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未病”理念贯穿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运用与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泳蓉 兰红勤 +5 位作者 孙贵香 叶新萍 张志 王玮 李玲 阳吉长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65-69,共5页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居民疾病谱向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转变的现状。“未病先防”理念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首要环节,以“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为重要内涵,以阻断疾病的源头为主要目的,正契合“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将“治...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居民疾病谱向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转变的现状。“未病先防”理念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首要环节,以“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为重要内涵,以阻断疾病的源头为主要目的,正契合“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将“治未病思想之未病先防”理念运用并贯穿于生命全周期的管理,对于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运用治未病思想于“两精相合之胎元期、稚阴稚阳之小儿期,气血充盛之青春期、筋骨长极之壮年期、天癸竭之老年时期、气血精气虚衰之濒亡期”不同时期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行动之中,根据人群制订不同时期规范合理可行的健康管理手段,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各时期不同人群疾病的发生,提升国民健康幸福感,对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将以“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干预策略”为要点,梳理不同时期健康人群的生理特点,根据不同时期人群,提出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要素,以期构建系统的中医健康管理意识,助力“健康中国行动”战略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健康管理 中医 治未病 策略
下载PDF
卢敏从“骨正筋柔”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龚志贤 卢敏 +2 位作者 吴泳蓉 刘紫羿 邝高艳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2期191-193,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身心同治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重要。卢敏重视筋骨平衡和心理治疗,认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负性情绪状态的患者,需围绕恢复生物力线及调节情志的主线开展,根据"骨错缝、筋出槽"及情志致...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身心同治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重要。卢敏重视筋骨平衡和心理治疗,认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伴负性情绪状态的患者,需围绕恢复生物力线及调节情志的主线开展,根据"骨错缝、筋出槽"及情志致病病机,采用曲颈垫枕疗法配合五音疗法,从而达到"骨正筋柔"的目的,临床屡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骨正筋柔 曲颈垫枕疗法 五音疗法 名医经验 卢敏
下载PDF
西黄丸及其主要成分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PC-3荷瘤小鼠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15
3
作者 龙衍 吴泳蓉 +8 位作者 郭垠梅 罗新筠 李仙福 黄甜甜 黄振 柳卓 陈铮甲 周青 田雪飞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评估西黄丸及其主要成分对裸鼠去势抵抗性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西黄丸、麝香、牛黄、多西他赛、麝香+牛黄干预动物模型,计算各组抑瘤率及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采用q... 目的:评估西黄丸及其主要成分对裸鼠去势抵抗性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西黄丸、麝香、牛黄、多西他赛、麝香+牛黄干预动物模型,计算各组抑瘤率及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采用qPCR方法检测各组PI3K/Akt/mTOR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PI3K/Akt/mTOR通路和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西黄丸、麝香、牛黄、麝香-牛黄、多西他赛组连续干预14 d后,各组抑瘤率分别为29.67%、5.52%、7.26%、12.88%、6.26%。肿瘤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药物干预后可见凋亡小体形成,以西黄丸组、麝香+牛黄组明显;西黄丸、麝香+牛黄组PI3K/Akt/mTOR mRNA以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并促进Caspase-3、Caspase-9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西黄丸及麝香、牛黄具有抑制PC-3细胞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异常激活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并促进PC3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前列腺癌 凋亡 PI3K/AKT/MTOR PC-3细胞系 小鼠
下载PDF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挖掘前列腺癌用药规律及病机治法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游旭军 周青 +3 位作者 田雪飞 吴泳蓉 高瑞松 傅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1-1525,共5页
目的: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并尝试探讨前列腺癌的用药规律及病机治法。方法:收集近1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前列腺癌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纳入文献中的中药复方导入Excel 2007... 目的: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并尝试探讨前列腺癌的用药规律及病机治法。方法:收集近1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前列腺癌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纳入文献中的中药复方导入Excel 2007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药复方的药物及四气五味归经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并分析用药规律和提炼本病的药物核心组合及聚类新处方,最后总结并探讨前列腺癌的病机治法。结果:共收集到80个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共有177味中药纳入研究,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为主,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是黄芪。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频次最高的药对是“白术-茯苓”频次为2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为1的有6条,并聚类获得6对核心药物组合、3首新处方。结论:本虚标实是前列腺癌发病的重要病机,扶正法贯穿始终,以“扶正-活血-解毒”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辨证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窍解毒为主线的治法,可为中医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用药参考,以通窍活血逐瘀法为主治疗前列腺癌的聚类新处方是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国知网 前列腺癌 用药规律 病机治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靶标及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沈浮 付中应 +8 位作者 吴泳蓉 邝高艳 李玲 朱恺民 赵昱东 夏雨 陈苇 郭垠梅 赖庆来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5期8-15,22,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检索计算系统生物学实验室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得疏风解毒胶囊所有有效活性成分的干预靶点,并与GeneCards数据库中的新...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检索计算系统生物学实验室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得疏风解毒胶囊所有有效活性成分的干预靶点,并与GeneCards数据库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基因靶标相映射得到交集靶标;通过Cytoscape3.7.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标”网络;通过String得到交集靶标的PPI网络;运用数据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将疏风解毒胶囊中关键有效成分化合物与PPI中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药物-活性成分-靶标”网络图中涉及交集靶标48个,关键性化合物主要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刺槐黄素,关键靶点涉及CALM1、NOS2、PTGS2、DPP4、PTGS1等。GO富集分析包括1335条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34条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以及86项分子功能(molecular unction,MF)。18条KEGG相关通路,涉及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核心化合物与核心靶蛋白亲和力较高。结论:疏风解毒胶囊中的化学成分通过与关键靶蛋白IL-6、ALB、MAPK3等结合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及通路治疗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毒胶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机制
下载PDF
从“固本清源”理论浅谈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游旭军 周青 +5 位作者 傅伟 李其信 田雪飞 周兴 吴泳蓉 盛文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1-34,共4页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是晚期前列腺癌的最主要形式,针对其“虚、瘀、毒”的病机特点,本文在继承“扶正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固本清源”法治疗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即在临床上强调“固本”可匡扶正气以改善肿瘤患者虚证状态,需贯...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是晚期前列腺癌的最主要形式,针对其“虚、瘀、毒”的病机特点,本文在继承“扶正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固本清源”法治疗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即在临床上强调“固本”可匡扶正气以改善肿瘤患者虚证状态,需贯穿始终;“清源”可攻毒祛邪以从源头上清除“瘀、毒”等病理产物,为临床治疗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中医药 固本清源
下载PDF
西黄丸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游旭军 周青 +5 位作者 傅伟 李其信 田雪飞 周兴 吴泳蓉 盛文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期90-96,6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西黄丸/西黄胶囊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对中国知网(CNKI)、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外文数据库、EMBASE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搜集关于西黄丸辅助治... 目的系统评价西黄丸/西黄胶囊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对中国知网(CNKI)、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外文数据库、EMBASE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搜集关于西黄丸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及Jadad评分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共1 48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采用西黄丸/西黄胶囊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实体瘤疗效评价[RR=1.26,95%CI(1.17,1.36),P<0.05];生活质量评分[MD=10.28,95%CI(7.84,12.72),P<0.05];骨髓抑制反应[RR=0.55,95%CI(0.37,0.84),P<0.05];胃肠道反应[RR=0.6,95%CI(0.49,0.72),P<0.05];肝肾功能异常[RR=0.81,95%CI(0.62,1.06),P=0.12>0.05]。GRADE系统显示实体瘤疗效评价、生活质量评分及骨髓抑制反应质量为低等级,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质量为中等级。结论采用西黄丸/西黄胶囊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可提高实体瘤疗效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且在产生骨髓抑制反应及胃肠道反应方面低于对照组,但在产生肝肾功能异常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FAK/Src/ERK通路探讨西黄丸对前列腺癌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8
作者 龙衍 罗新筠 +7 位作者 邹博 戴新军 符方智 王彪 吴丽通 吴泳蓉 周青 田雪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6378-6388,共11页
基于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Src)/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探讨西黄丸对前列腺癌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西黄丸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利用R语言和Perl语言程序等生物信... 基于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Src)/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探讨西黄丸对前列腺癌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西黄丸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利用R语言和Perl语言程序等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前列腺癌相关靶点与西黄丸潜在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PC3细胞制备裸小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验证西黄丸的疗效和分子机制。体外细胞实验分别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Transwell、划痕实验、实时定量逆转录PCR和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西黄丸萃取液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以及FAK/Src/ERK通路相关靶点的影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鉴定出没食子酸、龙胆酸、青蒿烯、柯里拉京、苯基丁酮-葡萄糖苷、苏木酸、arecoic acid B等在内的西黄丸99种活性成分。基于西黄丸活性成分的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FAK/Src/ERK信号通路为其抗前列腺癌的关键途径。体内外实验结果验证,西黄丸能够抑制PC3、LNCaP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并抑制PC3皮下移植瘤的生长,降低FAK/Src/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综上,通过调节FAK/Src/ERK通路抑制血管生成、侵袭、迁移是西黄丸抗前列腺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前列腺癌 FAK/Src/ERK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Frankincense:Implications for Anticancer Therapy
9
作者 wu yong-rong XIONG Wei +7 位作者 DONG Ying-jing CHEN Xin ZHONG Yuan-yuan HE Xin-ling WANG Yu-jia LIN Qun-fang TIAN Xue-fei ZHOU Q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59-767,共9页
The discovery of novel antitumor agents derived from natural plants is a principal objective of anticancer drug research.Frankincense,a widely recognized natural antitumor medicine,has undergone a systematic review en... The discovery of novel antitumor agents derived from natural plants is a principal objective of anticancer drug research.Frankincense,a widely recognized natural antitumor medicine,has undergone a systematic review encompassing its species,chemical constituents,and divers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mechanisms.The different species of frankincense include Boswellia serrata,Somali frankincense,Boswellia frereana,and Boswellia arabica.Various frankincense extracts and compounds exhibit antitumor,anti-inflammatory,and hepatoprotective properties and antioxidation,memory enhancement,and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capabilities.They also have comprehensive effects on regulating flora.Frankincense and its princip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have demonstrated promising chemo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abilities against tumors.This review provides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underlying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frankincense and its major constituents,thus laying the foundations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tumor-combating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nkincense SPECI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ticancer therapy Chinesemedicine
原文传递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病因探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婷 吴泳蓉 +9 位作者 熊家青 黄晓蒂 田莎 邓哲 郭垠梅 黄振 张振 吴若霞 周青 田雪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2-985,共4页
综合古今医家的不同认识,基于中医病因理论对癌因性疲乏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进一步规范其临床辨证分型以及合理选择治法方药提供参考。癌因性疲乏在中医多以“虚劳”“郁证”“百合病”“痿证”论治,其致病原因分别为:癌毒损... 综合古今医家的不同认识,基于中医病因理论对癌因性疲乏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进一步规范其临床辨证分型以及合理选择治法方药提供参考。癌因性疲乏在中医多以“虚劳”“郁证”“百合病”“痿证”论治,其致病原因分别为:癌毒损正、七情内伤、医药之因、病后失调以及饮食劳逸失度;以上诸多致病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癌症患者机体呈现“虚”“郁”交织的状态,两者相互转化,互相影响,进一步导致“痰”“瘀”等病理产物内生,诸多病理因素错杂纠结,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癌因性疲乏中医病因的明确为其中医药防治提供了思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防治癌症相关性疾病优势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虚劳 郁证 百合病 痿证 中医 病因
原文传递
癌因性疲乏中医辨证治疗概述 被引量:36
11
作者 熊家青 李逵 +5 位作者 吴泳蓉 黄晓蒂 田莎 吴若霞 田雪飞 徐基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86-989,共4页
文章主要总结了现代医家对癌因性疲乏(CRF)辨证治疗的经验,现代中医医家认为CRF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辨证多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疾病的发病部位多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虚证为本,往往兼夹瘀、痰、湿、热的表现,结合文献发... 文章主要总结了现代医家对癌因性疲乏(CRF)辨证治疗的经验,现代中医医家认为CRF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辨证多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疾病的发病部位多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虚证为本,往往兼夹瘀、痰、湿、热的表现,结合文献发现辨证以虚证为主的医家认为主要是肝、脾、肾亏虚,治疗以补益为主,脾胃虚弱则健脾益气,脾肾阳虚则温补脾肾,肝脾不调则调补肝脾。而辨证为虚实夹杂的往往认为以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肾亏损,痰瘀互结;精气两亏,湿热中阻为主。治疗补益为主,兼顾实证,肝郁脾虚则疏肝健脾,痰瘀则理气化瘀,湿热则清热利湿。为癌因性疲乏治疗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中医辨证 证候 虚劳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未病先防”思想对男性不育预防要点剖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泳蓉 高瑞松 +4 位作者 何清湖 盛文 李波男 周青 田雪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536-5538,共3页
《黄帝内经》"未病先防"思想内涵丰富,对保持机体的健康,达到"形与神俱""病安从来"的理想状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治未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男性不育发病率的攀升,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幸福指... 《黄帝内经》"未病先防"思想内涵丰富,对保持机体的健康,达到"形与神俱""病安从来"的理想状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治未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男性不育发病率的攀升,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幸福指数及人类的繁衍能力受到影响。文章以《黄帝内经》"未病先防"思想为切入点,以饮食、起居、情志、运动四大预防理念为主线,展开剖析男性不育的预防要点,以期对预防男性不育的发生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未病先防 男性不育 四位一体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基于AR/mTOR信号通路探讨西黄丸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新军 龙衍 +7 位作者 邹博 吴丽通 邱俊峰 吴泳蓉 邓哲 王勇力 周青 田雪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147-4155,共9页
基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研究西黄丸含药血清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西黄丸悬液灌胃制备SD大鼠含药血清。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 基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研究西黄丸含药血清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西黄丸悬液灌胃制备SD大鼠含药血清。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低、中、高剂量西黄丸含药血清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西黄丸干预后LNCaP细胞的凋亡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AR的蛋白表达以及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使LNCaP细胞的活力显著降低;低、中、高剂量西黄丸含药血清均能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低、中、高剂量西黄丸含药血清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中A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mTOR的磷酸化蛋白p-mTOR水平显著降低。为了研究西黄丸对LNCaP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的西黄丸干预接种了LNCaP细胞的皮下移植瘤模型裸鼠,Western blot检测AR、mTOR、p-mTOR、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西黄丸组皮下移植瘤的体积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各给药组皮下移植瘤的质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西黄丸组皮下移植瘤组织内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Bcl-2蛋白、A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AR激动剂R1881能够减弱西黄丸的抗增殖及促凋亡效应。西黄丸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与抑制AR/mTOR信号通路,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前列腺癌 AR/mTOR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麝香配伍乳香对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小鼠前列腺及血清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瑞松 王帅 +5 位作者 吴泳蓉 刘慧英 闵杰 朱治亚 张仲楠 周青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262-5265,共4页
目的:探讨麝香配伍乳香对慢性前列腺炎(CP)小鼠前列腺组织中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雄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麝香-乳香组、麝香-乳香高剂量组。除空白组以外,均建立CP模型。造模20d后根据组别分别予以相应0... 目的:探讨麝香配伍乳香对慢性前列腺炎(CP)小鼠前列腺组织中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雄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麝香-乳香组、麝香-乳香高剂量组。除空白组以外,均建立CP模型。造模20d后根据组别分别予以相应0.9%氯化钠溶液及不同剂量的麝香-乳香灌胃。连续灌胃14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及血清中S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SP染色阳性细胞数较空白组增多(P<0.05),经麝香-乳香干预后,前列腺组织及血清中SP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与麝香-乳香高剂量组比较,麝香-乳香组S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神经炎性因子及疼痛神经递质双重属性的SP参与了CP的病理过程;麝香-乳香"祛瘀以通",其"瘀"包含SP,并且其"祛瘀以通"的靶点之一即为SP;麝香-乳香对CP小鼠前列腺组织中SP含量影响无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 乳香 慢性前列腺炎 P物质 机制
原文传递
Path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and Osteoarthritis and Interven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11
15
作者 wu yong-rong KUANG Gao-yan +3 位作者 LU Fang-guo WANG Heng-xin LU Min ZHOU Q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9期716-720,共5页
Chinese medicine(CM)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on osteoarthritis(OA), but the mechanism is not very clea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intestinal flora plays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succ... Chinese medicine(CM)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on osteoarthritis(OA), but the mechanism is not very clea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intestinal flora plays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succession of OA. Intestinal flora affects the efficacy of CM, and CM can affect the balance of intestinal flor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brain-gut axis, metabolic immunity and OA, and preliminarily expou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stinal flor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A and the mechanism of CM intervention. The above discussion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A by C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stinal fl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ARTHRITIS INTESTINAL FLORA PATHOGENESIS treatment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CdS@TiO2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的研究
16
作者 吴永荣 达胡白乙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原文传递
关于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的实验
17
作者 达胡白乙拉 吴永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 2018年第2期13-15,共3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