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叶假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匡海学 王斌 +6 位作者 吴倩倩 吴高松 于莹 陈亚军 王秋红 杨炳友 王知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46-2550,共5页
目的研究尖叶假龙胆Gentianella acuta(Michx.)Hulten的化学成分。方法尖叶假龙胆70%乙醇提取物的30%、90%乙醇部位采用硅胶、ODS、HPLC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 目的研究尖叶假龙胆Gentianella acuta(Michx.)Hulten的化学成分。方法尖叶假龙胆70%乙醇提取物的30%、90%乙醇部位采用硅胶、ODS、HPLC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蜡苷Ⅰ(1)、(+)-落叶松脂醇-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8-羟基-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3)、(+)-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4)、(7S,8R)-赤式-7,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5)、(7S,8R)-赤式-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7S,8R)-赤式-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7)、蛇菰宁(8)、urolignoside(9)。结论化合物2~9为首次从假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5种■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瀚才 吴高松 +3 位作者 祝文博 李凯 马悦 王知斌 《化学工程师》 CAS 2019年第10期26-28,25,共4页
目的:建立反向高效液相(RP-HPLC)色谱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5种[口山]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TMC18(4.6×1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的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 目的:建立反向高效液相(RP-HPLC)色谱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5种[口山]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unFireTMC18(4.6×1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的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40min内尖叶假龙胆中5个成分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85%~101.50%,RSD为2.38%~3.35%。3种产地的药材中5种成分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尖叶假龙胆中[口山]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叶假龙胆 高效液相 含量测定 [口山]酮
下载PDF
清肺排毒汤对大鼠整体代谢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吴高松 钟婧 +8 位作者 郑宁宁 王超然 金红利 葛广波 韩晶岩 高月 盛丽莉 张卫东 李后开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726-3739,共14页
通过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探讨清肺排毒汤(Qingfei Paidu Decoction,QPD)对大鼠整体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揭示清肺排毒汤的临床药效机制提供实验依据。采用GC-MS结合LC-MS/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学方法,对清肺排毒... 通过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探讨清肺排毒汤(Qingfei Paidu Decoction,QPD)对大鼠整体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揭示清肺排毒汤的临床药效机制提供实验依据。采用GC-MS结合LC-MS/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学方法,对清肺排毒汤干预大鼠5 d后的血清内源性代谢物谱与肠道菌群组成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基于GC-MS和LC-MS/MS代谢组学方法分别获得清肺排毒汤调控的23种和43种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包括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TCA循环和丙酮酸代谢。利用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发现清肺排毒汤显著调节了大鼠肠道菌群的组成,明显上调Romboutsia,Turicibacter,Clostridiumsensustricto1的相对丰度,下调norankf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该研究证明清肺排毒汤短期干预能够显著调节大鼠整体代谢,并调节动物的肠道菌群组成,提示清肺排毒汤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对机体的内源性代谢调控及肠道菌群组成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排毒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代谢组学 肠道微生物组学 炎症 免疫
原文传递
6种寒热属性中药短期及长期干预对小鼠机体脂质及能量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陶欣 李冰冰 +5 位作者 吴高松 李艳 包义扬 盛丽莉 万建波 李后开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04-1912,共9页
选择3种典型的寒性中药大黄、黄芩和黄连,以及3种典型的热性中药肉桂、干姜及附子,在小鼠中观察上述6种代表性寒热中药对动物机体代谢的调节作用,重点观察了短期(7 d)及长期(35 d)干预对动物脂质代谢及能量代谢的作用。采用real-time PC... 选择3种典型的寒性中药大黄、黄芩和黄连,以及3种典型的热性中药肉桂、干姜及附子,在小鼠中观察上述6种代表性寒热中药对动物机体代谢的调节作用,重点观察了短期(7 d)及长期(35 d)干预对动物脂质代谢及能量代谢的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附睾脂肪组织和肝脏中脂质代谢基因mRNA表达水平;通过代谢系统检测机体耗氧量、二氧化碳生成量、热量消耗等。在短期干预下,热性中药显著降低脂肪组织指数,升高肝脏和附睾脂肪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蛋白酯酶(LPL)、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表达量;寒性中药促进附睾脂肪组织以上基因表达。在长期干预下,寒热中药对动物附睾脂肪指数均无明显影响,而寒性中药干预可以增加机体二氧化碳生成量和热量消耗,以及降低活动量。该研究表明短期寒热中药干预对动物机体代谢的影响明显强于长期干预,表现为短期干预寒性中药可促进附睾脂肪组织脂质代谢,热性中药可促进附睾脂肪组织和肝脏脂质代谢。长期寒热中药干预对机体脂质水平几乎没有明显影响,不过,长期寒性中药干预可促进机体能量消耗。该研究初步从机体脂质及能量代谢的角度观察了寒热属性中药对正常动物生理的影响,为基于生物体响应解释寒热属性中药的生物学基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脂质代谢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作为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靶标: 潜在的机制和治疗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乐琬琪 廖景瑜 +2 位作者 张榆浩 吴高松 张卫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88-1999,共12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死亡率逐年增高。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潜在的新靶点。中...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死亡率逐年增高。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潜在的新靶点。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和整体性的特点,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发挥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在稳定病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理想的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因此,本综述将主要讨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联,中药靶向肠道菌群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包括调节肠道菌群组成、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影响肠道免疫功能和调控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为中药靶向肠道菌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心血管疾病 中药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Metabol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32
6
作者 wu gao-song LI Hou-Kai ZHANG Wei-Do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21-330,共10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Nation and gained the gradual accept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owever, the methods and theories of TCM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s are lack of app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Nation and gained the gradual accept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owever, the methods and theories of TCM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s are lack of appropriate modern scientific characterization systems. Moreover,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cannot promote to detection and prevent thos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who have not develop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in time. To sum up, there is still no objective systematic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TCM i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us, new ideas and technologies are needed. The development of omics technology, especially metabolomic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level of metabolites in vivo and diagnose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the body in time to guide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In particular, metabolomics is also a very powerful tool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CM in personalized medicin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metabolomics in the early diagnosis, the discovery of biomarkers and the treatment of TCM in C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abolomic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iomarkers Research progr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