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ED碰撞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血液、尿液中8种重金属和准金属元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泽清 张成龙 +4 位作者 国菲 刘番番 毕文姬 杨瑞琴 李鹏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3-400,共8页
在金属中毒与死亡案件中,实验室常用的标准曲线法对人体内重金属和准金属元素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易受不同人群血液、尿液基质差异以及基质效应的影响,为此建立了直接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结合标准加入法测定人体血液和尿液中Cr、Co... 在金属中毒与死亡案件中,实验室常用的标准曲线法对人体内重金属和准金属元素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易受不同人群血液、尿液基质差异以及基质效应的影响,为此建立了直接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结合标准加入法测定人体血液和尿液中Cr、Co、Ni、As、Cd、Sb、Pb、Tl等8种重金属和准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优化了碰撞气流量和载气流速,提高了对8种目标元素定性定量的灵敏度;探究了不同体积分数下ICP-MS增敏剂Triton X-100和乙醇对元素响应值的影响,采用0.1%HNO 3-0.05%Triton X-100混合溶液作为血液稀释剂稀释检材50倍,0.1%HNO 3-1%乙醇混合溶液作为尿液稀释剂稀释检材10倍,提高样品溶液中元素的响应值的同时避免了未消解有机物对仪器信号的影响。标准加入法的应用避免引入其他空白样品定量目标元素,保持定量过程中基质的一致性从而克服了样品中的基质效应,采用动能歧视(KED)模式对直接稀释后的目标元素进行测定,干扰离子与He碰撞裂解有效降低了多原子离子干扰,并选择60 s的清洗时间降低了元素的记忆效应。结果表明,各元素检出限(LOD)为0.006~0.063μg/L,定量限(LOQ)为0.02~0.21μg/L,血液和尿液中的加标回收率为78.8%~118%,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8.7%。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操作安全,方法及相关数据可以为相关案件中血液、尿液检材中重金属和准金属元素的检验鉴定提供方法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标准加入法 重金属 准金属 血液 尿液
下载PDF
建构主义视域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以英国文学史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纪平 吴泽庆 郭艳玲 《大学教育》 2020年第9期116-118,122,共4页
英国文学史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英国文学史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即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奉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设教学框架,重... 英国文学史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英国文学史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即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奉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设教学框架,重构师生关系,灵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研究型教学 英国文学史
下载PDF
基于微课的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来宾 吴娇 +4 位作者 吴艳芳 荆云 薛金涛 吴泽青 申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8期162-163,共2页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新型的教学资源,开展基于微课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精选出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制作了104个微课,并将其运用到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和课后复习3个教学环节...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新型的教学资源,开展基于微课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精选出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制作了104个微课,并将其运用到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和课后复习3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主动、创新性和个性化学习能力,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药用植物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药用植物学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泽青 薛金涛 +3 位作者 吴娇 荆云 张来宾 申远 《药学教育》 2019年第6期52-55,共4页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学习难点是植物形态、分类等内容的记忆。单纯依赖课本内容记忆植物形态及分类,学生学习难度及强度较大。为培养学生高效记忆习惯,将思维导图模式与药用植物学知识记忆相结合,可有效解决该...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学习难点是植物形态、分类等内容的记忆。单纯依赖课本内容记忆植物形态及分类,学生学习难度及强度较大。为培养学生高效记忆习惯,将思维导图模式与药用植物学知识记忆相结合,可有效解决该学科学习难点,且便于个体化学习及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思维导图 记忆
下载PDF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晨 吴泽青 +1 位作者 陈秋荷 皮荣标 《药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63-71,83,共10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阿尔茨海默病多为散发性,目前暂无延缓疾病进程的药物上市。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 AD)动物模型的缺乏可能...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阿尔茨海默病多为散发性,目前暂无延缓疾病进程的药物上市。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 AD)动物模型的缺乏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发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非常有意义。本文现就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制作、病理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加以归纳总结。此外,我们还对今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发展做了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机制
下载PDF
Energy Straggling Measurements of ^(16)O and ^(19)F ions in Au and CaF_(2)
6
作者 wu zeqing LU Xiting +1 位作者 JIN Changwen ZHENG Tao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0期605-608,共4页
Energy stragglings of ^(16)O and ^(19)F were measured with heavy-substrate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technique.Great dev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present data and Bohr’s prediction.The accuracy of present experimen... Energy stragglings of ^(16)O and ^(19)F were measured with heavy-substrate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technique.Great dev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present data and Bohr’s prediction.The accuracy of present experiment is about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ique. prediction.
下载PDF
Stopping Power of Compounds for ^(16)O and ^(19)F Ions
7
作者 wu zeqing LU Xiting +5 位作者 JIN Changwen ZHENG Tao XIA Zonghuang LIU Hongtao JIANG Dongxing YE Yanli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9期537-540,共4页
The stopping powers of CaF_(2) and MoO_(3) for ^(16)O and ^(19)F were measured with heavy-substrate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technique.The present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ion of Bragg's rule,and stro... The stopping powers of CaF_(2) and MoO_(3) for ^(16)O and ^(19)F were measured with heavy-substrate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technique.The present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ion of Bragg's rule,and strong deviation was observed.The experimental error is 5%or 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IQUE deviation
下载PDF
纳米介孔氧化铁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武泽卿 龙海波 +2 位作者 于传顺 刘凯璇 付仲超 《功能材料》 CAS 2024年第11期11048-11053,共6页
纳米介孔氧化铁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径分布等优势,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的制备方法往往会得到不同形貌乃至不同晶相的纳米介孔氧化铁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并调整实验参数... 纳米介孔氧化铁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可控的孔径分布等优势,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的制备方法往往会得到不同形貌乃至不同晶相的纳米介孔氧化铁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并调整实验参数,可以控制产物孔道实现有目的地“造孔”,进而根据其性能应用到各个领域。综述了纳米介孔氧化铁的制备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介孔材料 纳米介孔氧化铁 模板法 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