚类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B02012可作为制备低敏发酵制品的优势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乳酸菌降敏机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长时发酵 酸面团 蛋白结构 免疫特性
下载PDF
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期望与感知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谷晓玲 温晓燕 樊现岗 《上海护理》 2021年第10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期望与护理服务质量感知的差距,为制订护理服务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3—9月,采用自行编制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感知及期望调查问卷”调查收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89例...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期望与护理服务质量感知的差距,为制订护理服务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3—9月,采用自行编制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感知及期望调查问卷”调查收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89例住院患者,通过得分排序及四分位图比较患者对住院期间各项护理服务感知与期望的差距并分析原因。结果患者对各维度护理服务质量的感知得分均低于其期望得分(P<0.05)。在护理服务质量期望评价中,移情性维度得分最高,响应性维度得分最低;在护理服务质量感知评价中,移情性维度得分最高,而有形性维度得分最低。结论所调查中医医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感知与期望间存在一定差距。医院管理者应及时发现护理服务中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改进,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院 住院患者 护理服务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标准物质均匀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蕊 刘志伟 +3 位作者 温晓燕 陈曼 王婧娜 刘红妮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8年第A01期30-33,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移动块标准偏差法(MBSD)对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均匀性进行定性初检,然后采用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及单因素方差法对初检合格的试样进行均匀性检验,MBSD法均匀性检验结果与传统方法检验结果一致。MBSD法定性判定混合均匀程度快速... 采用近红外光谱移动块标准偏差法(MBSD)对标准物质候选物的均匀性进行定性初检,然后采用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及单因素方差法对初检合格的试样进行均匀性检验,MBSD法均匀性检验结果与传统方法检验结果一致。MBSD法定性判定混合均匀程度快速高效无损,在组分类标准物质制备均匀性控制及其它多组分混制过程的混合终点监控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移动块标准偏差法 均匀性 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标准物质
下载PDF
益智助长膏结合针灸康复治疗儿童智力低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振雄 陈志玮 +4 位作者 文小燕 梁小群 刘明华 谢维 周明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益智助长膏结合针灸康复对智力低下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8岁智力低下的患儿70例,依据治疗时间先后依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针灸和康复训练的方法进... 目的探讨益智助长膏结合针灸康复对智力低下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2~8岁智力低下的患儿70例,依据治疗时间先后依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针灸和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智助长膏,比较两组患儿智力量表(IQ)评分、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IQ量表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MoCA和I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MoCA和I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筋骨瘘软、神情呆滞以及疲倦乏力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筋骨瘘软、神情呆滞以及疲倦乏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62.86%(2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服益智助长膏治疗儿童智力低下,不仅有助于提高患儿认知功能和智力,而且还有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更好疗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助长膏 针灸 智力低下
下载PDF
立式与卧式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贞姬 石凯 +2 位作者 李曼 温小艳 谢炎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50,共7页
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决定着过滤器在过滤过程中的工作效果。【目的】探究立式和卧式2种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原型试验,重点开展了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与进水流量,含沙量与过滤时间关系的试... 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决定着过滤器在过滤过程中的工作效果。【目的】探究立式和卧式2种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原型试验,重点开展了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与进水流量,含沙量与过滤时间关系的试验探究。【结果】2种过滤器水头损失变化规律一致,进口流量对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影响远大于含沙量的影响,随进口流量的增加,水头损失增加;同时,根据连续性方程及局部水头损失公式建立了进水流量与水头损失之间的数学表达模型;将试验结果进行拟合验证,发现2种过滤器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均小于5%,且公式拟合度均可达96%以上。【结论】公式可指导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理论计算,确保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最优工况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灌 自清洗网式过滤器 水头损失 进水流量
下载PDF
复方调理颗粒与单方混合临床用量分析
17
作者 文小燕 许国清 +1 位作者 陈伟英 容丽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4期147-149,共3页
目的测定复方调理颗粒和采用方中各药味配方颗粒混合配制汤剂中白术内酯Ⅰ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分析二者临床用量的差异。方法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使用Dikma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以甲醇(A)-0.1%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目的测定复方调理颗粒和采用方中各药味配方颗粒混合配制汤剂中白术内酯Ⅰ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分析二者临床用量的差异。方法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使用Dikma C18色谱柱(4.6×250 mm,5μm),以甲醇(A)-0.1%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214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共测定10批复方颗粒样品和单味药材配方颗粒。结果 10批复方颗粒中,白术内酯Ⅰ的平均含量为0.325 mg/g,藁本内酯的平均含量为0.817 mg/g,与单味药材配方颗粒配制的汤剂相比,转移率分别为109.93%和94.86%。结论复方调理颗粒与单味药配方颗粒临床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可采用药材直接混合煎煮制备复方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调理颗粒 单方颗粒混合 白术内酯Ⅰ 藁本内酯 临床用量 HPLC
下载PDF
生物炭施用模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慧 温小艳 +2 位作者 李禹韬 张鑫鑫 范亚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87-296,共10页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生物炭施用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加生物炭的常规处理(C0)和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25 t/hm^(2)(C25)、50 t/hm^(2)(C50)、75 t/hm^(2...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生物炭施用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加生物炭的常规处理(C0)和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25 t/hm^(2)(C25)、50 t/hm^(2)(C50)、75 t/hm^(2)(C75)、100 t/hm^(2)(C100)5个处理,于2015—2018年开展试验研究,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不同生物炭施用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生物炭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连续施用2年、施炭量为50 t/hm^(2)时,生物炭的生态效益最佳。同时,生物炭能够有效提升作物节水增产性能,提高生物炭的收益和利用效率,施炭1年、施炭量为75 t/hm^(2)时,生物炭的经济效益最佳。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有效改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阻抑程度,黑土区最佳的生物炭施用模式为连续施用3年、施炭量为50 t/hm^(2),此时生物炭的生态效益指数与经济效益指数均较高且二者的协调度达到最佳,分别为0.6849、0.6345、0.5741。研究结果可为黑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黑土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生物炭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生物炭应用模式综合效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慧 苏航 +3 位作者 温小艳 龙学毅 焦岩 范亚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25-336,共12页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生物炭应用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年限)的综合效益,以东北黑土区坡度为3°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8年,设置不加生物炭的常规处理(C0)和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25 t/hm^(2)(C25)、50 t/hm^(2)(C... 为探究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生物炭应用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年限)的综合效益,以东北黑土区坡度为3°耕地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8年,设置不加生物炭的常规处理(C0)和生物炭施加量分别为25 t/hm^(2)(C25)、50 t/hm^(2)(C50)、75 t/hm^(2)(C75)、100 t/hm^(2)(C100)共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炭量以及施炭年限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生态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在施炭量为50 t/hm^(2)时,连续施用2年,土壤蓄水保土效果最佳;连续施用3年,土壤结构最为理想;施炭量为100 t/hm^(2)时,连续施用4年,土壤肥力最佳。在经济效益方面,生物炭能够有效提高作物节水增产性能及其经济产值,施用1年、施炭量为75 t/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连续施用2年、施炭量为25 t/hm^(2)时,生物炭边际生产力最大,施炭量每增加1 t,产量增加11.20 kg;连续施用3年、施炭量为50 t/hm^(2)时,大豆增产效果最佳;连续施用4年、施炭量为50 t/hm^(2)时,收益达到最大。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不同生物炭应用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结果显示,连续施用2年、施炭量为72.74 t/hm^(2)时生态效益最大,连续施用3年、施炭量为36.32 t/hm^(2)时经济效益最大。黑土区最佳生物炭施用模式为连续施用3年,施炭量为62.30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 生物炭 应用模式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效益评价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的开放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20
作者 文晓艳 李小强 李鹏 《大学物理实验》 2019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础的开放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个体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物联网仪器管理、人机交互界面和微信公众平台等科技手段,将个性化选课系统、差异化教学...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础的开放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个体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物联网仪器管理、人机交互界面和微信公众平台等科技手段,将个性化选课系统、差异化教学方式和即时线上反馈功能引入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着力构建新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该系统包含个性化选课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仪器管理物联系统、微信教学管理平台四个子系统,其最大特色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开放式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开放式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