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1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固定 椎间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在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腰椎间盘退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平泉 曾忠友 +9 位作者 赵兴 范时洋 吴宏飞 俞伟 张建乔 宋永兴 范顺武 方向前 裴斐 宋国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的:探讨Stand-alone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应用于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 目的:探讨Stand-alone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应用于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3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5~67(55.48±8.07)岁;病史36~240(82.40±47.68)个月。病变部位:L2,32例,L3,45例,L4,59例;均表现为慢性腰痛,伴下肢神经症状3例。采用单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对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中无血管、终板损伤和椎体骨折。切口长度(4.06±0.42)cm,手术时间(45.12±5.43)min,术中出血量(33.40±7.29)ml;术后72 h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1.14±0.47。所有患者无切口皮肤坏死、愈合不良或感染;出现交感链损伤1例、左大腿前外侧疼痛并麻木2例、左侧髂腰肌无力1例,均为一过性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5%(4/16)。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20.80±5.4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获得明显的恢复,随访过程中有轻度丢失。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均获得良好的改善。融合器无明显沉降或移位,均获得椎间融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明显改善。结论:只要严格病例选择,充分的术前检查,采用Stand-alone OLIF治疗Modic改变伴终板硬化的腰椎间盘退变效果良好,临床优势明显,是较好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 MODIC改变 终板硬化 脊柱融合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赤泥回收铁铝资源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晓林 吕中阳 +3 位作者 吴鸿飞 张继豪 于海燕 毕诗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79-3899,共21页
赤泥作为氧化铝生产排放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因其碱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铁、铝、稀散和稀贵金属等战略金属资源而广受关注。提高赤泥中铁、铝等大宗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够解决赤泥大量堆存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大量土地占用,而... 赤泥作为氧化铝生产排放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因其碱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铁、铝、稀散和稀贵金属等战略金属资源而广受关注。提高赤泥中铁、铝等大宗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够解决赤泥大量堆存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大量土地占用,而且能够改善我国铝土矿资源和铁矿石资源供需紧张的现状,降低我国工业发展受国际资源巨头垄断和地缘政治形势改变双重制约的铁铝资源风险。本文介绍了拜耳法赤泥的产生、理化性质以及危害,并重点从物理选矿、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三个综合利用方向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利用赤泥分离回收铁矿物和铝矿物的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同时对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铁铝分离 物理选矿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下载PDF
钠钙硅渣常压脱碱同步制备硅酸钙粉体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彤 潘晓林 +3 位作者 施凌壬 卫见银 吴鸿飞 于海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以低温低钙烧结法处理赤泥产生的钠钙硅渣为原料,通过常压反应制备了硅酸钙粉体。利用XRD、XRF、PSD、SEM-EDS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钠钙硅渣脱碱性能、物相转变和制备硅酸钙粉体的影响规律及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钠钙... 以低温低钙烧结法处理赤泥产生的钠钙硅渣为原料,通过常压反应制备了硅酸钙粉体。利用XRD、XRF、PSD、SEM-EDS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钠钙硅渣脱碱性能、物相转变和制备硅酸钙粉体的影响规律及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钠钙硅渣脱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7℃、反应时间4 h、液固比10、苛碱质量浓度60 g/L,此时钠钙硅渣的脱碱率为94.67%,硅酸钙粉体的含水率和堆积密度分别为55.1%和0.31 g/cm^(3)。具有锡箔片状结构的C-S-H(I)型水化硅酸钙凝胶为硅酸钙粉体的主要物相。钠钙硅渣脱碱反应由内扩散控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1.2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钙硅渣 常压脱碱 物相转变 硅酸钙粉体 物理性能 动力学
下载PDF
三水铝石矿低温焙烧脱碳脱水与溶出性能
5
作者 杨虎 潘晓林 +1 位作者 吴鸿飞 于海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4-952,共9页
对三水铝石矿进行低温焙烧预处理,利用XRF,XRD和SEM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三水铝石矿脱水脱碳与焙烧矿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焙烧后矿石质量大幅减少,矿石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呈片层状结构;三水... 对三水铝石矿进行低温焙烧预处理,利用XRF,XRD和SEM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三水铝石矿脱水脱碳与焙烧矿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焙烧后矿石质量大幅减少,矿石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呈片层状结构;三水铝石相减少,并逐渐向一水软铝石转变,同时针铁矿转变为赤铁矿;当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30 min时,矿石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7.54%,脱水率为62.52%,碳的质量分数低至0.11%,脱碳率为85.73%;焙烧矿在溶出温度145℃、溶出时间30 min、循环母液苛性碱的质量浓度为170 g/L时,氧化铝实际溶出率为81.51%,高于原矿的氧化铝溶出率.焙烧矿溶出动力学结果表明氧化铝溶出过程中主要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2.7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铝石 低温焙烧 脱水 脱碳 溶出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在鉴别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价值(英文)
6
作者 吴鸿飞 王世充 +10 位作者 黄金波 霍佳莉 邵英起 任翔 李星鑫 王敏 聂能 张静 金朋 葛美丽 郑以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5-1132,共8页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ypo-MDS(n=25)和AA(n=33)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分析两组间外周血象、生化指标、骨髓各细胞...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ypo-MDS(n=25)和AA(n=33)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分析两组间外周血象、生化指标、骨髓各细胞组分以及异常染色体的差异。结果:AA组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hypo-MDS组(P=0.001),而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率明显低于hypo-MDS组(P=0.015;P=0.001)。与hypo-MDS组相比,AA组CD4^(+)、CD8^(+)活化T(TA)细胞及记忆Treg比例均明显下降(P=0.043;P=0.015;P=0.024),而AA组CD8^(+)初始T(TN)细胞比例较高(P=0.044)。与AA组相比,Hypo-MDS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降低(P=0.025),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维生素B12水平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9;P=0.023;P=0.027;P=0.045)。结论:AA组和hypo-MDS组CD4^(+)和CD8^(+)TA细胞、记忆Treg细胞及CD8^(+)TN细胞比例差异明显,可为鉴别这两种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Cadmium(Cd)exposure through Hyphantria cunea pupae reduces the parasitic fitness of Chouioia cunea:A potential risk to its biocontrol efficiency
7
作者 YAN Shan-chun wu hong-fei +2 位作者 ZHENG Lin TAN Ming-tao JIANG D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103-3114,共12页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environmental variable that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pest biological control,but the parasitic fitness of parasitoids under heavy metal stress is poorly understood.He...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environmental variable that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pest biological control,but the parasitic fitness of parasitoids under heavy metal stress is poorly understood.Herein,the effect of Cd exposure through the host pupa of Hyphantria cunea on the parasitic fitness of Chouioia cunea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Cd exposure aff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cunea and C.cun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ate immunity in host insect and the oxidative status in the parasitoid offspring was explored.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d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the H.cunea pupae to the parasitoid offspring,and the transfer coefficient reflected biological amplifica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ates of parasitism success and offspring emergence between the untreated and Cd-treated groups.However,after parasitizing Cd-accumulated pupae,the parasitic fitness of offspring wasps(e.g.,the number,individual size and life span)decreased significantly.Under Cd exposure,the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ity of H.cunea pupa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group,the H_(2)O_(2)content of parasitoid offspring in the Cd-tre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Cd exposu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parasitoid offspring,but the contents of ascorbic acid and glutathion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Cd stress.Taken together,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d exposure reduces the cyclic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cunea on H.cunea pupae.The oxidative status of parasitoid offspring triggered by Cd exposure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duced parasitic fitness of C.cunea on Cd-accumulated H.cunea pup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Hyphantria cunea parasitic fitness Chouioia cunea oxidative status innate immunity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7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曾昭凡 吴鸿飞 +2 位作者 李振振 陈浩 肖占祥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09-113,127,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ASMAI)的诊治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1例ASMAI患者(动脉栓塞组34例,血栓形成组21例,动脉夹层组1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例特点、治疗...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ASMAI)的诊治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1例ASMAI患者(动脉栓塞组34例,血栓形成组21例,动脉夹层组1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例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技术成功率100%。腔内治疗36例(50.7%),其中置管溶栓19例,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成形17例;开放手术20例(28.2%),其中动脉切开取栓7例,血管重建3例,肠切除吻合10例;保守治疗15例(21.1%)。腔内治疗、开放手术和保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1%、85.0%、86.7%,总有效率为85.9%,各种治疗方式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P=0.989)。死亡5例,短肠综合症1例,吻合口漏1例。患者平均随访31个月,血栓复发3例,支架内再狭窄(>50%)6例。结论应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ASMAI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点,综合应用影像手段及时明确诊断,通过综合分析、评估及严密观察,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缺血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有限手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 被引量:9
9
作者 郭保逢 秦泗河 +2 位作者 赵巍 吴鸿飞 梁喜斌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有限手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经有限手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46例(74足),男性26例(43足),女性20例(31足),37例为双侧瘫,9例... 目的分析有限手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经有限手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46例(74足),男性26例(43足),女性20例(31足),37例为双侧瘫,9例为单侧瘫,术时平均年龄14.6岁(9~31岁),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踝-后足AOFAS评分及Ashworth量化评分。结果 46例(74足)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4年(1.0~11.7年)。术后佩戴外固定器时间8~12周,平均10周。末次随访时踝-后足AOFAS评分75~88分,平均(80±6.9)分,较术前31~52分,平均(35.7±5.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足胫骨后肌、胫骨前肌、小腿三头肌肌群一组和/或联合肌群肌张力Ashworth分级由平均4级降为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随访过程中局部固定针感染、松动,5例给予局部乙醇敷料包扎,2例给予更换固定针处理后好转。2例单纯软组织松解及肌力平衡手术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后足内翻马蹄畸形复发,给予后足跟距关节截骨固定结合ILizarov外固定术,术后2年随访未见畸形再次复发。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有限手术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痉挛性马蹄内翻足,能同期缓解痉挛矫正畸形,降低了手术创伤,临床疗效满意,适合大龄痉挛型脑瘫马蹄内翻足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有限手术 ILIZAROV技术 痉挛性脑瘫
下载PDF
时间域激电测深不同装置数据去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忠平 郝风云 +4 位作者 吴鸿飞 张瑞芳 朱昭明 贾全山 刘双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2-728,共7页
为消除激电测深中的电磁耦合干扰,根据频率域和时间域可相互转换的理论,采用静态IP和cole-cole参数的全波形IP、延时反演去耦方法,实现了快速去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激电信息。以山东沂南金矿金场矿区等为例,对时间域激电测深数据进行了... 为消除激电测深中的电磁耦合干扰,根据频率域和时间域可相互转换的理论,采用静态IP和cole-cole参数的全波形IP、延时反演去耦方法,实现了快速去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激电信息。以山东沂南金矿金场矿区等为例,对时间域激电测深数据进行了去耦前反演与去耦后反演,结果表明:对称四极装置和非常规电极排列的电磁耦合效应随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强,电磁耦合的影响深度大部分在时间域激电测深反演断面150 m以浅;非常规电极排列采用三极+四极+偶极混合共线装置,其产生的电磁耦合干扰明显大于对称四极装置和单极—偶极装置;非共线单极—偶极装置的时间域激电测深电磁耦合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域激电测深 电磁感应耦合 去耦 测深装置 沂南金矿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CEA应用颈动脉转流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鸿飞 张堃 +1 位作者 肖占祥 吕云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使用颈动脉转流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术中通过经颅多普勒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阻断颈动脉前后记录系统收缩压、术侧VMCA、对侧VMCA。...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中使用颈动脉转流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术中通过经颅多普勒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阻断颈动脉前后记录系统收缩压、术侧VMCA、对侧VMCA。将7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V2-a<40%V1-a 41例,使用颈动脉转流;B组V2-a≥40%V1-a 38例,未使用颈动脉转流。提高血压使术侧VMCA达到50%V1-a,即刻和恢复血供后记录系统收缩压、术侧VMCA、对侧VMCA。结果:A组、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0%、5.3%(P=0.032);A组、B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8%、5.3%(P=0.743)。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术,术中使用颈动脉转流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对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不常规推荐使用颈动脉转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转流管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不同压力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鸿飞 曾昭凡 +1 位作者 戚悠飞 肖占祥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BD)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3例急性下肢DVT患者行导管接触溶栓治疗(CDT)的临床资料,分为CDT组(A组)、CDT+低压力BD组(B组)、CDT+足压力BD组(C组),通过随...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BD)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3例急性下肢DVT患者行导管接触溶栓治疗(CDT)的临床资料,分为CDT组(A组)、CDT+低压力BD组(B组)、CDT+足压力BD组(C组),通过随访症状及生活质量回顾性分析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共28例放置腔静脉滤器;55例患者放置60枚支架。三组患者血栓溶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8);大腿、小腿周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89、P=0.452)。术后6个月三组患者Villalta评分、CIVID-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Villalta评分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A组低于C组(P=0.008),CIVID-2评分A组高于B组(P=0.01)、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术后18个月Villalta评分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CIVID-2评分A组低于C组(P=0.036);余结果符合C组大于B组,A组大于B组,C组大于A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支架通畅率为8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结论低压力球囊扩张治疗下肢DV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成功率高,远期疗效好;足压力球囊扩张增加PT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导管溶栓 球囊扩张
下载PDF
腰椎两种不同椎间融合方式终板损伤的病例对照研究
13
作者 曾忠友 吴宏飞 +7 位作者 范时洋 范顺武 方向前 赵兴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宋国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33-942,共10页
目的:总结并比较肌间隙入路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与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治疗腰椎病变终板损伤的特点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13例腰椎病变患者,男73例,女140... 目的:总结并比较肌间隙入路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与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治疗腰椎病变终板损伤的特点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13例腰椎病变患者,男73例,女140例;年龄24~81(54.9±10.5)岁;病程6~180(40.30±28.71)个月;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35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5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腰椎间隙炎9例,腰椎管狭窄症52例,腰椎退行性滑脱47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或不伴椎体滑脱33例;单节段191例(L_(2,3)5例、L_(3,4)24例、L_(4,5)162例),双节段22例(L_(2,3)和L_(3,4)3例、L_(3,4)和L_(4,5)19例)。采用后方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术110例(后路融合组),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通道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103例(斜外侧融合组)。观察两组患者终板损伤的发生特点,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后路融合组发生终板损伤8例9个节段,发生率7.27%(8/110),男1例,女7例,年龄(63.22±3.51)岁;8例中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7例;使用香蕉型融合器5例,解剖型融合器3例;发生于椎体上终板3个节段,椎体下终板6个节段。斜外侧融合组发生终板损伤21例24个节段,发生率20.39%(21/103),男4例,女17例,年龄(62.50±5.02)岁;21例中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16例;使用融合器偏大(指融合器高度)5例,终板解剖形态异常4例,髂嵴过高3例;发生于椎体上终板20个节段,椎体下终板4个节段;21例终板损伤中合并椎体骨折2例。后路融合组终板损伤发生率低于斜外侧融合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随访时间12~48个月,中位数12个月。随访中后路融合组出现融合器沉降22例,斜外侧融合组43例,两组各发生1例融合器移位,均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断裂。斜外侧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33.98%(35/103),高于后路融合组23.64%(26/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均获得良好的恢复,但在随访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失。融合率后路融合组为94.5%(104/110),斜外侧融合组为96.1%(99/1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单或双节段腰椎病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种融合方式终板损伤的特点不完全相同。虽然两种固定融合方式的终板损伤没有影响最终的临床结果,但仍需要加以重视,做好终板损伤的预防和有效处理,尤其是对于斜外侧椎间融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终板损伤
下载PDF
改进GM(1,1)模型在管道结蜡厚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靳文博 伍鸿飞 +2 位作者 肖荣鸽 秦国伟 张帆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7-632,共6页
为了准确预测含蜡原油管道的结蜡厚度,构建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改进GM(1,1)模型。在分析GM(1,1)模型基本原理和建模步骤的基础上,基于平移变换的思想建立了改进GM(1,1)模型,对比分析了改进GM(1,1)模型和传统GM(1,1)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 为了准确预测含蜡原油管道的结蜡厚度,构建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改进GM(1,1)模型。在分析GM(1,1)模型基本原理和建模步骤的基础上,基于平移变换的思想建立了改进GM(1,1)模型,对比分析了改进GM(1,1)模型和传统GM(1,1)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探讨了不同平移量对改进GM(1,1)模型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GM(1,1)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均高于传统GM(1,1)模型;随着平移量的增加,改进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出现了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对平移量进行合理选择;应用改进GM(1,1)模型来提高管道结蜡厚度的预测精度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结蜡厚度 平移变换方法 改进GM(1 1)模型 模型精度
下载PDF
双向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定频PWM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致远 许晓晖 +2 位作者 吴红飞 花文敏 邢岩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6-42,共7页
研究了双向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定频PWM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原副边桥臂中点电压相位始终相同,使得谐振变换器获得了不受所传输功率大小和方向影响的电压增益特性,且通过原副边桥臂中点电压脉冲宽度的调节,使得变换器在固定开关频率下即能够... 研究了双向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定频PWM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原副边桥臂中点电压相位始终相同,使得谐振变换器获得了不受所传输功率大小和方向影响的电压增益特性,且通过原副边桥臂中点电压脉冲宽度的调节,使得变换器在固定开关频率下即能够获得双向升压和降压调节能力。详细分析了定频PWM调制策略的基本原理,讨论了该调制策略的可能实现方式,并选取其中一种实现方式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调制策略的有效性,且由于变换器电压增益与功率传输方向无关,该调制策略能够使变换器获得快速平滑的双向功率切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直流变换器 串联谐振 定频PWM策略
下载PDF
碳酸盐在铝土矿溶出过程中的脱除行为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世鹏 潘晓林 +1 位作者 吴鸿飞 于海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39,共7页
采用XRD,XRF,SEM-EDS和PSD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石灰添加量、溶出温度、晶种添加量和碳酸盐质量浓度下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高压溶出过程中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脱除机理.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盐质量浓度为25 g... 采用XRD,XRF,SEM-EDS和PSD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石灰添加量、溶出温度、晶种添加量和碳酸盐质量浓度下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高压溶出过程中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脱除机理.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盐质量浓度为25 g·L^(-1)时,氧化铝溶出和碳酸盐脱除的最佳条件为:石灰添加量为11%,溶出温度为270℃,此时氧化铝的溶出率和碳酸盐的脱除率分别为72.47%和68.95%.具有板条状结构的霞石(Na_(6)(Al_(6)Si_(6)O_(24))·Na_(2)CO_(3)·2H_(2)O)为脱除碳酸盐时的主要产物.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盐质量浓度在25 g·L^(-1)以下时碳酸盐更易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溶出 铝酸钠溶液 碳酸盐 霞石
下载PDF
丹皮酚抑制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TNF-α释放对共培养体系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雅蓉 吴鸿飞 戴敏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65-71,共7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Paeonol,Pa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炎性因子释放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凋亡的影响,阐明Pae抑制VSMCs凋亡是否... 目的观察丹皮酚(Paeonol,Pa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损伤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炎性因子释放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凋亡的影响,阐明Pae抑制VSMCs凋亡是否通过影响VECs释放的炎性因子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方法组织块预消化贴壁法原代培养VECs和VSMCs;Transwell小室建立VSMCs和VECs共培养体系;LPS诱导VECs损伤;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检测VE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s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VSMCs中p38MAPK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可显著提高VECs分泌的TNF-α水平(P<0.05),明显升高共培养体系中VSMCs p38 MAPK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p-MKK3/6、pp38、p53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P<0.05),显著提高VSMCs凋亡率(P<0.05);与LPS刺激组比较,Pae可显著抑制VECs分泌的TNF-α(P<0.05),明显降低共培养体系中VSMCs p38MAPK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p-MKK3/6、p-p38、p53和Cleaved caspase-3)水平(P<0.05),显著降低VSMCs凋亡率(P<0.05)。结论 Pae可抑制VECs释放TNF-α,从而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进而减少VSM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脂多糖 共培养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p38 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精道异位开口于扩大的前列腺囊(附22例报告)
18
作者 胡昕 林建中 +3 位作者 吴宏飞 李久明 吴伟力 于洪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1-916,共6页
目的:探讨精道异位开口于扩大的前列腺囊(EPU)的诊断、治疗和分类,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22例精道异位开口于EPU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精道造影,EPU开口插管造影或术中穿剌输精管造影以明确... 目的:探讨精道异位开口于扩大的前列腺囊(EPU)的诊断、治疗和分类,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22例精道异位开口于EPU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精道造影,EPU开口插管造影或术中穿剌输精管造影以明确诊断。分别经尿道行EPU开口冷刀内切开或电切EPU前壁、开放手术或腹腔镜下手术切除囊肿等治疗。结果:诊断为输精管异位开口于EPU 5例,射精管异位开口于EPU 17例。予相应治疗,经3~48个月随访,症状消失,不育者精液质量改善,2例通过ICSI获生育。结论:精道异位开口于EPU罕见,精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治疗应结合分类分型,以恢复精液流出道通畅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 射精管 异位开口 扩大的前列腺囊 苗勒管囊肿 先天性畸形
下载PDF
九华黄精炮制前后多糖类成分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如静 梁娟 +3 位作者 俞年军 吴鸿飞 吴振东 周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研究九华黄精酒制和九蒸九晒炮制前后多糖类成分的结构差异。方法采用水提醇沉、透析纯化得到九华黄精生药材及其炮制品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解析炮制前后多糖分子量、单糖组... 目的研究九华黄精酒制和九蒸九晒炮制前后多糖类成分的结构差异。方法采用水提醇沉、透析纯化得到九华黄精生药材及其炮制品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解析炮制前后多糖分子量、单糖组成及结构差异。结果与生黄精相比,酒制和九蒸九晒黄精多糖含量分别降低20.94%、26.51%。生黄精多糖的分子量为5.34 kDa,酒制和九蒸九晒后多糖分子量增大;九华黄精炮制前后多糖均由半乳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组成,酒制黄精半乳糖醛酸含量比生黄精降低11.1%,而鼠李糖含量增加了5.31%。3种多糖均是含有β-糖苷键的吡喃环杂多糖,与生黄精相比,酒制和九蒸九晒后分别有19.64%和15.72%羧基发生了酯化。结论与生黄精相比,酒制和九蒸九晒黄精在多糖含量、分子量、单糖组成、酯化程度等方面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该结果为黄精的炮制过程及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华黄精 多糖 酒制 九蒸九晒 差异 结构分析
下载PDF
管件弯曲过渡区研究及回弹控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尚琪 乔顺成 +4 位作者 吴建军 张增坤 杨俊宙 邬洪飞 任银香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5,共8页
针对小直径厚壁管件,把成形部分沿长度方向划分为曲率过渡区和稳定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工艺参数(进给速度、弯曲速度和扭转速度)对管件过渡区曲率的影响,建立了管件弯曲角和稳定区曲率的关系。通过自主研发的空间管件数控弯曲设... 针对小直径厚壁管件,把成形部分沿长度方向划分为曲率过渡区和稳定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工艺参数(进给速度、弯曲速度和扭转速度)对管件过渡区曲率的影响,建立了管件弯曲角和稳定区曲率的关系。通过自主研发的空间管件数控弯曲设备,基于DMC2210运动控制卡,使用C++软件中MFC模块编写控制程序和操作界面进行加工试验,并验证了加工后的圆柱螺旋管件和空间变曲率管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管件加工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基本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区 工艺参数 数控弯曲 回弹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