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架式气化器换热管束损伤机理及最优更换周期分析
1
作者 王涛 张晓兵 +4 位作者 刘哲 王俊强 张贵元 王福运 梁妍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2024年第1期30-34,I0002,I0003,共7页
换热管束是开架式气化器(ORV)设备的关键部件。换热管束内的LNG和外表面呈水幕状流动的海水进行热交换,完成LNG的气化过程。文章对换热管束的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种依据换热管束失效和周期性计划停机更换管束产生所有费用的... 换热管束是开架式气化器(ORV)设备的关键部件。换热管束内的LNG和外表面呈水幕状流动的海水进行热交换,完成LNG的气化过程。文章对换热管束的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种依据换热管束失效和周期性计划停机更换管束产生所有费用的总和最小原则计算换热管束最优更换周期的方法。由分析结果可知,换热管束损伤失效的因素主要有电化学腐蚀、微生物腐蚀、海水水质、海水冲蚀和开裂等。文章以某LNG接收站举例,采用文中所述方法计算得到该站ORV换热管束的最优更换周期。该研究结果可为ORV换热管束的维护保养和更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V换热管束 热交换 损伤机理 最优更换周期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在番茄中的消解及短期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富芸 刘凤娇 +2 位作者 马成 朱宇珂 李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0-936,共7页
为探究氟唑菌酰羟胺在番茄上的残留风险及使用安全性,本研究建立了番茄中氟唑菌酰羟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比较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消解和残留,结合膳食消费数据进行了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唑菌酰... 为探究氟唑菌酰羟胺在番茄上的残留风险及使用安全性,本研究建立了番茄中氟唑菌酰羟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比较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消解和残留,结合膳食消费数据进行了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在0.010~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在0.010、0.10、0.50和1.0 mg/kg 4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2%~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9%~8.1%范围内;定量限为0.010 mg/kg。氟唑菌酰羟胺在北京、海南、山东3地番茄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1.4、11.4和7.1 d。采收间隔期为5 d时,在番茄上的残留量低于美国、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家或组织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对我国1~6岁儿童及一般人群的短期膳食暴露风险分别在1.8%~2.8%和0.6%~1.0%之间,均小于100%,表明不会对不同人群产生不可接受的短期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氟唑菌酰羟胺在番茄上的安全使用以及制定相关MRL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番茄 消解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消解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3
作者 王富芸 赵丹 +3 位作者 刘宇 马成 朱宇珂 李莉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2期59-65,共7页
为研究苯醚甲环唑在桃上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规范残留田间试验得到了其在桃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并对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膳食暴露风险... 为研究苯醚甲环唑在桃上残留行为及膳食暴露风险,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规范残留田间试验得到了其在桃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并对我国不同消费群体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0.010~2.5 mg/L范围内,苯醚甲环唑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在0.020~1.0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的平均回收率为75%~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4.8%,定量限(LOQ)为0.02 mg/kg。苯醚甲环唑在桃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6.60~13.08 d。苯醚甲环唑按推荐有效剂量133.3 mg/kg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末次施药21 d时采集,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中值为0.065 mg/kg,最大值为0.41 mg/kg。桃中苯醚甲环唑对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商的贡献率为0.007%~0.380%,急性暴露风险商为1.50%~5.97%,表明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残留不会对我国不同消费群体产生潜在的膳食风险,但儿童暴露风险高于一般人群。本试验结果为苯醚甲环唑在桃上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醚甲环唑 消解行为 膳食风险评估
下载PDF
吡噻菌胺对映体在番茄中的选择性降解行为
4
作者 王富芸 刘宇 +1 位作者 梁宏武 李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9-1357,共9页
为明确露地和大棚条件下手性杀菌剂吡噻菌胺对映体在番茄中的对映选择性降解行为,本试验采用优化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建立了番茄中吡噻菌胺对映体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吡噻菌胺对... 为明确露地和大棚条件下手性杀菌剂吡噻菌胺对映体在番茄中的对映选择性降解行为,本试验采用优化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建立了番茄中吡噻菌胺对映体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吡噻菌胺对映体在番茄体系中的残留、消解及累积行为。结果表明:在0.002~1 mg/L范围内,吡噻菌胺对映体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0.005、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R体和S体在各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7%~98%和81%~101%,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6%~5.1%和1.6%~4.2%。定量限(LOQ)为0.005 mg/kg。在-20℃条件下吡噻菌胺对映体在番茄中100 d降解率<30%,且在露地和大棚条件下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为0.9315~0.9400,R体和S体的半衰期分别为:露地5.43和5.10 d,大棚8.09和7.80 d,S体降解均快于R体;在番茄上反复喷施会造成吡噻菌胺对映体累积。喷施后分布结果表明其主要残留在叶片中,大棚中番茄叶、茎和果实中浓度均高于露地。在末次施药后5 d,吡噻菌胺残留量均低于我国最大残留限量(MRL),其代谢物(PAM)的残留量低于LOQ。结果表明,按推荐方法在番茄上施用吡噻菌胺符合我国良好农业规范,满足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噻菌胺 对映体 番茄 露地 大棚 选择性降解
下载PDF
特殊健康儿童预防接种评估及不良反应处理
5
作者 王富云 刘桂红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0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特殊健康儿童预防接种评估及不良反应处理。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经预防接种门诊主动筛选的出生日期在2004年6月1日—2022年6月1日的特殊健康儿童,收集临床资料,以此进行预防接种评估建议,随访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 目的探讨特殊健康儿童预防接种评估及不良反应处理。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经预防接种门诊主动筛选的出生日期在2004年6月1日—2022年6月1日的特殊健康儿童,收集临床资料,以此进行预防接种评估建议,随访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44例特殊健康儿童,其中精神发育迟滞231例(24.47%)、脑性瘫痪440例(46.61%)、先天愚型115例(12.18%)、癫痫74例(7.83%)、先天性心脏病54例(5.72%)、唐氏综合征30例(3.18%)。其中男、女分别有519例(54.98%)、425例(45.02%)。在特殊健康儿童中,建议可正常接种疫苗918例(97.25%),建议接种灭活疫苗但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8例(0.85%),建议暂缓接种所有疫苗18例(1.91%)。建议接种疫苗的特殊健康儿童中,已接种疫苗926例(98.09%),接种灭活疫苗842例(89.19%),接种减毒活疫苗612例(64.83%);926例儿童共接种疫苗8480剂次,其中灭活疫苗6770剂次、减毒活疫苗1770剂次;62例儿童进行68剂次疫苗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15例次、全身反应53例次),总发生率为8.02‰(68/8480),其中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发生率分别为6.79‰(46/6770)、1.29%(22/1710)。所有不良反应案例经处理,除口干1例处理后好转外,其他均达治愈,治愈率达98.53%(67/68)。结论特殊健康儿童经医学评估后大多可接种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健康儿童 预防接种评估 不良反处理
下载PDF
基于中国内陆大孔径地震台阵的Rayleigh面波噪声源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巧霞 邱勇 +4 位作者 曾祥方 王夫运 段永红 贾宇鹏 周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34-2547,共14页
Rayleigh面波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已被成功运用到全球范围不同尺度的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中,并以背景噪声场是时空均匀分布为前提假设.然而真实的噪声源分布的时空非均匀性将导致经验格林函数提取存在偏差,最终影响噪声成像结果的精准性... Rayleigh面波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已被成功运用到全球范围不同尺度的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中,并以背景噪声场是时空均匀分布为前提假设.然而真实的噪声源分布的时空非均匀性将导致经验格林函数提取存在偏差,最终影响噪声成像结果的精准性.近年来,噪声源分布特征研究逐步成为提高噪声成像精准度、深化地震背景噪声成像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频率-波束域分析法对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大孔径台阵(WuTan Array,简称WTA)在2014全年的垂直分量连续记录做了聚束分析,研究了Rayleigh波噪声源分布特征.结果显示:WTA台阵成功探测到了10~20s周期范围的来自于全球不同方位的Rayleigh波噪声信号,其源区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集中分布在北大西洋方位,而夏季则转为印度洋方位噪声信号最强.此外,Rayleigh波噪声源区空间分布还表现出一定的频率依赖性,即在较低频段(0.0488~0.0635Hz)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四个方位均有分布;而在频率较高频段(0.0928~0.1025Hz)则集中分布于西太平洋方位.Rayleigh波噪声源时空分布特征和频率依赖性与海洋活动本身的季节性变化和频谱特征有关.并初步推测本文所观测到的Rayleigh波是由加剧的海浪运动直接作用于海岸、大陆架或海底而激发产生的第一类地脉动噪声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面波 噪声源分布 地脉动 地震台阵
下载PDF
基于储层潜力的水平井分段酸压设计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叶颉枭 陈伟华 +3 位作者 张思琦 李松 王福云 薛衡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48,I0003,共5页
为了明确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改造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建立一套适合本区的强非均质储层水平井分段酸压方法,采用信息量和灰关联分析手段,对30口气井地震、成像和岩心等资料进行了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开展了设计优化相关... 为了明确影响四川盆地震旦系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改造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建立一套适合本区的强非均质储层水平井分段酸压方法,采用信息量和灰关联分析手段,对30口气井地震、成像和岩心等资料进行了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开展了设计优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资料反应出的缝洞发育情况对震旦系气井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成像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和钻录井显示资料,构造背景因素影响最低。基于上述认识,震旦系储层水平井可主要依据地震资料建立分段酸压优化方法,将地震剖面与井眼轨迹叠合,实现水平井合理分段,确定各段改造目标和选择每段工艺及参数。现场应用表明,相比于前期同类改造井,压后测试产量提高2~3倍,为同类型储层改造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水平井 分段酸压 影响因素分析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南充市主城区电磁环境调查与分析
8
作者 杜波 田静 +2 位作者 吴雪梅 王馥云 谢怡卿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期122-126,131,共6页
对城市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建立电磁环境信息数据库,是有效开展电磁环境管理,合理规划电力、通信设施建设的基础。采用网格法对南充市电磁环境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南充市工频、射频电磁环境良好,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射频综合场测... 对城市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建立电磁环境信息数据库,是有效开展电磁环境管理,合理规划电力、通信设施建设的基础。采用网格法对南充市电磁环境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南充市工频、射频电磁环境良好,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射频综合场测值均小于我国电磁环境标准限值。研究电磁环境分布图可知,工业园区分布和城市周边输变电分布与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布走势基本吻合,在经济总量越大、人口密度越大、人群活动度越高、商业集中程度越高的区域,0.1~3000 MHz射频综合场测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 网格法 南充市
下载PDF
黄河刘家峡水库坝前沙坝对水沙和水库调度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婷 周恒 +4 位作者 苏加林 杨经会 王福运 高垠 李新杰 《西北水电》 2021年第5期17-20,25,共5页
基于黄河刘家峡水库实测资料,分析了坝前沙坝演化过程,研究了入库水沙、洮河淤积形态及水库调度对沙坝的影响,提出了坝前沙坝抬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入库沙量增大和洮河淤积三角洲向坝前推进,坝前沙坝抬升幅度增加... 基于黄河刘家峡水库实测资料,分析了坝前沙坝演化过程,研究了入库水沙、洮河淤积形态及水库调度对沙坝的影响,提出了坝前沙坝抬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入库沙量增大和洮河淤积三角洲向坝前推进,坝前沙坝抬升幅度增加;随着汛期运用水位抬升,坝前沙坝抬升幅度降低。研究成果对优化水库泥沙调度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峡水库 沙坝 淤积形态 异重流 水库调度
下载PDF
正强化训练对笼养黑叶猴粪便代谢组的影响
10
作者 何鑫 王福云 +1 位作者 张秀秀 朱岩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1,共7页
行为训练做一种丰容手段,在圈养野生动物管理中正逐渐运用。其目的是通过正强化刺激,让动物学会指令配合动物管理,从而减少胁迫。然而目前并没有合适的生理指标来评价训练对动物的影响。本实验对象是杭州动物园饲养的2只黑叶猴,通过对其... 行为训练做一种丰容手段,在圈养野生动物管理中正逐渐运用。其目的是通过正强化刺激,让动物学会指令配合动物管理,从而减少胁迫。然而目前并没有合适的生理指标来评价训练对动物的影响。本实验对象是杭州动物园饲养的2只黑叶猴,通过对其中1只“大杭”个体进行持续30 d的正强化行为训练,训练目标为肌肉注射。通过GC-MS代谢组手段测定粪便所有代谢产物。模型显示,行为训练后大杭粪便代谢组与训练前具有显著的区别(PLS-DA:R^2y=0.951,Q 2=0.502;(O)PLS-DA:R^2y=0.95,Q 2=0.454)。通过差异代谢物和代谢物富集分析发现,代谢物变化通路主要有氨基酸代谢(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及分解途径,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以及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均下调),核酸和能量代谢(丙二酸、嘧啶、肌苷、乳糖代谢在行为训练动物上得到显著增强)。正强化训练可能通过强化动物的主动运动,提高新陈代谢水平来调节动物生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正强化行为训练 代谢组
下载PDF
二氧化碳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稳 陈颙 +7 位作者 王夫运 曹运兴 王恒知 田林 徐勇 郭新景 冯生强 扈效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05-2616,共12页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物理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在地下成层性较好的某煤田地震测区,开展了利用二氧化碳相变技术激发地震波的野外人工震源激发-接收实验.并与传统炸药震源进行了对比.地震数据利用Aries2.66型垂直分量反射地...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物理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在地下成层性较好的某煤田地震测区,开展了利用二氧化碳相变技术激发地震波的野外人工震源激发-接收实验.并与传统炸药震源进行了对比.地震数据利用Aries2.66型垂直分量反射地震仪和PDS-2型三分量地震仪接收.根据实测地震数据,从野外地震记录震相识别,初至波传播距离分析,震源近场地震信号时频分析,CO2相变激发震源子波提取和基于CO2震源子波的地震初至波波形反演实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关于CO2相变激发技术能否产生地震波信号以及能否将其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物理相变膨胀能够产生能量集中的地震波信号;在实验区地质条件和激发参量下地震记录中初至波的可识别的传播距离约为1km;震源近场地震信号的主频集中在8~13Hz;利用震源近场数据提取了CO2震源子波;通过地震初至波波形反演实验认为这种震源子波能够应用于波形反演等方面的研究.因为CO2相变激发具有绿色、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优点,若能进一步在激发能量、激发-延迟时间一致性等方面加以改进,该技术有望在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探测、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煤矿高瓦斯环境人工地震勘探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震源研发 二氧化碳物理相变 时频分析 震源子波 初至波波形反演
下载PDF
虾青素微球对酸奶品质与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富云 王成财 +4 位作者 王哲铭 江虹锐 闵斗勇 刘小玲 李树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178,共7页
以虾青素微球、鲜牛乳为原料,制备虾青素微球酸奶,评价虾青素微球对酸奶的乳酸菌活菌数、质构、感官评分、贮藏期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酸奶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虾青素微球对乳酸菌活菌数有... 以虾青素微球、鲜牛乳为原料,制备虾青素微球酸奶,评价虾青素微球对酸奶的乳酸菌活菌数、质构、感官评分、贮藏期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酸奶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虾青素微球对乳酸菌活菌数有积极作用,对酸奶的质构无显著性影响(P>0.05);当虾青素添加量为6 mg/100 g时,虾青素微球酸奶呈橙红色且感官评价分值最高。虾青素经微球包埋后对腥味有贡献的己醛响应信号强度降低,虾青素微球对酸奶的挥发性风味无影响。与虾青素酸奶相比,虾青素微球酸奶经4℃、光照条件贮藏14 d后虾青素的保留率提高了1.62倍。虾青素微球可促进虾青素在酸奶产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微球 酸奶 稳定性 品质 风味物质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地震检测与震相识别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佳 王夫运 吴庆举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9-1425,共7页
在地震学研究中地震检测与震相识别是最基础的环节,其拾取速度和精度直接影响其在地震精确定位以及地震层析成像中的应用效率和精度。近年来,机器学习在地震学领域中引起广泛关注。机器学习可以改进传统地震检测和震相识别方法,使它们... 在地震学研究中地震检测与震相识别是最基础的环节,其拾取速度和精度直接影响其在地震精确定位以及地震层析成像中的应用效率和精度。近年来,机器学习在地震学领域中引起广泛关注。机器学习可以改进传统地震检测和震相识别方法,使它们能达到更加准确,识别率更高的效果。把机器学习方法按照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分类介绍,并对机器学习方法流程进行总结,并对目前在地震检测与震相识别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机器学习方法(卷积神经网络、指纹和相似性阈值、广义相位检测、PhaseNet、模糊聚类)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机器学习在地震事件检测和震相识别将会是主要的手段。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在地震学中的应用和物理模型的联合运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地震检测 震相识别 地震学
下载PDF
宜宾-金川剖面地壳上部速度结构及构造含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晓果 王夫运 +4 位作者 刘宝峰 范振宇 王帅军 赵金仁 张建狮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6-1261,共6页
利用有限差分和时间项两种方法对宜宾-金川人工地震剖面沿线8炮Pg波走时进行反演,得到沿测线结晶基底起伏变化特征和上地壳顶部覆盖层速度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剖面东南段四川盆地内基底埋深约3~5km,覆盖层较厚,速度较低;剖面西北... 利用有限差分和时间项两种方法对宜宾-金川人工地震剖面沿线8炮Pg波走时进行反演,得到沿测线结晶基底起伏变化特征和上地壳顶部覆盖层速度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剖面东南段四川盆地内基底埋深约3~5km,覆盖层较厚,速度较低;剖面西北段川西高原内结晶基底埋藏深度逐渐减浅至0~3km,覆盖层变薄,局部出露地表,速度大部分区段明显增大;沿剖面多个部位基底的埋深出现明显的隆起或下凹,上部地壳速度结构横向出现剧烈的上下起伏变化,结晶基底界面起伏变化强烈的位置分别与该地区分布的龙泉山断裂、名山-成都断裂以及龙门山地区的断裂构造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晶基底速度结构和界面形态变化特征为该区活动断裂构造深浅耦合关系和强震孕育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项 有限差分 结晶基底 速度结构 速度等值线 断裂构造
下载PDF
人工地震测深揭示云南中部地区不同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晓果 王夫运 +1 位作者 马策军 杨卓欣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7-525,共9页
基于24°N线一带横穿云南中部地区的人工地震测线镇康—泸西剖面的11次人工地震爆破记录,利用震相追踪分析方法,拾取了沿剖面的壳内主要折射和反射震相,结合一维地壳分层模型对这些震相到时进行了走时拟合,获得了沿镇康—泸西剖面... 基于24°N线一带横穿云南中部地区的人工地震测线镇康—泸西剖面的11次人工地震爆破记录,利用震相追踪分析方法,拾取了沿剖面的壳内主要折射和反射震相,结合一维地壳分层模型对这些震相到时进行了走时拟合,获得了沿镇康—泸西剖面的地壳一维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沿剖面地壳各界面形态由西向东呈现逐渐增厚的特征,中下地壳厚度变化与莫霍面基本一致,三江褶皱系以东的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上地壳逐渐减薄,扬子地台内部玉溪至弥勒一带上地壳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中部 人工地震 地壳速度结构 Moho面
下载PDF
保证固井施工安全的水泥浆监督对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福云 郑友志 +3 位作者 卿阳 夏宏伟 宋文豪 张伟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1年第5期49-51,63,共4页
介绍了西南油气田固井施工中几种涉及水泥浆影响作业安全的事例,并对固井施工现场水泥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现场供料与室内小样不一致、水泥浆混配不均导致的密度不一致、水泥浆大样稠化时间及相容性现场复核检测问题。从4个问题出... 介绍了西南油气田固井施工中几种涉及水泥浆影响作业安全的事例,并对固井施工现场水泥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现场供料与室内小样不一致、水泥浆混配不均导致的密度不一致、水泥浆大样稠化时间及相容性现场复核检测问题。从4个问题出发针对性地完善固井水泥浆监督检测对策,包括:加强固井水泥质量的检查、建立油田公司固井外加剂的评价标准、提高外加剂规范化抽查的力度、加强对固井水泥浆大样的现场监督检测、增加固井水泥石的力学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一类井或重点井的固井水泥浆现场监督检测及每月一次的固井水泥及外加剂抽检,有效地保证了固井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施工安全 水泥浆 监督对策
下载PDF
南、北松潘-甘孜块体及扬子板块壳幔过渡带结构研究
17
作者 戴强 王夫运 赵延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3-728,共6页
采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南、北松潘-甘孜块体及扬子板块的壳幔过渡带结构,得到3个不同构造块体的壳幔过渡带厚度和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南松潘-甘孜块体壳幔过渡带厚度为1.79~3.4km,速度结构为高低速相间结构,该块体壳幔过渡带不断变厚,... 采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南、北松潘-甘孜块体及扬子板块的壳幔过渡带结构,得到3个不同构造块体的壳幔过渡带厚度和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南松潘-甘孜块体壳幔过渡带厚度为1.79~3.4km,速度结构为高低速相间结构,该块体壳幔过渡带不断变厚,改变了原有的壳幔过渡带温压条件,且东南东北向都有剧烈的构造活动,产生高、低速相间的速度结构;巴颜喀拉松潘-甘孜块体壳幔过渡带厚度为2.22~3.72km,该块体受到持续挤压,壳幔过渡带逐渐变厚,逐渐改变壳幔过渡带温压条件,形成速度渐变结构;扬子块体壳幔过渡带厚度为0.86~1.58km,扬子块体四川盆地有坚硬的岩石圈,壳幔过渡带没有遭受破坏,为完好的一级间断面,过渡带厚度较薄,结构为速度突变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GT BY-SG YZB 壳幔过渡带 速度结构
下载PDF
固井用隔离液材料对界面胶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焦利宾 姚坤全 +3 位作者 李成全 牟乃渠 王福云 郑友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07,I0007,共5页
优良的固井界面胶结质量是防止环空气窜的关键性保障之一。围绕固井用隔离液研究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利用X衍射和扫描电镜测试等方法,开展了矿渣、重晶石等不同固相材料形成的隔离液对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的影响评价,并从界面胶结机理的角... 优良的固井界面胶结质量是防止环空气窜的关键性保障之一。围绕固井用隔离液研究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利用X衍射和扫描电镜测试等方法,开展了矿渣、重晶石等不同固相材料形成的隔离液对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的影响评价,并从界面胶结机理的角度,对不同材料影响的实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有矿渣类水硬性材料的前置液与钻井液的相容性良好,提高了固井二界面的胶结强度,而含有重晶石等惰性材料的前置液对界面胶结强度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含有矿渣类水硬性材料的前置液能够显著地抑制被前置液污染后水泥石抗压强度的衰退;在界面处矿渣类水硬性材料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降低了界面处氢氧化钙的含量,而且生成胶凝材料填充界面胶结的空隙,从而提高了界面胶结质量。研究结果为川渝油气田固井用隔离液的评价及优选提供了支撑,为固井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隔能力 界面胶结强度 水泥水化产物 氢氧化钙
下载PDF
固井水泥环体积稳定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福云 郑友志 +7 位作者 卿阳 辜涛 青胜兰 余江 黄娟 郭枫林 张占武 何雨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3,I0001,共4页
固井水泥环的体积稳定性是影响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围绕固井水泥环体积稳定性测试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梳理对比目前国内外相关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比长仪法和高温高压体积测试法等,对川渝地区在用三种典型特种水泥体系韧... 固井水泥环的体积稳定性是影响固井界面胶结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围绕固井水泥环体积稳定性测试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梳理对比目前国内外相关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比长仪法和高温高压体积测试法等,对川渝地区在用三种典型特种水泥体系韧性防窜、大温差柔性、自愈合等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稳定性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水泥浆体系的水泥石线性体积稳定性表现为收缩,随着温度的增加,水泥石的收缩量逐渐减小;高温高压条件下,随温度的增加,三种水泥浆体系均从体积收缩逐渐过渡到体积膨胀;随压力的增加,三种水泥浆体系均表现为收缩趋势,韧性防窜的变化范围最小,自愈合呈现间断变化,大温差柔性的变化量的范围最大。评价结果为水泥石改性研究和特种水泥浆体系评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对比平台,为保障川渝气田气井固井质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质量 体积稳定性 膨胀 收缩
下载PDF
Joint inversion of gravity and seismic data along a profile acros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2010 Yushu Ms7. 1 earthquake 被引量:2
20
作者 Yang Guangliang wang fuyun +2 位作者 Shen Chongyang Sun Shaoan Tan Hongb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年第4期21-27,共7页
Yushu Ms7.1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Ganzi-Yushu fault zone, across which we carried out a joint relative-gravity and seismic-reflection survey, and then performed a gravity inversion constrained by the seismic-refl... Yushu Ms7.1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Ganzi-Yushu fault zone, across which we carried out a joint relative-gravity and seismic-reflection survey, and then performed a gravity inversion constrained by the seismic-reflection result. Based on the data of complet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and seismic reflection, we obtained a layered interface structure in deep crust down to Moho. Our study showed that the inversion could reveal the interfaces of strata along the survey profile and the directions of regional faults in two-dimensio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served topography of the Moho basement, we tentatively confirmed that the uplift of ea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was caused by the subdue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zi-Yushu fault zone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reflection seismic joint inver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