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海峡水沙数值模拟与地貌冲淤分析
1
作者 钟皓 周洁琼 +3 位作者 吴自银 赵荻能 曹振轶 朱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5,共16页
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也是东海和南海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海峡内地形变化剧烈,海洋动力环境复杂,加上两侧众多山溪性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入海洋,是研究动力沉积作用的理想场所。目前,由于缺乏海峡整体的高分辨率地形以... 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也是东海和南海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海峡内地形变化剧烈,海洋动力环境复杂,加上两侧众多山溪性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入海洋,是研究动力沉积作用的理想场所。目前,由于缺乏海峡整体的高分辨率地形以及相关实测水文数据,以整个台湾海峡为研究区域的动力沉积模拟尚不多见。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地形和相关水文数据,建立了台湾海峡水动力数值模型,耦合泥沙输运模块,模拟台湾海峡的动力沉积过程,并用现场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动力模拟结果表明,台湾海峡的潮流流场由南、北两个潮波控制,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潮流流速夏季大于冬季,海峡中部小于南北两侧,北侧小于南侧。基于冲淤模拟结果,将台湾海峡划分为淤积区、侵蚀区、冲淤平衡区三大类共计7个沉积分区,淤积区沉积速率最大可达5 cm/a,主要集中在台湾浅滩北部,侵蚀区冲刷速率为2~5 cm/a。结合模拟结果,本文建立了台湾海峡沉积输运模式与“源-汇”格局模式,阐述了台湾海峡冲淤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和“源-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数值模拟 水动力 泥沙输运 地貌演变
下载PDF
基于D-P算法和最优路径的海山地理实体边界划定方法
2
作者 崔丙浩 吴自银 +4 位作者 赵荻能 阳凡林 刘志豪 姚宜斌 孙中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9,共12页
海底地理实体的划定与命名是当前国际海洋权益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然而,由于海底地理实体边界的量化界定技术缺乏,导致其界线确定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P算法和最优路径的海底地理实体边界划定方法。将... 海底地理实体的划定与命名是当前国际海洋权益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然而,由于海底地理实体边界的量化界定技术缺乏,导致其界线确定不可避免地存在人为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P算法和最优路径的海底地理实体边界划定方法。将高分辨率水深模型转换为二维水深矩阵,从横向与纵向进行剖面分析,采用极值点简化和D-P算法进行二次简化的方法,通过坡度变化定位和基部高程定位等基本条件综合判断,从而实现了单体海山的山体与其基部的自动划分;在此基础上,采用路径寻优的方法实现了连体型海山的自动分割。该方法在南海海底地理实体划定中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体 山脚点 D-P算法 路径寻优 边界识别
下载PDF
日积礁南侧海底麻坑分布及其发育特征
3
作者 王家豪 尚继宏 +4 位作者 吴自银 赵荻能 朱超 刘志豪 崔丙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4,共13页
海底麻坑是地层中流体沿着运移通道溢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本文利用最新获取的船测高分辨率水深数据和浅地层剖面数据,对南海日积礁南侧海底麻坑分布及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高分辨率地貌学特征和浅地层剖面规律... 海底麻坑是地层中流体沿着运移通道溢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本文利用最新获取的船测高分辨率水深数据和浅地层剖面数据,对南海日积礁南侧海底麻坑分布及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高分辨率地貌学特征和浅地层剖面规律识别并统计了区内219个总体规模较大的麻坑,经分析发现,海水水深和麻坑规模具有较弱相关性:水深与麻坑直径、坑深呈不明显正相关,直径与内壁坡度呈不明显负相关。揭示了区内特殊地貌和麻坑的分布、形态、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圆形和椭圆形普通麻坑多分布于海丘丘顶部位;半月型大型麻坑多分布于海丘中下部;而串珠状拉长型巨型麻坑则主要分布于深海丘间峡谷。本区麻坑形态和规模从丘顶到峡谷的变化直接对应了麻坑不同阶段的发育过程,其本质受区内构造和动力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坑 构造地貌 成因 演化
下载PDF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江苏省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受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4
作者 李书豪 刘一娇 +4 位作者 戴欣然 张峰铭 朱佳燕 吴子银 侯苹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16期156-160,共5页
选择江苏省内439名年龄≥60岁的社区老年人,按收集样本的时间顺序将前80%作为建模组,后20%作为验证组。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我养老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使用H... 选择江苏省内439名年龄≥60岁的社区老年人,按收集样本的时间顺序将前80%作为建模组,后20%作为验证组。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我养老能力受损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使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拟合程度,建立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江苏省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受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良好预测效能,可为社区或临床预防和管理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老龄化 老年人 自我养老能力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CUBE曲面滤波参数联合优选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荻能 吴自银 +5 位作者 李家彪 周洁琼 张田升 刘洋 朱超 余威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5-255,共11页
CUBE(combined uncertainty and bathymetry estimator)算法是国际上主流的多波束测深异常值自动探测与处理算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但对其核心算法和参数知之甚少,不利于该项技术的国产化。本文详细阐述了CUBE算法的基本原理、数学模... CUBE(combined uncertainty and bathymetry estimator)算法是国际上主流的多波束测深异常值自动探测与处理算法,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但对其核心算法和参数知之甚少,不利于该项技术的国产化。本文详细阐述了CUBE算法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关键参数和处理步骤,进而建立了CUBE曲面滤波参数联合优选方法。通过选取典型地形区、参数试验、对比分析等步骤完成参数的联合优选,并用台湾浅滩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参数可有效提升多波束数据自动处理的精度和效率。本文成果可应用于国产多波束测深处理软件的深化研发以及多波束实测数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CUBE算法 参数优选 算法原理 数学模型
下载PDF
MF多源测深数据融合方法及大洋水深模型构建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洋 吴自银 +5 位作者 赵荻能 周洁琼 尚继宏 王明伟 朱超 鲁号号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71-1181,共11页
针对全球深海测深数据来源复杂、精度差异大、难以融合构建高精度数字水深模型(digital bathymetric model,DBM)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深水区多源水深数据融合的MF法(merge-fusion),并将其应用到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DB... 针对全球深海测深数据来源复杂、精度差异大、难以融合构建高精度数字水深模型(digital bathymetric model,DBM)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深水区多源水深数据融合的MF法(merge-fusion),并将其应用到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DBM构建中。该方法通过"合并-融合"的技术路线,将多波束、单波束、电子海图数据与通用全球海洋地形数据(general bathymetric chart of the oceans,GEBCO)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保留高分辨率地形细节特征的同时,合理填补了数据空白区。使用该方法构建"挑战者深渊"高精度DBM并与GEBCO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融合的DBM能更好地反映精细的地形特征信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水深数据 数据融合 数字水深模型 通用全球海洋地形数据 挑战者深渊
下载PDF
南海礼乐盆地海底麻坑地貌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田升 吴自银 +7 位作者 赵荻能 李守军 尚继宏 高金耀 周洁琼 刘洋 朱超 鲁号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20,共15页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和浅地层剖面数据,首次对南海礼乐盆地南部坳陷海底麻坑进行了系统的识别研究。共识别出各类麻坑81个,其中麻坑直径最大约2.4 km,坑深最大约157 m。麻坑种类多样:按平面形态主要分为圆形、椭圆形、拉长形和... 本文基于高分辨率多波束测深和浅地层剖面数据,首次对南海礼乐盆地南部坳陷海底麻坑进行了系统的识别研究。共识别出各类麻坑81个,其中麻坑直径最大约2.4 km,坑深最大约157 m。麻坑种类多样:按平面形态主要分为圆形、椭圆形、拉长形和新月形麻坑;按组合方式分为孤立麻坑、链状麻坑和复合麻坑;按直径分为正常麻坑和大型麻坑。区域内发育多条大型海底峡谷,峡谷侵蚀引起两侧地层稳定性降低,气体储层遭受破坏,泄露的气体沿断层或气烟囱等喷发出海底形成麻坑。而因麻坑生成时剥蚀的沉积物质与周围水体混合并逐渐发展成浊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海底峡谷向下延伸。研究区内单个麻坑的平面形态最初为圆形或椭圆形,之后由于重力流和峡谷侵蚀的影响,逐渐发展成拉长形或新月形,麻坑之间也会发生组合形成复合麻坑。链状麻坑与冲沟的形成联系密切,沿垂直于等深线方向展布的链状麻坑在重力流的冲刷下,发育成底部平坦的麻坑冲沟。对比分析全球其他海域麻坑,发现海底麻坑尺寸与水深关系密切,在深水区域更容易发育大型麻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麻坑 海底峡谷 分类 演化
下载PDF
海底底质分类反向散射强度三维概率密度法 被引量:7
8
作者 金绍华 李家彪 +2 位作者 吴自银 边刚 崔杨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1,共8页
反向散射强度随入射角变化信息蕴含海底底质特性,是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的重要数据源。目前,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主要提取平均反向散射强度随入射角的变化信息或基于声呐图像,没有综合考虑两者的相关信息。本文综合考虑平均反向散射强度... 反向散射强度随入射角变化信息蕴含海底底质特性,是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的重要数据源。目前,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主要提取平均反向散射强度随入射角的变化信息或基于声呐图像,没有综合考虑两者的相关信息。本文综合考虑平均反向散射强度随入射角变化信息及其概率密度分布,绘制三维概率密度图,提出了基于反向散射强度三维概率密度图的海底底质分类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直观表达多波束条带覆盖区内不同海底底质类型的数量,有效判断不同海底底质类型的边界,实现海底底质类型的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反向散射强度 海底入射角 三维概率密度图 海底底质分类
下载PDF
联合不确定度的多期水深剖面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志豪 赵荻能 +3 位作者 吴自银 阳凡林 王明伟 周洁琼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6-395,共10页
单波束测深技术在近海及河口水深测量中被广泛应用,但受动态海洋环境的影响,很难有效获取不同时期同一位置的水深数据,这给快速变化的近海地形的准确对比与分析造成很大困难。针对该技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不确定度的多期水深剖面... 单波束测深技术在近海及河口水深测量中被广泛应用,但受动态海洋环境的影响,很难有效获取不同时期同一位置的水深数据,这给快速变化的近海地形的准确对比与分析造成很大困难。针对该技术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不确定度的多期水深剖面分析方法。通过初始不确定度计算、水深及不确定度传递、卡尔曼滤波更新等步骤构建时序地形剖面,并基于假设检验完成剖面地形演变分析。用两期次河口区单波束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获取了可与实际地形剖面有效对比的水深剖面,并可对地形骤变区域作出准确评估,对于快速变化的河口水下三角洲尤其是航道区域的演变分析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波束测深 水深剖面 不确定度 地形演变 假设检验
下载PDF
台湾浅滩多尺度沙波地貌的地形傅里叶分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超 吴自银 +4 位作者 周洁琼 阳凡林 赵荻能 刘洋 鲁号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6-144,共9页
海底沙波在全球广泛分布、成因复杂,但往往多种尺度的沙波叠加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沙波地貌体系,导致难以进行量化研究。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实用的傅里叶分析方法,设计了巴特沃斯滤波器,将水深数据变换到频率域,进而将复杂沙波地貌分... 海底沙波在全球广泛分布、成因复杂,但往往多种尺度的沙波叠加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沙波地貌体系,导致难以进行量化研究。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实用的傅里叶分析方法,设计了巴特沃斯滤波器,将水深数据变换到频率域,进而将复杂沙波地貌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单一类型沙波。并以台湾浅滩复杂的沙波地貌体系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分解量化出3种空间尺度的沙波:巨型沙波(波长>100 m,波高>5 m)、中型沙波(波长5~100 m,波高0.4~5 m)和沙波纹(波长<5 m,波高<0.4 m)。本文提出的海底沙波地貌量化分析方法,有助于研究不同尺度海底沙波的成因与机理,对沙波区海洋工程的安全评估也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沙波 傅里叶分析 多尺度分解 台湾浅滩 多波束测深
下载PDF
南黄海废黄河口近岸海域近底部悬沙输运观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号号 杨旸 +5 位作者 唐杰平 陈德志 徐尧 吴自银 范海波 汪亚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8,共11页
2016年11月及2017年2月,在南黄海废黄河口近岸海域投放海底三脚架进行全潮座底观测,获得了大、中、小潮期间的水位、近底部流速和悬沙浓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域潮流显著地受沿岸地形影响,流向与岸线大致平行,落潮流流向以NNW... 2016年11月及2017年2月,在南黄海废黄河口近岸海域投放海底三脚架进行全潮座底观测,获得了大、中、小潮期间的水位、近底部流速和悬沙浓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域潮流显著地受沿岸地形影响,流向与岸线大致平行,落潮流流向以NNW向为主,涨潮流流向以SSE向为主,具有往复流性质;落潮历时长于涨潮历时。研究区是南黄海近岸海域的高悬沙浓度中心之一,底部悬沙浓度通常都维持在500mg/L以上,高悬沙浓度出现的时刻略滞后于涨、落急时刻;大风浪可以导致悬沙浓度急剧升高,对悬沙浓度的影响在短时间尺度内可显著超过潮汐作用。研究发现,该海域的悬沙浓度变化可以通过将一个完整潮周期划分为4个时段:涨潮前期(加速)、后期(减速)和落潮前期(加速)、后期(减速)来讨论。在中潮落潮期间、小潮涨潮后期及落潮前期,悬沙浓度与潮流流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在此阶段悬沙浓度的变化主要受再悬浮作用控制;其他阶段,悬沙浓度与流速的正相关性不显著,悬沙浓度的变化可能与平流输运作用有关。悬沙在大潮期间向东净输运,在中潮期间向西南净输运,在小潮期间向东南净输运。总体上看,废黄河口海域沉积物以向南输运为主,表明这里是江苏中部海岸的重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再悬浮 平流输运 废黄河口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的珠江口大面积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辉 罗孝文 +1 位作者 吴自银 阳凡林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7,共7页
珠江口是我国沿海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长期地面沉降威胁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质量和安全。针对传统InSAR在河口等沿海地区空间采样率不足的现状,采用基于KS检验和特征分解的DS-InSAR时序分析方法,获得了珠江口地区2015—2018年间地... 珠江口是我国沿海地面沉降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长期地面沉降威胁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质量和安全。针对传统InSAR在河口等沿海地区空间采样率不足的现状,采用基于KS检验和特征分解的DS-InSAR时序分析方法,获得了珠江口地区2015—2018年间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并分析了几处沉降严重地区的沉降特征和原因。采用的DS-InSAR方法在沥青路面、裸土等非城市区域提取了较大密度的高相干点,提高了时序InSAR形变反演的精度。研究表明,研究区域总体呈地面沉降趋势且分布不均匀,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和东南部为主要沉降区,最大沉降速率可达25 mm/a,珠江口西岸沉降相对东岸分布更广,沉降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河口海岸带 地面沉降 同分布散射体(DS)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基于近底原位观测的小尺度海底沙波地形小波分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九尧 周洁琼 +2 位作者 吴自银 朱超 赵荻能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1,共10页
浅海海床发育着不同尺度的活动性砂体,在大型活动性砂体上常叠加发育着大量小尺度沙波(纹),分析这些小尺度沙波(纹)有助于揭示活动性砂体的成因机制。但它们的尺度较小,常规分析方法往往将其作为高频噪声滤除,难以对该尺度海底沙波(纹)... 浅海海床发育着不同尺度的活动性砂体,在大型活动性砂体上常叠加发育着大量小尺度沙波(纹),分析这些小尺度沙波(纹)有助于揭示活动性砂体的成因机制。但它们的尺度较小,常规分析方法往往将其作为高频噪声滤除,难以对该尺度海底沙波(纹)进行分离量化研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小尺度海底沙波地形分解方法,并以台湾浅滩典型区域的高精度近底原位观测数据为例,实现了小尺度海底沙波地形的分解和定量分析,分解出背景地形、小型沙波和沙波纹(波长小于0.6 m)3种地貌类型。本文提出的小尺度海底沙波地形分解量化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浅海高活动性地貌发育演化和海底边界层沉积动力过程研究,对评估海洋工程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底原位观测 小波分析 小型沙波 沙波纹 台湾浅滩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虚、瘀、浊”理论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子琪 吴姿莹 +1 位作者 彭璘 宋卫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18期20-23,共4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预后不良。中医学治疗DKD有着丰富的经验,在预防、阻滞DKD发生发展,延缓最终结局的发生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文章基于从“虚、瘀、浊”...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随着病情进展,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预后不良。中医学治疗DKD有着丰富的经验,在预防、阻滞DKD发生发展,延缓最终结局的发生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文章基于从“虚、瘀、浊”论治DKD的有效性,进一步探讨其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分子学机制的相关性,旨在从生物信号转导层面探讨中医药防治DKD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DKD提供更丰富的科学依据以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峡谷体系的地貌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玉宾 吴自银 +3 位作者 尚继宏 殷绍如 赵荻能 周洁琼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2-74,共13页
海底峡谷在全球陆缘广泛分布,是浅海沉积物向深海运移的主要通道,对于理解深海浊流触发机制、深海沉积物的搬运模式、深海扇的发育历史和深海油气资源勘探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多波束测深数据,首次对南海东北部... 海底峡谷在全球陆缘广泛分布,是浅海沉积物向深海运移的主要通道,对于理解深海浊流触发机制、深海沉积物的搬运模式、深海扇的发育历史和深海油气资源勘探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多波束测深数据,首次对南海东北部海底峡谷体系进行了研究,精细刻画了高屏海底峡谷、澎湖海底峡谷、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和东沙海底峡谷等4条大型海底峡谷的地貌特征并分析其发育控制因素。海底坡度、构造运动、海山与海丘是影响南海东北部峡谷群走向与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海底坡度对于峡谷上游多分支与"V"字特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构造运动是控制高屏海底峡谷走向的因素,澎湖海底峡谷的走向则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有关,东沙海底峡谷的走向则与东沙运动相关,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上段受NW向断裂构造的控制;海山的阻挡作用造成峡谷局部走向和特征改变。海底峡谷群输送大量陆源沉积物到深海盆并形成大面积的沉积物波,海山和沉积物波的发育导致东沙海底峡谷下段"回春"和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峡谷 地貌特征 多波束测深 南海北部
下载PDF
Resources calculation of cobalt-rich crusts with the grid subdivision and integral method 被引量:2
16
作者 wu ziyin CHU Fengyou +2 位作者 MA Weilin LI Shoujun SHANG Jlh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3-53,共11页
On the basis of three geological models and several orebody boundaries, a method of grid subdivision and integral has been proposed to calculate and evaluate the resources of cobalt-rich crusts on the seamounts in the... On the basis of three geological models and several orebody boundaries, a method of grid subdivision and integral has been proposed to calculate and evaluate the resources of cobalt-rich crusts on the seamounts in the central Pacific Ocean. The formulas of this method are deduced and the interface of program module is designed. The method is carried out in the software "Auto mapping system of submarine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MBChart". This method and program will possibly become a potential tool to calculate the resources of seamounts and determine the target diggings for China' s next Five-year Pl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balt-rich crusts resources calculation grid subdivision integral method
下载PDF
Turbidity maximum formation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Zhujiang(Pearl River)Estuary,southern China 被引量:5
17
作者 LIU Runqi WANG Yaping +2 位作者 GAO Jianhua wu ziyin GUAN Weib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2-31,共10页
Real-time observations in the fiel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with Delft3D) were combin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urbidity maximum(TM) in the Zhujiang(Pearl R... Real-time observations in the fiel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with Delft3D) were combin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urbidity maximum(TM) in the Zhujiang(Pearl River) Estuar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TM varies with the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salinity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 The SSC is enhanced and the TM is intensified during dry seasons,whereas the center of the TM moves upstream by a distance of 10 km during wet seasons. The formation of the TM is influenced by a complex combination of numerous factors, including tides, river discharges and topography, wherein sediment resuspension and vertical circulation dominate the formations and variability of the 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resuspension vertical circulation turbidity maximum Delft3D Zhujiang(Pearl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海底声学底质分类的ELM-AdaBoost方法
18
作者 王嘉翀 吴自银 +3 位作者 王明伟 周洁琼 赵荻能 罗孝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4-151,共8页
基于自适应增强算法(AdaBoost)结合极限学习机(ELM),通过迭代、调整、优化ELM分类器之间的权值,从而构建了具有强鲁棒性、高精度的ELM-AdaBoost强分类器,增强了现有的ELM分类器的稳定性。以珠江口海区侧扫声呐图像为实验数据,对礁石、... 基于自适应增强算法(AdaBoost)结合极限学习机(ELM),通过迭代、调整、优化ELM分类器之间的权值,从而构建了具有强鲁棒性、高精度的ELM-AdaBoost强分类器,增强了现有的ELM分类器的稳定性。以珠江口海区侧扫声呐图像为实验数据,对礁石、砂、泥3类典型底质进行分类识别,该方法的平均分类精度超过90%,优于单一ELM分类器的平均分类精度85.95%,也优于LVQ、BP等传统分类器,且在分类所耗时间上也远少于传统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ELM-AdaBoost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海底声学底质分类,可满足实时底质分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学习机 自适应增强算法 底质分类 声呐图像 特征提取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wo Bayesian-point-estimation methods in multiple-source localiza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LI Qianqian MING Pingshou +2 位作者 YANG Fanlin ZHANG Kai wu ziyi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1-17,共7页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represents the limiting factor in matched-field localization. Within a Bayesian framework, both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the source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 to be unknown variables....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represents the limiting factor in matched-field localization. Within a Bayesian framework, both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the source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 to be unknown variables. However,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 multiple-source localization greatly increases the complexity and computational demands of the inverse problem. In the paper, the closed-form maximumlikelihood expressions for source strengths and noise variance at each frequency allow these parameters to be sampled implicitly, substantially 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and difficulty of the inversion. This paper compares two Bayesian-point-estimation methods: the maximum a posteriori(MAP) approach and the marginal posterior probability density(PPD) approach to source localization. The MAP approach determines the sources locations by maximizing the PPD over all 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The marginal PPD approach integrates the PPD over the unknowns to obtain a sequence of margin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ver source range or depth.Monte Carlo analysis of the two approaches for a test case involving both geoacoustic and water-column uncertainties indicates that:(1) For sensitive parameters such as source range, water depth and water sound speed, the MAP solution is better than the marginal PPD solution.(2) For the less sensitive parameters, such as,bottom sound speed, bottom density, bottom attenuation and water sound speed, when the SNR is low, the marginal PPD solution can better smooth the noise, which leads to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MAP solution.Since the source range and depth are sensitive parameter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P approach provides a slightly more reliable method to locate multiple sources in an unknown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localization Bayesian-point-estimation method uncertain environment
下载PDF
联合WOA2018温盐模型及实测温盐资料重构全深度声速剖面(四):声速剖面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辰虎 吴自银 +3 位作者 姜华伟 唐少华 葛忠孝 王许 《海洋测绘》 CSCD 2020年第5期9-14,共6页
在深远海海域开展多波束水深测量时,受海上苛刻作业条件等多种影响,获取全深度声速剖面往往比较困难。首先联合WOA2018温盐模型和多个站位CTD、XCTD实测温盐剖面资料开展了全深度声速剖面重构,进而使用三组来源不同的全深度声速剖面开... 在深远海海域开展多波束水深测量时,受海上苛刻作业条件等多种影响,获取全深度声速剖面往往比较困难。首先联合WOA2018温盐模型和多个站位CTD、XCTD实测温盐剖面资料开展了全深度声速剖面重构,进而使用三组来源不同的全深度声速剖面开展了多波束测深声速改正对比分析。从试验结果看,这几组声速剖面对多波束测深精度的影响基本一致。特别是当假定CTD站位采用XCTD设备并由此推算深度大于1099 m的温盐及声速剖面时,多波束测深的声速改正结果也能满足海底地形成果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声速改正 声速剖面 温度剖面 盐度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