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1
作者 吴卫泽 任树行 刘清雅 《化工高等教育》 2024年第4期58-64,共7页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了满足国家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家批准设立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文章以北京化工大学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设立背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程评价、...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了满足国家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国家批准设立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文章以北京化工大学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设立背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程评价、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介绍该专业的建设实践,以期为其他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免充气腋径路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文强 李勤裕 +2 位作者 袁建明 吴卫泽 王明亮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比较免充气腋径路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普外科行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病人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96例免充气腋径路腔镜单侧甲状腺手术(腔镜组)和232例... 目的:比较免充气腋径路腔镜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普外科行单侧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病人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96例免充气腋径路腔镜单侧甲状腺手术(腔镜组)和232例传统开放单侧甲状腺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组[(168±23) min比(95±18) min,P=0.022],术中喉返神经识别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比99.1%,P=0.138),上、下甲状旁腺识别率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98.0%比97.0%;95.8%比99.1%,P=0.003、0.028)。术后首日引流量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42±22) mL比(25±10) mL,P=0.006],术后住院天数长于开放组[(2.8±0.6) d比(1.8±1.2) d,P=0.016],住院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 186±1 015)元比(12 632±1 456)元,P=0.365],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比9.1%,P=0.126)。结论:免充气腋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切口美观,但其手术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径路 腔镜 甲状腺
下载PDF
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中轴向偏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东伟 张雅欣 +12 位作者 武伟泽 格格热 丁佳楠 王旭东 李东 罗永洁 赵勇 刘鑫 宋亚茹 卞睿 张旭 贾和平 马创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43-447,共5页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架(Orthofix)胫骨近端截骨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中轴向偏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采用Orthofix治疗的41例胫骨骨缺损中骨搬运段发生偏移患者资料,男性34例,女性7...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架(Orthofix)胫骨近端截骨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中轴向偏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7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采用Orthofix治疗的41例胫骨骨缺损中骨搬运段发生偏移患者资料,男性34例,女性7例;年龄18~58岁,平均35.9岁;道路交通伤28例,摔伤9例,其他4例。41例均为创伤后骨髓炎。根据Paley轴向偏移的分类标准,分成无轴向偏移组(22例)和轴向偏移组(19例),无轴向偏移组偏移角度≤5°,轴向偏移组偏移角度>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不同时期的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不同参数与轴向偏移的关系。结果 患者均随访12~40个月,平均22.5个月。外固定装置拆除之前骨搬运段偏移40例,外固定架拆除之后1例。其中冠状面成角34例,成角2.2°~17.5°,平均6.33°;矢状面成角21例,成角1.5°~11.8°,平均4.53°。轴向偏移19例,通过更换Schanz钉调整力线以及对接端植骨后力线得到纠正18例。拆除外固定装置后患肢过度负重出现偏移1例,行自体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力线得到恢复。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提示,截骨平面、既往手术次数、骨缺损长度以及Schanz钉弯曲角度是轴向偏移的危险因素,而在置钉模式、Schanz钉置入角度、外固定时间、对接时间及外固定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截骨平面(OR=1.481,95%CI=1.150~1.908)以及骨缺损距离(OR=1.728,95%CI=1.027~2.906)是发生轴向偏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Orthofix胫骨近端截骨行骨搬运的治疗中,骨搬运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轴向偏移,其中骨缺损距离越大越容易发生轴向偏移,截骨平面越靠近干骺端越不容易发生轴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缺损 骨搬运 外固定架 轴向偏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对植被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莫宇 鲍雅静 +7 位作者 李政海 张靖 武文广 吴帅 唐吉喆 吴伟赜 徐梦冉 李蔓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8,共8页
植被碳库如何响应草原退化是草原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上选取40个样地,获取植被地上、凋落物以及不同深度根系的生物量,在区域尺度上阐明草原退化对植被碳库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地上碳库、凋落物碳库以及0~50 cm根... 植被碳库如何响应草原退化是草原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上选取40个样地,获取植被地上、凋落物以及不同深度根系的生物量,在区域尺度上阐明草原退化对植被碳库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地上碳库、凋落物碳库以及0~50 cm根系碳库之和通常占据植被总碳库的80.0%之上,草原群落根系碳库在50 cm土层以下无显著变化;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被地上碳库、凋落物碳库的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植被地下碳库占比则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根系分布呈现明显的浅层化趋势,主要体现在0~10 cm土层根系碳库的占比提高,并且0~10 cm土层根冠比对退化强度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草原退化对植被碳库的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为草原生态系统增汇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退化 植被碳库 根系浅层化 根冠比 土壤取样深度 呼伦贝尔草原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婷婷 吴卫泽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3,9,共4页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手术是唯一可能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规范、合理、科学地使用肠内营养治疗,对胰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基于近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手术是唯一可能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规范、合理、科学地使用肠内营养治疗,对胰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基于近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做简要概述,为胰腺癌术后的肠内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术 术后营养评估 肠内营养 营养不耐受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发展和现况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卫泽 张圣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4期273-276,共4页
微创理念贯彻外科手术领域,从疾病诊断到治疗,包括病因、病理生理和疾病的转归预后。内镜技术相对于外科手术,亦属于微创理念,与腹腔镜技术同属微创外科。目前胆胰疾病的诊治指南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 微创理念贯彻外科手术领域,从疾病诊断到治疗,包括病因、病理生理和疾病的转归预后。内镜技术相对于外科手术,亦属于微创理念,与腹腔镜技术同属微创外科。目前胆胰疾病的诊治指南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成为胆胰疾病的主要诊治方法。内镜器械的改进推动了ERCP的不断发展,也促使外科手术微创的进一步发展。在ERCP领域,还建立了内科、外科之间的交流,通过多学科合作,对疾病诊治达成共识,使病人获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并发症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胰管支架表面括约肌预切开在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谦益 姚文飞 +8 位作者 祁洋 姚伟 孔雷 徐瑞云 陆一凡 陈胜 王建承 吴卫泽 李能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表面括约肌预切开(PPDS)在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所有ERCP术病例资料,将在ERCP操作过程中导丝意外进入胰管的困难胆管...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表面括约肌预切开(PPDS)在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6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所有ERCP术病例资料,将在ERCP操作过程中导丝意外进入胰管的困难胆管插管者,根据术中选择插管方法,分为两组:(1)PPDS组,(2)双导丝或经胰管括约肌切开(DGW/TPS)组。分析比较两组的胆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80例ERCP术中,共85例符合入选标准,其中PPDS组37例,DGW/TPS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胆总管直径、血清总胆红素、病因构成等基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PPDS组胆管插管成功率为94.6%(35/37),无ERCP术后胰腺炎(PEP)、出血、穿孔并发症发生。DGW/TPS组胆管插管成功率为83.3%(40/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0/48),其中PEP 9例,出血2例(1例既有PEP又有出血),无穿孔病例。两组胆管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55,P=0.18),但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8.74,P=0.003)。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PPDS法成功率高,能显著降低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该法安全、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困难胆管插管 胰管支架表面括约肌预切开 双导丝 经胰管括约肌切开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倪佳祺(综述) 吴卫泽(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4期370-372,共3页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y sydrome,SMAS)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y,SMA)与主动脉(aorta,AO)间夹角变小,使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呈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y sydrome,SMAS)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y,SMA)与主动脉(aorta,AO)间夹角变小,使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呈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满、腹痛、恶心、呕吐,严重时伴有脱水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有家族遗传倾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压迫综合征 治疗策略
下载PDF
Deep Eutectic Solvents: Green Solvents for Separation Applications 被引量:16
9
作者 HOU Yucui YAO Congfei wu weize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3-885,共13页
关键词 深共晶溶剂 化学物 氢键 化学分析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微创治疗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正威 庞澄宇 吴卫泽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4期277-281,共5页
在我国,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尤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最常见,其起病急、进展快,发展成重症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的不断认识和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急性胰腺炎的预... 在我国,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尤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最常见,其起病急、进展快,发展成重症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的不断认识和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明显改善,并在腹腔镜、内镜及介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在微创手段应用及具体外科介入时机上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阐述微创治疗AP及其并发症的方法,和存在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微创治疗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群落组成的吲哚代谢菌筛选及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杨婧 陈卓 +4 位作者 赵博 谭佳 吴炜泽 戴春晓 曲媛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9-569,共11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揭示微生物群落中物种组成及优势菌属.与传统的纯培养技术相结合,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研究.结合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数据,在同一阶段筛选菌株,考察了筛选得到的菌株菌属和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属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考察了菌... 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揭示微生物群落中物种组成及优势菌属.与传统的纯培养技术相结合,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研究.结合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数据,在同一阶段筛选菌株,考察了筛选得到的菌株菌属和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属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考察了菌株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在同一阶段,纯培养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与微生物群落中的优势菌属对应的单菌株.Burkholderia sp. YJIP-F1的吲哚降解和靛蓝生成能力在8株菌中最优.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菌株合成靛蓝产率,最优条件为吲哚0.14 g/L,苯酚0.17 g/L,酵母浸粉0.16 g/L.相比初始条件,靛蓝产率提高了1.43倍,为生物法合成靛蓝类色素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纯种分离 吲哚 靛蓝合成 伯克霍尔德菌属
下载PDF
5G技术在制造企业DNC/MDC方面的应用
12
作者 张德全 吴伟泽 《一重技术》 2022年第5期67-69,共3页
使用5G技术实现重型装备制造业DNC/MDC方面的应用,有效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5G DNC MDC 工业互联网
下载PDF
芳烃诱导Acinetobacter sp. CZ合成靛蓝及染布应用研究
13
作者 陈卓 郭鑫宇 +3 位作者 吴炜泽 戴春晓 荆佳维 曲媛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7-46,共10页
靛蓝是一种古老的天然染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染色以及医药等行业.利用微生物转化废水中的含氮杂环污染物吲哚合成靛蓝对于污染物的绿色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焦化废水处理厂二沉池中分离得到靛蓝合成菌CZ,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 靛蓝是一种古老的天然染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染色以及医药等行业.利用微生物转化废水中的含氮杂环污染物吲哚合成靛蓝对于污染物的绿色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焦化废水处理厂二沉池中分离得到靛蓝合成菌CZ,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LC/TOF-MS)测定菌株代谢的中间产物,发现靛红、靛红酸及邻氨基苯甲酸是菌株CZ降解吲哚的中间产物,降解过程中有副产物靛蓝生成.同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CZ在受到苯酚及联苯刺激作用下合成靛蓝产量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利用响应曲面法考察菌株CZ合成靛蓝的最佳条件为:吲哚浓度292.88 mg·L^(-1)和苯酚浓度135.89 mg·L^(-1)、吲哚浓度286.83 mg·L^(-1)和联苯518.96 mg·L^(-1).靛蓝产量分别达到34.86 mg·L^(-1)以及29.51 mg·L^(-1),相较于初始条件分别提升12.58倍及10.65倍.将合成的生物靛蓝应用于染布,证明了其具备染色能力,K/S值在3.22~3.45之间.本研究可为探索吲哚污水的资源化合成靛蓝及其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netobacter sp. 吲哚降解 靛蓝合成 芳烃诱导 响应曲面法
原文传递
生态地理分区视角下的辽宁省植被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
14
作者 唐吉喆 徐梦冉 +4 位作者 莫宇 吴伟赜 张靖 李政海 鲍雅静 《应用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71-3278,共8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覆盖及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探究其时空变化以及对生态因子的响应,对区域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辽宁省分为3个生态地理区(西北农牧交错区、中部农业区、东部农林区),基于遥感、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覆盖及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探究其时空变化以及对生态因子的响应,对区域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辽宁省分为3个生态地理区(西北农牧交错区、中部农业区、东部农林区),基于遥感、植被、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了辽宁省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各驱动因子对辽宁省植被NDVI分布格局的影响强度和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0年,辽宁省NDVI年均值在0~0.92,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内陆高沿海低的分布格局。植被覆被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NDVI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农牧交错区和东部农林区;NDVI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农业区与东部农林地区的交界处,以及东部农林区沿海一带。3个生态地理分区的年均NDVI变化各不相同,其中,西北农牧交错区NDVI整体偏低,但呈缓慢上升的波动趋势;东部农林地区NDVI整体偏高,NDVI年际变化基本稳定;中部农业区的NDVI高值和低值错落分布,NDVI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3个生态地理分区中,自然因子是NDVI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其中,积温和降水的影响最大。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均为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分析 地理探测器 归一化植被指数 辽宁省 生态地理分区
原文传递
细菌共培养体系合成纳米硒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严 杨婧 +3 位作者 吴炜泽 龚静熙 戴春晓 曲媛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9-386,共8页
生物合成纳米硒(SeNPs)具有环境友好、安全低毒等特点,备受关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菌体系,但其存在亚硒酸盐转化率低、耐受性差等问题,因此研究新的纳米硒高效合成体系非常必要.选取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两株纳米硒合成细菌Alcaligen... 生物合成纳米硒(SeNPs)具有环境友好、安全低毒等特点,备受关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纯菌体系,但其存在亚硒酸盐转化率低、耐受性差等问题,因此研究新的纳米硒高效合成体系非常必要.选取实验室前期筛选得到的两株纳米硒合成细菌Alcaligenes sp.YBY和Providencia sp.DCX,分别考察了单菌株及共培养体系(双菌株)对SeO_(3)^(2-)的还原能力及其高浓度耐受性.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还原SeO_(3)^(2-)的能力强于单菌株培养且耐受性明显更好,能够在20 mmol/L SeO_(3)^(2-)浓度下仍然保持33.01%的还原率.利用表面响应法对共培养体系还原SeO_(3)^(2-)合成SeNPs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2.18 mmol/L SeO_(3)^(2-)以及pH 6.83还原条件下还原率最高,达到了97.09%.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共培养体系合成的SeNPs为六方晶型结构;扫描电镜(SEM)显示形貌主要为球形和伪球形;动态光散射(DLS)结果显示SeNPs平均粒径为18.07 nm,分散性良好,分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对比单菌株及共培养体系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可知,在还原后期共培养体系中GSH分泌量更高,更利于SeO_(3)^(2-)还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氨基、羧基等官能团参与了SeO_(3)^(2-)还原及稳定过程.分别对添加及未添加SeO_(3)^(2-)的共培养体系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合成的红色物质为单质纳米硒颗粒,且Se(II)可能是还原过程的中间产物.本研究表明共培养体系相较于单菌株培养具有SeO_(3)^(2-)还原率高、耐受性好等优势,结果可为生物SeNPs的高效合成及共培养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图9表3参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硒 共培养体系 生物合成 表面响应法 SeO_(3)^(2-) 还原
原文传递
苯酚降解菌生物转化吲哚及甲基吲哚的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兆健 张立志 +4 位作者 于聪 漆世英 包冬莉 吴炜泽 张旭旺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4-1091,共8页
为探索吲哚类废水的资源化处置效果,考察了苯酚降解菌对吲哚及甲基吲哚的生物转化行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苯酚降解菌,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利用菌株休眠细胞对吲哚及甲基吲哚进行生物转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转... 为探索吲哚类废水的资源化处置效果,考察了苯酚降解菌对吲哚及甲基吲哚的生物转化行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苯酚降解菌,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利用菌株休眠细胞对吲哚及甲基吲哚进行生物转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转化产物,并结合响应曲面法对吲哚转化合成靛蓝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1株苯酚降解菌YC为Pseudomonas菌属;菌株YC的休眠细胞可对吲哚、5-甲基吲哚、6-甲基吲哚、7-甲基吲哚进行生物转化,生成靛蓝及甲基取代靛蓝。菌株转化吲哚合成靛蓝的最适条件为:生物量OD6602.50,吲哚50.00 mg·L-1,反应体系pH 8.00,在此条件下,靛蓝产量可达到29.78 mg·L-1。综合上述结果,苯酚降解菌Pseudomonas sp.YC能较好地转化吲哚及甲基吲哚合成靛蓝类色素,在吲哚类废水生物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降解菌 吲哚 甲基吲哚 靛蓝 响应曲面法
原文传递
马利亚霉菌Mariannaea sp. HJ合成TeNPs及其抗菌和抗氧化性能
17
作者 于彬 孙璐 +5 位作者 杨颖 吴炜泽 范书伶 荆佳维 戴春晓 曲媛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45-2255,共11页
【背景】近年来,纳米碲(tellurium nanoparticles,TeNPs)在光电、能源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增加。微生物合成TeNPs具有绿色低毒和条件温和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真菌合成TeNPs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真菌Mariannaea sp. H... 【背景】近年来,纳米碲(tellurium nanoparticles,TeNPs)在光电、能源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增加。微生物合成TeNPs具有绿色低毒和条件温和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真菌合成TeNPs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究真菌Mariannaea sp. HJ合成TeNPs的能力及其抗菌、抗氧化性能。【方法】利用真菌Mariannaea sp. HJ合成TeNPs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分析及X射线衍射仪对TeNPs进行表征。此外,通过抗菌和抗氧化实验探究TeNPs的应用。【结果】菌株HJ在菌体湿重为1.5 g及TeO_(3)^(2-)浓度为5 mmol/L的条件下还原率最高,合成的TeNPs主要为球形;X射线衍射仪表明TeNPs的结构为六方晶系;FTIR表明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官能团可能参与了TeNPs的合成。抗菌实验表明,TeN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抗氧化实验表明,TeNPs对DPPH自由基具有抑制作用,当TeNPs浓度为500mg/L时抑制率可达80%。【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TeNPs合成的真菌资源,这为TeNPs的生物合成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annaea sp.HJ 生物合成 TeNPs 抗菌性能 抗氧化性能
原文传递
Control of the morphology of electrodeposited three-dimensional copper foam by tuning the pressure
18
作者 PANG Kun HOU YuCui +2 位作者 wu weize TIAN ShiDong SUN NanN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325-1329,共5页
Three-dimensional (3D) copper foams have been formed by electrodeposition at different nitrogen pressures and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increase in system pressure leads ... Three-dimensional (3D) copper foams have been formed by electrodeposition at different nitrogen pressures and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 increase in system pressure leads to a decrease of the pore size of the copper foam due to the suppressed coalescence of hydrogen bubbles, while the thickness of the copper foam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pressure. Also, the walls around the pores on the copper foam consist of copper dendrites, and the copper dendrites are made up of copper grains with sizes less than 1 l.tm. The average sizes of the copper grains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system pressure.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copper foams with controllable 3D structure formed by electrodeposition at different pressures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btained by electrodeposition at normal pressure in the presence of specific addi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EPOSITION copper foam PRESSURE MORPHOLOGY PREPA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