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散年代学: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李扬 吴黎光 李献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2-875,共14页
地质年代学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时间坐标,以定量解析地质过程先后关系和时间尺度。历经百余年发展,定年技术在研究对象、测试效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维度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地质年代学研究已从仅提供时代约束过渡到更加强... 地质年代学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时间坐标,以定量解析地质过程先后关系和时间尺度。历经百余年发展,定年技术在研究对象、测试效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维度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地质年代学研究已从仅提供时代约束过渡到更加强调对地质过程时间尺度与节律的研究,进而约束地质事件的驱动机制和互馈机理。然而,基于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绝对定年技术精度存在物理极限,不能无限提高,且其时间分辨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变差,难以满足深时地质研究的高时间分辨率需求,发展时间分辨率不受绝对年龄约束的相对定年技术是地质年代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围绕扩散年代学这一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相对定年技术,在系统回顾其理论模型和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对制约扩散年代学准确性和精确性的问题,如扩散系数的不确定性、扩散初始条件假设、浓度曲线的测试质量以及误差评估等进行了探讨。本文还对扩散年代学近年来在岩浆储存与运移、成矿时间尺度与节律和变质过程等领域取得的部分重要进展予以评述。精确的扩散系数是开展扩散年代学研究的前提,以石英中的Ti为例,不同实验给出的扩散系数差异超过3个数量级,据此计算的花岗岩岩浆在固相线上的储存时间从几十年变化到百万年尺度,显著影响我们对岩浆储存状态的理解。高质量的元素浓度剖面测量是扩散年代学的关键,因石英Ti含量的高空间分辨率精准测量较为困难,CL灰度常被作为Ti含量的替代指标,但这需要考虑Al等元素对CL灰度的影响,并严格评估Ti含量校正曲线和扩散剖面空间尺度不匹配对定年结果的影响。高温变质过程U-Pb定年通常给出较为离散的表观年龄,并被解释为变质过程具有较长的持续时间,这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高温下同位素体系因扩散引起的不封闭予以解释。展望未来,进一步完善扩散年代学在高温体系中的研究,拓展在中低温条件下的应用,并与绝对定年深度结合,是扩散年代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实现深时地质研究高时间分辨率解析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定年 时间分辨率 扩散系数
下载PDF
可见光响应的介孔TiO_(2)光降解罗丹明B机制及其降解途径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琴 付小航 +4 位作者 朱羽科 吴礼光 王挺 蒋孝佳 陈华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163,共9页
为获得可见光响应的高效介孔TiO_(2)光催化剂,利用软模板法制备了螺旋堆积的手性介孔TiO_(2)。对比分析了手性介孔TiO_(2)和非手性介孔TiO_(2)的差异。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结合福井指数(f-)的计算探索了手性介孔... 为获得可见光响应的高效介孔TiO_(2)光催化剂,利用软模板法制备了螺旋堆积的手性介孔TiO_(2)。对比分析了手性介孔TiO_(2)和非手性介孔TiO_(2)的差异。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结合福井指数(f-)的计算探索了手性介孔TiO_(2)降解罗丹明B(RhB)的机制和路径。结果表明,手性介孔TiO_(2)的螺旋堆积结构引入了更多缺陷,从而其Ti^(3+)和氧空穴的含量都高于非手性介孔TiO_(2),因此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响应和降解活性,其对RhB的去除率超过非手性介孔TiO_(2)的4倍;手性介孔TiO_(2)降解有机污染物分子的主要活性物种是光生空穴h+;越容易给出电子的原子位点(即f-值越高)越容易受到h+的攻击发生降解;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分析进一步得到了可见光激发手性介孔TiO_(2)降解RhB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介孔二氧化钛 可见光催化降解 罗丹明B 染料污染物 降解路径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驾驶模拟器的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客观关联技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利广 王伟 +3 位作者 杨文豪 王长青 费员军 李鑫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第18期72-77,共6页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动态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常运用主观评价方法或客观评价方法对操纵稳定性进行验证和评价。文章进行了基于驾驶模拟器的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客观关联技术研究。首先基于驾驶模拟器,运...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汽车动态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常运用主观评价方法或客观评价方法对操纵稳定性进行验证和评价。文章进行了基于驾驶模拟器的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客观关联技术研究。首先基于驾驶模拟器,运用试验数据标定后的车辆模型,生成了用于主客观关联研究的大量车辆性能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运用岭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主客观关联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以优化车辆性能开发流程,提升车辆开发效率,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开发、评价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稳定性 驾驶模拟器 主客观关联
下载PDF
大涡模拟试验中台风梯度风平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珲 吴立广 周星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尽管经典台风强度理论是基于梯度风平衡模型,但是已有的飞机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边界层中和眼墙附近存在非梯度风平衡气流,前人数值模拟发现,眼墙附近最大的超梯度风可以达到切向风速的16.7%。大涡模拟可以模拟出滚涡和龙卷尺... 尽管经典台风强度理论是基于梯度风平衡模型,但是已有的飞机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边界层中和眼墙附近存在非梯度风平衡气流,前人数值模拟发现,眼墙附近最大的超梯度风可以达到切向风速的16.7%。大涡模拟可以模拟出滚涡和龙卷尺度涡旋等小尺度系统,这些小尺度系统对梯度风平衡可能产生影响,使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结合大涡模拟(WRF-LES)对模拟台风内核区域方位角平均的梯度风平衡进行了分析,三个大涡模拟试验的水平分辨率分别为333 m、111 m和37 m,结果表明非梯度风平衡气流并未因为分辨率提高而显著增强或产生结构差异,最大超梯度风出现在边界层顶处最大切向风半径的内侧,达到梯度风速的10.8%~16.1%。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台风中心定位方法会影响非梯度风平衡气流,最小气压方差法和最大切向风法可以得到与前人模拟一致的结构,而气压权重法得到的低层超梯度风中心远离眼墙、靠近台风中心,位涡权重法得到的低层超梯度风的径向范围向内扩大,最小气压方差法和最大切向风法更适合用于梯度风平衡研究中的台风中心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大涡模拟 梯度风平衡
下载PDF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献华 李扬 +5 位作者 李秋立 吴黎光 王浩 杨传 韦刚健 张万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22,共19页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时间坐标,厘定深时地质过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从而为不同地质作用的因果联系和协同演化提供定量制约。新世纪以来,在以EARTHTIME为代表的地质年代学共同体努力下,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在高精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时间坐标,厘定深时地质过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从而为不同地质作用的因果联系和协同演化提供定量制约。新世纪以来,在以EARTHTIME为代表的地质年代学共同体努力下,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在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效率等维度取得长足进步,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更加紧密深入。结合正在兴起的相对定年技术和年代学大数据等,我们得以从更精细、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展望未来,持续发展与革新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将继续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关键支撑,服务于深地、深海、深空和地球系统科学等国家战略、国民经济主战场和科学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时 高精度 高效率 高空间分辨率 相对定年
下载PDF
地质年代学主要数据库现状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秋立 李扬 +9 位作者 刘春茹 路凯 覃金堂 王非 王天天 王银之 吴黎光 杨传 尹功明 李献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63,共20页
地质年代学包括绝对地质年代学和相对地质年代学两大主要分支。历经百余年发展,地质年代学在理论体系、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因此,现代地质年代学在获取数据的质和量方面都有极大地提升。不同定年方法在适用温度... 地质年代学包括绝对地质年代学和相对地质年代学两大主要分支。历经百余年发展,地质年代学在理论体系、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因此,现代地质年代学在获取数据的质和量方面都有极大地提升。不同定年方法在适用温度范围内相互衔接、相互印证,所能揭示的地质演化历史也更为完整。如以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为代表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别提供了高质量的精确定年数据和海量的微区分析结果,搭建起了地质事件的精细时间框架,为理解地质事件的过程、速率以及地球系统协同演化奠定了基础。在地质年代学数据海量增长的同时,数据的储存和管理也日益得到重视。以数据集成、共享和互通为目标,一批数据库应运而生。文章尝试系统梳理地质年代学领域已有的主要数据库,并结合高时间分辨率定年和高空间分辨率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大数据时代进一步发展地质年代学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数据库 大数据 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可见光激发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漂浮球的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宋英琦 潘家豪 +2 位作者 吴礼光 王挺 董春颖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110,共9页
为推广多相光催化技术在特殊废水深度治理中的应用,采用耦合吸附相反应技术和热还原处理制备了高活性的可见光响应的贵金属沉积光催化组分。将该光催化组分负载于多孔聚氨酯海绵颗粒表面后,填充至聚丙烯空心球中构建漂浮式光催化球,并... 为推广多相光催化技术在特殊废水深度治理中的应用,采用耦合吸附相反应技术和热还原处理制备了高活性的可见光响应的贵金属沉积光催化组分。将该光催化组分负载于多孔聚氨酯海绵颗粒表面后,填充至聚丙烯空心球中构建漂浮式光催化球,并用于高含盐废水中甲基橙的光降解。结果表明:通过吸附相反应技术可在TiO2光催化剂表面沉积小粒径且与TiO2表面紧密结合的贵金属纳米粒子,从而在光催化组分中引入费米能级并形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增强光催化组分在可见光激发下对高含盐废水中甲基橙的降解性能;由于贵金属沉积光催化组分的高效降解性能,其负载后构建的漂浮式光催化球也能稳定高效地降解高含盐废水中的甲基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相反应技术 贵金属沉积 可见光光降解 漂浮式光催化球 高含盐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华东沿海地形对登陆热带气旋运动影响的理想数值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小宇 吴立广 吴玉琴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1-453,共13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设计一组高分辨率理想试验,采用位涡趋势方法定量诊断分析热带气旋在登陆我国华东沿海地形时,其运动发生的精细化变化以及不同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平地的存在使得登陆热带气旋移速相对更快,当华东沿海地形存在时,...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设计一组高分辨率理想试验,采用位涡趋势方法定量诊断分析热带气旋在登陆我国华东沿海地形时,其运动发生的精细化变化以及不同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平地的存在使得登陆热带气旋移速相对更快,当华东沿海地形存在时,热带气旋移速显著增大,这种增速现象主要是由于平地和地形所引起的非对称气流以及相应的引导气流变化所致,这很可能是导致预报路径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平地试验中,陆地在热带气旋低层激发出中小尺度的非对称气流,与之不同的是,实际地形的加入激发出更大尺度并且更强的非对称偏南气流。位涡趋势方法的诊断结果表明,非引导效应总体而言对热带气旋运动贡献较小,这是因为这些因子相互抵消,但在不同的垂直层次上,不同的非引导因子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热带气旋 运动 地形 非对称气流 位涡趋势方法
下载PDF
大涡技术对模拟台风眼墙替换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小宇 吴立广 李煜斌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眼墙替换是影响台风强度和内核结构的一种重要过程。本研究在高分辨率的数值理想试验中加入大涡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大涡模拟对眼墙替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加入使得模拟台风的强度和边界层入流增强。整个眼墙替换过程共用时... 眼墙替换是影响台风强度和内核结构的一种重要过程。本研究在高分辨率的数值理想试验中加入大涡模拟技术,对比分析大涡模拟对眼墙替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涡模拟的加入使得模拟台风的强度和边界层入流增强。整个眼墙替换过程共用时约20~22 h,但大涡模拟试验中外眼墙形成更迅速,同时强度和上升运动偏弱。外眼墙完全取代内眼墙之后的台风强度超过替换过程之前的强度。此外,使用大涡技术可以更好地模拟出眼墙替换过程中内外眼墙之间的moat区下沉运动,结构特征与前人观测中所发现的结构特征一致。因此,在台风数值研究中引入大涡模拟技术,有助于更好地模拟眼墙替换过程中的台风结构特征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眼墙替换 大涡模拟 内外眼墙结构
下载PDF
轮胎侧偏刚度对整车操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景立新 吴利广 +1 位作者 李广 曹娇娇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第21期82-85,共4页
文章主要研究轮胎侧偏刚度特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在仿真模型中改变轮胎侧偏刚度的值,研究后轴等效侧偏角、整车不足转向、整车横摆响应频率、整车稳定性、整车响应、转向回正的等操纵稳定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量大小,进而... 文章主要研究轮胎侧偏刚度特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在仿真模型中改变轮胎侧偏刚度的值,研究后轴等效侧偏角、整车不足转向、整车横摆响应频率、整车稳定性、整车响应、转向回正的等操纵稳定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量大小,进而指导整车操纵稳定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特性 侧偏刚度 操纵稳定性
下载PDF
整车不足转向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景立新 姜清伟 +2 位作者 李洋 吴利广 李飞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第20期124-128,共5页
文章分析了悬架K&C特性、轮胎力学特性对车辆不足转向特性的影响,其中悬架侧倾转向、侧向力转向、回正力矩转向及轮胎侧偏刚度对整车不足转向特性有重要贡献,而轮胎垂向载荷及复合工况下纵向滑移率则对轮胎侧偏刚度有明显影响,进而... 文章分析了悬架K&C特性、轮胎力学特性对车辆不足转向特性的影响,其中悬架侧倾转向、侧向力转向、回正力矩转向及轮胎侧偏刚度对整车不足转向特性有重要贡献,而轮胎垂向载荷及复合工况下纵向滑移率则对轮胎侧偏刚度有明显影响,进而改变整车不足转向特性,为底盘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力学特性 K&C 不足转向特性
下载PDF
基于某车型后扭力梁悬架K&C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利广 景立新 +3 位作者 李广 李雪鹏 张雨 曹娇娇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第18期132-134,170,共4页
为了获得扭力梁横梁开口角度、横梁位置、衬套安装角度三个因素对于扭力梁悬架K&C性能的影响,通过Hyper Mesh软件将建立的扭力梁柔性体导入ADAMS/CAR软件中进行悬架K&C特性仿真分析,分析得到横梁开口角度及位置对与悬架的K&... 为了获得扭力梁横梁开口角度、横梁位置、衬套安装角度三个因素对于扭力梁悬架K&C性能的影响,通过Hyper Mesh软件将建立的扭力梁柔性体导入ADAMS/CAR软件中进行悬架K&C特性仿真分析,分析得到横梁开口角度及位置对与悬架的K&C特性影响较大,尤其前束角和侧倾中心高度的变化,为扭力梁前期设计提供参考,为后期悬架K&C特性优化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横梁开口角度 横梁位置 衬套安装角度 前束角 侧倾中心高度
下载PDF
基于扭力梁结构的操纵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利广 李广 +3 位作者 景立新 李飞 王振峰 李雪鹏 《汽车零部件》 2020年第11期10-14,共5页
为了研究扭力梁悬架结构对于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通过HyperMesh软件建立不同的横梁开口方向、位置、厚度及衬套安装角度的扭力梁柔性体模型,并建立Matlab与Adams联合仿真程序进行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横梁开口方向及横梁位... 为了研究扭力梁悬架结构对于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通过HyperMesh软件建立不同的横梁开口方向、位置、厚度及衬套安装角度的扭力梁柔性体模型,并建立Matlab与Adams联合仿真程序进行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横梁开口方向及横梁位置对于车辆的稳态、瞬态特性影响较大,横梁位置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不足转向与增幅比的影响,横梁开口方向向下有利于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梁开口方向 衬套安装角度 操纵稳定性
下载PDF
橡胶衬套动态力学特性对平顺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利广 李广 景立新 《汽车工程师》 2021年第10期34-38,共5页
通过Adams/Ride软件建立包含动态力学特性的橡胶衬套模型并进行频率仿真验证。通过Adams/Car建立试验车型SUV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并进行平顺性仿真,验证了包含橡胶衬套动态力学特性的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的精确性。通过改变前悬架下摆臂... 通过Adams/Ride软件建立包含动态力学特性的橡胶衬套模型并进行频率仿真验证。通过Adams/Car建立试验车型SUV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并进行平顺性仿真,验证了包含橡胶衬套动态力学特性的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的精确性。通过改变前悬架下摆臂后橡胶衬套的动刚度大小,研究橡胶衬套动刚度对于平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悬架下摆臂后橡胶衬套动刚度对于车辆纵向振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特性 橡胶衬套 ADAMS/CAR 动刚度
下载PDF
基于路径相似的登陆热带气旋降水之动力-统计集合预报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丁晨晨 任福民 +3 位作者 邱文玉 李国平 吴立广 蒋贤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7,共9页
数值天气预报(NWP)过去几十年在热带气旋(TC)预报方面的最大进步是越来越准确的路径预报。对于登陆TC降水的预报,目前以数值模式为代表的技术手段预报能力还十分有限。围绕动力-统计结合之方法研究,初步发展了登陆热带气旋降水(LTP)预... 数值天气预报(NWP)过去几十年在热带气旋(TC)预报方面的最大进步是越来越准确的路径预报。对于登陆TC降水的预报,目前以数值模式为代表的技术手段预报能力还十分有限。围绕动力-统计结合之方法研究,初步发展了登陆热带气旋降水(LTP)预报的一种新方法:基于路径相似的登陆热带气旋降水之动力统计集合预报(LTP_DSEF)模型。该方法主要分为五步:TC路径预报、相似路径TC识别、其他特征相似性的判别、TC降水集合预报和最佳预报方案选择;涉及两个关键技术:TC降水分离的客观天气图分析法(OSAT)和TC路径相似面积指数(TSAI)。LTP DSEF模型对2012-2016年影响华南地区出现最大日降水量≥100 mm的21个TC的定量降水预报(QPF)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对登陆TC过程降水的预报结果优于动力模式。登陆TC过程降水≥50 mm情况下,建模样本和独立样本平均TS评分均高于动力模式(EC、GFS、T639)相应的最好表现。对LTP_DSEF模型三个最佳方案的参数取值分析显示,起报时刻参数设定为最临近影响时刻即TC对陆地产生降水的前一天12:00 UTC、集合参数取最大值时预报效果稳定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热带气旋 定量降水预报(QPF) 路径相似 动力统计 集合预报
下载PDF
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弱光响应的铈掺杂TiO_2复合光催化剂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冰蕊 潘家豪 +2 位作者 王挺 吴礼光 许智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3,共7页
为拓展多相光催化的实际应用和满足环境治理的严格要求,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设计并制备了弱紫外光响应高效的TiO_2多组分催化剂。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不同焙烧温度下铈离子掺杂量对催化剂形貌... 为拓展多相光催化的实际应用和满足环境治理的严格要求,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设计并制备了弱紫外光响应高效的TiO_2多组分催化剂。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不同焙烧温度下铈离子掺杂量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并结合光致发光光谱和弱光降解甲基橙过程,探索了催化剂结构变化对光生载流子复合率和弱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量较低(小于0.10%)时,铈离子掺入引起TiO_2晶格膨胀,从而引入光生载流子的浅能级捕获中心,提升了催化活性;在较高掺杂量(0.20%以上)时,铈离子掺入抑制了TiO_2结晶,催化剂中大量无定形TiO_2严重抑制了其活性;焙烧温度越高,铈离子掺杂量对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越显著;降解高浓度甲基橙时,催化性能最好的催化剂的活性是商用P25的2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相反应技术 铈离子掺杂 光催化 复合光催化剂 甲基橙高效降解
下载PDF
台风“苏拉”登陆福建后降水的非对称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蔡菁 吴立广 +2 位作者 赖巧珍 冯晋勤 危国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4-822,共9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降水预报失败的原因及其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报过程中没有关注台风垂直结构的改变及...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了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降水预报失败的原因及其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台风暴雨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预报过程中没有关注台风垂直结构的改变及其对降水落区的影响。"苏拉"台风暴雨是在中高纬稳定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低层到高层引导气流的变化导致"苏拉"高层风暴中心向南倾斜;环境风垂直切变导致了台风降水的非对称分布,环境风垂直切变方向的左侧是强降水发展的区域;此外,随着台风环流中心在垂直方向发生偏移,改变了涡度平流的垂直分布,从而导致了福建省南部的暴雨。因此关注登陆台风中心在垂直方向的偏移对台风降水预报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苏拉” 非对称分布 台风降水 引导气流 环境风垂直切变
下载PDF
提高模式分辨率后热带气旋生成迟缓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静娴 吴立广 段晶晶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0-694,共15页
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尺度WRF模式模拟热带气旋生成,网格分辨率从9 km增加到3 km,3 km网格中积云参数化方案不起作用,依靠微物理方案来模拟对流尺度系统特征,模式中热带气旋的生成过程变得迟缓。当低压扰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3... 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尺度WRF模式模拟热带气旋生成,网格分辨率从9 km增加到3 km,3 km网格中积云参数化方案不起作用,依靠微物理方案来模拟对流尺度系统特征,模式中热带气旋的生成过程变得迟缓。当低压扰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3 km网格,生成过程有加快趋势。本研究针对该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用微物理方案使低层(950~700 hPa)风速的垂直切变减小,不利于对流发展;切变减小主要是由于动量垂直输送项的差异所致。在加入细网格的6 h内,低层对流尺度(减去区域平均)的动量垂直输送量平均增加了一倍,某些时刻达到了5倍以上;动量混合增加是由于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垂直速度增加所致。此外,只用微物理方案导致对流有效位能迅速被消耗。低层垂直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减小都不利于对流发展,从而导致热带气旋生成发展过程迟缓。本研究表明,目前WRF中的微物理方案在模拟热带气旋生成过程中的对流发展时仍然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分辨率 热带气旋 生成迟缓 对流有效位能 低层垂直切变
下载PDF
Idealiz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Monsoon Gyres 被引量:12
19
作者 LIANG Jia wu liguang ZONG Huiju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305-315,共11页
Monsoon gyr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cyclone (TC)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A recent observation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nsoon gyr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cyclone (TC)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A recent observation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TCs form near the center of monsoon gyres or at the northeast end of the enhanced low-level southwesterly flows on the southeast-east periphery of monsoon gyres.In the present reported study,idealized numeric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tropical cyclogenesis associated with Rossby wave energy dispersion with an initial idealized monsoon gyre.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w-level enhanced southwesterly flows on the southeasteast periphery of monsoon gyres can be induced by Rossby wave energy dispersion.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emerged from the northeast end of the enhanced southwesterly flows with mid-level maximum relative vorticity.The simulated TC form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monsoon gyre and moved westward towards the center of the monsoon gyre.The numerical experiment with a relatively smaller sized initial monsoon gyre showed the TC forming near the center of the initial monsoon gyre.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Rossby wave energy dispersion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C for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onsoon gy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soon gyre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idealized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Major Modes of Short-Term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Newly Developed NUIST Earth System Model(NESM) 被引量:10
20
作者 CAO Jian Bin WANG +5 位作者 Baoqiang XIANG Juan LI wu Tianjie Xiouhua FU wu liguang MIN Jinzho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85-600,共16页
A coupled earth system model(ESM)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IST) by using version 5.3 of the European Centre Hamburg Model(ECHAM), version 3.4 of the Nu... A coupled earth system model(ESM)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UIST) by using version 5.3 of the European Centre Hamburg Model(ECHAM), version 3.4 of the Nucleus for European Modelling of the Ocean(NEMO), and version 4.1 of the Los Alamos sea ice model(CICE). The model is referred to as NUIST ESM1(NESM1). Comprehensive and quantitative metrics are used to assess the model's major mode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most relevant to subseasonal-to-interannual climate prediction. The model's assessment is placed in a multi-model framework. The model yields a realistic annual mean and annual cycle of equatorial SST, and a reasonably realistic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but has difficulty in capturing the spring–fall asymmetry and monsoon precipitation domains. The ENSO mode is reproduced well with respect to its spatial structure, power spectrum, phase locking to the annual cycle, and spatial structures of the central Pacific(CP)-ENSO and eastern Pacific(EP)-ENSO; however, the equatorial SST variability,biennial component of ENSO, and the amplitude of CP-ENSO are overestimated. The model captures realistic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patterns, the vertical-zonal structures of the first two leading predictable modes of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 and its eastward propagation; but the simulated MJO speed is significantly slower than observed. Compared with the T42 version, the high resolution version(T159) demonstrates improved simul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limatology, interannual variance, monsoon–ENSO lead–lag correlation, spatial structures of the leading mode of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rainfall variability, and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the MJ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climate model earth system model climate varia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