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翘叶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滕文龙 吴永娜 +1 位作者 王德富 牛颜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7-296,共10页
【目的】探究连翘叶茶粗提物及其主要成分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对肝癌细胞LM3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水提法提取连翘叶绿茶和红茶,HPLC方法检测连翘绿茶和连翘红茶中有效成分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采用CCK8实... 【目的】探究连翘叶茶粗提物及其主要成分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对肝癌细胞LM3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水提法提取连翘叶绿茶和红茶,HPLC方法检测连翘绿茶和连翘红茶中有效成分连翘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采用CCK8实验,探究两种连翘叶茶粗提物、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对肝癌细胞LM3增殖的影响;利用两种连翘叶茶粗提物、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培养肝癌细胞LM3,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24、48、72、96 h细胞迁移情况,检测两种连翘叶茶粗提物、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对肝癌细胞LM3迁移的影响;使用RT-PCR技术,检测增殖迁移相关基因Ki-67、Erk、PI3K和mTOR的表达,揭示连翘叶茶粗提物及其主要成分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影响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功能的分子机制。【结果】连翘叶绿茶和红茶粗提物、连翘苷均显著抑制肝癌细胞LM3的增殖和迁移,连翘酯苷A显著抑制肝癌细胞LM3的迁移。其中,连翘绿茶粗提物在低、中和高浓度,培养时间24、48、72 h,均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连翘红茶粗提物随着浓度升高对LM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效果不断增强,在高浓度72 h抑制效果最佳。RT-PCR结果分析,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Ki-67基因表达量来实现的。【结论】连翘叶绿茶和连翘叶红茶粗提物及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均能够通过降低Ki-67表达抑制肝癌细胞LM3的增殖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叶茶 连翘苷 连翘酯苷A 肝癌细胞 CCK-8 划痕实验 KI-67
下载PDF
山西省中药材种植业现状及战略发展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俊斌 郝唯宏 +5 位作者 王德富 李振方 吴永娜 田洪岭 王晓民 牛颜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1期2268-2273,共6页
目的:充分了解山西省中药材,特别是“十大晋药”中药材的品种分布和发展趋势,为全省中药材种植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也为探索山西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科学支撑。方法:依托县级中药材业务部门的调查数据及实地调... 目的:充分了解山西省中药材,特别是“十大晋药”中药材的品种分布和发展趋势,为全省中药材种植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也为探索山西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科学支撑。方法:依托县级中药材业务部门的调查数据及实地调研材料,结合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浑源综合试验站、运城综合试验站的抽样调查资料,对2021年山西省中药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山西省以连翘、黄芪等“十大晋药”中药材为代表的中药材区域布局基本形成,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产量产值稳定增加,但也存在道地优势开发不足、良种繁育推水平不足、产地初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数量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结论:应从资源保护利用、良种选育推广、生产标准规范、人才培育引进及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推进山西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中药材种植业 生产统计 战略发展
下载PDF
根际促生菌促生机理及其增强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3
作者 孙韵雅 陈佳 +12 位作者 王悦 程济南 韩庆庆 赵祺 李惠茹 李慧萍 何傲蕾 缑晶毅 吴永娜 牛舒琪 索升州 李静 张金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03-1215,共13页
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及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来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作用。目前,随着绿色可持续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微生物菌肥成为备受青睐的新型肥料。因此,有关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与植物的互作机... 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及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来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作用。目前,随着绿色可持续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微生物菌肥成为备受青睐的新型肥料。因此,有关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与植物的互作机制以及利用根际促生菌制备微生物肥料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综述了根际促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包括固氮、溶磷、解钾、溶铁、分泌植物激素、释放挥发性物质等)和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包括病原菌、害虫等)及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根际促生菌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促生机理 生物胁迫 非生物胁迫 抗逆性
下载PDF
端锚聚合酶抑制剂XAV-939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4
作者 赵珂 韩兴文 +2 位作者 吴永娜 李二亮 王文己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探究端锚聚合酶抑制剂XAV-939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根据XAV-939终浓度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1组(5μmol/L)、实验2组(10μmol/L)、实验3组(15μmol/L)。采用CCK-8增殖实验... 目的探究端锚聚合酶抑制剂XAV-939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根据XAV-939终浓度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1组(5μmol/L)、实验2组(10μmol/L)、实验3组(15μmol/L)。采用CCK-8增殖实验测定对照组与实验组MG-63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抑制率;采用伤口愈合试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对照组与实验组MG-63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对照组与实验组MG-63细胞中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Ⅱ(MMP-2)蛋白以及上皮间质转换标志物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3组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1),且3组实验组中随着XAV-939终浓度的提高,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培养48 h时,实验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培养24 h时(P <0.05),而对照组细胞培养24 h与48 h时相比,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伤口愈合试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低于空白组(P <0.05),3组实验组中随着XAV-939终浓度的提高,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蛋白免疫印记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β-catenin、MMP-2、N-cadherin蛋白在实验组中表达水平下降,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XAV-939能有效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逆转上皮间质转换过程有关,XAV-939有望成为治疗人骨肉瘤的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XAV-39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换 侵袭 细胞增殖
下载PDF
Immediat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Endometri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5
作者 LAI Yuan-yuan LIU Li-ying +8 位作者 wu yong-na HUANG Lei ZHENG Xiao-yan GAN Di YU Si-yi ZHONG Ying LIANG Fan-rong ZHOU Ying YANG Ji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91-298,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EA)on endometrial blood flow among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patients.Methods Eighty RIF patients,enrolled from March 2022 to December 20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EA)on endometrial blood flow among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patients.Methods Eighty RIF patients,enrolled from March 2022 to December 2022,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either the EA group(40 cases)or the waiting-list(WL)group(40 cases)by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The EA group underwent acupuncture at points of Shenting(GV 24),Baihui(GV 4),Benshen(GB 13),bilateral Zigong(EX-CA 1),Huangshu(KI 16),Sanyinjiao(SP 6)and Xuehai(SP10),and electric acupuncture apparatus was connected to EX-CA 1,KI 16,SP 6,and SP 10 with disperse-dense waves at 4/20 Hz frequencies for 30 min after transvaginal ultrasound,while the WL group received no intervention.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d was the endometrial volume blood flow.The 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the bilateral uterine artery index,endometrial volume,endometrial blood flow type,vascular distribution index(VI^(MV))for endometrial and ovary,clinical pregnancy rate,and embryo implantation rate.Results In the EA group,there was a notable decrease in the bilateral pulsatility index an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endometrial blood flow type post-EA(P<0.05).Both the endometrial blood flow type and VI^(MV) for the endometrium and right ovary were markedly higher in the EA group compared to the WL group post-treatment(P<0.05).Conversely,no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were observed in vascular index,flow index,vascular blood flow index,uterine arterial blood flow indices,endometrial volume,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embryo implant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P>0.05).Besides,no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EA were observed.Conclusions EA can promptly ameliorate VI^(MV) for the endometrial and right ovary,and endometrial blood flow type.Futu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warranted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EA on blood flow of RIF pati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regnancy outcomes.(Trial registration No.ChiCTR22000573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endometrial receptivityanalysis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
原文传递
人体肠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永娜 张磊 +2 位作者 陈拓 李汛 刘光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27-230,共4页
人体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肠道微生态对于人体有最直接的作用。肠道微生态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体新陈代谢器官",具有维持能量稳态等重要的生理作用。肝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肝脏中四分之三的血液来... 人体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肠道微生态对于人体有最直接的作用。肠道微生态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体新陈代谢器官",具有维持能量稳态等重要的生理作用。肝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肝脏中四分之三的血液来自于肠道回流血,其中含有肠道中的细菌产物、环境毒素和食物抗原等。因此肝脏与肠道有最直接的关系。人体肠道微生态中的大量微生物不仅参与调控肠道内的免疫应答,还参与调控肝脏等器官的免疫反应,因此肠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密不可分。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人体微生态与肝脏免疫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微生态 肝脏 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